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光武帝刘秀登基之地,品尝高邑十大特色美食

高邑县,又名凤城,隶属于河北石家庄市,古称"鄗",春秋时期属晋国战国时期先后隶属于赵国中山国;公元25年,东汉光武帝刘秀高邑城南"千秋台"登基称帝,诏改"鄗"为"高邑",县名沿用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1、油酥烧饼

高邑传统地方风味食品,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烧饼色泽金黄,薄层重叠,内外焦脆,香酥可口,适合各种年龄的人食用。如果装进食品袋中,还能存放很长时间,不疲不馊,吃起来和刚出锅时一样。 油酥烧饼制作工艺比较严格,面粉要经过发酵,秋冬季节,和面水应该温和一些。

2、王家烧鸡

华亭烧鸡又称“糖烧鸡”。怎么个“糖”法,这是王家人的秘方,谁也说不出来。只是在品尝他的烧鸡时香里有一种甜滋滋的鲜嫩口感,或许这就是王家“糖”鸡的独有风味。王家烧鸡手艺是家传,下锅的鸡全部用无病公鸡,限量制作且用百年老汤闷煨,未待出锅,四城外就闻到了王家烧鸡的香味。王家的烧鸡色泽糖红,肉滑骨酥,卤浸五味,香薰八珍。谁要是闻一下,绷住嘴长吸忘呼气,咬一口,闭着眼细品不出声。真是回味无穷啊!

3、磨房酥鱼

磨房酥鱼是一门传统手艺加工,已有百年历史,起源于清代,盛行于二十世纪80年代。

4、石磨豆腐

高邑古槐石磨豆制品技艺应该起源在明朝年间,当时坊册的大豆种植在全县位居第一,产量很高,人们就在大豆的食用上认真琢磨,用人推石磨磨制,然后用豆浆制成各种豆制品。高邑古槐石磨豆制品技艺的显著特点就是选用上等的本地产黄豆、黑豆、绿豆,用石磨磨成豆汁后,放到大瓮中泡上一宿,然后捞出,再在石磨上磨浆。最初磨浆的动力是靠人推大石磨,或用手搬小石磨和晃磨,单手搬小石磨和晃磨依然用人力操作。由于石磨速度慢,磨出的豆浆不发热,豆里的营养得不到破坏,所以制出的豆制品色泽、味道、营养都上乘。

5、董记糖葫芦

里村董记糖葫芦属于民间手工技艺,是高邑县中韩乡里村 董培林家祖传的一项农产品技术。董记糖葫芦从山楂的选购,采摘,储存,去籽,蒸制,到果料的选购,储存,蒸制,糖料的选购,熬制,以及及其他辅材的选购上,都需要层层把关,严格控制。

6、老谦麻糖

高邑有个有名的油条叫老谦麻糖。麻糖也是油条的另一种说法,老谦是他的名字。老谦不是高邑本地人,解放前来到高邑落户,他到底姓什么叫什么没人说清了,可他的“麻糖”在本城是有了名的。老谦和麻糖面放入的盐、矾、碱、水、配比合理,糅合时间长,面醒有劲。选用精制的食油面粉。炸麻糖时,按时按比例往油炸锅里掺入小磨芝麻油,油温忌高适度,炸出锅的麻糖色泽金焦,清香可口,吃起来脆而不干,外酥内细。

7、老尺水煎包

师傅会做买卖,他以独树一帜的风味小吃”水煎包”把这个饭棚做活了.吃的东西讲究的就是货色好、味道好。

8、油炸编果

高邑油炸编果因是用两片两条编在一起,花型象辫子,所以俗称“油炸辫果”或“油炸小果”。高邑油炸编果选用上等小麦精粉,最初和面时加熟红薯泥和软柿子搅拌在一起,后来和面时加糖和鸡蛋等搅和在一起。然后将擀好的面皮割成条两个辫在一起,放到油锅里炸,炸熟捞出沥干后,香脆可口,色泽黄润。9、高邑县豆腐干

高邑县豆腐干是当地比较知名的地方美食,豆腐干(俗称:豆干、干子、香干)是豆腐的再加工制品,咸香爽口,硬中带韧,久放不坏。豆腐干是佐酒下饭的最佳食品之一,也便于旅途携带和食用。豆腐干有卤干、熏干、酱油干等,是宴席中拌凉菜、炒热菜的上乘原料。其含水量比水豆腐小,硬度高,厚度小,是豆腐的再加工食品。10、船楼板面

船楼板面,名不虚传,据说卖板面的还是个美女

Hash:bf95db316e71e63519ba94901ec3ae0c66727c4b

声明:此文由 中国传统美食文化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