赣州市积极传承创新苏区精神 铸就红色文化发展脊梁

赣州市通过百万群众缅怀革命先烈清明祭奠活动,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红色情怀。

少先队员在兴国县将军公园内的模范兴国雕塑前重温入队誓词,增强光荣感和使命感。

兴国革命烈士纪念馆通过遗物、塑像、图片和多媒体等,立体展现先烈的革命精神。

2014年10月25日江西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开幕式上,百岁长征老红军王承登将采自红都瑞金、走过了赣鄱千山万水的圣火传递给少先队员。

2012年7月2日,赣州市“永远热爱党 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在市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

于都县长征源小学组建“红娃”唢呐艺术团,通过吹奏红色元素唢呐乐曲传承红色文化,激发爱国热情。

依托境内丰富的红色人文资源,瑞金倾力建设中国(瑞金)红色影视基地。图为红色影视剧在该基地拍摄现场。

2014年10月,部分开国元勋和将军后代在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种下寓意着长征精神代代相传的“长征纪念树”。

会昌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建立农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红色廉政教育基地。

2014年6月5日,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赴南京紫金大戏院参加文化部主办的第四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

盛开的向日葵瑞金市沙洲坝革命旧居旧址群交相辉映,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这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苏区精神的主要内涵。

在那个波澜壮阔、激荡起伏的革命战争年代,苏区人民抱着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倾其所有,几乎把最后一碗米、最后一尺布、最后一块银元、最后一枚铁钉,都奉献出来支援红军、支持革命。现如今,这片土地的人民正沐浴在党中央国务院支持加快老区振兴发展的阳光中。《若干意见》提出,把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建设成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为赣州市红色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三年来,赣州大力弘扬苏区精神,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

2012年以来,赣州市找准红色文化传承和弘扬的主题与定位:把赣州建设成为苏区精神和中央苏区历史研究的核心区、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公共文化服务的示范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首选区、文化产业的聚集区、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实验区,不断推进赣南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全市申报革命遗址(旧址旧居)保护维修项目662处,建成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兴国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瑞金中央苏区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二期工程、瑞金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宁都反“围剿”旧址、大余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旧址等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加快推进;启动赣州红色文化创意园、红色影视基地等规划工作,精心打造中国(瑞金)红色文化影视基地、红色文化艺术村等30多个项目,红色文化产业产值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赣州跻身全国12大重点红色旅游区,红色旅游收入占全市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超过50%;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获文化部文华奖“优秀剧目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永远的歌谣》参加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竞演。

“哎呀嘞,苏区干部好作风,真心实意为群众,柴米油盐都想到,问寒问暖情意浓;哎呀嘞,苏区干部好作风,事事带头当先锋,工作创造第一等,身先士卒真英雄……”兴国县埠头乡铭恩新村的老表在贴着习总书记画像和“幸福生活万万年 党的恩情大如天”对联的新楼前,唱起了新编《苏区干部好作风》。他们真切地感叹:“感谢‘三送’干部的长期帮扶,解决了我们好多困难,让我们看到,当年的苏区干部好作风又回来了!”其实,在赣南人民的眼里,苏区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在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化“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推进“治庸、治懒、治散”活动中,在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学习梁家河、当好村支书、打好攻坚战”中,拉开了重叙党群之间鱼水之情、舟水之情、血肉之情的序幕,诠释着苏区精神的新时代内涵,让苏区干部廉洁奉公的高尚品格迸发出耀眼的光芒。(周建云 记者谢东琳 刘青 郭芷汇 潘庆坤 文/图)

Hash:880919e70149574809ac126eee8e4bc4919738d8

声明:此文由 中国文明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