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传统村落」飞狐商道 穿心戏楼——蔚县宋家庄镇(上)

编者按

张家口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经过历朝历代保留下来的传统村落,记录着历史变迁,承载着文化积淀,形成了独特的乡土肌理,传承了丰厚的乡村文脉,是张家口人寄托情感的家园,据统计,张家口市境内有800多个古村落,时至今日,很多古村落依然保存着大量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2017年,市政协文史委、张家口晋察冀边区文化研究院组织编写了《张家口传统村落》,遴选出了38个有代表性的名镇名村,以期让更多人关注、了解张家口这一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唤起人们更多的家园情思和文化情怀。今天张垣方志为大家推送飞狐商道 穿心戏楼——蔚县宋家庄镇。欢迎您在文章后与我们互动留言。

飞虎商道 穿心戏楼——宋家庄镇

蔚县宋家庄镇,村村有古迹,庄庄有庙宇。这里的古村堡,堡门厚重,石坚砖青,古巷纵横,错落有致;这里的古建筑,院墙高深,飞檐翘角,青砖灰瓦,鳞次栉比;这里的石雕砖雕木雕形态各异,精美绝伦;这里传承下来的民俗文化,丰富多样,精彩纷呈,源远流长……宋家庄镇位于蔚县南端,东临南杨庄乡,南与保定涞源县接壤,西与下宫村乡毗邻,北距县城仅3公里,它是离蔚县县城最近的一个乡镇。全镇辖27个行政村,9909户,27799人,总面积325平方公里,约占蔚县总面积的十分之一。

据出土的文物和有关专家考证,远在新石器时代宋家庄镇一带就有人类活动。北魏时期,这里陆续有人建村立寨,狩猎耕种,代代繁衍。隋唐以后,宋家庄镇一带已经形成十里一堡、五里一庄的繁华景象了。

飞虎商道 穿心戏楼——宋家庄镇

宋家庄镇境内的飞狐峪(即北口峪,古称飞狐口、飞狐道、飞狐陉),处于太行山脉与燕山山脉的交接处,是著名的“太行八陉”之一。这一带山势宽厚,峰峦叠嶂,悬崖陡峭,平均海拔1500–2500米。几千年来,飞狐峪一直是华北平原山西黄土高原内蒙古大草原之间的交通要道,不仅是兵家的必争之地,也是京、津、晋、冀、蒙通商要道,堪称北方的重要商道。南来北往的客商和运送货物的骡帮成群结队,络绎不绝,昼夜穿行于飞狐商道之间。这使得宋家庄镇一带的北口、大宁、岔道、明铺、郑家庄、上苏庄等村堡历史上出现过多家拥有百匹运送货物的骡帮大户,沿路的骡马大店、客栈、饼铺、饭铺、豆腐房、医药店、杂货铺等店铺多达八十余家。尤其是坐落于宋家庄镇南7.5公里处的北口村,作为通往关外的第一出口处,当年,大小客栈、茶楼酒肆、杂货店铺等一应俱全,被称之为“紫荆关旱码头”。

宋家庄镇一带经济贸易的繁荣发展,促进了这里古村堡的建设和古文化的繁荣。各村堡大小不一,却各具特色。宋家庄镇的古民居大部分是明、清时期所建,四合院、连环院,青砖灰瓦、起脊安兽,木雕砖刻油饰彩绘,非常气派。

宋家庄镇各村堡都建有较多的寺庙,除村村建有财神庙、观音庙、龙王庙、老爷庙奶奶庙五道庙等庙宇外;宋家庄的真武庙,吕家庄的万福宫,大探口的石佛寺,北口的奶奶庙,郑家庄的峰山寺,上苏庄的三义庙,西大云町的大云寺,高堡的探山圣母庙等,都是蔚县历史上颇有名气的古寺庙。

飞狐商道 穿心戏楼——宋家庄镇

古戏楼是宋家庄镇最具特色的古文化建筑。全镇大小戏楼30余座,其中宋家庄村和小探口村的穿心戏楼为全县古戏楼之最。

历史上的商贸古道,不仅给宋家庄镇留下了众多古村堡、古寺庙和古戏楼,而且还蕴积了许多独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吕家庄的灯影戏,小洼、大固城的高跷,上苏庄的拜灯山,北口的戏曲,在蔚县历史上闻名遐迩。

2012年,宋家庄镇被省住建厅确定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宋家庄村是宋家庄镇政府所在地,也是宋家庄镇历史文化名镇的核心保护区。

宋家庄的旧村址在现村堡东约1公里,县城至岔道公路东处,旧村堡方圆不足千米,人们称其为“旧堡子”。元代宋姓人氏在此建村,故取名宋家庄。迄今宋家庄的旧村堡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隆起的土堆。(未完)

(编选自《张家口传统村落》《代国代郡通志》《蔚县志》《厚重的古城堡》等)

「张家口传统村落」飞狐商道 穿心戏楼——蔚县宋家庄镇(中) 商道

编者按

张家口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经过历朝历代保留下来的传统村落,记录着历史变迁,承载着文化积淀,形成了独特的乡土肌理,传承了丰厚的乡村文脉,是张家口人寄托情感的家园,据统计,张家口市境内有800多个古村落,时至今日,很多古村落依然保存着大量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2017年,市政协文史委、张家口晋察冀边区文化研究院组织编写了《张家口传统村落》,遴选出了38个有代表性的名镇名村,以期让更多人关注、了解张家口这一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唤起人们更多的家园情思和文化情怀。今天张垣方志为大家推送飞狐商道 穿心戏楼——蔚县宋家庄镇。欢迎您在文章后与我们互动留言。

飞虎商道 穿心戏楼——宋家庄镇

现在的宋家庄堡,始建于明洪武初年(1372年),属独门堡,由真武庙、堡门、穿心戏楼、苏氏将军府、邹氏师爷宅和韩家大院等构成的古建筑群和呈现“主人”字型的街道布局,距今已有630多年的历史。建堡时,虽然宋姓大户已经衰败,韩姓成为统领宋家庄的大户(明朝弘治、正德年间,又陆续迁来苏、邹两姓,后韩、苏、邹姓成为宋家庄的三大家族),但是,村名仍然沿用了“宋家庄”的称谓。既是对村堡创建人的纪念,也是对地名文化的传承。

宋家庄城堡坐北朝南,堡墙黄土夯筑,平面呈方形,开南门一座,南门下为砌券台基,向两侧分开,券门上镶青石匾,石匾额上有楷书“昌明”字样,落款为“嘉靖拾叁年”。“昌明”寓意堡内居民生活美好,兴盛发达,人们又称为“昌明堡”。东侧砌坡道式台基,墩基顶部砌女儿墙,向上走为堡门楼,堡门楼之上建有魁星楼。借“魁星点状元”的传说,希望堡内人才辈出,为子孙增福添禄。

从魁星楼向北俯瞰,堡内三横一竖的街道和正北的真武庙,组成了一个“三横一竖顶一点”的“主”字型。即真武庙前有一条东西横街,堡中有一条东西横街,紧邻堡门内又是一条东西横街,这三条东西贯通的横街被井然有序的古民居等份界开,形成“主”字的三横;真武庙至堡门是一条南北大街,直贯三条横街之中,不偏不倚成为“主”字的“竖线”;与堡门相对应北端的真武庙,是“主”字的点。

飞虎商道 穿心戏楼——宋家庄镇

从魁星楼向南俯瞰,堡门外正南约5米处与堡门洞相对应的是关帝庙。从堡门走出绕关帝庙叉开左右两条大街出村,恰好是一撇一捺,呈“人”字型。当年建堡时以“主人”字样作为村堡布局的寓意,迄今仍无法知晓。这种独特的设计理念,却成为蔚县古堡造型中的一绝,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堡内还有一座造型独特的穿心戏楼,也叫过路戏楼、过街戏楼。戏楼坐南朝北,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宋家庄穿心戏楼建造匠心独特,利用村堡内有限的空间,将戏楼建在门内通街的大道上。卷棚、硬山勾连搭式,硬山作后台,卷棚为前台。前四架梁,后三架梁,戏楼台基中间为一宽2.2米的空心通道,平时通道供车行、人走,唱戏时,木板盖于通道上,前后置木闸板,即可封闭。木板上即为大戏台,戏楼前的主街道变成了看戏的剧场。戏楼东侧仅留一条人行道路,可供穿越。

飞狐商道 穿心戏楼——宋家庄镇

宋家庄穿心戏楼的建筑形式与蔚县境内其他三座(庄窠村、小探口村、南堡村)不同。它将硬山顶式建筑与卷棚顶式建筑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单檐硬山卷棚勾连搭式建筑,使戏楼屋顶变得一波三折,平添了戏楼的外在之美,其独具匠心的建筑风格,至今仍令人叫绝。“文化大革命”前,戏楼正面椽头有狮子头和戏剧人物脸谱,戏楼前台内壁绘有彩色壁画,东壁为《拜寿图》,西壁是《绿牡丹》等。如今,宋家庄戏楼的雕绘部分虽已残失,但它的整体结构依然完好。

堡内现有明清时期的古民宅30余处,均为四合院和连环院的民居,现大部分保存完好。这些民居大多为砖木结构,青条基石,青砖灰瓦,白灰勾缝。屋顶均起脊,安置吻兽。门窗均为木制,小窗、隔扇、门楣雕有花鸟鱼虫和琴棋书画。临街的门楼、门内影壁、房屋檐廊、房屋后檐及左右侧临街外檐均有砖雕,图案有树木、山水和各式花鸟虫鱼。木雕和砖雕有平雕、浮雕、立体雕刻,做工十分精细,图案惟妙惟肖,极具观赏价值和文化品位。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院落有韩家大院、邹家大院、韩家镖局、苏家祠堂等。

如此珍贵的古文化遗存,得益于建造和发展村堡做出贡献的苏、邹、韩三姓先祖。他们或文、或武、或商、或农,都曾是蔚县乃至周边府县历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未完)

发现桂林周边古村落之八:古商道上的信义之村长岗岭村 商道

长岗岭村概况

长岗岭村位于桂林市东北,灵川县灵田乡,距桂林市中心约40公里,可从桂林至灵田镇后经县道174抵达。长岗岭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入选全国首批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项目名单。村内现有明清民国建筑近60座,民居高大宽敞,布局规整,建筑形式多种多样,其跨度、高度和体量堪称桂北民居之首。并设有长岗岭商道古村生态博物馆,也是桂林市首个生态博物馆,里面展示了该村的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以及收集来的一些文物。

昔日“湘桂古商道”盐马古道上的“小南京

明清时期,岭南经济快速发展。灵渠北面的界首古镇成为明代“千家之市”,南面的大圩古镇成为明代广西四大古镇之一。当时的长岗岭村位于“湘桂古商道”盐马古道的中央,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是经漓江去往梧州广州最便捷的通道,当年吸引了大批商贾在此开设商铺,这一“商道明珠”因而成为商人的歇脚点。清代陈姓、莫姓一些居民经营食盐、桐油,在清中期先后成为灵川巨富。长岗岭村也一跃成为当时桂林一带鼎鼎有名的“富豪村”,享有“小南京”的美誉。

民居高大宽敞,布局规整,建筑形式多种多样

至今,长岗岭村还保留有明、清、民国建筑近60余座,大院建筑规整,高大宽敞,工艺精湛。当中,典型建筑有建于清康熙年间的“卫守府”官厅,建于清道光年间的“莫氏宗祠”、“五福堂”公厅。此外,村中还保留有完整的明、清、民国石雕圈墓30余座。距该村两公里多的三月岭古商道两侧,屹立着数百株百年古松,数座古凉亭、石拱桥夹杂其间,景致宜人。

时代变迁,盛景不再

随着桂黄公路的开通,盐马古道逐渐冷落,昔日被称为“小南京”的长岗岭村, 也盛景不再,交通要冲成了偏僻之地,巨富村也成了巨贫村,但也正因为贫困,长岗岭村才保留了三十多座的古建筑,否则,富裕起来的村民,拆旧换新,早就把古建筑拆了,变成一幢幢新楼房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祸。近年来,国家在长岗岭村投入巨资,用于古建筑的修缮和保护,长岗岭村,又逐渐成为一个新的旅游景点

文物保护令人忧心

走进村子,看到那些错落有致的古民居,尽管有的无人居住,有些残败,但气势依在。铺筑天井与巷道的青石的厚重,窗木雕格扇的玲珑有致,一切都让人神往。最佩服的是那与各居民天井联成一体的地下排水系统。面对着连绵不断的海洋山脉,遥想着该村昔日的辉煌,心头不由得升起对那些先人们的崇敬!尽管现在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维护,希望保留这片遗产,但面对农村空心化的问题,如何持续也是一个难题!

商道自由行旅游攻略

  • 「张家口传统村落」飞狐商道 穿心戏楼——蔚县宋家庄镇(上)

    编者按张家口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经过历朝历代保留下来的传统村落,记录着历史变迁,承载着文化积淀,形成了独特的乡土肌理,传承了丰厚的乡村文脉,是张家口人寄托情感的家园,据统计,张家口市境内有800多个古村落,时至今日,很多古村落依然保存着大量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2017年,市政协文史委、张家口晋察冀边区文化研究院组织编写了《张家口传统村落》,遴选出了38个有代表性的

    2022-03-03
    681 65
  • 「张家口传统村落」飞狐商道 穿心戏楼——蔚县宋家庄镇(中)

    编者按张家口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经过历朝历代保留下来的传统村落,记录着历史变迁,承载着文化积淀,形成了独特的乡土肌理,传承了丰厚的乡村文脉,是张家口人寄托情感的家园,据统计,张家口市境内有800多个古村落,时至今日,很多古村落依然保存着大量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2017年,市政协文史委、张家口晋察冀边区文化研究院组织编写了《张家口传统村落》,遴选出了38个有代表性的

    2022-02-22
    1471 12
  • 发现桂林周边古村落之八:古商道上的信义之村长岗岭村

    长岗岭村概况长岗岭村位于桂林市东北,灵川县灵田乡,距桂林市中心约40公里,可从桂林至灵田镇后经县道174抵达。长岗岭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入选全国首批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项目名单。村内现有明清、民国建筑近60座,民居高大宽敞,布局规整,建筑形式多种多样,其跨度、高度和体量堪称桂北民居之首。并设有长岗岭商道古村生态博物馆,也是桂林市首个生态博物馆,里面展示了该

    2022-02-02
    1583 89
  • 高山城在明清晋蒙商道上的地位

    高山城位于大同市云冈区西部的高山镇,现为高山村,是高山镇镇治所在地。高山城始建于明代,明正德《大同府志》记载:“高山堡,在府城西六十里。天顺二年建筑。周围三里十步,高二丈一尺,门二。设站马戍兵。”由于原高山堡紧邻十里河,多遭受洪水侵袭,明嘉靖十四年(1535),高山堡向南移动并扩建。扩建后,周围四里三分,高连女墙四丈二尺,并始称高山城。万历五年至十年间(1577—1582),全部包砖。在明代特


    2022-01-23
    1428 98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