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级旅游景区
临沂茶山旅游区主要由九鼎莲花山、桃花园、月亮湾三个景观区构成,有九山、八水、十二沟壑之胜景,林木植被覆盖率较高,旅游点主要有天齐庙、李小寨、鹊桥、听涛亭、李小亭、望月楼、皇姑庵、莲花池、三星泉、澄金泉等,景观文化底蕴较为丰厚,并建有莲花山庄、杏花村酒店等旅游住宿设施,是休闲度假、农业观光旅游的胜地,被誉为临沂的“后花园”。
景区内有“九山、八水、十二沟壑”等自然风光,“九山”包括马头山、万松山、白土山、红土山、桃花山、转仙山、凤凰山、磨山、尖子等山峰组成,山峰青松叠翠,郁郁葱葱,山势形态各异,跌荡起伏;“八水”为各山势涵养水泉自然生成的8个小型湖泊,散落山间,水质清澈,随地势形成多处涓涓溪流。仅莲花池一处,水面就达2万平方米,水深达7米。
景区历史古迹颇多,人文景观丰厚。自南向北有鹊桥、听涛亭、天齐庙、澄金泉、李小寨、莲花池、三星泉、皇姑庵、望岳楼、桃花源等景点,其中尤以道教活动中心天齐庙为最。每逢庙会,香火缭绕,万人空巷。现重修之庙宇,风格古朴,气势恢宏。景区山清水秀,自然风光美丽怡人,既有淳朴浓郁之风俗,又有上水山庄、生态园酒店等休闲娱乐场所。是一个集名胜古迹、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娱乐服务等综合功能的旅游区。
客服电话:0539—8675001
地址:临沂市兰山区李官镇政府驻地西侧
国家4A景区,中国最有名的茶山, 唐玄宗的私藏后花园
蒙顶山位于四川省 雅安市 境内, 四川盆地 西南部,横亘于名山区城西北侧。
蒙顶 五峰 环列,状若莲花,最高峰上清峰,海拔1456米。坐落在名山区境内,距成都110公里,离雅安市15公里, 318国道纵贯景区,成都-雅安高速公路两条引道与蒙山和百丈湖直接相连,交通十分方便,是国家AAAA级景区 。
由蒙山和百丈湖两个主景区组合而成,是四川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
蒙顶山又名 蒙山 ,是四川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位于号称“天漏”雅安市雨城区与名山区之间。
从蒙顶西眺可见峨眉、瓦屋、周公诸山。向东俯视,原野平畴,山峦起伏,溪涧纵横,风景如画。现存建筑古刹永兴寺、 千佛寺 、净居庵等寺庙坐落于茶园。
蒙顶山因“雨雾蒙沫”而得名,这里因常年雨量达2000毫米以上,古称“西蜀漏天”。
说到蒙顶山,我们都知道一副对联:“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这副对联说的是蒙顶山的“仙茶”,蒙顶山也因为是茶的发源地而成为“世界茶文化圣山”。
蒙顶山山势巍峨,峰峦挺秀,绝壑飞瀑,重云积雾。古人说这里“仰则天风高畅,万象萧瑟;俯则羌水环流,众山罗绕,茶畦杉径,异石奇花,足称名胜”。
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森林覆盖率全国领先,空气质量属上乘,水质上佳,民风淳朴,美食众多,实乃避暑休闲好去处。
碧峰峡、蒙顶山、上里古镇是众多追求高品质休闲生活人士心仪之地,缓行于碧峰峡的青山秀水之中,呼吸着蒙顶山千年茶园的灵秀之气,感受千年 茶马古道 之于上里古镇的点滴历史印迹,慨叹人生几何。
雅安好吃的真的非常多,如果人多菠萝建议大家就去蒙顶山脚下的茶马古城里的藿香韭菜鱼,实打实炒的佐料,非常香;如果是小两口或都是吃货朋友些,那可以开车到雨城区,搜罗更多的小吃!
地址:雅安蒙顶山景区
交通路线
自驾:
1.成雅高速,名山(蒙顶山)出口下高速110公里,下高速后直行10公里达到景区停车场
2.成温邛高速—邛名高速—名山(蒙顶山)景区出口,全程130公里
西双版纳亲子研学营:景迈茶山 • 民俗文化探索之行
功能介绍 我们依托西双版纳的雨林、茶山、少数民族文化,有丰富的研学旅行课程,热带雨林探险,民俗文化探索和体验、专业的户外运动等深度旅行项目,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具有专业素养的师资团队。
3月23日
七彩云南,研学天堂
研学背景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老、缅、泰四国毗邻地区的北部,云南省的南端。也是北回归线上仅存的一片绿洲。其保持完好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举世闻名。是中国唯一保存的一块热带森林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高达63.2%,素有“植物王国”与“动物王国”之称。世居着13个少数民族,西双版纳浓郁的地方特色、神奇的热带雨林、独具特色的民俗民风、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使之成为世界上少数具有神奇色彩的地区之一。
景迈茶山:一片树叶的故事
位于云南西南边陲的景迈山,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保存着世界最完好的千年万亩古茶林。是一座关于人类茶文化的活态博物馆。山上世居着布朗族、傣族、佤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 世代以茶为生,景迈山上时刻上演着普洱茶和上山民族之间的奇迹故事。与其有所耳闻,何不一起走进景迈山,用我们的旅程和脚步来记录属于我们和那山那人的真实故事........
主题:景迈茶山 • 民俗文化探索之行
时间:7天6晚
地点:西双版纳州全境
适宜年龄:5一14岁
项目类型:知识科普,体验考察,自然观赏
研学收获
我们的课程将引导孩子通过自然观察、自然体验、非遗文化感知,从而使我们的小朋友身心得以健康发展,用欣赏自然万物来丰富孩子的想象力,进而提升创作力。同时经由引导孩子观察自然生态间的生命关系,来感受大自然共生共荣的基本互利原则,培养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生活态度。大自然会在孩子的基因里写入博爱、浪漫与热情,让孩子有无穷的生命力,以及无限的想象力。
课本链接
语文:《我们的民族小学》、《大自然的启示》、《各具特色的民居》
生物与自然:《动植物观察科普》、《热带雨林六大奇观》
课外读本:《茶读本》、《走进石斛》
课程特色
人类民族智慧:观古村寨民居建筑特色,了解少数民族建筑艺术和文化。
人与生物圈:观雨林大世界,学自然大智慧,了解亚热带花卉植物,跟着课本去探秘。
茶与民族:深度探索茶山上民族与茶的故事,了解普洱茶与少数民族文化。
宝贝成长计划:在课程活动中做到有记录、沟通、分享和团队协助完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观察力,探索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个人行为习惯养成,文化素养提升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课程介绍
一、做客古寨:从不同角度深度研讨布朗族文化习俗。
翁基布朗山寨位于海拔1700米的云海边缘,处澜沧县著名的“景迈千年万亩古茶园”核心地带,是一个典型的布朗族村落。布朗族文化博大而精深。布朗族人一生与茶密不可分。茶树是家庭财富的标志,茶叶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走进布朗族,在歌声与茶香中徘徊。
山腰亭阁,古木长几,一壶泡茶,一管烟枪,几位长者,遥望云海,香茗酬知音,那是布朗儿女对茶神帕哎冷的敬仰。
二、探秘古茶园,茶山徒步:深度了解普洱茶的历史文化,茶农与茶的故事。制作一饼属于自己的专属普洱茶,带回家收藏纪念。
景迈山古茶园,是1300年前由景迈哎冷山帕勐部落驯化栽培的。景迈的哎冷山帕勐部落首领帕哎冷,被认为是世界茶文化上有据可考的种茶始祖。帕哎冷留下的万亩古茶园地,与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相伴相生。这里,不但是普洱茶的精神家园,也是普洱茶的茶祖朝圣地。
古茶园内的古茶魂树,布朗公主和茶祖帕艾冷的神奇历史故事,山顶的茶魂台,满山生机勃勃的古茶树,构成一幅关于茶农和普洱茶之间的历史长河和神奇故事。
三、拉祜族音乐小镇:探寻拉祜族非遗文化,艺术文化,体验不一样的民族风情。
老达保寨是个典型的拉祜族村寨,全寨有118户485人,全部是拉祜族,这里自然风光秀丽,生态良好,寨内拉祜族传统杆栏式建筑保存完好,具有浓郁的拉祜族特色,拉祜文化底蕴深厚,是拉祜族歌舞保留最多的地方,是拉祜族传统文化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拉祜族,一个能说话就能唱歌,能走路就能跳舞的民族,织布、陀螺、竹编,还有芦笙舞和音乐,这是拉祜族人民的真实生活写照。
四、与象共舞 为象守候:了解亚洲象生存环境与人类的关系,亚洲象面临的现状,亚洲象公益活动。
野象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
中国亚洲象种源繁育基地,中国首个以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国家公园。中国目前唯一以亚洲象救援与繁育研究为核心的科研基地,先后参与过15次亚洲象野外救助工作,成功救助了12头不同年龄段的野生亚洲象,其中9头象仍在救助中心接受专业的医疗护理与康复训练。目前救助中心内的所有救助象及繁育象,每天在专职驯养员“象爸爸”的带领下,在野象谷附近的原始森林中开展野化训练,最终希望将它们放归自然。
五、探索雨林自然世界:徒步穿越雨林,动植物科普,雨林生存体验,一个不一样的热带雨林体验。
西双版纳原始热带雨林是地球北纬21度唯一的绿洲,也是中国唯一被世界公认的热带雨林区,在热带雨林里,孩子们接受的不仅是户外生存技能的学习,也是一次自信与勇气的挑战。深入雨林,观雨林千变万化,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重要的能源。学习钻木取火,发掘人类生存的本能智慧。学习攀树不仅可以锻炼力量和身体协调性,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更加亲近自然。
课程内容
DAY1:目的地——景洪
目的地自行搭乘航班飞往美丽的西双版纳,抵达后前往酒店入住,进行行程事项交流说明会。
餐饮:无
住宿:市区星级酒店
DAY2:景洪——野象谷
上午:听象爸爸讲人与象冲突的故事。亚州象博物馆科普活动,探讨亚洲象生存现状与人类关系,徒步观光走廊,沿途可欣赏野象谷保护区美景。参观蛇园、蝴蝶园和百鸟园,了解动植物知识。
下午:大象公益项目体验:野象保护知识,趣闻等;给大象洗澡,亲密接触大象并清理象舍,给大象喂食等活动。与大象亲密接触合影留念。
餐饮:早中午
住宿:市区星级酒店
DAY3:热带雨林穿越挑战,野外生存体验。
认识热带雨林奇观。动植物科普。高空树降体验、雨林大餐制作,野外生存技能学习:辨别方向,雨林取水,小溪捞螃蟹、品尝特色做傣味手抓饭;3公里登山挑战、雨林寻宝活动。
餐饮:早中午
住宿:市区星级酒店
DAY4:景洪——景迈山——布朗古寨
探访布朗族千年古寨,做客布朗族人家,从不同角度深究布朗族文化习俗,了解当地民族风情,分组进行研学任务,学会交流分享。
餐饮:早中午
住宿:特色民族客栈
DAY5:茶山徒步——制茶体验——拉祜民族篝火星夜
景迈古茶山徒步探险,深度近距离考察普洱茶历史文化,了解普洱茶知识。寻找茶树寄生植物“螃蟹脚”,做笔记并交流分享。做客拉祜族音乐小镇,与拉祜族小朋友联谊活动。了解拉祜族非遗文化,民族习俗,晚上篝火晚会,一起唱响快乐拉祜。
餐饮:早中午
住宿:景迈山酒店
DAY6:景迈山——景洪——民族博物馆
分组总结前几天的研学课程知识和见闻,以小组的形式完成研学任务。在民族博物馆进行分享和演讲。
餐饮:早中午
住宿:市区星级酒店
DAY7:送机:带着研学收获和体验告别西双版纳。
餐饮:含早
住宿:无
课程多样性
总结分享:
团队意识、沟通能力、问题解决、人际关系
生活艺术:
行为习惯、用餐礼仪、生活技能、为人处事
技能和挑战:
克服恐惧、敢于尝试、突破自我、生存能力、动手能力
餐饮安排
餐饮以西双版纳地方菜为特色,根据口味安排合适
生态野菜居多 、 民族风味餐,自制雨林大餐
住宿安排
为了深度体验少数民族风情和雨林风光 ,我们安排市区星级酒店和特色客栈为旅途增添温馨和舒适。
安全保障
营地配置急救包,可进行安全和急救措施
符合国际标准的个人医疗和意外、第三者责任保险购买
所有导师经过专业培训和安全培训,户外活动聘请专业教练
勐海茶山行
身体周刊记者 肖蓓
逶迤的澜沧江从这里穿流而过,巍峨的怒山山脉在这里延伸,山峦起伏,云雾弥漫,聚天地始和之气,孕育出无尽的宝藏。这里有世界上最古老种茶民族,有最古老的茶树王、最古老的古茶园、最古老种茶山寨、最醇厚的普洱茶,这就是世界茶树之源、普洱茶发祥之地、中国普洱茶第一县——云南勐海县。
普洱茶的世界犹如一个江湖,山头林立,各有派别。每年4月春茶采摘季节,勐海县就上演着真实版的“华山论剑”。4月中旬,第8届勐海(国际)茶王节开幕,来自各大普洱茶区的“茶王”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茶”比赛。经过采茶、炒茶、做茶等环节比拼,评选出了2016年“勐海茶王”。
熙熙攘攘的人群打破了这个小县城的宁静,来自全国各地的茶人“高手”在这里过招,当鲜亮的茶汤触碰舌尖的那一瞬间,百般滋味,万种风情,是有着“王者风范”的“老班章”更霸气刚烈,还是南糯山的古树茶更胜一筹?
与此同时,在南糯山、勐宋、贺开、布朗山、巴达等澜沧江以南的五大古茶山,以及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娥、贺松、曼糯、帕真、帕沙、班盆、章郎、那卡等闻名遐迩的古茶园,处处都有茶人的身影,他们踏遍名山,遍访名茶,只为找到心中最好的那一款普洱茶。
我也背起行囊,开始了勐海的寻茶之旅。从勐宋古茶山上1300年历史的茶王树,到帕沙哈尼族寨子始于唐代古茶树,再到贺开山上全世界最大的连片古茶园……当我仰望那一株株经历了岁月风霜的古老茶树时,时空仿佛凝固了。岁月无声,千年的古茶树,像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永远用它的宽容和慈爱,滋养着一方儿女的舌尖和心灵,而匆匆过客的我们,又怎能记录和还原这样一幅奇伟的生命画卷?
茶,这片神奇的树叶。伴随着时空的转换、历史的嬗变,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兴盛与沉浮。今天,茶马古道的马帮已经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百年以来不断发展壮大的勐海茶企业集群,创造的产值一直独尊云南普洱茶产业第一。
就让我们泡上一杯酽酽的普洱,在氤氲的茶香中,去勐海——茶的老家看看,茶,最原始的模样。
高山云雾出好茶
勐海,傣语译名为“勇敢者居住地方”。勐海县位于云南最南端,总面积5511平方公里,总人口30多万人,世居着傣、哈尼、拉祜、布朗等少数民族。这里距州府景洪45公里,距省府昆明684公里,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与缅甸接壤。
“高山云雾出好茶”,茶乃娇贵之物,茶树这种对自然环境极为挑剔的植物选择勐海绝非偶然。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热充足,雨量充沛”的气候特点,以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地势地貌为茶树的起源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宋朝宋子安在《东溪试茶录序》说,“茶宜高山之阴,而喜日阳之早”。可见,高山、早阳、阴雾是种出好茶的必备自然条件,这也是中国古今茶人、茶商、茶客判别、选择好茶的普遍标准之一。勐海县古茶区各古茶山的地理、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恰与上述描述一致。
勐海地处东经99°56′-100°41′,北纬21°28′-22°28′之间,古茶山海拔均在1200米至1600米之间,最高的勐宋华竹梁子古茶园达1800米。属亚热带高原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露重雾浓,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18℃;河流纵横交错,属澜沧江水系;土壤为花岗岩母质发育而成的砖红壤性红壤,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高,植被茂盛,空气湿度大,动植物适生范围广,正好满足了茶树生长发育对自然环境的要求。
得天独厚的“高海拔低纬度”地理和气候环境,孕育出了天生丽质,形、汤、香、味的要素俱佳的勐海大叶种茶,均为普洱茶的上好原料。
勐海,就是一个茶树资源博物馆,来到这里一定不能错过古茶园。勐海县是世界上迄今保存古茶园面积最大、茶树品种最多的古茶区,勐海县古茶树群落共计4.8万亩,占西双版纳州的一半以上,全县各个山区均有古茶树分布。多数树龄在200至500年间,少部分达600年以上,遍布境内的古茶园是茶叶发展历史的“活化石”。勐海古茶群落主要是栽培型古茶树,包括部分野生型古茶树和近缘植物,是先民留给子孙后代的一笔厚重而珍贵的财富。
据清朝《滇海虞衡志》记载,西双版纳州澜沧江北岸有攸乐、倚邦、曼庄、莽枝(革登)、曼撒、易武等江内六大茶山。同期形成的古茶山还有澜沧江南岸的江外六大茶山,即勐海境内的南糯山、勐宋、巴达、布朗山、贺开5座古茶山和景洪勐宋古茶山,组成了西双版纳12座古茶山。
勐海寻茶之旅,就从那些隐藏在大山深处、历经岁月沧桑的古茶山开始。
勐宋|
千年茶王树
勐宋古茶区是勐海最老的古茶区之一,位于勐海北部勐宋乡境内,面积2000多亩,主要分布在大安、南本、保塘新寨、保塘旧寨、坝檬、那卡等村寨。勐宋古茶区内有被誉为“西双版纳之巅”的滑竹梁子,主峰海拔2429.5米,是西双版纳境内最高的山峰。
勐宋古茶区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那卡古茶,可以与班章茶、南糯山茶媲美。那卡拉祜族人做的竹筒茶,在清代就远近闻名,每年都要进贡车里(今景洪市)宣慰。这里曾是缅王的贡茶园,同时也是中缅贸易的主要通道。千百年来,茶马古道上,成千上万队辛勤的马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风餐露宿的艰难行程中,将深山中的古树茶源源不断地运往各地。
寻茶的第一站,就是勐宋古茶山。我跟随雨林茶山行的车队,一行人十几辆皮卡车,从勐宋大本营出发,浩浩荡荡地开进茶山。虽说茶山近在咫尺,但崎岖不平的盘山土路,加上剧烈颠簸,仍然让人疲惫不堪。“在所有的茶山上,这条路可以算做高速公路了!”司机师傅一边熟练地驾驶车辆,一边跟我们开玩笑。在颠簸中足足开了一个小时,终于到达山腰上的南本老寨。
据说,南本老寨村民,都是马帮的后裔。大理的李氏三兄弟带领着自家的马帮,跋山涉水来到勐宋,遭遇意外,骡马货物损失不少,马队无法再回大理,于是在南本老寨安营扎寨,开荒种茶。成片的古茶林绵延不绝,李氏赶走了原本的拉祜族人,在这里有了立足之地,自称“高山汉族”。
车队在南本老寨的雨林古茶坊勐宋一坊稍事休息。这是一个茶叶精制加工厂,工人正将刚刚杀青的古树新茶进行晾晒,制作成干毛茶。泡一杯当地产的古树茶,香气悠长,回甘持久,顿时打起精神来。
接下来的步行上山,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穿行于热带雨林之中,踩着前人走过的路,红土飞扬,稍不留神就会滑倒。好在一路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雨林中植被茂密,物种丰富,漫山遍野都是上百年的古茶树。在丰富的自然生态环境中,成片的栽培型古茶树与蕨类、地衣、多种热带雨林草本植物共生,和平共处。古茶树长得很慢,虽然已经几百年高龄,但是高度并不高,在热带雨林中并不起眼。仔细看,一棵棵古茶树新叶已经萌出,一个茶农正攀在茶树上采摘茶叶。
车队向导马世荣在一片古茶树前停下来,向我们介绍说:“勐宋的古茶树都是清朝中期种下的,至今已有三百年的历史。一家茶农要管理两三百棵古茶树,古树茶一年只采摘春秋两季,采摘标准是‘一芽两叶’,一棵树的采摘量只有两公斤的鲜叶,四公斤鲜叶只能做出一公斤茶叶。不标准的鲜叶,也就是黄片,会被挑拣出来,茶农自己喝。因为古茶树上有很多寄生植物,可以克制蚊虫,所以古茶树没必要施肥、打农药,完全原生态,非常健康。树有多高,根有多深,古茶树因为根系深厚,吸收土壤养分更多,因此内涵物质丰富,滋味更醇厚,也因其稀有而备受追捧。”
翻过一道道山梁,穿过一大片山顶台地茶园,勐宋深山一处陡坡处,我们终于看到了勐宋最古老的茶王树。这棵茶王树于唐朝时期种下,距今已1300年,被誉为古茶树“活化石”。茶王树高约18米,与周围的矮小灌木形成鲜明对比,“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而茶王树硬是深深在土壤中扎根超过20米,吸取土壤中的营养成分。没有任何人为干预,茶王树完全呈现自然的生长形态,主干直径约40厘米,其余枝干分散向四面八方,采摘难度极大。为了保护茶王树、方便采摘,茶农搭好了攀爬的竹架。每年4月份采摘一次,促进其生长。
马世荣说:“每一年仅采摘一次的茶王树,即使是很熟练的采摘能手,四五个人,历时4个小时,也只采得茶王树鲜叶仅三四公斤而已。每次约能得到800克毛茶,每一年所得都是限量版,珍贵至极。2014年的采摘,共制成茶王饼3片,每片280克,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为懂得好茶的茶友呈现原生态古茶。”
南糯山|
800年栽培型茶树
勐海寻茶的第二站,是有着“古茶第一山”之称的南糯山。勐海被公认的茶王树有两株,一株是巴达山深山密林中的“巴达野生茶王树”,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茶树,另一株则是生长在南糯山古茶山中的“西保二号”,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型古茶树。这两棵茶王树,奠定了勐海在整个普洱茶界的超然地位。
南糯山系傣语地名,“南”即水,“糯”即竹笋,是哈尼族集居地,位于格朗和乡东面,隔着流沙河与勐宋茶山相望。由于雾多,茶山常笼罩于云雾之中,所产茶叶品质极佳,具有“香气高、苦味淡,甜味重”的特点,全国名茶“南糯白毫”原料就产生于此,是众多古老茶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车辆从勐海县出发,一路向东,行进20多公里就进入南糯山地界。一路沿着南糯山蜿蜒直上,进入山里后,虽是狭窄悠长的山路,却是水泥路,与去勐宋的土路天壤之别。终于,前方山谷中出现了几户人家,半坡老寨到了。老寨共有27户人家,家家都是一栋别墅两辆轿车,普洱茶给这个哈尼山寨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南糯山最早什么时候开始种茶已不可考。但南糯山一直流传着“武侯遗种”的故事。据山寨老人说,当年诸葛亮南征,路过南糯山时,士兵水土不服,纷纷病倒,诸葛亮将手杖插地化为茶树,士兵摘叶煮水,饮之病愈,南糯山因此也被称为孔明山,成为澜沧江下游西岸最著名的茶山。传说毕竟是传说,有人质疑诸葛亮南征时没有到达滇南。但可以肯定的是,这里种茶历史非常久远,直到南昭时期,布朗族的先民还在此种茶;后来布朗族迁离南糯山,遗留的茶山被哈尼族人继承,根据哈尼族人父子连名制可推算出,他们已经在南糯山生活了57至58代,已经历1100多年的时间。
如今,南糯山茶园总面积21600多亩,其中古茶树面积1.2万亩,古茶树主要分布在9个自然村。其中,半坡老寨的古茶树树龄大都在200-500年之间。这里是西双版纳乃至云南省面积最大的古茶区,也是云南省机制茶的发祥地。
无数的茶人奔赴南糯山,试图揭开茶树栽培的神秘历史。上世纪50年代,科技人员在山中考察时发现了一株树龄800年的“茶王树”,但由于考察人增多,周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1995年不幸仙逝。2002年,人们在半坡老寨的密林中又发现了两株树龄在800年的新茶王树。这两株栽培型古茶树,见证了南糯山先民悠久的植茶、制茶、用茶的历史。
在南糯山村委会半坡老寨附近的山坡密林中,我们找到了那棵树龄为800年的“新茶王树”。这棵树高5.3米,树姿开张,树幅宽大,生机勃勃。茶王树的旁边加了护栏,经过老茶王树的仙逝之痛,人们痛定思痛,对古茶树加倍爱护。
在格朗和乡的另一个山头,与南糯山遥遥相望的就是帕沙古茶区。沿着村间小道一路前行,就到达帕沙村古茶区,寨子周边全是茂密丛林。翠色环绕中,全是树龄都在500-800年的古茶树,树直径都在30厘米以上,围径90厘米左右,最粗的茶树王甚至需要四人才能合抱。资料表明,帕沙古茶树园面积大约为5650亩,其中2987亩为年份在500年以上的古茶树园。
下转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