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园尼庵群

闵园尼庵群

闵园尼庵群,位于九华山天台峰与插宵峰之间,分上闵园、中闵园、和下闵园三处。

尼庵群多集中在中闵园一带,临河背山。其建筑皆非殿宇式,住人则为民居,供佛即为庙宇。一家挨着一家,朝向也不一致,沿着路开门或开窗。“白墙褐瓦、马头墙,天井院落杂回廊,地板楼板隔墙板,正厅供佛居两厢。”这是闵园尼庵群房屋构造和生活方式的真实写照。

闵园共有20多座尼庵,多是明清建筑,也是中国目前最具特色的尼庵群落。

据史料记载,金地藏开创道场时,九华山曾有尼姑居住。之后根据九华山志记载,唐朝时期金地藏道场兴起之初,九华山为名山佛地,清规戒律较多,当时的寺庙里也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夜晚不留宿,妇女都不准上九华街,就连九华街上也不允许带女眷上山留宿。民国时期尤其在抗日战争时期,九华山因为地处高山峻岭之上,尤其的闵园更是深山老林之中,大量外来人员,为了躲避战乱,而纷纷选择了山高路险的闵园,当时的九华山佛教协会会长心坚和尚,很有创见,收纳这些流浪尼众,主张九华山也要收尼众,直到民国远年九华山才有尼姑居住。

九华街区大庙都是和尚当家,于是他就在闵园一带开辟了专门尼众住居群落,即闵园尼庵群。

闵园是一块风水宝地非常适合修行的安静之地,青山绿水,溪水不断,再加上远离尘嚣,十分利于禅修,不受外来干扰,于是尼庵越建越多,成为尼庵居住群。

这些尼众们,终日习佛修禅,甚是虔诚。百年多来这里也就形成了九华山一处独特的尼住群落。这里清净,香火却不清冽,也有不少游客和香客。这里布局紧凑,特色鲜明,农禅并重,道风纯正,天人合一,和谐自然,是游览、体验、休闲和修身养性的绝佳场所。

闵园尼庵群主要有九华莲社、大悲莲社、接引庵、心愿茅蓬、香山茅蓬、净修茅蓬、莲宗精舍、慈佛精舍、潮音精舍等,其它庵舍都是大同小异。

这些尼庵一律白墙褐瓦、小外窗、马头墙,寓佛殿、居室于一体,生活十分方便。尼庵一般都置院落,内有花房或菜畦,绿荫环抱,环境清幽。闵园尼庵为九华山皖南民居式寺庙建筑的代表,大多庵舍里都是一师一徒二个尼姑,早、晚诵经礼佛,间或种菜、摘茶,一心护佛,生活恬适。

香山茅蓬位于中闵园东南,民房三开间,殿内供释迦牟尼玉佛元尊。院墙有一泓山泉,汇成一米见方的泉水井,院墙砌在井口横石条上,故有井泉之称。

香山茅蓬院内两颗古牡丹,枝繁叶茂,每年开花达数百朵,尤为名贵。九华莲社位于凤凰松南侧,民居式庵堂,小石块垒墙,木质构架,二进、四开间,有禅房数间。

九莲精舍位于中闵园东南,大殿供奉的是苑尊缅甸玉佛坐像,三尊大佛、四大菩萨和十八罗汉齐全,玉佛背面有海岛观音木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