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佑元年清凉寺张家窑汝窑图片赏析

世人流传着宋代有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的说法,但所有窑中,又以汝窑真品最为难得。“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此天造之物说的就是汝窑,在古瓷收藏界有“青瓷之首,汝窑为魁”的说法。

汝瓷的灵魂是汝瓷的釉色。它胎质细腻,工艺考究,以名贵玛瑙末入釉。其釉色如雨过天晴,纯净柔丽,拂其釉面,厚泽湿润,如同美玉。器物表面蝉翼纹般细小开片,有的如梨皮,有的如蟹瓜,颇有意味,釉下有稀疏的气泡,在光照下时隐时现,犹如晨星隐于薄雾之间,在胎与釉的结合处微现细晕,给人以非常微妙的审美感受,其文化内涵丰富之深远。

而关于汝瓷的釉色,历史上还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故事,传说宋徽宗曾经做过一个梦,梦到大雨过后,远处天空云破处,有一处神秘的天青色,格外令人着迷。醒来之后,他便写下一句诗:“雨过天晴云破处”,拿工匠参考,让他们烧制出类似颜色的瓷器。一时间,不知难倒了多少工匠,最后汝州的工匠技高一筹,烧出了令宋徽宗满意的天青色,于是这种介乎蓝和绿之间的天青色成了汝窑的代名词。

此汝窑连座三阳开泰纹尊,造型秀美典雅,三阳开泰纹饰,平底,底见芝麻花细小支钉,釉面开细碎纹片,通器完美,做工考究,工艺大方,保存完好,十分难得。此尊小巧朴雅,温婉隽永,近尤难得。且藏品器型为尊,更为珍贵,釉如凝脂,冰裂莹澈,器形巧致雅绝,底当属汝官瓷之范,落有宋代“清凉寺”底款,色彩高贵,雅致而富有韵味,给人以清新绝巧的艺术享受;料胎温润,似玉如脂,富有浓厚的艺术气息,极富艺术与欣赏价值。金灭北宋后,汝瓷也随之消亡。其开窑时间前后只有二十年,由于烧造时间短暂,传世亦不多,在南宋时,汝瓷已经非常稀有。现今存世的汝瓷,当属凤毛麟角,像这件保存得如此完好的汝瓷,更是难得,弥足珍贵。

此瓶底款“元祐元年清凉寺张家窑”。“清凉寺”是宋元时期一处规模较大的汝瓷官窑遗址。元祐元年清凉寺张家窑瓷器鉴赏交流 188 7987 1136阮先生据记载,在开元盛世之时,随着大唐御窑张氏家族的加入,汝州青瓷的发展一日千里。而汝瓷盛于北宋元佑元年,在汝瓷生产的整个历史过程中,张家窑在数百家窑口中起着领袖群伦的作用。其精品多入宋家皇室,民间难得一见。目前北京台北故宫传世汝瓷也多出自张家窑口。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现在,地球的上空或许已经无法看到这种美丽的色调了,但这些质如美玉的器皿,却为我们再现了八百多年前大自然曾经的优雅。宋徽宗崇尚道教,追求自然、淡泊质朴的审美情趣也流露其间。

汝窑和官窑相比精贵在何处? 汝窑

汝窑瓷器造型有盘、碗、瓶、洗、尊、盏托、水仙盆等。其中瓶的变化较为丰富,有纸槌瓶、玉壶春瓶、胆瓶等多种。汝窑器有瓶、尊、盏托、碗、盘、洗、奁、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数还有堆花、印花等装饰,底部更有青花年号款,多是用刀笔刻画,和印花、模印等工艺。如:天青花草纹鹅颈瓶、粉青履莲盏托、天青莲花瓣深腹盂、天青牡丹花龙纹钵、莲花纹钵、辐射纹荷叶器座、辐射纹敛口花钵(藏河南),暗花双鱼盘(藏英国)。另外,在传世品的个别器物上还出现有文字。如:"奉华"二字多见于尊、瓶、碟之上。"蔡丙"、"宁"则是见于小碟与洗上。文字虽不是装饰,但仍提高了对器物的鉴赏意趣,其中"奉华"应是宋奉华宫的专用物。器形又分裹足、平底、三足、凹足、葵口、窄板沿和宽板沿诸种。盘分有裹足、凹足、平底、直口和荷花口数种。还有三足洗、弦纹尊(奁)、套盒、尊、方壶、圆壶等,还有为数不多的莲花器座、荷叶器座、镂孔器、鸟、龙等瓷塑工艺品。也用花、鸟、虫、鱼装饰来满足皇亲贵族们的闲情逸趣。

胎色

汝窑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红色,胎色灰中略带着黄色,俗称“香灰胎”,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

釉色

汝窑为宫廷垄断,制器不计成本,以玛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蓝色较多,也有豆绿、青绿、桔皮纹等釉色,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酥油感觉,釉稍透亮,多呈乳浊或结晶状。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温润古朴,光亮莹润,釉如堆脂,色泽滋润纯正、纹片晶莹多变为主要特征。

支钉

宋代宫廷用汝窑器物一般均采用满釉支烧,为了避免窑炉内杂质的污染,需用匣钵装好,并将器物用垫圈和支钉垫起,防止与匣钵粘连。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三、五、七个,六个支钉的很少,痕迹很浅,大小如粟米。

器型

汝窑器有瓶、尊、盏托、碗、盘、洗、奁、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数还有堆花、印花等装饰,器形又分裹足、平底、三足、凹足、葵口、窄板沿和宽板沿诸种。盘分有裹足、凹足、平底、直口和荷花口数种。还有三足洗、弦纹尊(奁)、套盒、尊、方壶、圆壶等,。

开片纹

汝窑开片堪称一绝,釉面开片较细密,多呈斜裂开片,深浅相互交织叠错,象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或呈蝉翼纹状,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釉中细小沙眼呈鱼子纹、芝麻花和蟹爪纹。并有典型的桔皮釉、冰片釉、茶叶沫等。

汝窑与北宋官窑区别

第一,北宋汴京官窑的制度情况无文献和考古资料可以说明,但南宋修内司窑、郊坛下窑二窑场的出土资料表明专烧专供、皇室垄断产品是这两处窑场的最大特点,由于修内司窑是完全承袭北宋汴京官窑的制度,所以北宋汴京官窑在窑业制度上也极有可能是专烧专供、产品被皇室垄断。

第二,老虎洞修内司窑址和乌龟山郊坛下窑址的出土资料,发现老虎洞修内司窑址早期的碗、盘、洗类器物的圈足高而外撇,在支钉支烧和模具成型等方面的特征和天青釉类汝窑瓷器相同,而老虎洞修内司窑和乌龟山郊坛下窑的从业时间又有很大的重合,且乌龟山郊坛下窑最早期的产品又明显模仿老虎洞修内司窑产品的风格,三处窑场的产品在烧造工艺、胎釉配方、器物造型上表现出极大的一致性与继承性,这说明老虎洞修内司窑的生产技术和器型的最早源头都在汝窑。如果再考虑到北宋汴京官窑和修内司窑之间的承继关系,修内司窑的产品应该与北宋汴京官窑的产品更加接近,也就是说北宋汴京官窑的产品在釉色、器类、造型上都应该介于汝窑和修内司窑的产品之间。

第三,支钉粗大,支钉与饼粘接不牢。应属汝窑瓷器的初级阶段。第二阶段以天青釉瓷器为主,传世汝窑瓷器形制在这一阶段应有尽有,并出现一些新器类。烧造工艺趋于成熟,绝大多数匣钵外壁涂抹一层耐火泥,支烧垫饼的支钉小而尖,新出现了支烧垫圈。而第二阶段也就是成熟时期的天青釉类汝窑瓷器的生产时间段。

宋代汝窑建窑名瓷现身广西? 汝窑

中国陶瓷工艺史上,宋代的名窑和名瓷大都集中于中原地区。

而你肯定想象不到!就在广西全州兴安,竟然发现了类似汝窑、建窑的名贵瓷器

然而如此高产量的瓷器,都到销往哪里了?这些瓷器为什么在广西烧造?

湘漓古道 寻迹宋瓷

1966年5月,在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广西考古工作队来到了桂林全州,很快就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找到了分布在永岁乡附近的瓷器碎片土层堆积。考古专家初步推断,这里曾是一个烧造瓷器的窑址。由于年代久远,窑炉的位置已经无法确定,漫山遍野的碎瓷片,是当时堆放残次品的遗存。

从采集到的标本来看,江凹里窑址的产品是具有典型宋代特征的器物——盏托、茶盏、高足碗和青瓷执壶,处处彰显着宋人对生活美学的独特追求。然而,一些器物的特征,却让专家们也陷入了沉思:在叠烧时为节约空间使用的支钉留下的痕迹,是河南汝窑的特征;茶盏上纤毫毕见的兔毫则类似福建建窑的工艺;而印花青瓷残片的釉色和开片,又仿若陕西耀州窑出品。

全州县文物管理所馆员 廖文丽:

我现在手里拿的这个就是一个青釉瓷碗的底部,然后它是开冰裂纹的,这个釉色比较莹润,说明当时它的烧制水平就是比较高了。

不难看出,全州江凹里窑址烧造的这些产品,在有意模仿当时中原地区最流行的瓷器元素,并且已经具备相当高的完成度。

那么,这些技术又是怎么来到遥远的岭南的呢?

平定百越以后,秦在岭南设立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三郡,在越城岭海洋山旁的狭长平原上,灵渠水路及沿边陆路日渐繁忙,从战时运送兵士粮草的军事设施,转变成了沟通湘江与漓江的湘漓古道。

两千多年以来,位于湘江与灵渠交汇的兴安,命运兴衰与湘漓古道息息相关。遵循着学者唐兆民写下的灵渠考察报告,广西考古工作队在1983年的广西兴安严关镇,发现了一处特征显著的宋代窑址。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原馆长 黄启善:

兴安这个严关窑这个釉很多,大概有青瓷的,有黑釉的,还有褐釉的,还有青黄釉的,尤其有一种洒泼的黑釉褐釉,我们经常叫做点釉点釉,花纹非常好看,整个窑的话我们是发现有跟我们全州的永岁(镇)差不多相似的东西。

兴安的严关窑址相比起全州江凹里窑址,分布面积更大,产量更高,所制产品同江凹里窑址一样,大量模仿了长沙窑、建窑、钧窑等外地窑口的产品。不同之处在于,严关窑没有北宋流行的窄小高圈足特征,只有南宋时期流行的宽矮足底。这意味着,严关窑所制产品的年代上限,很可能是南宋时期。

根据当时的历史情况,宋朝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往南迁移,来到南方的士人阶层对收复故土不报希望,却放不下自己曾经的优渥生活,沉迷于享乐之中。那么,有没有可能是这些士人为了满足自己挑剔的审美,教会岭南地区的制瓷工匠烧制北方的瓷器,才有了这些仿制瓷器的诞生的呢?

已经退休的陈兴华,是兴安县博物馆的原副馆长,多年研究灵渠和兴安的历史,他和许多专家都认为,仅凭严关窑的产量而论,就不会是只供南渡的少数士人阶层使用的瓷器。

那么,为什么说仅仅一条龙窑就可以造福整个县的人呢?

兴安县博物馆原副馆长 陈兴华:

在我们(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调查报告里面就有提到,这里曾经有24条龙窑,哪怕拿出一条龙窑来烧制,整个兴安县的人都用不完,因为这个龙窑一窑出来它都是上万(件)来计,它的产量很高。

这种推断,从严关窑遗址发现的一件精美印模上,可以得到有力的证明。这件陶模呈蘑菇状,印面半球形,柄中空,陶质坚硬,面纹饰阴刻,边缘和中心为弦纹其间是主纹,为海水地双鱼图案。这是一件瓷碗印花模,当年被严关窑的窑工用来批量生产海水双鱼纹样的瓷碗,它的柄侧,阴刻有这样一段楷书:“癸未年孟夏终旬置造花头周三四记匠”,癸未年孟夏终旬即是1163年农历四月底,花头指的就是这件印模,周三四应该是这位窑工的名字。

1127年,经历“靖康之变”的宋高宗赵构,几经流亡辗转,最终在临安府(今杭州)站稳脚跟,建立南宋。到隆兴元年,也就是陶印模上所刻的1163年,宋孝宗赵昚(音“甚”)兴师北伐,却遭遇失败,南宋与金议和,岁币银绢各二十万两匹,割商州秦州予金,双方以叔侄相称,史称“隆兴和议”。战争、瘟疫、赔款,使得民不聊生,大量民众流离失所成为难民,纷纷往南迁徙躲避,通过湘漓古道,涌入岭南。

桂林兴安县附近的村落,随处可见被当地人称为钉子路的石子小路,它们是湘漓古道村落之间重要的通路,直到今天,有的道路依然在使用着。

严关镇塘堡村村民 文姣英(86岁):

我来(嫁到这里)看到有柜台,有10来个,门口用板子钉起钉起的铺台,就是现在就讲摆柜台,那时候喊铺台。那时,我们家里面也开过伙铺的,我们父亲手里。

老人口中的“伙铺”,类似于今天的旅店,路旁村落的许多居民,都曾听闻祖上讲过经营“伙铺”的故事。宋代的难民以伙铺为短暂的落脚点,跋涉千里来到岭外,使当时的广西地区人口显著增长。为求生计,手艺人纷纷凭借自己的技能在当地做起营生。这些从湘南或更遥远的北方来的窑工,聚集在一起,分享各家所长,开创了严关窑的事业。对于经历过劫难的他们来说,用一份手艺,换一份安定与温饱,已是人生最大的幸运。

跨越历史尘埃的陶瓷,透过纹饰,将自己诞生时被赋予的心愿,传递给生活在和平盛世的人们——从舒展的菊瓣纹中,可以看出工匠对平静祥和生活的赞美;婴戏纹则直观反应了对人口繁盛的渴望;而直接在产品上书写“太平”的款式,想必是战乱频繁年代里人们最大的期盼。

不难想象,以严关窑为代表的桂北窑口瓷器,因为出色的品相也逐渐积累起口碑。

兴安县博物馆原副馆长 陈兴华:

多余的产品,一定是远销到外面去,因为严关窑有个很好的地理条件,就是紧依着灵渠的岸边的丘陵,最近的窑口也不外乎就是几十米的距离,烧出来包装就可以马上通过灵渠,往外销。

在今天的兴安县博物馆里,精美的严关窑瓷器静静陈列,横跨两宋各个年号的铜钱,试图为今人锚定800多年以前那个诗画山水、美至极简的时代。在严关窑创烧的一百年后,另一支所向披靡的大军挥师南下,严关,成为了南宋广西军民与元军作战的前线,窑场变成了战场,最终一夜之间销声匿迹。幸运一些的江凹里窑场,在坚持到元初之后也大量减产,此后很少再看到它的作品。曾因战争在桂北大地上悄悄兴起的独特制瓷工艺,也因战争最终没落沉寂,仅存的珍宝在跨越时空的凝视下,揭开了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往事。

来源:广西故事公众号

汝窑自由行旅游攻略

  • 元佑元年清凉寺张家窑汝窑图片赏析

    世人流传着宋代有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的说法,但所有窑中,又以汝窑真品最为难得。“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此天造之物说的就是汝窑,在古瓷收藏界有“青瓷之首,汝窑为魁”的说法。汝瓷的灵魂是汝瓷的釉色。它胎质细腻,工艺考究,以名贵玛瑙末入釉。其釉色如雨过天晴,纯净柔丽,拂其釉面,厚泽湿润,如同美玉。器物表面蝉翼纹般细小开片,有的如梨皮,有的如蟹瓜,颇有意味,釉下有

    2022-02-08
    652 78
  • 汝窑和官窑相比精贵在何处?

    汝窑瓷器造型有盘、碗、瓶、洗、尊、盏托、水仙盆等。其中瓶的变化较为丰富,有纸槌瓶、玉壶春瓶、胆瓶等多种。汝窑器有瓶、尊、盏托、碗、盘、洗、奁、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数还有堆花、印花等装饰,底部更有青花年号款,多是用刀笔刻画,和印花、模印等工艺。如:天青花草纹鹅颈瓶、粉青履莲盏托、天青莲花瓣深腹盂、天青牡丹花龙纹钵、莲花纹钵、辐射纹荷叶器座、辐射纹敛口花钵(藏河南),暗花双鱼盘(藏英国)。另外,在传

    2022-02-01
    238 67
  • 宋代汝窑建窑名瓷现身广西?

    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宋代的名窑和名瓷大都集中于中原地区。而你肯定想象不到!就在广西全州、兴安,竟然发现了类似汝窑、建窑的名贵瓷器!然而如此高产量的瓷器,都到销往哪里了?这些瓷器为什么在广西烧造?湘漓古道寻迹宋瓷1966年5月,在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广西考古工作队来到了桂林全州,很快就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找到了分布在永岁乡附近的瓷器碎片土层堆积。考古专家初步推断,这里曾是一个烧

    2022-01-20
    255 81
  • 故宫馆藏17件汝窑瓷器,极简之美!

    故宫博物院收藏传世清宫旧藏「故字号」汝窑瓷器十五件(另有两件为一九三五年郭葆昌捐献。尚有一件原清宫旧藏借拨给了国家博物馆,实际流传有序的汝窑瓷器故宫博物院现藏有十七件),另外属资料性质的汝窑瓷器一件(孙瀛洲先生捐献,底刻「丙」字)。这十七件传世故字号汝窑瓷器分别旧藏于如下地点:「芥字号」—造办处、重华宫厨房存放两件清初在紫禁城皇宫内廷养心殿置造办处。康熙三十年(一六九一年),除裱房等留

    2022-01-11
    223 63
  • 《汝窑新论》 之汝窑概说

    编者按《汝窑新论》自2018年出版后,在学术界和收藏界引起了广泛的影响。编著者与时俱进,以物证史,以最新的考古资料为根据,整理归纳,将最新的研究成果汇集此书,首次系统性的提出,汝瓷的民窑创烧历史早于汝官窑,而民窑中以鲁山段店窑、临汝窑、汝州文庙窑、汝州张公巷窑及汝州东沟窑等五个不同类型的窑口为代表,概括了民用汝瓷窑口的历史全貌,并与宝丰清凉寺汝官窑相互影响,工艺技术相互借鉴

    2022-01-08
    1964 71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