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芮城因黄河而兴 融合业态让旅游体验更精彩

人民网人民科技官方帐号

「本文来源:中国网」

【点睛】山西芮城黄河而兴,因中条山脉的守护而安,在历史隧道穿行的时代更迭中,在从社会经济发展价值走到生态文明建设价值的过程中,芮城正从依赖传统产业发展模式拓展到从实施全域旅游,寻求新供给、新空间、新路径,以创新和消费驱动的供给侧改革。

一切宏大的理念叙事,反映在市场端,都是体验的细节,消费的感知度,更多地体现在业态、产品与服务所构成的毛细血管,往往在微妙之中蕴含着创新性。

作为被黄河文明孕育,又必将创造着黄河文化新内涵的黄河古城——芮城的特质在与山河共生共享下不断深化与升华。芮城因黄河而兴,因中条山脉的守护而安,在历史隧道穿行的时代更迭中,在从社会经济发展价值走到生态文明建设价值的过程中,芮城正从依赖传统产业发展模式拓展到从实施全域旅游,寻求新供给、新空间、新路径,以创新和消费驱动的供给侧改革。凭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启动,芮城县域发展势必迎来时代机遇,而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借势而为的必然选择。

像芮城这样的处在旅游业起步阶段的边陲小城而言,基本盘是山河相依的独特生态环境和黄河孕育的文化遗址遗产;发展路径是统筹全域资源, 结合文旅消费新需求,高起点、高标准定位,激活资源优势,重点开发高质量的新业态,巩固观光产品,升级休闲度假产品,实现区域文旅精品供给,营造黄河之滨精致体验。

在芮城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过程中,着力推动旅游产业结构从景区观光深入到休闲体验,供给体系从文化资源提升到文化创意,旅游市场规模从近程拓展到中远,服务主体从本地居民延伸到大众游客,开创“主客共享”的现代旅游城市空间。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在为这座古县城寻求新的增长活力时,全域旅游理念植入的可持续发展观与价值观,也将旅游产品和精神文化产品融入地方归属感。这份归属感为充分发挥文旅融合,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贯穿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构建了人与城、城与景、景为人的实践路径。

实践路径一:优化资源供给 升级消费结构

文旅融合需要依托市场主体的支撑和落地项目的实施,芮城要想从旅游起步跨越到旅游竞赛,弯道超车不是空间距离而是思路距离。从部门行为向党政统筹的推进转变,以政府搭台,企业主场,市场引领的营商环境,为蓬勃的文旅市场提供了良好的企业生态环境。高质量的资源供给,对构建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旅产业体系,形成全要素利用,全域化覆盖的创建合力。

一是以项目为抓手,高标准打造精品龙头 区。积极开展旅游招商引资,成功吸引山西恒圣通集团、闻喜天王台集团、万科集团、天津惠阳集团等投资8亿元,建设了大禹渡、圣天湖、广仁王庙、芮城大酒店、百梯山九峰山等一大批精品旅游项目。

天湖景区成功入选全国首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2019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中“铁人三项”比赛项目在圣天湖成功举办,围绕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的建设先后举办了运城市环“圣天湖”健康生态跑、运城市农民趣味运动会、山西省垂钓大赛、“全能王”全国钓鱼锦标赛等多种体育赛事,对接旅游资源,成为芮城户外运动的生态时尚空间。

印象风陵渡产业集团与山西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印象风陵景区天然的康养资源为突破口进行深度合作,大力发展“医养教”产业综合体,打造了集“养生休闲度假、生态农业观光、民俗名吃文化、现代旅游景区”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产业生态链,形成了旅游康养新业态。

大禹渡景区由山西恒圣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已完成投资 8000万元,建设完成了黄河明珠大酒店、千佛洞、玻璃滑道、玻璃观景台等项目,全力打造“黄河第一游”,2018 年被评为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

此外,以文物保护利用,注入文旅动能的典型案例,广仁王庙建设项目,对唐代木构建筑广仁王庙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是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创新示范,得到了国家、省市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誉;人类第一把火点燃的地方——西侯度遗址,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圣火采集地,进一步提升了西侯度在晋秦豫地区乃至全国的知名度。

芮城在对接区域市场与旅游消费中,通过对旅游客群的需求偏好,服务要求,情感诉求挖掘城镇旅游消费潜力,围绕家庭游、轻度假、定制游、小团游的多种出游方式串联起旅游项目的活力网。

包括旅游商品包装以及非遗文创产品开发;研学、展览、主题线路、节庆活动的新功能体验,逐渐发展成为产业集群,扩展到更大范围,探索芮城县域发展的新路径。

二是将文化设施融入城区生活,构建集约化产城格局。芮城城中区是文化设施最为密集的高地,也是各种文化活动频繁创作的先锋地。在文化中心建设上,通过旅游公共服务一体化补齐设施短板、提升环境品质、完善治理机制,复合多种使用功能,形成多元的文化活动空间。构建集约化产城格局中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辐射城区街道、中心镇、行政村的业态升级,统筹城乡的发展体系和服务体系。

展馆集群,打造“人文客厅”。芮城县文博馆作为标志性建筑,集博物馆图书馆于一体的现代化展馆,与会展中心、东茂商城共同构成城中区文化休闲氛围,融入城区生活体,塑造特色鲜明的商业文化地标。

美术展厅内采用国际先进的专业照明系统,烘托作品并营造出高雅的艺术氛围。具备展览陈列、收藏保护、学术研究、艺术教育、艺术交流和社会服务的功能。

文化馆着重展示了木雕、泥皮画、剪纸、布艺等非遗项目14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精美创意作品百余件,美轮美奂的非遗作品,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集中体现了芮城县的文化魅力和艺术感染力。

随着体育馆、光伏新能源展厅、东张剪纸艺术研究所展厅等一系列代表芮城文化优质资源展馆集群的建成,极具本土文化的特色空间,为芮城全域旅游提供了市场域与空间域的外溢嫁接。

创意街区,构建“活力长廊”。为了改变城中区旅游活力不足,缺乏吸引力的市场现状,芮城县县委、政府城区规划东茂商业街北街建成芮城文化创意创新一条街、芮城县创业孵化基地、特色美食一条街。

总体规划经营面积1037平方米,门面房55间,入驻商户16家,分别经营字画、文房四宝、瓷器、古玩、剪纸、布扎布艺等项目。整条街在芮城县委宣传部的统一规划下,协调财政局、住建局、人社局、工商局、地税局、西建集团等多家相关单位,对入驻商户提供免收三年房租、免收一年物业费、三年内免收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协助办理税费减免手续等优惠政策,打造成为芮城县全国优秀商业步行街示范街。

美食吸引是丰富供给体系的又一张王牌。每一个城市都有一条古香古色的吃货街,八仙食巷自带古韵,为游客送上芮城风味。外酥内软、椒香四溢的石籽饼、肉香浓郁、劲而不烂的卤肉、充满镬气的炒鸡、美味可口的羊汤,通通融在芮城人的三茶两饭里,无论大店还是小店,味道从不怠慢。

寿圣商场夜市街区是食客们留恋的美食地。比起早餐吃得匆忙,晚餐消遣吃得是时间的味道。几十个摊位,一家一品,才算吃得尽兴。芮城人的“深夜食堂”是一碗甜糯的油茶豆腐脑配上酥软澄金色的油条,与好友围桌而坐,让生活松弛有度,平民化的美食精髓就是那一抹人间烟火气。

主题酒店,营造“生活范式”。大禹渡滨河大酒店作为文化主题旅游饭店,酒店整体设计以黄河文化和大禹文化为特色,可同时容纳500余人就餐。餐厅特色为黄河鲤鱼宴,宾客在此 餐,既可领略黄河的波澜壮阔,也能品尝鲤鱼宴的珍馐美味。

“颐和·尚景”锶温泉酒店坐落于风陵渡——印象风陵渡黄河文化风情体验园内,占地面积30000余平米。是集温泉养生、美容健身、中西餐饮、特色客房、水上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温泉度假酒店。

酒店营业建筑面积共四层约2万多平米,总投资2个多亿,在园区东侧配备养生汤池70多个,泉水微量元素“锶”,辅助治疗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亚健康人群等效果显著。温泉旁边有大型水上乐园,具备各种水上游乐设施,还有六米高的人工造浪池。

庄上村位于黄河古渡口——浢津渡口北侧高崖上,俯瞰圣天湖,依托能源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打造以古村落为中心的“零碳文旅景区”和以民宿体验园为中心的“零碳村”示范区两大板块。改造后的窑院保留了原始风情的同时注入现代手法, 融合传统与现代,呈现出一派全新风貌。

以消费端驱动的大众旅游市场中,文化展馆、商业街区、餐饮美食街、夜市、主题酒店等空间,虽然功能不同但各为承接,在全域旅游化视角下被设计为具有复合功能的消费场所,满足不同人群需求——同时具有微度假、泛生活的特征的特性。

优化供给体系和消费结构带来的是旅游空间形态的变化,也势必带来人群消费水平和消费需求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以及对旅游公共服务和公共文化设施的需求,从文化践行、休闲氛围、商业娱乐、环境宜人的视角来看,全域旅游主导下的供给体系是推动产业融合升级的有效施策。

路径二:推动乡村旅游产业转型

乡村是宁静自守的港湾,是恪守德行,彼此连接的共同家园。芮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规划布局为“一轴二带八区十园十村”, 在可利用的山林农田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农业+旅游、非遗文化+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的产业深度融合,重振乡村资源的价值转化。2017 年成功获批“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

依据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对乡村用地规划、乡村特色风貌规划、乡村产业发展规划等内容融合旅游产业发展进一步细化全域全要素资源管理。芮城,构建着“上山、下河”两条黄绿飘带引领特色农业带。

“上山”即打造中条山生态农业休闲养生带。涉及永乐、古魏、东垆、陌南、风陵渡等乡镇。突出生态原产地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芮城苹果芮城花椒芮城芦笋芮城屯屯枣、芮城香椿等先后荣获国家地理标志登记证明商标。其中“芮城苹果”的品牌影响力蜚声海外,带动全县水果出口到23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连续5年位列全省第一。

中条山生态脆弱,贫困人口集中,引入光伏产业后,创新性地实施了“农林光互补”模式:在山上是光伏板熠熠生辉,形成满山尽披金铠甲的山体艺术效果;山下14000亩光伏板下种植油牡丹,优先吸纳贫困户入场作业,践行着绿水青山之美,也走出了金山银山的财富之路。

“下河”即发展黄河风情生态农业观光体验带。以黄河沿线为纽带,串联凤凰咀、大禹渡、圣天湖3大核心景区,实施“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功能完善”工程,打造最生态、最文化、最美丽的黄河漫游走廊。

黄河明珠——大禹渡文化度假区。深度挖掘黄河文化、古渡文化、大禹文化、民俗文化等,创新培育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热点新产品,把大禹渡景区打造成为独具特色黄河古渡休闲旅游目的地。

黄河湿地——圣天湖生态旅游区。积极培育湿地科普、水上运动、节庆赛事等新内容,引领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新标杆,不断丰富景区新业态。

黄河休闲——印象风陵景区。以健康养生为主题,建设风情小镇,复建风陵古渡,通过“小手拉大手”,发展研学旅行,打造黄河文化研学基地;通过“温泉带温情”,发展养老养生产业,打造现代新型康养基地。

黄河康养——吕祖养生文化体验区。以“芮城天人合一内经图”为蓝本,以洞宾故里、永乐宫、九峰山纯阳上宫为核心,寻找中华养生文明原始标本,打造中华传统道家养生文化基地。

同时,芮城推动“乡土自然与文化”产业融合,助推乡村旅游品质升级。

农业+旅游,保护田园乡村意境。王夭村距县城约5公里,地理位置突出,交通便利。在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环境、田园景观、农耕文化等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引入农业观光旅游,农家庭院民宿,以“吃农家饭、品农家茶、住农家屋、游农家景、享农家乐”的设计思路,加强城景融合,为人们提供亲近自然的绿色生活之所。

2017年王夭村入选省级美丽宜居示范创建村。在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基础上,因地制宜,以国家级光伏示范基地为契机,重点打造3000亩油牡丹观光园,大力发展生态观光、低碳旅游,与其他村形成差异化、特色化产业发展路径。

非遗文化+旅游,改造乡村空间。2018年,东张联村以生态环境修复为契机,进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现了“垃圾堆”到“小游园”的转变。与此同时,以创新综合利用的手法,将环境整治中清理出来的旧瓦、旧木料、榆树、磨盘精心进行场景布置,打造休闲有趣的户外公共空间。

东张联村注重特色文化挖掘,以“绽放剪纸艺术,做客魅力东张”剪纸主题导视系统,覆盖村内巷道、公园等公共设施的标示牌。精心打造了东张“姓”福墙,将东张联村全村老百姓的姓氏收集起来,在摆放整齐的榆树上,让每一位老百姓都有一种归属感与自豪感,和谐一心、同心同德、追梦圆梦。

康养+旅游,提升乡村环境品质。阳城镇以发展红枣产业为突破口,围绕东任村、阳城村、常村、东风村等6个红枣产业主产区,提出了“生态立镇绿家园,红枣富民兴财源”的口号,着力打造芮城县红枣观光农业旅游循环圈。构建了红枣文化区、红枣体验采摘园、红枣观景平台、特色产品展示大厅、红枣加工体验区等多功能模式支撑,朝着“农林文旅康”一体化的现代农业方向拓展。

在发展生态康养文旅产业中,东峪村以东峪生态农庄为依托,建设生态果蔬园、古窑康养苑、越野赛道等农业拓展类旅游项目,一期工程投资4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仿古窑洞18孔,园林绿化4000平米、道路硬化2000平米、接待中心、廊亭、假山、水系、公厕等配套设施。二期工程计划投资800万元,新建古窑36孔,配套建设康养医疗服务设施和餐饮、娱乐。打造成黄河金三角地区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三产融合样板。

石佛寺生态养生谷在自然生态、人文环境、森林氧吧的基础上,以“养眼、养心、养身”的三养理念开发有机餐饮、登山祈福、有机生活体验等产品,以专属管家团队24小时服务制打造高端度假目的地。

红色+旅游,传承理想信念教育。芮城县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将理想信念作为核心主题贯穿始终,以山西省优秀共产党员、“绿山愚公”高文毓先进事迹为依托,深度挖掘芮城县在党的领导下开展的一系列艰苦卓绝、拼搏奋进的典型事例,全面展现了新时代的“芮城精神”“芮城干劲”“芮城速度”,是个集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生态文明成果展示为一体的特色党员干部教育基地。

基地拥有10个特色民宿、特色餐厅丰富学员学习生活,形成了体验式教学“绿山梦——虎庙山植树体验”、激情教学“共走虎庙山、齐唱绿山梦”以及一系列红色教育现场教学等品牌课程。被运城市委宣传部命名为全市首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

在快速城市化发展背景下的乡村,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提升粮食产量的同时,保留着乡村最原始的动能。在生态文明观指引下,乡村环境与城市绿色发展的需求相一致,对提升乡村产品附加值,形成特色旅游农产品、旅游示范村具有核心价值,形成连接城市重要节点的景观风貌展示品牌。

路径三:打造绿色低碳城乡空间

按照芮城县编制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的要求,芮城以“生态固本,业态增效”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全面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洁净工程”打造高效节能的生产空间、宜居宜游的旅游空间和低碳环保的绿色空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 35.59%, 市绿化覆盖率、绿地分别达到 42.18%和 37.47%。实现了城乡一体、城景一体、村景一体的优化、美化、亮化,处处都是旅游景观的全域旅游风貌。随着生态环境从浅绿到深绿,促进生态旅游产品从单一价值到满足多功能需求的实现。

强化景城空间,构建亲水运动大公园。总投资7000余万元的中心公园以寿圣寺为依托,分为文物保护区、中心景观区、滨水景观区、娱乐活动区、运动健身区、文化体验区等6大区域。通过对该区域周边环境进行改造,以新生态格局承载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了文化教育氛围浓厚、地域特色鲜明、景观环境优美的城市东部核心区。

城北公园位于永乐宫南侧,一级路以北的县城北入口,是芮城县文化休闲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县委、县政府打造北入口千亩文化生态旅游区的支撑项目,通过打造亲水空间,修复水体,修建水榭、亲水平台、风雨廊桥,道路、广场、绿化及运动休闲设施等,实现了生态与县城主体功能融合。

结合历史文化,构建登山望河主题线路。突破景区建设思维,依托东部红色资源、中 部全国唯一的五朝不断代古建资源、西部“天人合一内经图”,创新性开辟三条主题线路——东部红色之旅中部“五朝古建不断代”研学之旅、西部“徒步内经、身体上的行走”徒步之旅,贯通南北,打破过去山河分离的格局,以主题线路引流,推动“旅游+体育”“旅游+农业”“旅游+教育”“旅游+户外装备”等业态深度融合。

从都市公园区到乡村田园区,生态赋能对芮城全域旅游创建发挥真正核心价值起到决定性作用,也为芮城黄河旅游资源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延伸到旅游休闲功能的高品质设计。

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上,通过识别山林河湖草的可利用空间,扬长避短,强化全域旅游感知,根据芮城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功能化分区,将城市与郊野,文化与田园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建立起生活圈和旅游圈统筹的产品组团。

通过对旅游空间整合、产业融合、交通联合,以及基础设施配合的具体指引,以“旅游+”为导向,开创产业融合发展新局面。旅游+农业引领乡村实践,旅游+工业为绿色发展创新;旅游+体育凸显县域活力;旅游+文创为文物保护增值;旅游+康养引领幸福新生活。

芮城在将生态作为县域底色中,不断探索体制机制的创新,打造景城一体,处处凸显产业组团特色。将自然环境营造与城市建设的共生共享融入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的新目标,串联生态资源,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发展新格局中,从细节之处布局产业融合的毛细血管,共同书写黄河县域的“山河城故事”。(作者:岑梅玲子)

Hash:4193fc0a5942aa965b7008c63beac8ba83d0a636

声明:此文由 人民资讯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