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和官窑相比精贵在何处?
汝窑瓷器造型有盘、碗、瓶、洗、尊、盏托、水仙盆等。其中瓶的变化较为丰富,有纸槌瓶、玉壶春瓶、胆瓶等多种。汝窑器有瓶、尊、盏托、碗、盘、洗、奁、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数还有堆花、印花等装饰,底部更有青花年号款,多是用刀笔刻画,和印花、模印等工艺。如:天青花草纹鹅颈瓶、粉青履莲盏托、天青莲花瓣深腹盂、天青牡丹花龙纹钵、莲花纹钵、辐射纹荷叶器座、辐射纹敛口花钵(藏河南),暗花双鱼盘(藏英国)。另外,在传世品的个别器物上还出现有文字。如:"奉华"二字多见于尊、瓶、碟之上。"蔡丙"、"宁"则是见于小碟与洗上。文字虽不是装饰,但仍提高了对器物的鉴赏意趣,其中"奉华"应是宋奉华宫的专用物。器形又分裹足、平底、三足、凹足、葵口、窄板沿和宽板沿诸种。盘分有裹足、凹足、平底、直口和荷花口数种。还有三足洗、弦纹尊(奁)、套盒、尊、方壶、圆壶等,还有为数不多的莲花器座、荷叶器座、镂孔器、鸟、龙等瓷塑工艺品。也用花、鸟、虫、鱼装饰来满足皇亲贵族们的闲情逸趣。
胎色
汝窑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红色,胎色灰中略带着黄色,俗称“香灰胎”,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
釉色
汝窑为宫廷垄断,制器不计成本,以玛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蓝色较多,也有豆绿、青绿、桔皮纹等釉色,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酥油感觉,釉稍透亮,多呈乳浊或结晶状。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温润古朴,光亮莹润,釉如堆脂,色泽滋润纯正、纹片晶莹多变为主要特征。
支钉
宋代宫廷用汝窑器物一般均采用满釉支烧,为了避免窑炉内杂质的污染,需用匣钵装好,并将器物用垫圈和支钉垫起,防止与匣钵粘连。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三、五、七个,六个支钉的很少,痕迹很浅,大小如粟米。
器型
汝窑器有瓶、尊、盏托、碗、盘、洗、奁、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数还有堆花、印花等装饰,器形又分裹足、平底、三足、凹足、葵口、窄板沿和宽板沿诸种。盘分有裹足、凹足、平底、直口和荷花口数种。还有三足洗、弦纹尊(奁)、套盒、尊、方壶、圆壶等,。
开片纹
汝窑开片堪称一绝,釉面开片较细密,多呈斜裂开片,深浅相互交织叠错,象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或呈蝉翼纹状,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釉中细小沙眼呈鱼子纹、芝麻花和蟹爪纹。并有典型的桔皮釉、冰片釉、茶叶沫等。
汝窑与北宋官窑区别第一,北宋汴京官窑的制度情况无文献和考古资料可以说明,但南宋修内司窑、郊坛下窑二窑场的出土资料表明专烧专供、皇室垄断产品是这两处窑场的最大特点,由于修内司窑是完全承袭北宋汴京官窑的制度,所以北宋汴京官窑在窑业制度上也极有可能是专烧专供、产品被皇室垄断。
第二,老虎洞修内司窑址和乌龟山郊坛下窑址的出土资料,发现老虎洞修内司窑址早期的碗、盘、洗类器物的圈足高而外撇,在支钉支烧和模具成型等方面的特征和天青釉类汝窑瓷器相同,而老虎洞修内司窑和乌龟山郊坛下窑的从业时间又有很大的重合,且乌龟山郊坛下窑最早期的产品又明显模仿老虎洞修内司窑产品的风格,三处窑场的产品在烧造工艺、胎釉配方、器物造型上表现出极大的一致性与继承性,这说明老虎洞修内司窑的生产技术和器型的最早源头都在汝窑。如果再考虑到北宋汴京官窑和修内司窑之间的承继关系,修内司窑的产品应该与北宋汴京官窑的产品更加接近,也就是说北宋汴京官窑的产品在釉色、器类、造型上都应该介于汝窑和修内司窑的产品之间。
第三,支钉粗大,支钉与饼粘接不牢。应属汝窑瓷器的初级阶段。第二阶段以天青釉瓷器为主,传世汝窑瓷器形制在这一阶段应有尽有,并出现一些新器类。烧造工艺趋于成熟,绝大多数匣钵外壁涂抹一层耐火泥,支烧垫饼的支钉小而尖,新出现了支烧垫圈。而第二阶段也就是成熟时期的天青釉类汝窑瓷器的生产时间段。
Hash:87004bc520187e62f3f24e0dfd319913be78f55e
声明:此文由 戴枚枚心若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