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空间美起来|“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最新的打卡指南来了!

新民晚报官方帐号

“陈延年”拎着手提箱来到了恒丰里,“赵世炎”走过多伦路189号的家门前……播放这段“信仰的力量”系列音乐短片《前赴后继》的屏幕就放置在新落成的多伦路红色文化街区“心”讲堂内,讲堂正对面,就是片中正在介绍的多伦路189号“赵世炎故居”。近日,“潮伦社区 青春有我”多伦路红色文化街区青年中心揭牌仪式举行,拥有着十余处红色历史旧址的多伦路摇身一变,成了虹口区首个开放式街区型青年中心。

图说:多伦路红色文化街区“心”讲堂 新民晚报记者 吴旭颖 摄

串起来 留住红色记忆

“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全长仅550米的多伦路,几乎是一步一景,散落着左联会址纪念馆、赵世炎故居、景云里等大大小小十多处名人故居、历史建筑。在红色文化街区青年中心揭牌仪式上,一份“潮伦社区”打卡指南发布,将十多个红色点位串联起来,形成了一条“红色记忆”行走路线

图说:“潮伦社区”的旗帜 新民晚报记者 吴旭颖 摄

作为虹口区红色景点最密集的街区,多伦路一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但由于多伦路上的历史建筑、旧址有不少都是隐藏在弄堂深处、居民住宅里,一些慕名而来的游客自己很难找到,即便找到了,有些建筑也不能进入参观,只能在外面拍一张游客照,实在有些走马观花。实际上,隐藏在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才是最值得大家了解和铭记的。

图说:多伦路文化名人墙 资料图 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 摄

建设多伦路红色街区青年中心的初衷,就是为了帮助市民游客更深入地了解多伦路上的历史故事。开放式的设计,免去青年中心对建筑空间的需求,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多伦路原本的风貌。揭牌后的青年中心组建起一支青年宣讲团,目前已经吸纳20多名志愿者,为游客提供导览服务。虹口团区委副书记李志明说:“接下来我们会先组织虹口区的900多个团支部青年,鼓励他们到多伦路上来走一走,听听同为青年人的志愿者讲解他们眼中的历史,会更有共鸣、更有感触。”

图说:游客在多伦路打卡 新民晚报记者 吴旭颖 摄

“潮”起来 吸引年轻目光

除了自带红色文化资源,多伦路还自带“潮”属性,拥有公啡咖啡馆、公啡书社、瑞茶陶、多伦现代美术馆等潮流打卡地。随着青年中心的落成,这些公共文化空间也同样被串联起来,潮流文化与红色文化有机结合, 好地凝聚、服务年轻游客。

图说:公啡咖啡馆手绘墙 新民晚报记者 吴旭颖 摄

四川北路拓宽而被拆除的公啡咖啡馆,去年年底移至多伦路主路旁重新开业。走进咖啡馆,熟悉的咖啡香扑面而来,店内的陈设也颇具老上海风格。木质吧台古色古香,后面的墙上画着“公啡”曾经的老主顾鲁迅先生——当年居住在附近的鲁迅先生经常在此约见友人,几乎把咖啡馆变成自家的“第二客厅”。吧台斜对面的空间,被打造成传统石库门的模样,中间还停着一辆黄包车,似乎要拉着人穿越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那时,公啡咖啡馆由于地处公共租界边缘,又由外国人经营,曾被作为“左联”每周一次开筹备会的固定地点,为左翼作家的交流提供了宽松、安全的环境。1930年1月下旬,“左联”的纲领就在公啡咖啡馆内起草,作家们还在此协商了发起人名单,并决定3月正式召开“左联”成立大会。公啡咖啡馆也因此被誉为“左联的摇篮”。

图说:吧台斜对面停放着一辆黄包车 新民晚报记者 吴旭颖 摄

现在的公啡咖啡馆除了提供咖啡,还引入了当下十分流行的剧本杀,剧本的选择因地制宜,以谍战、革命题材为主。从咖啡馆侧门穿过,便来到公啡书社。公啡咖啡馆曾文学底蕴浓厚,此次重建便在隔壁增设了书社。书社里不仅摆放左联作家的著作,还出售各式各样的红色文创产品,让多伦路的红色历史文化化作一件件“潮物”,走入年轻人的日常生活。

图说:书社里的文创产品 新民晚报记者 吴旭颖 摄

如今走在多伦路上,时不时会有身穿汉服旗袍的青年在历史建筑间行走打卡,让人恍然之间忘了今夕是何年,偶尔还能遇见几对新人来拍婚纱照,让多伦路以上海文化地标的身份见证他们的爱情。历史和潮流的气息在多伦路上交织碰撞,红色文化便在这碰撞中被年轻一代不断传承和发扬。(新民晚报记者 吴旭颖)

Hash:98fd8c96675dc3e5a001bfddc49811891ee1fda1

声明:此文由 新民晚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