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特色】一块“火烧饼”,一缕乡情——孝义传统小吃“火烧饼”

火烧,是孝义传统小吃之一

也是孝义人的最爱

但是很多孝义人都只知道火烧饼

是孝义古城之物,干粮而已!!!

却不知道“火烧饼”的内涵和历史

童年早已过去

但你一定还记得儿时“旧城火烧”的呐喊声

那时的我们走在街上随处可见精湛的手艺

火烧

干火烧是山西孝义市具有千百年历史价值和特殊风味的一种饼类小吃。饮食的历史与人类历史同步,人的历史就是饮食的历史。

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一顿营养美味而又精致的早餐,不仅给身体提供了充沛的精力和体力,也会是一天美好心情的开始。

  在孝义古城这个拥有众多特色美食的特色街道上,许多人的一天,是由一个“火烧”开启的。每一个清晨,大街小巷,由人和食物组成的美食大戏,悄然开演,配合晨间的节奏,演绎着城市多彩的生活。

  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清晨,像喜欢火烧这样的早餐,被不同的人群,以不同的形式演绎,或追求味蕾享受,或希望美味实惠、精细营养。无论以怎样的方式,这些食物用最真实的方式,开启了孝义市民美好的一天。

  古城火烧属于孝义地方名小吃,有历史、有特色,更有故事可讲,这一道小吃不仅是一种地方风味,更是地方历史文化的载体。今天,跟随小编的镜头,一起走进这传承了百年历史的小吃店,共同感受这百年技艺。

人物简介

中阳楼干火烧四代传承人

杨宏昇

据现任掌柜38岁的杨宏昇介绍,从其清代的曾祖父杨汉算起,他家的火烧生意已延续了四代人,由于他家铺面悠久,口味百年不变,每天加工百八十斤面粉的火烧,食客都是来店购买,晚来的客人有时候还买不到,也不需要上街叫卖。匠心传承的旧城火烧,已成为当地童叟皆知的孝义美食文化标识。

火烧饼的由来

  据当地史料记载,孝义火烧与“火烧中阳楼”有关。孝义旧城中央,有一永安市场,市中心有一座宏伟高大、壮观绚丽的古楼——中阳楼。此楼相传建自汉魏,自汉唐设郡以后,孝义为一方重镇,车骑缤纷,商贾弥至,往来郡城者,多道出其间。凡事至邑者,必身临其境,瞻仰其楼,而后赞之:真乃高矣!如此数代相传,颇有名声。而孝义人也常以其傲之。逢人便说:“俺孝义的中阳楼,半个还在天上头!”此似有欺天之意,久之惹恼上帝,遂派火神下界烬之。

  清朝顺治辛卯年四月十五日,永安市场大会,中阳楼下的四条大街,商铺错落,车水马龙,人山人海,热闹异常。小吃摊上人们品尝着各种风味小吃。中午时辰,街市正红火。中阳楼下又增添了一位头发斑白、衣衫褴楼的卖火烧老翁。老翁眉头紧锁,似有忧闷之情。他一面制作火烧,一面高声反复叫卖;“世人快来买火烧,吞掉火烧,火就不烧”。老翁奇特的叫卖声,引来众人围观。一个年青的后生问老翁:“多少钱一个?”翁答:“百两黄金,千两白银”。“小小火烧,这般昂贵,怪事!”围观的人们议论纷纷,深感怪异,百思不解。老翁愤激地说:“嫌我的火烧小,那你们等大火烧吧!”说罢,老翁收摊而去。中午刚过,中阳楼突然起火,不到一刻,便成瓦砾一堆。事后,人们把中阳楼火灾与卖火烧老翁的出现联在一起,以为是神的点化。于是,城里人普吃火烧,认为不吃火烧,火即烧房燃屋,随着乡里人也照做。

火烧饼情结及制作

杨宏昇从1995年跟随父母开始学艺,无论是天寒地冻,还是酷热难耐,每天凌晨四点多,都会走在这条漆黑的大街上。

摘门板、捅火、清理卫生,一天的工作从寂寞的坚守中开始。

制作干火烧,用的是特殊制作的炉子,炉火常年不息,晚上压住,早上捅开。加入当地特有的低硫焦炭,放上一截小烟筒,等待炉火升腾。

用砖垒砌的炉台口,外方内圆,中间有一碗口粗的的火口,炉膛部分用来烧烤。炉火着旺后,蓝盈盈的火苗,开始在在炉膛里扩散。

制作干火烧的用的是凸起来的鏊子,常年累月的使用,铁鏊上面油光锃亮。

滚烫的开水冲到盆里的豆油上,热气弥漫了整个小屋。

大半袋白面倒进搅开的豆油水中。

揉面是个苦力活,和一盆面起码要用半个多小时,期间还要加入老酵面和食用碱水,双手不停地翻搅揉搓,直到面团光润后,盖上湿布饧半个时辰。

饧好的饼面,再经揉搓后,变成了软柔柔,黄橙橙的大面团。

面团切成长条,一手拖着长条面,一手均匀揪下面剂排在案角.

取一块面剂,轻揉、擀开、撒盐、对折,盘成陀螺状,再擀成小圆饼。

面饼成型后,用印模轻轻一压,饼面呈现缕缕条纹,上鏊开焙。

小面杖和模具块被用的油光光、红润润的

面饼放在铁鏊子上,两面翻焙。最后放入炉中,用微火将饼两面烤成金黄色后出炉。

一炉最多能上焙九个,下烤十个。一个火烧连焙带烤需要二十分钟时间。烤好的火烧码放在大铁盘里,随烤随卖,不时有路人闻香而至,很是畅销。

天刚蒙蒙亮,杨家火烧店的第一批火烧便新鲜出炉,满足早起的路人购买需求。

杨家火烧最大的特点是绵软不粘,香鲜可口,层次均匀,质地酥脆,色泽金黄

随手拿起一个热腾腾的火烧,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一捏一挤,便能彭的一声张开口,面香、油香、碱香、饼香扑鼻而来。

杨家火烧铺前人来人往,远处的中阳楼若隐若现。

  其实,每一座城市里都散落着一大批“隐于市”的美食小吃,古城火烧只是它们的代表。它们躲在不起眼的角落里、马路上,却用那小小的店面,组成了我们记忆深处最朴实难忘的美好味道,石头饼灌肠、串串、老豆腐鸡蛋醪糟羊杂割……每一样都有它忠实的食客。

布满青苔与记忆的老房子

静静的诉说了岁月的变迁

光影斑驳的记忆里,那些青春

那些欢声笑语依旧回荡

还有多少乡愁

还有多少思乡的泪痕,

还有多少记忆里的模样?!......

  一块小小的火烧,散发着麦香味,这是最能代表孝义的味道,还有那淡淡的却又是浓浓的家乡味!对于很多生活工作在异乡的游子来说,家乡的味道总是那么让人难以怀念。就是这些来自家乡的“火烧”,仿佛是一封封家书,温暖了多少游子的心。此情此刻,味浓情更浓......。

别样“书信”寄乡愁。

一块块“火烧饼”,是心底挥之不去的乡愁,

在记忆深处,那些难以忘怀的暖暖的家味道。

  穿过历史的记忆,行走在如今的孝义旧城,可见其城内的中阳楼虽几经复建,风采依存,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却对这普通的火烧情有独钟。匠心传承的旧城火烧,已成为这里童叟皆知的孝义美食文化标识。而杨宏昇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将这火烧传承下去。

腾讯网:中国人的一天:《中阳楼干火烧四代传承人 凌晨四点开铺堪比夜间食堂》 http://sjz.sxrb.com/app/article/s/2031?from=timeline

山西视觉志:《中阳楼干火烧四代传承人 凌晨四点开铺堪比深夜食堂》 http://sjz.sxrb.com/app/article/s/2031?from=timeline

本期编辑:张世川

本期摄影:孙燕

来源:微孝义

Hash:acb108035a1b95f4a623756d6d51cea754036f17

声明:此文由 黄河吕梁频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