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和谐生态园

阳泉市和谐生态园

阳泉市和谐生态园始建于2003年3月,是由阳泉市优秀企业家石忠同志响应党的“退耕还林”政策,在郊区杨家庄乡白家庄村东山荒山上投资建设的一所集食、住、行、游、娱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整个园区向世人呈现了一幅“区中有园,园中有院,亭台楼阁,交相辉映”的胜景,使人们在观光、休闲娱乐中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现已建成波微院、英烈山、圣人书画院、月明院、龟岭沟、老君坊、和谐门等各种人文景观。其中波微院以纪念石评梅女士为主题,包括有评梅亭、评梅手迹,古今诗词文章等;英烈山以红色革命教育为主题,包括英烈门、黎明洞、国际友人纪念亭、缅怀亭、十大元帅、十大将军亭、民族魂纪念亭、毛泽东手迹、塑像纪念亭、邓小平生平展览纪念亭、孙中山宋庆龄玻璃钢塑像、石碑等;圣人书画院以古文化道德知识教育为主题,包含有圣人院、四大名著展览室等;月明院内依山就势,显山露水,园中有院,内容丰富,有浓厚的文化氛围,也是集餐、饮、住、娱为一体的文化休闲娱乐中心。节假日期间,附近游客非常多。

景区地址:山西省阳泉市郊区杨家庄乡白家庄村

阳泉市繁荣夜经济,夜市只是一个起点

本地资讯创作者晋向华拍摄

位于新天地沃尔玛外广场的滨河文创美食街吸引市民光顾。

让美丽城市夜晚亮起来,让商圈人气聚起来,让夜间美食火起来……7月24日,郊区桃林沟夜市正式启动。这是我市自星光夜市、小河村文化夜市、大阳泉村消夏文化夜市、赛鱼小火车夜市、滨河文创美食街夜市后开市的又一家。

此起彼伏的叫卖声、琳琅满目的小商品、香味四溢的街头小吃……夜市正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经济现象和创业“风口”,对于进一步丰富市民夜生活,提振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夜经济作为都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繁荣程度是一座城市经济开放度、活跃度的重要标志。然而,繁荣夜经济不能只靠夜市拉动,还需要培育消费习惯、完善配套服务、丰富经营业态……夜市或许只是一个起点,一个切入口。

畅通供需渠道 夜市燃起人间烟火

7月25日,赛鱼小火车夜市。华灯初上,这里的人们一天中最精彩的时段,似乎才刚刚开始。

“又香又酥的鸡蛋灌饼,4元一个”“纯棉T恤25元一件,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网红‘冒烟’饮料,5元一杯,快来买啦”……在赛鱼小火车夜市走一圈,浓浓的市井味和烟火味扑面而来。这里不仅有热情的吆喝、各种特色小吃,还有售卖运动鞋、袜子、衣服、儿童玩具的摊位,吸引市民几步一停。

7月15日,刚开市的滨河文创美食街夜市热闹非凡。烤鱿鱼炒凉粉炸臭豆腐、辣油碗托等美食,正吸引着一波又一波的食客。晚上9点半,当不少人准备入睡时,滨河文创美食街夜市依然灯光摇曳、人头攒动。

手里端着鸡汁豆腐串,嘴里喝着“网红”饮料,虽然上了一天班很辛苦,但市民刘杰还是选择来到滨河文创美食街夜市,感受人间烟火味。32岁的刘杰说,他小时候放暑假时常同母亲逛天桥夜市。每个星期,母亲总会给他买一样玩具,变形金刚、四驱车……在刘杰印象中,夜市不仅是童年的记忆,更是快乐的源泉。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很久没感受过这么热闹的城市了。滨河文创美食街夜市开市,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唤回了曾经的记忆。”刘杰说,“相比各种饕餮大餐,我和妻子更青睐街头美食。”

有买就有卖。宁夏人秦董辉过去曾在西安太原等地经营香酥牛肉饼。然而,省会城市生活压力较大,这让秦董辉萌生了到其他城市创业的打算。今年5月,他来到赛鱼商业步行街牛肉饼,4元一个,每天能卖400多个。看到生意不错,秦董辉又把同乡海冬强叫来一同创业,经营烧烤生意,“掘金”夜市。

部门联合护航 夜市也要转型升级

如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无论是大阳泉村夜市、赛鱼小火车夜市,还是滨河文创美食街夜市、星光夜市,都是集美食、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性夜市,且地面无明显垃圾、秩序井然有序、消防通道畅通,全然不同于人们对传统夜市脏乱差的印象。

“我个人认为,夜市不等于夜经济,它只是夜经济的一个点。但是即便这样,夜市也不能马马虎虎沿用过去的老思路办,而是要转型升级,让其真正成为消费者的新选择、商家的新商机。”小河村党支部书记周向阳说,“小河村从文化夜市启动之日起就在探索。”

考虑到夜市对环境的影响和安全问题,小河村规定入市商贩需自备垃圾袋,自觉做好摊位周边的保洁工作。此外,村里和社区还组建了一支3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开市时轮流在街上巡逻,维护经营秩序,规范停车,疏导交通

此外,我市城管、消防、环卫、市场监管等部门,也共同发力为夜市护航。阳泉中环洁公司根据各市场的规模、营业时间、客流量等实际情况,制定相应作业方案,增派保洁力量,开展全面精细化保洁,做好点对点服务,切实保障夜市及周边环境卫生质量。市县(区)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将印有食品安全法相关知识的宣传单分发给商户,并在夜市内、街道宣传窗、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提高经营者的食品安全法律意识。市消防救援支队开展隐患排查,提醒商户不能擅自扩大经营范围,要规范使用明火……让夜市刺激商业消费、激发市场活力、助力经济发展的同时,监管也有力有序。

注入更多元素 夜间经济增添活力

不可否认,夜市悄然而至,新趋势生机勃勃,夜经济正在我们的身边“燃”了起来。但是,要想让这种“燃”的夜经济能够持久、生生不息,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夜市只是一个起点,还需要更多的“料”来助力。

“白天上班够累了,晚上去夜市,我首选家门口的。”市民毕文博说。目前,我市已经开市的夜市分布在市区各个区域,多点开花让市民出门就能逛夜市。然而,对于习惯了“听着新闻联播做饭,看着天气预报吃饭”的一些阳泉人而言,如何让大家愿意走出家门去消费,还需要引导市民养成夜间消费的习惯,进而带动夜经济增长。

“交通配套服务不完善,夜经济,想说爱你不容易。”说起夜经济,正在北京林业大学读大四的李萌萌 起了自己的无奈经历。最近,李萌萌邀请外地同学来我市游玩。同学对小河村的风景名胜连连赞叹,李萌萌也觉得很有面子。然而,当她们晚上8点多准备回家时,却发现公交车已经停运,高兴顿时化为尴尬。

“希望延长夜间交通运营时间,让夜归人更从容,且夜间交通也应是夜经济的一部分。”李萌萌说。

“作为女孩子,我回家太迟的话,父母会担心。发展夜经济,安全保障、市政设施等配套服务,也需要跟上。”李萌萌说,“夜经济的发展存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光污染、噪音污染等问题,如何促进夜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相关部门制定规章制度,比如最迟几点闭市,不能扰民;路灯是否完好,为行人提供便利等。”

“夜经济不能只靠夜市经济。夜市发展得再好,也不过是几条常亮的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读对外经贸专业的硕士在读生刘圆圆说。她放暑假回到家乡,白天热,晚上想外出游泳,但无奈不少游泳馆关门较早,她只能作罢。

刘圆圆说,夜经济可以是白天忙没时间娱乐,晚上看电影,可以是去健身房、体育馆,也可以是“打卡”图书馆、自习室,但绝对不止“逛吃”这一种模式。

培育消费习惯、完善配套服务、丰富经营业态……不少市民给出了繁荣夜经济的建议。从全国看,北京、上海南京济南等地已经出台政策措施,打造夜间消费集聚区,提高夜间经济的活跃度。对我市而言,夜间消费的需求,不只在夜市;夜间消费的潜力,也不只在夜市。

阳泉市又一步行街夜市正式开市

本地资讯创作者

精彩夜生活,是“人间烟火气”的重燃,更将点亮阳泉经济。6月11日,赛鱼商业步行街夜市正式开市,沉寂了许久的街道变得热闹起来。

热情的吆喝、各色蔬菜水果小吃,丰富实惠的商品吸引着行人驻足观看选购。赛鱼商业步行街夜市集美食、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作为项目签约商阳泉钰潭商贸有限公司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空间布局,规划出100余个摊位,并对夜市进行“科学分区”,统筹将夜市分为前后两区域。

夜市前半部分借助街道中央的“小火车”将步行街分为行人通道和夜宵区域,在易造成地面污染的摊点统一铺设了地板革。后半部分按水果、杂货、服装、首饰等进行设置,引导夜市经营者“摊位定点、租摊付费、持证上岗、按章经营”,使其既能满足居民需求,又不至于影响到附近居民生活和环境秩序。

为加强夜市整体环境建设,钰潭商贸有限公司制定了夜市管理制度,规定夜市夜宵经营户须办理健康证、缴纳卫生管理费、租用摊位进行定点经营。经营期间,商户必须严格遵守夜市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留存食材进购票据备查。经营小吃、水果的摊主需自备垃圾桶,经营烧烤、炒菜的摊主必须使用环保烤炉。在维护市场经营秩序方面,夜市配备了12名保安人员进行不间断巡逻,确保市场有序运行。

阳泉市市民消暑新去处,滨河文创美食街项目启动

本地资讯创作者

7月15日晚,滨河新天地商业广场人流如织,人们在这里品尝美食、欣赏夜景,共同感受城区“夜经济”带来的新体验。当天,滨河文创美食街项目启动。

滨河文创美食街项目是城区“夜经济、假日经济”促消费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是继星光文化意园项目、小河特色文化夜市、大阳泉消夏文化夜市等系列促消费活动之后,城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以打造“夜经济、假日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全力打通消费梗阻、激发消费活力、打造消费洼地的举措。

滨河文创美食街项目位于滨河新天地商业广场,占地约2000平方米,设置特色小吃摊点38家,分A、B、C三个就餐区域,此外还设置汽车展示区、文创小商品购物街,是一个综合性消夏美食休闲场所,区域内广场经济、文化经济、美食经济相互带动,能更好满足广大市民的生活消费需求,丰富市民夜生活,全面提振消费信心。

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打造滨河文创美食街,不仅是一次促消费活动,更希望以此次活动为支点,依托滨河新天地商业广场、北国商城等中心城区核心商圈,着力打造具有城区特色的休闲购物型夜间经济聚集区,进而撬动全区经济发展,让城区经济“活”起来,让城市夜晚“亮”起来,让商圈人气“聚”起来,让夜间消费“火”起来,让辖区广大群众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