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文庙

武威文庙

AAAA级旅游景区

武威文庙位于武威市凉州区崇文街。由儒学院、孔庙、文昌宫三部分组成。始建于明正统二至四年(1437-1439),后经明成化、清顺治、康熙、乾隆、道光、及民国年间的重修扩建,逐成一组布局完善的建筑群,迄今已有五百余年。全国三大孔庙之一,被誉为“陇右学宫之冠”,是西北地区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文庙。

中文名:武威文庙

地理位置: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崇文街43号

开放时间:全年 8:30-18:00

景点级别: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占地面积:30096 m²

著名景点:文昌宫、山门、崇圣祠、大成殿、戟门、棂星门、状元桥

文保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威文庙“文以载道”匾额考证与赏析

武威文庙“文以载道”匾额考证与赏析

武威文庙“文以载道”匾额,用隶书题写正文,楷书题款,背景为绿色,正文为白色,款文及四角装饰花纹为金黄色,整体感觉文字搭配别致,色彩艳丽又不失端庄。

一、匾额书写悬挂的时间

匾额书写悬挂的时间是“宣统建元己酉秋季”,也就是1909年秋天。宣统(1909年-1912年2月),是清朝第十二位、清军入关后的第十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年号。溥仪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宣统则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最后一个年号。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溥仪登基,次年(1909年)改元"宣统"。清廷改元宣统,寓意"宣宗之统绪",指亲缘血统来自清宣宗(道光帝爱新觉罗·旻宁)。

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中华民国时政府与清政府代表经过南北议和后,于1912年2月9日向清政府递送了有关清帝退位优待条件的修正案。隆裕太后代表清廷认可了这一条件,并于2月12日以太后名义颁布了《退位诏书》,溥仪退位。根据优待条例,"宣统"年号停止使用。

1917年6月底,在张勋的拥戴下,溥仪于7月1日第二次登基,通电全国改民国六年为宣统九年。张勋复辟召致全国反对,7月12日,段祺瑞组成讨逆军讨伐,张勋的“辫子兵”战败,张勋逃入东交民巷荷兰使馆。溥仪再次宣告退位,复辟仅12天破产。

二、敬献匾额者贾坛等人

根据题款,敬献匾额者有十人:段宝森、赵万清、马振科、高仰海、宋镜川、李莹、高自卑、贾坛、胡应瑗、张钺。

文庙匾额中还有一块“斡旋文运”,是在民国十二年(1923年)高自卑书写的。

这十个人中,目前知名度较高的当属贾坛,在武威城区留有贾坛故居。根据贾坛的身份,尚且排在第八位,可知十人均为当时的士绅名流。

贾坛故居,建于民国19年(1930年),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原来位于凉州区北大街中心巷34号,因城市建设需要,整体、原貌搬迁于武威六中西侧。

故居南北长约40米,东西宽约30米,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故居为土木结构,双套四合院。外院由街门、倒座和东西厢房组成。

故居街门面阔一间,装板上有“望重长沙”匾额。匾额由曾任凉州知府、甘凉兵备道的王步瀛于1919年题写。此时,王步瀛已经告老还乡,可见王步瀛与贾坛交情匪浅,离任后还有来往。

贾坛(1862-1941年),字杏卿,武威县城关镇人。贾坛的父亲常年经商,家境富裕。贾坛兄弟三人,哥哥贾坤在光绪25年(1899年)中举。弟弟贾垣一生从商,民国初任武威县商会会长。相对而言,贾坛却是大器晚成,他在1902年才中了秀才,还被封了个文林郎的头衔,那时他已经41岁了。此后,由于贾坛在商业和社会民生方面的出色表现,民国初至民国20年,任武威县参议会参议员,同时接替弟弟贾垣担任武威县商会会长。

贾坛出身于商贾之家,能书善画,酷爱金石文物。贾坛为武威地方事业作出了许多贡献,他创办凉州实验农场一处,并担任农会会长,振兴武威农林事业;在1928-1929年武威大旱期间组织赈灾济民;为教育事业带头集资,以解决办学经费;积极保护文物,先后保护了弘化公主墓志、“元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残碑等珍贵文物,组织维修文庙。

(资料来源:李元辉《走近武威名宅——贾坛故居》)

三、匾额书写者王步瀛

匾额的题写者是“赐进士出身知凉州府事,郿县王步瀛”。如前述,王步瀛曾任凉州知府、甘凉兵备道,与贾坛关系匪浅,1919年为贾坛故居题写了“望重长沙”的匾额。据此“文以载道”匾额可知其为陕西“郿县”(今陕西省宝鸡眉县)人士。

王步瀛(1852-1927年),字仙洲,号白麓,晚号遯遯斋,又署息壤余生。先祖为山西洪洞县人,明洪武初年移民时迁入陕西郿县金渠镇河底村。步瀛自幼天资聪颖,入读之后,酷喜《四书》、《五经》,常以先哲为楷模,严律己身,应童试而连中附生、增生、廪生。同治十二年(1873)癸酉科拔贡,一举由廪生升到国子监读书。光绪元年(1875)“乙亥科”举人。次年(1876)“丙子科”考中二甲进士,遂任户部河南司主事(正六品),后升员外郎(五品)。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之时,王步瀛保护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到西安避难。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以李鸿章、奕匡为代表的清廷与英、美、法、德等十一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王步瀛随慈禧、光绪回京后,因功升任户部郎中、京察一等补御史。

王步瀛直言进谏,良策不仅未被采纳,反而触及了权贵,很快遭贬外调,就任常州(今江苏常州市)知府。王步瀛在常州府清廉从政,为国为民,政绩卓著,使常州大兴,颇受人民赞誉。

王步瀛在御史任内,曾上疏弹劾端方之子赃官得元。端方此时恰由陕甘总督调任两江总督,便存心报复,上奏朝廷请调王步瀛于“边要”。于是,他由江南被贬调到西北甘肃任凉州(今甘肃武威市)知府。在凉州知府任上,还护理(兼)甘凉兵备道、西北经营务处等职,据传共掌五颗大印,集一州军政大权于一身。王步瀛治理凉州卓有成效,名声斐然。

辛亥革命成功后,民国政府邀请王步瀛出任甘肃省提学使(相当今之省教育厅长)。当时年逾花甲的王步瀛,以病老为由,七上辞呈,不愿出任,以此表示忠于封建皇帝。王步瀛由凉州回到眉县家乡,日与农夫为伍,安享田园乐趣,以书法、作诗、吟咏自娱教人,于民国16年(1927年)辞世。

四、“文以载道”的阐释

郭沫若曾有言:古人说“文以载道”,用现在的话说,写文章就是表达思想。

“文以载道”中的“载”是指装载,引伸为阐明,“道”指道理,泛指思想。“文以载道”出自宋代周敦颐的《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文章是道的载体,就好像车是人的载体一样。如果车不载人,车轮和车扶手装饰得再好也没用。

周敦颐(1017年-1073年),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

周敦颐是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h%uE0o)、程颐)之一,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周敦颐的《爱莲说》因为被编入中学语文课本,广为人知,而通过对“文以载道”这块匾额的抽丝剥茧式的研究,我们知道了“文以载道”这个成语,也是周敦颐的首创。

作者简介:赵大泰,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研究生毕业,教育硕士,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主编出版非遗专著《凉州贤孝之“二十四孝”》《 凉州贤孝之“三十六记”》 ,发表学术论文多篇。现供职于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转自:凉州文化研究

武威文庙 | 天下文明

“斯文绝继在人才。”文庙正是养文气之地,育人才之所。

武威,这座千年古城,既是丝绸之路的重镇,也曾一度是我国的三大文化中心,据说唐玄宗都曾到武威观花灯,可见当时武威经济文化的兴盛程度。

武威文庙,这座建于明正统年间的寺庙,如今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祭孔场所之一,规模仅次于曲阜孔庙建水文庙

“天下文庙,惟论传道以列位次。”可见文庙的作用是教书育人,宣扬礼制。

武威文庙被人们称之为“陇右学宫之冠”。

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部分,以大成殿为中心,南为戟门、棂星门、状元桥及泮池,北为尊经阁,西为凉州府儒学院。棂星门后面,就是戟门,此门又叫大成门,进去就是大成殿,戟门两侧是乡贤、名宦祠。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副对联人们已经非常熟悉了,它提醒书院的学子们不能一味地读死书,否则就会读书死。然而,真正能够明白其中含义的学生并不多,大部分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到清末,儒学教育彻底和现实脱节,培养的学生只能是手无缚鸡之力,只会念之乎者也。宋代关中张载所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宗旨早被大部分学生忘记了。不少学生都企盼着能够考中举人进士,然后一门心思捞官挖钱。

武威文庙内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众多的匾额,多达44块。保存在桂籍殿内,这些匾额涵盖了从康熙到民国的各个历史时期,其内容有“天下文明”、“书城不夜”、“辉增四垣”、“文明长昼”、“辉腾七曲”、“佳录垂青”、“聚精扬纪”等,其中“天下文明”匾额是武威人牛鉴所书。牛鉴是武威人,考中二甲第四名,曾任两江总督,是清代甘肃文人担任过的最高职务,也是《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人。

武威旅游微信现面向社会公开征稿,欢迎大家关注“武威旅游”微信,积极投稿,投稿请注明您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我们联系。投稿有奖励哦!

投稿邮箱:346280566@qq.com

联系电话:0935—6985891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 武威旅游官方微信,了解《武威市旅游产业发展奖励补贴办法》。

中国古代陇右地区最著名的学府——武威文庙

先后多次路经武威,这座河西走廊上的古城给我留下了很好的记忆。武威自古以来就是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是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一度为北方佛教的中心,跟张掖并称“金张掖,银武威”。

1、

武威号称“四朝古都”,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但是城内却少有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究其主要原因,一是经历了1927年大地震的洗礼(此次地震是武威历史上破坏最严重的一场自然灾难,除伤人成千上万外,城内大部分古建筑被毁,包括“大衙门”、“城隍庙”、“文笔三峰”及南城门楼等);二是1928年马廷骧反攻凉州(刚刚经历了地震毁坏的凉州城又惨遭一场兵焚的浩劫,北城门楼就在此次事变中被焚毁);三是建国后的“大跃进”和“十年浩劫”(武威的古城墙就是在大炼钢铁中作了“土高炉”了)。但有一处建筑群落却在历次天灾人祸中安然无恙,保存至今,武威文庙真是太幸运了。

2、

武威文庙,也称圣庙、孔庙,西北第一大孔庙,是为祭祀我国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而修建的庙宇。

3、

武威文庙始建于前凉的古建筑群,历经五百多年,里面至今保存着各种完好的匾牌,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及书法艺术价值。

4、

直到今天,生活在武威及周边地区的民众没有不知道武威文庙的,谁家若有高考的学子,都要到武威文庙拜一拜孔圣人,沾沾灵气,还要在状元桥上走一遍,以求吉利。因此,每年6、7月份,文庙里通常人山人海,也算一种文化吧。

5、

6、

7、

8、雷台公园

武威的历史文化含量很厚重,“马踏飞燕”,它是武威的镇城之宝。其次当属武威文庙,这里曾经是陇右最为著名的学府,素有"陇右学宫之冠"的美誉,

9、雷台公园

10、鸠摩罗什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