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级旅游景区
真武庙,又称五里堠大庙,坐落在城中心以北五华里。据记载,真武庙坐北朝南,三重大院,系元至元时所建,明主簿方伯辉重修,明崇祯年间民众捐资又进行了修缮。正门有东西厢房,中有大殿、前殿、后殿。其后殿为戏楼式殿,前、中、后殿均为琉璃瓦铺顶,其中大殿最为壮观,为二层建筑,主殿七间,周边围有走廊,四面飞檐,琉璃瓦盖顶。24根滚龙柱支撑,均为盘龙透花雕刻,非常雄伟壮观。庙院大殿中供奉主神像为玉皇大帝,为木质结构,金面座式,形象自如,目向远方,神态安然,殿前有四大金刚(四大天王),站立式,形相逼真,威武强壮,各手内持有自行神器。大殿内东、西、北墙有二十八宿诸神,面目威严,神态各异,各有神器在手,有望而生威之神武。庙院前原有一处广场,占地约12亩,有东西向大道一条,旧有庙会,香火十分兴旺。文革“破四旧”时真武庙被毁坏,现有庙基、石碑、碑座、坑塘少部。
真武庙景区占地约330亩,包括真武庙建筑群、真武庙配套设施、真武庙广场、诚信公园、诚信广场等几个部分。其中真武庙建筑群长160米、宽80米,采用明清风格,主体呈中轴对称分布,纵向由南向北分布分别为山门、真武殿、钟鼓楼、三清殿等九个单体建筑。
管理机构:济宁市金乡县真武庙景区办公室
景区类型:文物古迹
客服电话:0537-6552906
地址:济宁市金乡县真武庙景区
营业时间:8:30-17:00
游览时间:大约2小时
价格:免费
游览线路:真武庙广场—诚信公园—诚信广场山门—真武殿—钟鼓楼—三清殿
信息来源: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再次攀登真武庙大东坡,终于看到真面目
依稀记得前年秋季我和刘老师骑行到真武庙,在村边一超市服务员的指引下,向山顶攀登,来到山崖下,几经寻找都未见登顶的路,逗留几小时后,带着遗憾下了山。昨天我们几个好友相约,再次来到东山脚下,从盘神庙找到了上山的路,此前刘老师已从这里登上山顶,感谢当地老乡的指引,也感谢常年放羊的羊倌趟出了一条上山的路,一组照片看看这山多么壮美,一起分享!
下午三点开始登山……
经过一小时攀爬,来到山脚下,看着悬崖峭壁,想象中不会有路可走,近前一看,有一陡峭的山路蜿蜒曲折 通向山顶,我们第一次来就是没有找到这条路无功而返,留下了遗憾。
看上去像一块朽木,其实不然,他是一块石头,在户外爬山中见到不少千奇百怪的山石,这种石头还是第一次。
这石头好似搓板。
在山顶留影!
山上的植被开始复苏,春天来了!
站在山顶看山下雾蒙蒙一片,亦真亦幻,不知是雾还是霾?
下午六点迎着夕阳,我们安全下山,完成了东山之旅!
作者:老李
真武庙和南宋幼主的故事,你知道吗?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宋元时期,远洋航行几乎是一种生命的博弈。生活在海边的人们认为,向海而生的“讨海”生活,需要勇气和胆魄,更需信仰支撑。为此,海神信仰应运而生,方便祈祷的寺庙接连造起。
始建于宋代,奉祀真武大帝(即玄天上帝)的真武庙便是其中之一。宋代,泉州郡守将真武庙作为“望祭海神”的重要场所,自那时起,真武庙见证了泉州港繁荣时期中国沿海独特的海神崇拜与海洋观。
绿皮 讨海为生 风险颇大
泉州地处东南海滨,自古以来,大批生活在海边的泉州人 因“海”制宜,“讨海”为生,“以鱼盐为业,而射赢牟息,转贸四方,罟师估人,高帆健舻,疾榜击汰,出没于雾涛风浪中。”
但经营“海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在古代,属于高风险行业,“若微遭倾覆,破产随之”。所以, 泉州沿海民众在收成之后,往往“家家赛神,钟鼓响答”,以此感谢神祇的护佑,祈祷风调雨顺、出入平安。这其实也是古代民众对生存诉求的一种表达方式。相较于内陆,沿海民众更加注重祭拜海神, 泉州真武庙便是古代一处祭拜海神的重要场所。
真武庙,位于今丰泽区东海街道法石社区,始建于北宋乾德五年至开宝六年间,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据《闽书》载,真武庙(殿)建在石头山上,“石头山,与赤城山相连,山尽处有三石杰出,山阴叠石数筍,危如欲坠,寔不可动。目为天石上有真武殿,宋时望祭海神之所……” 该庙坐东朝西,依山而建,布局巧妙,主体建筑有山门、凉亭、大殿等,现存建筑为明清时期风格。据介绍,真武庙是泉郡道教圣地,有“八闽玄天上帝第一行宫”之誉,在福建道教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史迹之一。
现如今, 真武庙更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22个世界遗产点之一。
绿皮 吞海石碑 彰显气概
真武庙主祀北极玄天上帝(即玄武大帝、上帝公),古称“玄武庙”。“玄武”是道教中执掌北方之神,传说他是龟、蛇结合而成的神灵,而龟、蛇又生于水中,所以兼有水神的功能。 宋初,为了避讳宋圣祖赵玄朗,玄武庙改称“真武庙”,玄武大帝亦改称“真武大帝”。
真武庙山门为四柱三间牌楼式,重檐歇山顶,檐下施如意斗拱。山门两边墙壁上分别嵌着砖刻人物画,如太上老君、瑶池王母以及八仙等,栩栩如生。山门柱上有对清代翰林庄俊元手书对联:“仰之弥高大观在上,过此以往联步而升”,寓意深长。山门一侧红砖墙上嵌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三蟹龙井”字样,前有一口古井,据悉是明朝万历年间一位李氏妇人发善施舍的水井。
登完庙前石台阶,一块天然巨石映入眼帘,石拱出地,宛如龟背。再看上面是 一方明朝嘉靖十二年(1533年)晋江县令韩岳所立的阴刻楷书“吞海”石碑。“吞海”意为真武大帝气势可以吞海,它既是古代泉州人征服大海、以海为生的生动写照,也是泉州海洋文化的历史见证,张扬了泉州行船人势可吞海的气概。
庙前石埕竖立着一把石刻“七星剑”,据说那是真武大帝的法器,象征其“武”;另有重檐八角凉亭一座,呈八卦形,犹似真武大帝的印玺,象征其“威”。在庙的周围,还保留着8株数百年树龄的古榕树,盘根错节,郁郁葱葱,映衬出真武庙的古老与宁静。
绿皮 翰林古联 一语双关
清道光年间,翰林庄俊元还曾为真武庙撰写了一副对联:“脱紫帽于殿前,不整冠而正南面;抛罗裳于海角,亦跣足以莅北朝”。如今,此联悬挂于大殿门口,供往来游人欣赏。
有学者认为,这副对联一语双关。一来,“紫帽”、“罗裳”是真武庙面对的两座名山,一“脱”一“抛”,尽显真武大帝的气度,而“不整冠”“亦跣足”则生动描绘出了真武大帝洒脱的形象;此联另有一层含义,即隐射南宋幼主逃难至此的狼狈情景:南宋末年,因元军大举南下,年仅9岁的宋端宗赵昰与弟弟赵昺慌忙南逃至泉州。怎奈招抚使蒲寿庚不愿接纳,拒开城门,幼主一行人流落街头,皇亲国戚们当时是衣冠褴褛、狼狈不堪,后来便在真武庙过夜驻跸,因此,真武庙亦有“圣殿”之称。庄俊元所写的“不整冠”“亦跣足”,同样是在描写当时南宋幼主落魄、可怜的形象。如今,读着这副对联,抚挲庙内旧物,追忆那段历史,不免心生慨叹。
真武殿立面墙壁上的镂空石窗,雕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寓意四方之神灵光普照,保护民众平安。来到大殿正中,举头一看,上方悬挂着鎏金大字“掌握玄机”。据说这四个字原为清乾隆年间提督马负书所题,后人依此镌刻成匾。大殿神龛内供奉着玄天上帝,神像披发仗剑,着黑衣、踏龟蛇、执黑旗,威而不怒,雄视大殿。两旁,持戟握剑侍立“四大元帅”(马光华、赵光明、温峤、关羽),目光炯炯,庄重肃穆。
大海的阴晴不定,让收获和风险并存,古人唯有借助真武庙的“神力”来提升在海上冒险的勇气,这是靠海生活之人坚强粗砺的生命哲学的一种体现。
不仅如此,真武庙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与纽带。中国台湾、新加坡等地祀奉的玄天上帝,大都是从这里分炉出去的,仅台湾地区就有五百多个相关寺庙。
闲暇之余,不妨来到真武庙,感受海神信仰的独特魅力吧~
编辑 | none
摄影 | 小赖
审核 | 柠七
HU见世遗 · 真武庙
HU见世遗 · 真武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