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旅游人少的地方 山西旅游人少的地方是哪里

导读:山西旅游人少的地方 山西旅游人少的地方是哪里 1.山西旅游人少的地方是哪里 2.山西附近旅游的城市 3.山西旅游人多吗 4.山西省人最少的地方 5.山西人少的景点 6.山西哪些地方人少 7.山西省内旅游的地方 8.山西人少的旅游景点 9.山西的旅游城市有哪些

1.山西旅游人少的地方是哪里

首先了解山西这个城市。一方面说,古代祖先筑城兴市除了发展城市的政权职能外,客观上对城乡人民发展商品交换,

保护城内工商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促使了城市人口群落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生产力在城市的集聚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这不仅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也为城市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城市逐步成为政治中心、

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成为先进生产力和文化的摇篮和载体。

人文历史文化古迹,山西是美丽的城市所以才回去开发旅游资源因为有它的优势,这里应该有当地的传说或故事吧 用这点都可以吸引人群。

以此成为令人想往的地方。人类的智慧、文化和历史就在城市打下了一连串的印记,并随着时光的流逝,

遗留至今,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宝贵遗产。这不仅具有考古文物价值,而且,成为我们追寻祖先足迹的

极珍贵的人文旅游资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发旅游资源,是城市的孪生兄弟。

合理地开发利用城市旅游资源,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更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山西旅游资源区域开发初探

山西旅游资源区域开发初探(引用)

一、山西旅游资源特点

(一) 自然旅游资源基础雄厚,但空间组合性较差。

山西自然风光秀丽,主要以名山瀑布泉水野生动物资源等自然景观为主体构架,充分体现我国北方“粗犷、雄厚”的风光特色 。已开发的名山有五谷山、恒山芦芽山灵空山绵山、历山、老顶山、灵帝山、卦山天龙山五老峰等。另外还有大同火山群,集中了第三纪和第四纪的火山近30余座火山,保存完整,是进行科学考察的理想场所。天然水景资源以规模壮观的大河、流泉、飞瀑最为突出,著名的有黄河、汾河、桑干河,壶口、娘子关瀑布及汤头温泉,奇村、顿村温泉夏县温泉等,位于运城盆地的运城盐地,不仅蕴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而且是黄土高原上难得的湖泊旅游胜地。另外,山西境内还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山自然保护区和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有省级自然保护区——蟒河自然保护区芦芽山自然保护区,这些自然保护区既可作为生态系统研究基地和丰富多彩的生物物种博物馆,又可作为一项不可多得的未经人工雕琢的自然旅游资源。

但是,从空间分布来看,山西众多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中有近三分之二位于远离城镇,资源之间组合性差,很少有比较集中的景点群出现,加之交通不便、山区经济比较落后,从而使旅游景点吸引力降低,生命周期得不到延长,不仅给资源开发增加难度,而且也不利于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形成了目前虽然旅游资源丰富,却很多是“养在闺中人未识”的局面。

(二)人文旅游资源以文物古迹宗教建筑为主,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资源上相似性大,吸引力相对较弱。

山西省是名副其实的“文物大省”,全国保存完好的地面古建筑属唐宋以前的,山西省就占70%以上,具有珍贵价值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国家保护级文物名列全国第3位。省级重点保护古迹300余处,县级保护的历史文物达2000余处,因而有“中国地上历史博物馆”之称,大部分文物古迹,壁画建筑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山西还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者区。目前,有国家级及省级保护的革命纪念地16处,大部分已开发瞻仰、凭吊和缅怀先烈的重要场所,构成山西省一项特殊的旅游资源。

一个地方的民俗风情是不断发展的传承文化,也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山西有许多民俗风情独具特色,如寒食节、添仓节、油糕节等民间节日;剪纸、面塑、皮影戏,身歌剧、民歌、地方戏曲、社火、灯展、庙会及丰富的地方特产,汇聚为山西民俗风情的海洋,目前,全省已建成了村、乔家大院、河边村等三处民俗博物馆,分别反映了全省南、中、北三个地区不同的民俗特色。

从总体评价,山西省人文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在全国范围内的竞争力是相对较弱的,主要原因是:(1)山西缺乏象北京故宫、长城西安秦佣那样资源垄断性高,在国际上享有极高声誉的古迹名胜。(2)全省人文旅游资源相似性大,宗教特色显著。全省仅寺庙、殿堂、道观就有3000处之多,这种状况不利于旅游活动层次的提高。(3)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但分布相对分散,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资源的吸引力。

(三)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配合较好。

由于自然条件的特色和历史的原因,山西的自然旅游资源常常成为人文旅游资源的背景,两者在特定的环境中,紧密结合成统一的整体,使旅游地形成一种综合的组合形式,游客可以通过一景、一地的旅行和游览,既饱览了大自然的美妙风景,同时又能达到考察研究、论古探奇、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壶口瀑布北武当山和五老峰中,除壹口瀑布外,其余四个皆是在优美的自然风景中点缀有宗教建筑、文物古迹和人文景观,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旅游资源的价值和旅游活动的效益,丰富了旅游项目的内涵,是山西旅游资源开发非常有利的一面。

二、 山西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一) 从国际、国内旅游发展看山西旅游客源市场

进入90年代以来,国际旅游市场呈现出观光型向度假、休闲及康体等专项旅游转变的趋势。这种趋势对我国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挑战,对山西的国际旅游业更为不利。山西旅游资源以自然风光和文物古迹等观光旅游资源为主,而为满足各种特殊旅游活动如度假、休闲、娱乐、购物、寻奇、探险等专门层次需要的旅游资源较为缺乏,因而跟不上国际旅游需求的变化趋势。虽然近年来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有关部门着手开发了几个旅游度假区,但是从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建设需求和应具备的区位条件来看,山西在短期内不可能建成有国际意义的旅游度假区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蓬勃发展,外出观光旅游已成为居民消费热点之一,对于居民收入较高的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的居民更是如此。1996年,国内旅游区人数已达6.4亿人次,旅游业总产值达1600亿元,而且国内旅游业已超出国际旅游业产值。据国家旅游局预测,到2000年,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9.5-10.3亿人次。这一庞大的市场需求将成为山西旅游发展的有力拉动力。一方面,山西有着紧靠东部沿海地区的优越区位,“近水楼台可以先得月”;另一方面,我国国内旅游业处于以观光型为主的发展初期,也就是说,现阶段居民出行旅游的目的地一般为优美的自然风景区和文物古迹旅游地,这对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融合一体为资源特色的山西旅游业发展而言,无疑是一种机遇。

(二)从旅游客源市场看山西旅游业的地位

首先,山西国际旅游在全国处于落后位置。自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国际旅游人数(包括外国人、华侨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总的来说呈递增趋势(表1)。从1980年到1996年16年间,全省共接待海外游客70.66万人次,年平均增长率为12%,旅游外汇收入年增长率为20.4%,旅游业作为一项创汇产业在全省的外贸体系中已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从全国国际旅游发展状况来看,山西国际旅游业处于比较落后的位置。在全国30个省、直辖市(不含重庆)、自治区(除台湾)中,从1986年到1996年,山西省国际旅游人数及旅游创汇比一直在第24-28位间徘徊,即使是在较大增长的1996年,亦仅位次第26位,仅多于宁夏青海西藏江西等省。其次,国际游客入境平均停留时数短,消费水平较低。1988年国际游客在晋停留天数为每人次1.43天,人均购物消费26元(人民币外汇券)。1996年增加到2.8天,但人均日消费仍低于同周边的河南陕西等省。旅游商品销售额低,是影响山西省旅游外汇收入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次,山西国内旅游的市场前景看好。相对于国际 旅游市场来说,山西国内旅游市场比较活跃,而且一直呈稳定增长趋势(表2)。1985年国内旅游人数不足400万人次,1996年增加到1318万人次,回笼货币相当于1985年的20多倍,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和30%,而且国内旅游人数及回笼货币数额超过新疆、江西、吉林等省,与福建黑龙江等省接近,这说明相对于国际旅游业来说,山西国内旅游业在全国还是具有一定地位的。

三、山西旅游资源区域开发及问题

(一)山西旅游资源区域开发条件

从山西旅游资源吸引范围分析,由于山西旅游资源属于国际吸引向性的国际级和国家级资源较少,目前只有五台山、壹口瀑布、大同云岗石崖、解州关帝庙、恒山、应县木塔等景区具有一定的吸引能力,而这些资源中又缺乏象北京故宫、长城、西安泰佣、广西桂林等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景点。一些潜力大的旅游资源仍处于待开发状态,短期内也难以吸引大量的国际游客。相对来说,山西旅游资源中具有国内和省内吸引向性的旅游点服务,尤其是晋祠-天龙山风景区、五老峰风景区、历山自然保护区、黄崖洞风景区、管涔山风景区、灵宝山风景区等很多自然和人文景观组合较好的景点,虽然目前还难以吸引大量的国际游客,但却能引起国内及省内大中城市旅游者的兴趣,发展国内旅游潜力很大。

从旅游区位条件来看,山西省地处中部地带,位于京津、西安、中原洛阳郑州开封)三大旅游热点之间,这对山西旅游开发即是优势也是劣势。首先,由于缺乏便捷的国际交通口岸,加之距主要客源国较远,从入境海外游客的旅游空间行为看成为劣势。1995年海外旅游者抽样调查的资料表明,在来华旅游者中,只游览1-3座城市的旅游者占74.2%。就华北地区,京津、西安及中原地区是国际旅游的热点,1996年这几个地区的海外旅游人数为北京218万人次,陕西51.04万人次,河南24.2万人次,而山西只有9.6 万人次。由于缺乏与这三大旅游区竞争的高垄断性旅游资源,山西只能定位在上述旅游区的分流区层次上,而分流区的市场是较小且不稳定的。这种状况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估计不会有较大转变。另一方面,旅游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发达的国际旅游离不开发达的经济水平及外向性经济的推动。而山西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薄弱的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单一畸重的产业结构,以及山西“煤炭大省”对旅游资源的形象及游客心理的影响,也成为山西发展国际旅游业的限制因素。

其次,对于国内旅游客源来说,由于国内旅游的主体是大中城市居民,山西周围有京津、西安、郑州、石家庄济南大城市及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山东和河南省,有可观的市场潜力。随着太旧高速公路的开通,风陵渡太阳渡黄河公路大桥的建筑及侯西、侯月铁路线的正式通车,山西与京津、冀、陕、豫的交通状况有了显著改善。目前,太原原平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形成从京津冀到山西东部的旅游环形线路,京津冀地区的旅游者利用双休日到山西旅游已成为可能。所以,着力开拓周边地区客源市场,是山西近期内的主要目标。与南方旅游资源相比,山西旅游资源有着南方所不具备的雄深、粗犷的奇险的特色,而且众多的山水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都是消夏避署、回归自然的好去处,这些都可作为山西开拓东南沿海地区和南方旅游市场的有利条件。

(二)旅游资源区域开发存在的问题

首先,地方旅游资源开发存在较大盲目性,旅游项目建设缺乏统一的指导和准则。近年来,地方政府和群众集资开发的旅游项目逐渐增多,说明旅游业“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多、风险小”的行业特点已引起地方政府及群众的兴趣。但是,由于缺乏对旅游市场需求特点的科学分析和了解,地方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项目建设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有些项目近距离重复,质量品位低,不适应市场需要。例如前一段时期在全国兴起的“人造景观热”影响到山西各地,很多地方的人造景观在内容、形式及制作上都显得粗糙、混乱,经不起推敲,令游人观一而三,游兴索然无味。这样的景点也许暂时能取得一些效益,但其内在的特性决定了其生命周期短,因而不会维持很久,造成资金资源的浪费。另外,由于很多人造景观往往附着于原有的自然或人文旅游资源之中,破坏了原有资源的特色和形象。因此,山西旅游部门急需理顺管理渠道,对全省各地的旅游资源开发进行统一规划指导及全面的可行性研究,真正从长远着眼,运用可持续发展及永续利用的观点和系统的观点进行旅游资源的区域开发。

其次,在旅游资源区域开发过程中,管理机制不顺,缺乏整体协调,存在着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现象。在一个风景名胜旅游区内,可能有五个同等级别而又互不隶属的管理机构,分别是风景管理局、文物局(治)、宗教局(处)、旅游局及当地政府。由于各自管理体制不一,投资重点和利益也不一样,致使景区在投资、建设等方面不能配套协调。如壹口风景区是全国四十佳之一,瀑布属于风景局管理,投入大量资金,而与之一体的“旱地行船”和清长城是文物局管理,认为只是一般文物,不作重点开发,所以使景区建设一直不能整体同步进行,影响景区价值的发挥。这种管理混乱、效益低下的局面严重困扰着山西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规划。其次,各旅游区之间缺乏区域间的联系和协调,造成了旅游区间的盲目竞争,同时也难以形成通畅的旅游线路,对旅游产品的开发极为不利。

四、 山西旅游资源区域开发对策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山西旅游区域开发仍处于开发的生成期阶段。根据经验,在这一阶段中,旅游业的关键性举措主要是要丰富风景点结构,加强景区建设。具体开发对策如下:

(一)按照择优开发、保证重点的原则,采取不同的区域开发模式。

由 旅游资源区域开发的财力和物力有限,不可能采取“全面开花,面面俱到”。所以在制定旅游发展政策,选取项目投资时,应该首先在资源质量高,旅游基础好的部分地区实行择优发展战略。山西每年可用旅游开发的资金约2000多万元,应把这些不同渠道来的资金集中使用,重点扶持重点景区的建设,对其进行全面分析研究,整体规划,统一布局。从全省旅游资源区域开发来看,目前已基本形成以大同、扬州、太原、临汾 、运城为主体的八大旅游区格局,各旅游区资源丰度不同,开发程度也不同,应采取不同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1、“单一腹地”开发模式

在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不高的地区,只能集中有限的财力和物力重点开发一、两个场所值大,等级较多的旅游景点,把集中开发的几个旅游地作为整个区域旅游发展的增长极,通过自身发展能力的增加和完善来带动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形成单一旅游中心地——腹地体系的蛛网式结构。如吕梁旅游区处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吕梁山区,旅游业刚刚起步,今后应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北武当风景区作为重点投资开发项目,建设配套设施,改善交通条件,扩大其影响,还可与距其不远的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进行联合开发,以二者旅游规模的扩大来带动 梁旅游区的旅游发展。

2、“等级序列”开发模式

太原、大同、忻州旅游区属于旅游资源价值大,开发程度较高的旅游区,旅游业的发展已具有一定规模,形成了一个或几个多级别的旅游中心地,而且这些中心旅游景区在区域内已具有较强的集散功能。对旅游区的功能、规模及发展方向起着制约作用。这些旅游区的资源开发应以中心旅游景区为依托,在不断完善中心景区功能的基础上,重点开发和建设潜力大的旅游资源作为次一级的增长极,逐步形成旅游中心——次级旅游中心——旅游腹地的通道网落式的空间结构,从而实现区域旅游的全面发展。如忻州旅游区中,五台山风景区是忻州地区的一级旅游中心地,区内其它旅游景点虽也已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但目前还未能达到象五台山那样的吸引规模。今后除继续开发五台山各个台顶,开通改造台怀镇至五个台顶的道路,配套完善各台顶的服务设施等项目外,应加快开发管渗山——芦芽山风景区及代县古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加强它们同五台山景区的联系,形成以五台山为中心的大旅游圈,推动忻州旅游区向更高层次迈进。

3、“多核一共生”开发模式

在拥有若干个特色各异,规模相似,功能互补的旅游中心地的旅游区内,应充分发挥各旅游中心景区的功能特色和资源优势,形成多旅游中心——腹地网络式的中心集合体,共同带动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如运城旅游区,区内存在着多个级别较高的旅游地: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解州关帝庙、芮城永乐宫、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五老峰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 山)云(梦山)自然保护区。这些旅游景点都已具有 定的吸引能力;其次,近年来与河南省联合开发的“黄河游”项目也显示出了极大的潜力。因此,运城旅游区应继续完善“黄河游”及“关公故里游”等项目,大力开发五老峰风景区,历山自然保护区的观光、避署、休养、科考旅游,修复永济鹳雀楼及唐开元铁牛馆,舜都萍坂古城;加强各中心景区的联合,开发环状旅游线路,共同开拓国防国内旅游市场。

(二)选定目标市场,针对市场进行资源的开发及设施建设。

旅游资源开发和建设应以市场需求为前提,遵循一定的市场原则,从实际出发,选择符合客观实际的目标市场,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经营、所以,客源目标市场的正确定位是旅游资源开发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对山西而言,发展国际旅游业相对于国内旅游业说,短期内还面临着各方面的困难,旅游外汇收入的增加,往往需要付出比国内旅游收入更多的成本,因此,未来一段时期内,山西不应再把重点放在国际旅游上,而应从实际出发,把眼光移到国内旅游市场的开拓,以国内旅游为主体,着眼发展大众化旅游,开创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旅游形式和项目,进一步加强对国内旅游者的宣传促销,为一般群众旅游者提供方便的旅游条件,同时积极创造发展国际旅游条件,以国内旅游带动国际旅游的稳步发展。根据山西省旅游资源状况、旅游业基本运营态势及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分析,笔者认为,山西省旅游目标市场定位应该是:以国内旅游为主体,逐步培育进军国际市场的配套条件,以国内旅游带动国际旅游的发展。

2.山西附近旅游的城市

津市鲤鱼跳龙门典故说的就在河津市黄河龙门段。河津市属于运城市的县级市。河津市与陕西省的韩城市隔河相望。河津市经济发达,其GDP,进入了全国经济百强县之列,山西省能够进入全国百强县的县也是聊聊无几。

河津市作为古河东地区的一分子,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文化深厚。是薛仁贵的家乡。

3.山西旅游人多吗

山西是中国地上文物最多的省份,可吉的景点很多,所以来旅游的人也多。

4.山西省人最少的地方

  一、三沙

  三沙市海南省管辖的4个地级行政区(市)之一,于2012年伴随海南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撤销而设立,位于南中国海中南部,海南省南部,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总面积20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20多平方公里(含西南沙吹填陆地)。截至2015年,三沙市管辖4个行政管理区(工委、管委会)、10个社区,常住人口2500余人(不含驻地军警),户籍人口448人。

  三沙市是中国地理位置最南、总面积最大、陆地面 最小、人口最少的县市,是全国继浙江舟山市之后第二个以群岛建置的地级行政区, 有“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

  二、阿里

  阿里地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的一个地级行政区。元朝称纳里,明朝称俄力思。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羌塘高原核心地带,是中国西藏自治区的一个地区级行政区划,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之一,拥有独特的高原自然风貌。地域面积约30.4万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全地区总人口95803人。地区行政公署驻噶尔县狮泉河镇。

  阿里是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等山脉相聚的地方,被称之为“万山之祖”。同时,这里也是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故又称为“百川之源”。

  三、格尔木

 “格尔木”为蒙古语音译,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地处青海省西部、青藏高原腹地,辖区由柴达木盆地中南部和唐古拉山地区两块互不相连的区域组成,市区位于柴达木盆地中南部格尔木河冲积平原上,平均海拔2780米,属高原大陆性气候。

  截至2011年,格尔木市总面积近12万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30万,格尔木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长江源头万丈盐桥、雪山冰川、昆仑雪景、瀚海日出沙漠森林等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荣誉称号。

  四、拉萨

  拉萨是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具有高原和民族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拉萨全年多晴朗天气,降雨稀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全年日照时间在3000小时以上,素有“日光城”的美誉。面积29,518平方公里(2013年)人口、55.94万(2012年)

  作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拉萨以风光秀丽、历史悠久、风俗民情独特、宗教色彩浓厚而闻名于世,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欧洲游客最喜爱的城市。

5.山西人少的景点

如果交通方便的话,那一定是五台山了!如果不方便的话,就去晋祠好了!

6.山西哪些地方人少

2021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山西省人口最少的县(市\区)为位于黄河岸畔的临汾市永和县,常住人口仅有4.99万,人口密度约为32.95人/km²。人口在全 2846个县级行政区中仅排到第2774名。与2018年相比,永和县的常住人口减少约1.5万人,减少的绝对量明显。

7.山西省内旅游的地方

山西十大景区如下:

1、云丘山 云丘山坐落在吕梁山南端河汾的夹角地带,总面积210平方公里,它处在临汾市乡宁县与运城市稷山新绛的交界处,属于山西省南部。云丘山故曰“昆仑”,俗称“北顶”,享有“河汾第一名胜”之美称,云丘山自然景观独特奇异,人文景观丰富多彩,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

2、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推向国际旅游市场三十五张王牌景点之一、国家地质公园、AAAA级风景旅游区、“国家自然遗产预备名录”、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黄河大合唱》创作地、“游客最喜爱的十大瀑布”之一,1990年版50元人民币背面的图案便是黄河壶口瀑布,景区总面积为100平方公里。

3、天脊山 天脊山风景区位于太行山之巅的平顺县南山麓,横跨山西、河南两省交界,距长治市70公里,离河南林州市只有18公里。景区面积196平方公里,海拔1886米,被誉为“天之脊”。天

4、太行山大峡谷 太行山大峡谷自然风光旅游区位于壶关县东南部,占地面积187平方公里。境内千峰竞秀外力作用,形成了独特的地质地貌。太行山大峡谷是一个完整的地质自然单元,具有国内罕见的麻岩、石英砂岩峰,有着相当高的科研和观赏价值。

5、绵山 绵山位于山西省中部的介休市东南20公里处,横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总面积294.75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566.6米,相对高度在1400米以上。是山西省人民政府首批公布的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绵山山势奇特,有大小天然溶洞百余处之多。

6、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距省会太原90公里,交通便利,自古就是华北地区商贸集散市场,有“拉不完填不满的平遥城”和“小北京”之誉。

7、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地处美丽而富饶的晋中盆地,位于国家历史名城祁县城东12公里处的乔家堡村,距省会太原50公里,是 名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和大型电视剧《乔家大院》的拍摄地。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十佳旅游景点之一。

8、五台山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东北部,由东、南、西、北、中五座台顶环护而列,故而得名。其中有“华北屋脊”之称的北台叶斗峰,海拔最高,为3061米。五台山规划总面积599平方公里,是集佛教圣地、避暑胜地、革命圣地和地质科普基地于一身的世界遗产地、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首批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旅游景区,是山西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9、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城西十六公里的武州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大小窟龛254个,主要洞窟45座,造像51000余尊,石窟规模宏大,雕刻艺术精湛,造像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感人,堪称中国佛教艺术的巅峰之作,代表了五世纪世界雕刻艺术的最高水平。

10、北岳恒山 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风光壮美,人文荟萃,自古就是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和道教文化发祥地,以人文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而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首批国家旅游名片

8.山西人少的旅游景点

河南焦作的云台山,国家AAAAA级风景区,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和山西省晋城陵川县交界处, 景区面积240平方公里,含红石峡潭瀑峡泉瀑峡青龙峡峰林峡子房湖茱萸峰猕猴谷、叠彩洞百家岩等主要景点。

神农山,国家AAAAA(5A)级风景旅游区,位于河南省沁阳市紫陵镇赵寨村, 与晋城市山河镇狄河村交界,神农山风景名胜区面积102平方公里,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基金组织A级优先保护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中国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儒道佛文化名山、中国城市第一媒体旅游联盟举办"首届中国旅游品牌景区"总评榜当选"2011年中国最具实力景区"。传说,炎帝神农氏在这里辨五谷、尝百草、设坛祭天,故而得名神农山。

3.青龙峡,位于北京市城北20公里处,距北京三元桥75公里,是集青山绿水、古长城于一体的自然风景区。景区占地面积150公顷,南北狭长约十余华里,雄伟的水库大坝将景区分为两个部分。

4.焦作影视城,位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的河南省西北部的焦作市,距焦作市区1公里,北依太行,南临黄河,地理位置优越,1995年由焦作市人民政府投资2.3亿元兴建而成,以影视拍摄服务为主,兼具观光旅游、文化娱乐、休闲度假等功能,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是以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时期文化为背景的仿古建筑群。

9.山西的旅游城市有哪些

你好!山西包括以下的市.县和区。山西省辖:11个地级市;23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85个县。

太原市辖6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杏花岭区新建路。

杏花岭小店区迎泽区草坪万柏林区

晋源区晋源街道)

古交市

阳曲县(黄寨镇)清徐县(清源镇)娄烦县娄烦镇)

大同市辖4个市辖区、7个县。市人民政府驻城区迎宾西路。

城区矿区南郊区(口泉乡)新荣区新荣镇

大同县(西坪镇)天镇县玉泉镇)灵丘县(武灵镇)阳高县龙泉镇)左云县(云兴镇)

广灵县(壶泉镇)浑源县(永安镇)

阳泉市辖3个市辖区、2个县。市人民政府驻城区南大街。

城区矿区郊区(荫营镇)

平定县(冠山镇)盂县秀水镇)

长治市辖2个市辖区、10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城区八一路。

城区郊区

潞城市(潞华街道)

长治县(韩店镇)长子县(丹朱镇)平顺县(青羊镇)襄垣县(古韩镇)沁源县(沁河镇)

屯留县(麒绛镇)黎城县(黎侯镇)武乡县(丰州镇)沁县(定昌镇)壶关县(龙泉镇)

晋城市辖1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城区。

城区

高平市东城街道)

泽州县(南村镇)陵川县(崇文镇)阳城县凤城镇)沁水县龙港镇)

朔州市辖2个市辖区、4个县。市人民政府驻。

朔城区平鲁区(井坪镇)

山阴县岱岳镇)右玉县新城镇)应县金城镇)怀仁县(云中镇)

晋中市辖1个市辖区、9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榆次区

榆次

介休市

昔阳县乐平镇)灵石县(翠峰镇)祁县(昭余镇)左权县辽阳镇)寿阳县朝阳镇)

太谷县(明星镇)和顺县(义兴镇)平遥县(古陶镇)榆社县(箕城镇)

运城市辖1个市辖区、10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盐湖区

盐湖

河津市(城区街道)永济市(城东街道)

闻喜县桐城镇)新绛县(龙兴镇)平陆县(圣人涧镇)垣曲县新城镇)绛县(古绛镇)

稷山县(稷峰镇)芮城县(古魏镇)夏县(瑶峰镇)万荣县(解店镇)临猗县(猗氏镇)

忻州市辖1个市辖区、1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忻府区

忻府

原平市南城街道)

代县(上馆镇)神池县(龙泉镇)五寨县(砚城镇)五台县(台城镇)偏关县(新关镇)

宁武县凤凰镇)静乐 县(鹅城镇)繁峙县(繁城镇)河曲县(文笔镇)保德县(东关镇)

定襄县(晋昌镇)岢岚县(岚漪镇)

临汾市辖1个市辖区、14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尧都区

尧都

侯马市(路西街道)霍州市鼓楼街道)

汾西县(永安镇)吉县(吉昌镇)安泽县(府城镇)大宁县(昕水镇)浮山县(天坛镇)

古县(岳阳镇)隰县(龙泉镇)襄汾县城关镇)翼城县(唐兴镇)永和县(芝河镇)

乡宁县(昌宁镇)曲沃县乐昌镇)洪洞县大槐树镇)蒲县蒲城镇)

吕梁市辖1个市辖区、10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离石区永宁中路。

离石

孝义市汾阳市

文水县(凤城镇)中阳县(宁兴镇)兴县(蔚汾镇)临县临泉镇)方山县(圪洞镇)

柳林县柳林镇)岚县(东村镇)交口县水头镇)交城县天宁镇)石楼县灵泉镇)

Hash:84bd5dfc654ba11a224d501a4c4176381bde18fe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