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唐行店·品铁锅炖:美食之旅背后的文化之旅

09:38记者,刘贺田,保定广播电视报社,历史领域爱好者

大国草民·采风


唐行店位于国道边上、顺平满城和竞秀两个区的交界处,我和朋友应邀而来,慕名到新开的“睦邻·铁锅炖”去用膳。

唐行店在顺平县也算是名村了,大名鼎鼎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前副校长、中国机械工业的奠基人刘仙洲先生是这个村出生的;刘仙洲的女婿——但丁《神曲》的翻译人、意大利“总统一级骑士勋章”获得者田德望先生也是这村出生的……说是文化名村应该是名副其实!去年双十一前后,我也曾在微信公众号整理了六七篇关于他们的文字,引起不小的反响!

在奔小康的路上,村民们不辞辛劳努力耕耘,在历届村两委的带动下,这个村子的葡萄草莓种植成了规模,远销各地……也算是远近闻名的一方热土了!

前些日子擦肩而过,昨天我又来到了这个村,参观了刘仙洲先生尚待修葺的故居之后,我们便来新开的“睦邻·铁锅炖”吃午饭了!

门口的画师正在画壁画,一串的红灯笼昭示着乡村的日子红红火火。门口不是很大,但是很别致,走进去果然是别有洞天

一进门,侧面的蓑衣下挂着草鞋和马灯,有一点穿越时空的味道

正对面的影壁墙下是就地取材的蘑菇石随意积垒起来的,小桥流水、云雾缭绕,水是从一个水瓮中淌出来的,自有一番情趣,据主人说还未完工,我想还应该补上一点苔藓和花花草草……

台中央是一个磨盘,这就有点土生土长的乡村味道了!

阳光房里雅间分列两旁,

雅间里的却是别有洞天,尤其是壁画,都是在草席上做的……

我们人不多,要了一份诱人的香辣花生米、一份精致的什锦小凉菜

主菜就是“铁锅炖”——这次吃的是排骨鸡!

一掀锅,周围金黄色的菜饼子、里面热气腾腾的排骨、柴鸡……香气扑鼻,沁人肺腑,大家顿时生出一种感觉。那就是就是:“饿了!”

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大快朵颐——酒足饭饱,一算账,经济实惠!地道的乡野农家菜、地道的乡野农家饭,值!据介绍:这里还有炒菜,只是这次匆匆而来,不能品味,下次再说吧!

这个地方也很好找,在国道旁边的唐行店路段两个路北的牌楼门中间的那条街,北行三十米路西就是!看见红灯笼就知道是哪一家了,门口有铁锅炖的壁画,很显眼哟!

特别提示:去唐行店,请记住刘仙洲和田德望两位前辈,他们在中国的科学史和文学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可或缺!

倘若您能找到他们的历史印痕,那就不只是美食之旅,而是地道的文化之旅了!

刘仙洲(1890年1月27日-1975年10月6日),男,原名鹤,又名振华,字仙舟,河北省完县唐行店村人 ,机械学家和机械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中国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教授。

1918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获“头等荣誉”毕业文凭。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刘仙洲长期从事农业机械的研究工作,对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机械作出了贡献。 是中国机械史学科创建者。

田德望(1909年7月4日-2000年10月6日),男,汉族人,河北省顺平县唐行店人,中国著名翻译文学作家。1931年,于北京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1935年,又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研究 。然后听从吴宓教授建议,前往意大利留学,1937年在佛罗伦萨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1938年则在德国哥廷根大学修读德国文学。在那里他结识了季羡林。1940年返回中国担任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外国语文系教授及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德语教授。他在浙江大学教授英国文学史及但丁。

他翻译的瑞士作家凯勒的作品《乡村里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小说堪称德语文学翻译作品中的范本。田德望毕生研究但丁,是国内最著名的但丁研究专家。1986年退休以后,他集中精力翻译但丁的《神曲》,并在临终前几个星期完成了《神曲》的最后一部《天国篇》的定稿,历时18年译出了但丁用15年写成的《神曲》,堪称但丁的知音。田德望翻译的《神曲》不仅是一部真正做到“信、达、雅”的杰出中文译本,而且也是一部有独到见解的高水平的学术专著。1994年,田德望翻译的《神曲》不仅获得了中国中外文学交流委员会“彩虹”翻译奖,而且获得了意大利文学遗产部的国家翻译奖。为了表彰他在但丁研究中的杰出成就,意大利总统于1999年接见了田德望,并授予他意大利“总统一级骑士勋章”。2000年10月6日田德望病逝于北京。

Hash:d8e86158ec2d5a232d509987b5fddb62d58df426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