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一座底蕴很深的美食之城!很多人感受镇江味道后都难以忘怀

10:16

烹饪技术在不断发展中,形成了各种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风格的地方菜。

镇江菜是淮扬菜中的一支,香港1962年出版的《中国名菜大全》就有记载:“淮扬菜是淮城、扬州、镇江菜的总称,在中外久已享有很高的声誉;而且各大中城市各具特色,品种繁多。其中尤以扬州、镇江等菜色具有特殊风味。”

地处古江海之门的镇江,气候温润,物产丰富,为烹饪技艺发展提供了原料基础。春秋的吴、楚之前,就有大量的青铜鼎皿炊器留存后世。秦始皇斩断东南龙脉,开辟了人工河道,为镇江交通运输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其后1000多年来,常盛不衰的江南漕运推动了镇江港口经济犮展,带来了商业、手工业、服务业的全面繁荣。

镇江的早茶文化源远流长晚清到民国的繁华镇江

01

三国时期,镇江的铁瓮城是东吴临时都城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刘备曾赴京口商谈“借荆州”事宜,孙权周瑜想用美食和美色消磨他的斗志,但却没有挽住英雄创业的脚步,只留下“三国宴”的传说。

五胡乱华,王室渡江流亡东南,南渡的士族艰难的草创了东晋。在饮食烹饪方面,中原人把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烹饪方法都带到了南徐,常常在江边置酒宴北望中原,相视流涕。南下的庖厨,在镇江菜中带入了很多北方元素,融入了很多思乡的记忆。

东晋的名将葛玄镇京口,称北府,除了练兵,他最大的爱好是钓鱼,尤爱鲜美的鲈鱼,他还在写给兄长的书信中写道“北固下有大鲈,一出钓得四十七枚”。钓到的鲈鱼,葛玄分赠朋友,制作鲈鱼羹、鲈鱼脍,后人在《大业拾遗记》记江南作鲈鱼脍“霜后鲈鱼,肉白如雪,不腥。所谓“金齑玉脍,东南佳味也”。

京口酒可饮(梁代《舆地志》中有记载:“镇江出酒,号曰‘京清’,黄者为‘百花’,黑者为‘墨露’。”)、兵可用、再加上地出美味鲜品,让南朝的宴席上珍膳杂沓,欢笑尽娱,乐哉未央

南朝崇清谈,仰道教,使得镇江也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梁代的梁武帝崇佛,让金山寺成为了水陆法会的祖庭,这又使得素菜在镇江得到了发展。以至后来,盛唐名刹镇江金山寺的素菜与扬州大明寺浙江普陀寺、四川宝光寺素食齐名,成为华夏素菜瑰宝。

随着齐梁时,“万岁楼”、“芙蓉楼”等名楼建成,南朝的的饮食丰富,让筵席场面更为宏大,礼仪复杂、菜肴更精致。齐高帝曾回丹阳举办乡宴,梁武帝萧衍在镇江举办国宴,冷盘、热菜,分层推上,君臣一堂,一次就招待了数千人。宫廷饮食在此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隋炀帝开通的大运河将镇江与中原地区联结,为镇江带来了中原和南方的文化与物产,也向中原和南方输送了自己的文化与物产,镇江,真正成为了长江运河交集的十字路口。

“向吴亭东千里秋, 放歌曾作昔年游。青苔寺里无鸟迹,渌水桥边多酒楼。”这首杜牧的《润州》,记载了他一边在渌水桥边的酒楼会友,高谈阔论,觥筹交错,一边发朋友圈展示润州夜宴繁荣的场景。后来在镇江丁卯桥畔,发现了一窖唐代的金银器,被里面各式各样的餐具、酒具惊呆了。且不提精美的银盒、银碟、银碗、银勺、银匕、银提梁锅,其中一款银鎏金龟负“论语玉烛”酒令器具(包含酒令筒、酒令筹酒令旗、酒纛、竹节银棒、附竹叶竹节银棒),唐代的镇江宴饮的奢华讲究,文人雅士们饮酒作乐、开怀放纵,早已不再满足“醉折花枝当酒筹”了。

到了宋代,镇江更成了仕宦达官,文化巨匠的宴集行呤之所,范仲淹、陆游、辛弃疾都在镇江任过官职,米芾、沈括在镇江谪居,从那些为镇江山水人文所作的诗词中,依稀可以看见大文豪们饮宴时的场景。

文人笔记下宋代的镇江,市场发达,海鲜珍品、腌腊干货、四方香料、酒浆茶饮,应有尽有。一些特产都打出了地域名声,诗人梅圣俞和朋友通信,还写了首诗《裴直讲得润州通判周仲章咸豉一小瓶》唠叨:“金山寺僧作咸豉,南徐别乘马不肥。大梁贵人与年少,红泥罂盎鸟归飞。我今老病寡肉食,广文先生分遗微。”吐槽年龄大了,肉食吃得少了,喜欢吃金山寺和尚出品的金山豆豉,这或可看作现代镇江腌酱食品的源头了。后来马可·波罗途经镇江,看到当地居民,“靠经营工商业谋生,广有财富。他们制造丝绸和金线织物。各种狩猎活动,在这里极为盛行,各种食物也极其丰富。”

银鎏金龟负“论语玉烛”酒令器具

02

明初朱元璋曾驾临北固山下的凤凰池,召见镇江士绅来谈话,设宴款待,并叮嘱他们要“守法、守业、守诚”。朱元璋的简朴没有拦得住明朝中、后期的世风饮食丰富,从镇江博物馆珍藏的一副《杏园雅集》图,当时的阁臣官员 在假日里,喜欢聚会雅集,休闲生活中烧水、备餐、摆设井然有序,饮食用餐处处显示一种文人的精致。

随着明代后期江南商业资本的萌芽,晚明时,冯梦龙曾在镇江做过教喻,《三言》、《两拍》中不仅有“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这样的传奇故事,也有大量形容饮食餐宴的描述,其实都是当时镇江宴席的写照。到了明朝后期,随着镇江在南北漕运和物资集散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信息集中,商业繁荣,富商文士云集,流动人口集中。镇江的饮食开始表现出现丰奢、精雅的风格。

清代康熙、乾隆两帝六下江南,数次途经镇江,大开御宴,款待臣僚缙绅,菜肴争奇斗艳,盛宴从客观上促进了满汉菜肴的交流,极大地推动了镇江菜发展,至今镇江还流传下“乾隆御宴”的盛名。

明清小说中,很多江南题材的小说谈到饮食都回避不了镇江的江鲜之美,《红楼梦》早期脂本、庚辰本有一条夹批:“细腻之极!一部大观园之文皆若食肥蟹,至此一句,则又三月于镇江江上啖出网之鲜鲥矣。”而镇江鲥鱼,自明到清两朝,都是贡品,尤以焦山一段最为珍贵。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每到就要进献皇帝“江宁织造郎中曹寅进送腌鲥鱼六十尾,……俱见内务府口奏绿头牌白本档”。

清蒸鲥鱼三国宴

晚清时代淮扬地域的菜系风味已具鲜明特色,加上南北交流和文人总结,提高了镇江菜的技艺水平和文化内涵。在徐珂所辑的《清稗类钞·饮食类》中,留下这样的记载:“肴馔之有特色者,为京师、山东、四川、山西广东福建、江宁、苏州、镇江、扬州、淮安。”由此可见,镇江菜在晚清即有盛誉。

晚清1862年镇江开埠通商以来,由于进入华洋杂处,商贾云集,市面逐渐繁荣。倾销洋货,收购北货,形成钱、木、江广、江绸、绸布“五大业”,国内南北各帮客商也纷来交易。市民的生活情趣、商贸需求大大超过了政治追求,而镇江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提供了这样的条件与氛围。商业,也使得人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能加强人脉、交换信息,并且没什么风险的饮食上。酒楼、茶社、书场雨后春笋般涌现,开张迎客,从文献记载的同治年间,大西路天主巷有“京江第一楼”,其门联“酒后高歌,听一曲铁板铜琶唱大江东去;茶边话旧,看几番星轺露冕从淮海南来”,说明了当年的盛景。

清末民初,为袁世凯称帝出了不少力的学者型政治家杨度,曾撰的《都门饮食琐记》一文,里面写道:“淮扬菜种类甚多,因所代表之地域亦广,北自清江浦,南至扬镇……”

而从晚清太平天国开始,战乱、水灾破坏涂炭了江北地区,民国时更是让当时的淮、扬等地百业凋敝,而长江南岸的镇江却受商埠的繁荣之利,海关、钱庄、银行、南北货逐渐发展,成为朝廷主要的财税之地,也正是在这一时期,镇江菜开始了它辉煌的历史。这个时期的镇江,因是民国江苏省会,又临当时国都南京最近,不仅吸收了从苏北南来的饮食厨艺精髓,并云集了晋、陕、鲁、鄂、湘、粤、浙、徽、黔等地政界大佬、商贾巨擘,带来的各地名厨名菜,丰富了镇江菜的技术。

镇江肴肉镇江鳜鱼肥美味佳

03

由于历史的原因,扬州和镇江的菜色一度被称为“镇扬菜”,其中镇江的菜肴有这样的特点:一是在火候上以烂为著;二是烹调方法上,擅长于炖、焖、烧、烤等方法;三是风格上重用原汁原汤,讲究“汤”的烹调,清汤要清澈见底,白汤要浓厚,大有“大羹不和贵其质也”的风格。四是在调味上,既不重咸,也不重甜,咸甜适宜,让各方人士大都适口;在食材选料上,比较严谨精细,且配料少,主料突出。名菜有鸡汁干丝、溜桂鱼狮子头、清蒸鲥鱼、水晶肴蹄等。此外,点心小吃也很有名,如蟹黄汤包白汤大面三丁包子、花色小笼。

建国后,镇江属苏南行政公署,后又有镇江地区,一度在苏南行政工作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要频繁沟通政务,恢复江苏南部区域经济发展,各级领导、政要专员、外交使节、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和富商巨贾来往频繁,镇江的公务接待、交际就多了起来。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镇江烹饪业得到重视,为了更专业化的提供服务,镇江还曾专门成立了属商业局直管的饮食服务公司。由于传承没有断档,再加上宴春等老字号的老师傅对烹饪厨艺、炒菜味道的要求很严格,每道流程把关非常细致,选料也非常严谨。这些厨界大师通过言传身教、亲手示范、在烹饪学习班传艺授徒等方式,又为镇江培养出许多优秀厨师。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镇江的老、中、青三代烹饪工作者勇于历史担当,有着加倍勤奋刻苦的精神,又不断开拓创新,为镇江烹饪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让镇江菜在在宁、镇、扬、苏、锡、常一带餐饮界中享有盛誉。

60年代镇江宴春名厨合影

镇江菜,吸纳了众菜之长,形成特色味道。不仅使镇江人民享尽口福,也成为镇江这座城市的名片。今日之镇江饮食,绚丽多彩,不仅有三、四十种佳肴美点制作被收进《中国烹饪百科全书》、《中国烹调大全》、《中国菜谱》、《中国小吃》等书,而且推出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经典筵席》、《新潮镇江菜》,皆为镇江饮食文化发展的丰硕成果。如今,“淮扬菜制作技艺”已经申报成为镇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鸡汁干丝

经过千百年来的沉淀,厨艺的传授,食客的领悟,随着美味的每一个瞬间,镇江的味道就这样心领神会的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因子,并且形成了一种叫做文化的部分,得以传承。

汤面锅盖面

镇江味道是一种酶,外地游客来镇江品尝后难以忘怀,而在镇江人的成长历程,那初始的品味是一生中最快乐的品味。故乡,就在味蕾上……

Hash:9f86dfa63bb02af7dc30c7c47faf63a53557e251

声明:此文由 小李探花爱读书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