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二、六军团医院旧址(杨家大屋)

红二、六军团医院旧址(杨家大屋)

红二、六军团医院旧址(杨家大屋)位于湘西自治州龙山县茨岩塘镇凉水村杨家寨。

1935年4月12日,湘鄂川黔省委、省军区、省革委员会以及军委分会从永顺塔卧转迁龙山兴隆街新寨坪蒋家大屋,随后于5月6日再度转迁龙山茨岩塘龙家湾龙家大屋。红二、六军团直属机构红军医院也随着省委二度转迁,最后设在茨岩塘凉水村杨家寨的杨家大屋。

红军医院分门诊、住院、中草药加工几个部门,负责人段利权,有工作人员100余人,伤员800多人。伤病员来自龙山、永顺、桑植、宣恩、咸丰、来凤前线负伤的战士。

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等经常到医院看望病人。凉水村和近靠红军医院的半寨村的农户家家都设有病床,情况紧急时,伤员就往红军医院后山的大山洞转移。

红军医院由于国民党兵的-,药物奇缺,治伤医病主要靠中草药。伤病员看门诊,时在病房,时在坪坝,时在战场,情况紧时在医院后大山洞。

红军医院职工、伤病员生活极其艰苦,常用菜为萝卜、白菜、酸菜汤,没菜时就一个辣椒一餐饭。职工工作非常艰苦,每天工作达15个小时。红军医院在茨岩塘的日子里,共治愈轻伤500多人,重伤60多人,为红二、六军团保存了大量富有经验的红军战士。

1935年12月,红军医院随红六军团第18师撤离茨岩塘。

杨家大屋坐南朝北,木质结构,一正两横,共18小间。建筑面积576平方米,东厢房配有吊脚楼,正房设管理处,西厢房设病房,东厢房吊脚楼设医疗室。

红二、六军团医院旧址(杨家大屋)于1996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张家界: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

湖南张家界市不仅是全国知名的旅游胜地,也是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长征出发地。

张家界原名大庸,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湘鄂边、湘鄂西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贺龙、周逸群、关向应、任弼时、萧克、王震等领导的湘鄂川黔根据地的中心区域。

1933年12月,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在湖北咸丰县召开大村会议,决定“创造湘鄂川黔新苏区”。1934年8月,湘鄂西分局决定红三军一方面巩固和发展黔东根据地,一方面东出湘西在湘鄂川边恢复老根据地,发展新根据地,形成较大的湘鄂川黔根据地。10月, 任弼时、萧克、王震率红六军团与贺龙、关向应领导的红三军主力在贵州印江县木黄会师,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贺龙任红二军团军团长,任弼时任政治委员,红二军团统一指挥二、六两军团的行动。

红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领导下向湘西的永顺保靖龙山桑植、大庸等地挺进。1934年11月,以任弼时为书记的中共湘鄂川黔临时省委,以贺龙为主席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以及由贺龙任司令员、任弼时为政治委员的湘鄂川黔省军区在大庸成立,标志着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湘鄂川黔根据地以湖南永顺、大庸、龙山、桑植四县为中心,包括湘、鄂、川、黔四省的20多个县,在近两年的艰苦卓绝斗争中,牵制了数十万国民党军队,有力策应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发展壮大了红二、六军团。

1935年11月19日晚,红二、六军团18000余人从桑植县出发,开始长征。

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

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是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桑植县刘家坪,建有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和长征纪念馆。纪念碑由王震题写碑名,纪念馆馆名系廖汉生题写。纪念馆的陈列展现了红二方面军从创建革命根据地至长征胜利的光辉历程。

贺龙纪念馆

已进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的贺龙纪念馆包括贺龙故居和贺龙纪念馆、贺龙桥,位于桑植县洪家关。贺龙出生的祖屋早已不在,现在的贺龙故居是1977年按原貌修建的。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坐落在张家界市永定区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是一座四合院建筑,内有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省军区机关旧址和任弼时、贺龙、萧克旧居。该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景点

贺龙攻打芭茅溪盐税局旧址

贺龙攻打芭茅溪盐税局旧址位于桑植县五道水镇。1916年3月,贺龙率领20位志士持刀攻打芭茅溪盐税局,夺取枪支,把食盐和财物分给当地群众。“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即指此事。2011年,贺龙攻打芭茅溪盐税局旧址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贺龙公园

贺龙公园位于张家界市天子山景区,是为纪念贺龙元帅转战天子山而建。公园内有贺龙铜像、兵器馆、贺龙陈列馆等。贺龙铜像高6.5米、重9吨,其身旁雕刻着一匹战马,似乎在等待着主人扬鞭踏上征途。2009年,经中共中央批准,贺龙同志的骨灰由北京迁葬至此处。

棉花山 “红军树

花山“红军树”位于慈利县溪口的棉花山上,距慈利县城31公里。红二、六军团曾在此树下收编农民队伍。1935年2月,红二、六军团在这里打响了湘鄂川黔根据地反“围剿”的重要战斗--棉花山阻击战。后人因此将这株有1200多年历史的古樟树命名为 “红军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