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曼彻斯特旅游景点介绍(曼彻斯特著名景点)
曼彻斯特什么最出名?
曼彻斯特(Manchester)是英国的棉纺织业中心,重要的交通枢纽与商业、金融、文化中心,位于英格兰西北部都市群的中心,英格兰西北部平原,东部临近奔宁山脉。 曼彻斯特是棉纺织工业的发祥地。两百多年前,在这里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近代棉纺织大工业,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曼彻斯特也随着棉纺工业的出现成为新一代大工业城市的先驱。 一、历史沿革 19世纪初的“棉都”——曼彻斯特曼彻斯特与工业革命密不可分,但它存在相比纺纱机和珍尼机(早期的纺纱机)年代久远得多。曼楚尼市(Mancunium)是公元79年由阿格里科拉将军(General Agricola)修建的堡垒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在罗马时期是个非常重要的城镇。曼楚尼市沿着瓦特林街(Watling St.)逐渐扩展到今天的规模,连接伦敦与北方的切斯特。曼彻斯特中世纪的历史鲜人知,部分原因是城市的历史记录毁于1666年的伦敦大火。14世纪,法兰德斯的羊毛和亚麻纺织工人在这里定居下来,开创了最早的纺织传统,并这个小镇在18世纪加工从美洲殖民地来的棉花奠下良好的基础。曼彻斯特有方便运输的运河、充足的水和煤炭供应,加上进取和创新的文化传统(理查德·阿克赖特发明的蒸汽纺纱机就是代表)。曼彻斯特孕育了全新的纺织工业,开创了工业革命的先河。 市名 曼彻斯特源于古英语名字“Mamucium”(奶头形状的山),后来的演化中加上了“ceaster”,起源于古拉丁语“Castra”而变成“Manchester”。 发展 曼彻斯特历史悠久,早在公元79年罗马人就曾在这里建立要塞,以控制从奔宁山麓到海边的通道。14世纪移居此地的佛兰芒织匠创办了亚麻和毛纺业,为曼彻斯特的发展奠定了头一块基石。 十三世纪兴起,产业革命后发展迅速。十六世纪中叶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纺织工业城市,它出产的呢绒、毡帽和粗棉布甚至远销海外。自1780年后的四十年中,拥有全国棉纺织工业的四分之一;也是原棉和棉纱的贸易中心。东部以纺织、服装、印染为主;西部以电机与通用机械为主。食品加工、化学和炼油也很重要。1830年建成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海轮经曼彻斯特运河(1894年通航)可抵本市,是仅次于伦敦和利物浦的重要港口。 崛起 曼彻斯特的真正崛起是工业革命以来的事。1764年,兰开郡纺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开始了从纺织机器发轫的工业革命。18世纪80年代第一家棉纺织厂在曼彻斯特诞生。1789年蒸汽机开始代替水力,装备纺织厂,从此这里的棉纺业发展得更为迅速。到1830年, 彻斯特的棉纺织厂已达99家。这里发达的棉纺织工业给清政府最早派赴欧洲考察的官员斌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乘槎笔记》(1866年)中写道:“此地人民五十万。街市繁盛,为英国第二埠头。中华及印度、美国棉花皆集于此。所织之布,发于各路售卖……往织布大行(指工厂)遍览。楼五重,上下数百间。工匠计三千人,女多于男。棉花包至此开始。由弹而纺,而织,而染,皆用火轮法……棉花分三路,原来泥沙搀杂,弹过六七遍,则白如雪,柔于绵矣。又以轮纺,由精卷而为细丝。凡七八过,皆用小轮数百纺之。顷刻成轴,细于发矣。染处则在下层,各色俱备。入浸少时,即鲜明成色。织机万张,刻不停梭。每机二三张以一人司之。计自木棉出包时,至纺织染成,不逾晷刻,亦神速哉?”他的叙述生动地再现了100多年前此地棉纺业的盛况。那时的曼彻斯特已从旧集镇发展为英国有数的大城和世界棉纺工业之都。 今日 自二十世纪初因经济大衰退,曼彻斯特的工业开始受到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曼彻斯特的重工业设施受到纳粹德国的严重轰炸和破坏。战后的曼彻斯特工业开始式微,但曼彻斯特的大城市地位依旧不变。 近十年来曼彻斯特的市貌变化很大,大量在1960年代前兴建的楼房都被拆毁,以新式建筑物取代,而旧厂亦改建成住宅公寓。 [编辑本段]二、地理环境 平安夜中的曼彻斯特市政厅地理方位 曼彻斯特位于盆地之中,北方和东方毗邻奔甯荒野,南面是柴郡平原。市中心位于艾威尔河(River Irwell)东岸,靠近另外两条河——麦诺克河(River Medlock)和埃瑞克河(River Irk)的汇流处。默西河(River Mersey)也经过城市南部。内城区大部分是楼房,从许多高大建筑物楼上可以看到广阔的荒野。另外,曼彻斯特河道发达,靠近利物浦港和煤矿。 气候环境 曼彻斯特气候潮湿,属于终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该市的平均年降水量为809毫米,降水持续时间长,但降水强度小,降水常在1个小时以上,而鲜见几分钟的倾盘大雨。 旅游时间 无论什么季节或什么天气,到曼彻斯特旅游都非常方便。4月到9月是到访的最佳季节,但要记住,7月和8月可是旅游旺季。如果是8月下旬去到访曼彻斯特,就可以加入50万的狂欢队伍,在同志日的游行队伍里手舞足蹈。一至三月的均温度约为摄氏8度,到了七至九月的夏季,平均气温则升至摄氏20度左右。 [编辑本段]三、行政区划 大曼彻斯特行政区划曼彻斯特历史上属于兰开夏郡。1974年英国进行了地方行政改革,建立了以曼彻斯特为中心,包括邻近的索尔福德(两市街市毗连,只隔一道小河),斯托克波特、奥尔德姆、博尔顿、罗奇代尔及其他城镇在内的都市郡,叫大曼彻斯特,总面积1,287平方公里。这个都市郡是英国 重要的经济区和最大的都市区之一。 大曼彻斯特都市郡 由10个都会自治市(metropolitan boroughs)组成: 曼彻斯特市(City of Manchester) 斯多波特(Stockport) 塔姆塞德(Tameside) 奥德海姆(Oldham)(自治市) 罗奇代尔(Rochdale) 伯雷(Bury)(自治市) 保顿(Bolton)(自治市) 维根(Wigan)(自治市) 索尔福德市(City of Salford) 特拉福德(Trafford) 大曼彻斯特都市区 市镇有Sale、Altrincham、Cheadle、Stockport、Ashton-under-Lyne、Oldham、Bury、Rochdale、Glossop、Stockport、Middleton和Stretford。特拉福德和索尔福两市通常被理解为曼彻斯特都会区的一部份,但保顿和维根两市并不被列入。 [编辑本段]四、人口结构 世界杯举办时的曼彻斯特交易广场由于曼彻斯特地处英格兰中北部,当曼彻斯特在工业革命时发展的同时,有大量来自邻近乡郊和大不列颠群岛其他地方的乡下人到曼彻斯特城寻求工作。尤其是在19世纪40年代中后期,因为爱尔兰发生严重饥荒,大量爱尔兰人到只有一海之隔的曼彻斯特做工。 这批爱尔兰移民和他们的后裔持续在曼彻斯特城有其影响力。例如每年3月该市会举办大型巡游,以庆祝传统爱尔兰天主教节日圣柏德烈日(St. Patrick's Day)。现在曼彻斯特及索尔福德约35%人口均有着爱尔兰血统。另外,自20世纪以来,不断有大批的中欧及东欧移民移居到曼彻斯特地区,主要为犹太人。仅在曼彻斯特区﹑索尔福德及普雷斯特维奇(Prestwich)地区已经有40,000犹太人聚居,是伦敦以外英国最大的犹太人社区。
曼彻斯特旅游攻略,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曼彻斯特,工业革命的故乡,两百多年前,这里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近代棉纺织大工业,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如今,曼城是英国的第三大城市,英国的棉纺织业中心,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金融、文化中心和除伦敦外英国最大的金融中心。
蒸汽与汗水的时代已经过去,贫困的煎熬尘封于历史的记忆,但是街头的红砖建筑、流淌过城市心脏的运河还在诉说着工业革命的过往。
今天去曼彻斯特,依旧可以去博物馆和运河两岸找寻工业革命的遗踪,感受这场伟大变革给人类带来的变化。今天的曼城在新兴的面貌中透露着古老,繁华中蕴藏着前卫。工业革命之后,曼城曾经衰落,如今,它在逐步复苏,开始从制造业向服务型经济转型,旅游业、交通业、金融、教育、创意产业均开始蓬勃的发展。走进曼城,感受城市重建的进程,感受红魔曼联的热情与魅力,感受曼城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欧洲很少有城市对变革如此充满热忱,这正是曼彻斯特的魅力所在。
更多全面及时信息,点击查看
求曼彻斯特城市介绍
一、概述: 中文名称: 曼彻斯特 外文名称: Manchester
别名: 棉都,北方之都,仓库之城 所属地区: 大曼彻斯特郡
政府驻地: 曼彻斯特市中心 电话区号: 0161 电话区号: 0161 邮政区码: M
地理位置: 英格兰西北部平原 面积: 115.65平方公里 人口: 45.2万(2005年)
方言: 曼彻斯特方言 气候条件: 温带海洋性气候 著名景点: 艾伯特广场,北角,劳瑞中心
机场: 曼彻斯特国际机场 火车站: 维多利亚火车站,皮卡迪利火车站 行政区类别: 市
二、风景名胜
被夏洛特街、波特兰街、牛津街和莫斯利街包围的这个区域就是曼彻斯特的唐人街,是英国最大的唐人街,亦是英国北部地区最集中的华人社区。唐人街是70年代重新开发该地区的棉花仓库时逐渐形成的。每当星期天,这里的超市、中药店和餐馆异常的热闹,中国春节的舞狮表演是曼彻斯特每年一度的盛大节目
曼彻斯特最美丽的城市风光竟然坐落在索尔福德码头。索尔福德码头曾是曼彻斯特的运河码头。这里大胆的体现了当代建筑对尖锐钢铁和玻璃残片的热衷。洛利艺术中心内有剧院、画廊和商店,是现代人对工业建筑的致意。洛利艺术中心里的剧院、画廊、展厅、商店、餐馆和酒吧丰富了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反映了曼彻斯特对于创作和艺术的不懈追求。洛利艺术中心距市中心10分钟车程,可先乘电车然后再步行前往。这座建筑是献给索尔福德的大儿子─以工业和劳动题材的著名画家L.S.Lowry。这里收藏的洛利作品堪称世界之冠,也是中心的主要藏品;洛利在曼彻斯特主要作品以往收藏在索尔福德艺术博物馆。
爱尔兰共和军挑选了曼彻斯特最丑陋的建筑阿戴尔中心作他们的爆炸目标,实在是个大讽刺。阿戴尔中心是50/60年代城市规划失误的经典案例;在推倒了大量的小巷、商店和建筑后,修建了这个毫无活力的超大型购物中心。中心外表瓷砖过于光亮,成设计的一大败笔,建筑有如经野兽派艺术改造的厕所。1996年的爆炸事件破坏了曼城一大片地区,遭到破坏的不仅是阿戴尔中心,还有谷物交易所、皇家交易所、隆里奇大厦(LongridgeHouse)和原来的马沙大厦(MarksSpencer)。
曼彻斯特斯特拉夫德镇
从曼彻斯特出发,南行九十公里,就到了莎士比亚故乡斯特拉夫德镇(Stratford)。斯特拉夫德在曼城与牛津之间,是典型的英国南部古镇。远望古镇,在丘陵起伏的绿色原野上,奔来一片浓绿的岛屿,浓绿衬托下,远近相连的陡尖的屋顶泛着陈年葡萄酒 的殷红。亮丽中饱藏着深沉的底蕴。许是莎士比亚名气太大的缘故吧,这个缔造了千古奇才的小镇,在外来人心目中带着浓厚的神秘色彩。 寻着清幽的布仑河水步入镇中,仿佛走进一个古远的童话。古镇方圆不足两公里,穿镇而过的布仑河两岸,林木染翠,年代久远的古民宅似依其资历的长短,由岸边次第排列开去。维多利亚式建筑的陡峻与厚重,哥特式建筑的俏丽和奇幻,历史悠久的普通民居的粗犷和古朴,书写着古镇的历史沧桑,而布仑河上那栋中世纪留下来的拱桥,应是小镇更为古老的见证。脚下,布仑河水静静地流淌,成群的天鹅和野鸭在河中追逐嬉戏。教堂的钟声响起,荡开河面层层涟漪,向人们心灵深处传递着悠扬的静谧。 紧靠河边的“圣三一”教堂,建于文艺复兴时期,是镇上最宏伟的建筑,其外表披一层深厚的苔藓。教堂内安葬着莎士比亚的灵墓。凡来镇上的游人,第一件事就是到教堂看望莎士比亚老人家。莎翁的灵墓是用汉白玉做成的方形高台,高可盈人,莎翁的遗体就埋在高台之下。由于每天都有很多人光顾,教堂严格规定不许拍照。然而工作人员彼德对中国客人格外关照,特许我们与莎士比亚合影。彼德说,他刚从中国旅游回来,中国是东方文明古国,在中国,莎士比亚几乎人人皆知,作为莎士比亚的家乡人,彼德感到骄傲。 世界文学史上有一些伟大的文学家,由于生前不曾被关注,身后留下的有文字可考的生平资料极为有限。曹雪芹和莎士比亚就是如此。与莎翁家乡人谈莎士比亚,比从媒介获知的要更为丰富和有趣。在彼德看来,布仑河滋养的这片圣土,必然会出现莎士比亚这样的不朽人物。据说,少年时代的莎士比亚就显露出卓越的文学天赋,他博览群书,酷爱戏剧,在布仑河边给小伙伴们讲故事,令大家如醉如痴。十三岁上父亲破产,莎士比亚辍学。青年时代的莎士比亚沿着布仑河走出小镇,到伦敦谋生。他曾给出入剧场的富人牵过马,在剧团当过跑龙套的演员,才华横溢的莎士比亚在恶劣的环境中开始了自己的戏剧创作。他娶了出身中产阶级的玛丽,妻子为他的写作提供了经济支持,使其不至于像曹雪芹那样穷困潦倒。二十多年中,莎士比亚创作了三十二部话剧和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成为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最伟大的文学家。然而,当时,他并未受到人们重视,四十六岁的莎士比亚告别戏剧界,因创作的艰辛,莎士比亚身心憔悴,五十二岁病逝于布仑河边。莎士比亚生前默默无闻,大约去世一个多世纪之后,其不朽的剧作才在世界流传,莎氏的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则是“五四”运动之后的事。愈是不朽的作品,愈需要时间的考验,大家未必能得到立竿见影的回报,后人为他们遗憾也于事无补。眼下在英国,竟然有人质疑莎士比亚的不朽剧作是否出自莎翁之手,九泉之下的莎士比亚有口难辩。莎翁家乡人对此嗤之以鼻,足见他们对莎士比亚的爱戴。 莎翁的故居,位于布仑河边一箭之地的镇中心。一栋古旧的二层木制小楼,坐北朝南,临街而建。门楼上挂一铁牌,标明建筑年代为1531年。走进屋内,便进入了当年莎翁的生活。一楼是客厅和厨房,壁炉中的火依然殷红,面包、牛排和刀叉之类摆在餐桌上,咖啡壶和杯子带有几分粗粝。所有这些,向造访者传达着古典的温馨。二楼作为卧室和书房。书房塑有莎翁的蜡像,蜡像前的书案堆放着字迹密集的稿纸,莎翁靠着坐椅凝神思索。一切伟大的艺术创造,无不来自寂寞和孤独。莎士比亚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伟大作品,就是在这间书房里完成的。
艾伯特广场
艾伯特广场是了纪念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艾伯特命名的。广场位于丁斯盖特和莫斯利大街之间,是城市的心脏地带。广场上最有特色的标志是一座建于维多利亚时代的歌德式建筑。广场西面的丁斯盖特街的约翰·赖兰德图书馆拥有维多利亚歌德式建筑再往西面走,就是坐落于艾威尔河旁边的Pumphouse人民历史博物馆,展览的主题是社会历史和工人运动。 广场南面是圣彼得广场,旁边的自由工会会所就是1819年彼得罗屠杀发生的地方,现已改建为酒店。再往南是前中央车站,现在成了G-Mex展览会议中心。旁边俯视着G-Mex的棱角分明的后现代建筑物就是布里奇沃特音乐大厅,著名的哈雷管弦乐团的成阿戴尔中心 阿戴尔中心曾在1996年的爆炸事件遭到了破坏。遭到破坏的还有谷物交易所、皇家交易所、隆里奇大厦和原来的马沙大厦。经重建,全世界最大的马沙大厦取代了原来的大楼,皇家交易所和谷物交易所已整修一新,两间具有历史价值的酒吧被重新安置到了大教堂旁的新夏波斯广场。大教堂和圣安妮广场改为了步行区。
凯瑟菲尔德城市遗公园建于公元79年的罗马城堡可以说是曼彻斯特的先父。这座城堡就坐落在凯瑟菲尔德,后来工业革命的摇篮。凯瑟菲尔德至今仍保留着破旧的高架铁路、锈迹斑斑的铁桥和巨型仓库,观之让人震撼不已。到了80年代,这里被改建成现在的城市遗公园。科学和工业博物馆是凯瑟菲尔德的一大特点,那里有完好的蒸汽机和纺纱机,还保留了1830年代的火车站。重建后的罗马堡垒值得一游。
被夏洛特街、波特兰街、牛津街和莫斯利街包围的这个区域就是曼彻斯特的唐人街,是英国最大的唐人街,亦是英国北部地区最集中的华人社区。里面有很多卖中国饰品的小商店。另外,在中国城里,随处可见的中国餐馆,当然这些餐馆的花费也是很高的。在中国城里,有很多中国人开的小超市,这下不用发愁找不到中国调味品和食品了,里面都是真正从中国运过去的食品,像淀粉,酱油,菜刀,蒸锅很多的中国特有商品这里都能找到,很多生活在曼彻斯特四周城镇的留学生也会经常来到这里采购。中国春节的舞狮表演是曼彻斯特每年一度的盛大节目。
曼彻斯特的介绍
曼彻斯特(Manchester),英国第二繁华城市1,人口51万。世界上第一座工业化城市2,英格兰西北区域大曼彻斯特郡的都市自治市、单一管理区,英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与商业、金融、工业、文化中心。曼彻斯特发展新兴工业,成为以电子、化工和印刷为中心,拥有重型机器、织布、炼油、玻璃、塑料和食品加工等700多种行业的国际化城市。作为自由贸易、经济自由化和合作运动的先导的曼彻斯特市对英国经济有着较强的影响力。曼彻斯特与特拉福德、泰姆赛德、索尔福德、斯托克波特等城镇联合成曼彻斯特地区。从以工业城市发展成为以金融、教育、旅游、商业、制造业为特色的繁华的不夜城,曼彻斯特是英格兰主要的工业中心和商品集散中心,曼彻斯特是英国除伦敦以外最大的金融中心城市。
谁有曼彻斯特的城市介绍,最好详细点
搬到曼彻斯特居住已经两个多月了,第一学期也已经结束了。充实的生活的确过得就象飞一样快。读过无数人对于曼彻斯特的描述,也借鉴了不少前人经验,才得以在这个城市里顺利地生存。其实我的生活是很简单的——教室,宿舍,图书馆。老公则由于打工的缘故要跑遍曼城各处。这样的组合倒也正好,因为我本来就是一个很容易迷路的人。在北京的时候就无数次干过这种事:明明要找的楼就在眼前10米处还追着别人问xx大厦在哪里。
曼彻斯特城市印象
来了英国上学,时刻把辩证的观点放在脑袋里。有好的地方自然就有不好的地方。
曼彻斯特是英国第三大城市。其实面积上来说绝对应该是第二大,但人口不如伯明翰。在这样一个繁华的城市中生存,购物、生活等各方面比起以前的小镇来说都方便了许多。门口的马路有N趟公共汽车,来往于市中心和城郊的大街小巷。学生可以购买年票,135镑坐遍天下车。(不过这个价格我还是嫌贵就没买,因为我上课的楼离我家步行只有10分钟实在没有理由非得坐那两站车。)冬天促销的时候也有2镑的周票和50p的单程票。坐10分钟车到市中心,琳琅满目的商店可比考文垂那个市中心气派得多了。我们经常光顾的有一家超大型休闲服商店,一家化妆品及护肤品商店,一家食品超市和一家一元店。顺便说,这里的一元店卖的可不是北京大街上那种“两块八块”的假冒伪劣三无产品,而全是正规货品,只是由于品牌默默或者某些其他原因而销路相对不畅而已。另外,中国超市这回离我家近了,就在两条街以外。至少买个面条什么的不用再坐火车去了。城市大了,华人多了,各种华人社团联合会也就数不胜数。目前我只加入了曼城华人学联的的邮件列表,每天几十封email就提供了大量包括各类活动、二手商品、房屋租赁及生活资讯等丰富信息。逢年过节市中心还有大型的华人聚会,如中秋及国庆联欢会和即将到来的春节庆典。可以说,生活在这里,你要发愁的只有热闹太多凑不过来的问题,而不是没热闹可凑的问题。
于是可以想像的是,繁荣的代名词就是喧闹。搬来这里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晚上睡觉。我们的窗户面对城市最繁华的主路——如果按北京的地理方位来说恐怕就是在六部口,正冲着长安街——每天日夜车水马龙也就算了,偏偏就有一帮吃饱撑的马路歌手不到半夜11点不开张,不到凌晨3点不罢休……我家楼下有个银行加杂货店,伸出的门廊正好成了他们挡风避雨引吭高歌的好地方。最恐怖的是有一天晚上整条街道塞满了汽车,就跟交通瘫痪了似的。仔细看时发现开车的基本上全是一脸大胡子面目可憎的印巴人。回家上网一查,那天是伊斯兰教的开斋节。想想人家都饿了一个月了,终于可以吃饭了,也是应该高兴一下。可是想不明白为什么非得都跑大街上来吃。堵车堵得实在走不动,他们就变换着各种节奏音调按汽车喇叭。我晕……那一觉睡的,第二天早上起来感觉就跟基本没睡差不多。不过经过一礼拜之后我们就对这种事习以为常了。现在我最担心的反而是半夜里就算震耳欲聋的火警响起来恐怕都醒不了。
城市大了的另一个结果就是去哪儿都得坐车,要想象原来一样靠走路的话,动不动就得走半小时以上。于是每月交通支出上涨,而好不容易快练就的健步如飞体质又有 下降。
这个城市位于英格兰北部且较靠近海边,所以下雨更多且无常,是英国雨量最大的城市。每天书包里就算什么都不带也必须得装把雨伞,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突然开始下雨。我一般还会在书包外侧挂一个带檐儿的棒球帽,感觉下小雨的时候戴帽子比打伞方便些。而且曼城有很多处维护修建的工地,所以弄得晴天尘土雨天泥,家里也感觉比考文垂脏了许多。不过客观地说,再怎样也还是比北京干净多了。
另外也不知道是好还是不好的一件事是:大城市里无可否认的工作机会比较多,但是由于学校里并没有一个好的工作中介机构,所以在近处不容易找到好的工作机会。工作中介一般在市中心附近,不仅要坐车去一个个上门填表查询等等,被介绍的工作机会也大多是体力劳动,而不像华威大学里的工作中介那样专门为学校文职类的兼职工作和学生求职者搭建桥梁。如此对于生活在这里的外国人来说,想找到一个相对合适的文职类工作反而难度大了许多。
总的来说在这里过的是一种已经熟识的城市生活,比起以前住在“乡下”的感觉还是舒服了许多的。
曼彻斯特大学印象
说实话这学校给我的第一印象很不好。
从我申请的时候开始就发现他们的工作效率极低。我申请的17所大学,这个录取通知基本上不是最后一个也是倒数第二个到的——在我都基本准备放弃了的时候才翩翩迟来。由于听说曼城私人出租房治安状况极令人担忧,所以在回复学校接受录取的同时我还填表申请了双人住宿。结果3月到8月间我发了4-5回email打了N个电话询问得到的回答均是“在处理中”。等不及了我们就打算自己找房子之际,我在hotmail的过滤邮件中拣回来一封简短得只有两行字的信让我两天内回复确认我申请了xx宿舍。谢天谢地……
搬家过来后明显感觉整个大学乃至整个城市的人服务态度比较差。当然这个比较是相对原来的小镇而言。那里的人彬彬有礼,礼貌用语挂嘴边,微笑服务记心间。这里就变成了急匆匆有事说事雷厉风行的作风。不过回头看看后面的队伍,也安慰自己可以理解为什么人都来不及跟你笑了。其实每一件不同常理的事之后,我都会思考如果在中国会不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所以对于这件事我给出的解释是:西单商场和某村供销社的服务态度一定也是天壤之别。
另外让我在这所学校里感觉不爽的是指示不清。可能也是我前面提到的自己不善于找路的原因吧,去任何一个没去过的地方就没有一次走对的,基本都得连猜带蒙加问路。学校最大的图书馆我最不爱去,进去一次就晕一次。前两天由于抢手的一本书必须去那里借阅只好硬着头皮去找,不仅没找到那个书架,连出口在哪里都快找不着了。结果只能跑到楼梯间里给同学打电话现场咨询……学校对于学业的指引就更加的不完善——开学就告诉我们期末要交四篇论文,但怎么写,什么要求一概不知道。我们问起时,老师说:会有专门的课程讲授,并会给每个人分配个人导师。学期上到一半了,又问起,答:专门安排论文讲座学校要付钱的,往届的学生上座率不高,所以今年的讲座取消了。(倒……)又问个人导师,答:等我们开会研究一下的吧。(再倒……)到了期末,讲座在强烈要求下终于是安排了,那时候我的一篇论文已经基本完成;导师也终于和我们见面了,在学期的倒数第二天……
曼大没有明显的校区分别,城市主路穿过学校 延伸到市中心。沿着这条街走,两旁基本上都是学校的各系教学楼。说是“基本上”,因为有时候冒出来一家商店,有时候有餐馆银行什么的,走着走着就到了曼城的另一所大学(曼彻斯特城市大学)。写着校名的学校“大门”也建在路边,其护卫之后的老楼恐怕是曼大年代最为久远的一座了。高大的门面和阴暗的楼道让人想起恐怖片。那里现在早已不作教学之用,而仅供国际学生办公室和一些学校行政机构办公。今年原曼大和曼彻斯特理工大学两所学校新近合并成为新曼大,学校势力更是延伸了到无限远。市中心那边也有原理工现属曼大的校区。我去市中心玩的时候就惊讶地发现:啊,怎么这里也是我们学校啊?
在英国上学,普遍感觉是课余时间相当多。而到了我们系,假期就更是格外多。当然这个要因系因专业而异。我虽然将以科学硕士身份毕业,但所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基本属文科类,考试全部为开卷式论文,所以学校给学生留出的业余时间相对多些以便大家自行查找材料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论文撰写。
曼城的招聘活动很多,这倒是让我觉得待遇不错。9月后到年底就开始了年度的招聘季,英国的各大公司和中国来访的代表团纷纷选择曼大作为展点之一。这样极大地便利了我们寻找工作信息并与雇主方进行直接交流。
另外值得一提,这学校福利还不错。开学第一周就组织全班去湖区的四星级酒店住了两天一晚,目的是帮助同学之间拉近距离。下周系里的领导将带我们去印度餐厅吃本学期的散伙饭兼庆祝圣诞新年。下学期还会有一次出国考察活动,不过不太爽的是别的专业都去马来西亚、约旦这些新鲜地儿,而我们专业只能去比利时布鲁塞尔。无论如何,我们交了那么多的学费总算还有点回报吧。
曼彻斯特是哪个国家?
曼彻斯特是英国。
曼彻斯特(Manchester)是英国英格兰西北区域大曼彻斯特郡的都市自治市、城市、单一管理区,国际重要的交通枢纽与商业、金融、工业、文化中心。曼彻斯特属温带海洋性气候,交通网络极为发达,商业竞争实力在欧洲名列前茅,是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化工业城市和英国第二大经济体。
曼彻斯特介绍
曼彻斯特位于盆地之中,北方和东方毗邻奔甯荒野,南面是柴郡平原。市中心位于艾威尔河(River Irwell)东岸,靠近另外两条河——麦诺克河(River Medlock)和埃瑞克河(River Irk)的汇流处。默西河也经过城市南部。
内城区大部分是楼房,从许多高大建筑物楼上可以看到广阔的荒野。另外,曼彻斯特河道发达,靠近利物浦港和煤矿。无论什么季节或什么天气,到曼彻斯特旅游都非常方便。4月到9月是到访的最佳季节,但要记住,7月和8月可是旅游旺季。
如果是8月下旬去到访曼彻斯特,就可以加入50万的狂欢队伍,在同志日的游行队伍里手舞足蹈。一至三月的均温度约为摄氏8度,到了七至九月的夏季,平均气温则升至摄氏20度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