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生态文化旅游区

秦巴生态文化旅游区

AAAA级旅游景区

秦巴文化生态旅游区,在陕西省安康市高新区。旅游区由生态运动公园,生态商业公园,生态文化公园和儿童欢乐世界组成,现列入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以休闲运动、生态观光、历史文化传扬和海绵城市体验为主题,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安康高新秦巴生态文化旅游区,并全部免费向社会开放,已经成为广大市民和外来游客休闲、运动、亲子、娱乐、漫步的首选之地。

运动休闲区:以高新秦巴生态运动公园为核心,规划总面积415亩。按照“绿色生态为基础、文化传承为引领、运动健身为形式”的规划建设理念,配套建成大型室内羽毛球馆、乒乓球馆、游泳馆、全民健身运动中心和安康欢乐世界,-配套布局自行车运动专用道、户外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网球等设施,正在加快建设青少年足球运动中心,是一处集绿色生态、文化传承、休闲活动、体育健身为一体全民参与的综合性城市运动休闲区。

生态观光区:以高新秦巴生态北辰公园为核心,规划面积311亩。通过安康砂金文化和月河、凤凰山等自然景观的交融互动和金融、总部、会展、商贸等城市要素的配套布局,打造集“自然生态”“体验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示范性商业区域,最终形成安康最具文化生态品位的综合购物休闲中心。

历史文化传扬区:以高新秦巴生态文化公园为核心,规划面积282亩。重点通过重塑、抽象、提取等手法形式打造出“天生桥”“后柳古镇”“南宫山”等独具识别性的十大景观,并结合区域秦巴众创空间、安康扶贫空间、硅谷创新工场等开放发展元素,重现了安康独特的人文、历史、地域等传统文化,彰显了新时代新安康追赶超越、绿色崛起的奋进格局,是安康文化传扬门户示范区,高新精致生活起步先行区。

海绵城市体验区:以高新飞地公园为核心,规划面积500亩。按照海绵城市标准建设体验区,绿地率达90%以上,实现了雨水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随着飞地经济园区的加快推进,新产业、新技术、产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高质量蓬勃发展,将成为聚集高端高新产业的新经济引领区。

高端时尚、丰富多元的现代商业

以“聚集人气、形成商圈”的理念,立足消费多元化、服务高端化和保障社会化,按照互联网+、物流+、旅游+、美食+、健康+的融合发展路径,全面推进现代服务建设,新增办公商业110万㎡,大型商业综合体、金融服务聚集区、休闲美食广场、时尚购物中心等市场主体快速聚集。

西安出发3个半小时,秦巴山下这座古镇遗韵千年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浮生若茶,茶文化糅合了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而其中滋味,需要静心体会才方知其味。

距离西安两百多公里的秦巴山下,说起古镇堰口,也许有些人不知何处,但若说到午子仙毫,那就鲜有人不知了。

午子仙毫有着"茶中皇后"之称,其状似兰花,色泽翠绿,叶底芽匀嫩成朵,滋味醇厚,爽口回甘。堰口,正是这午子仙毫的原产地。

这里的茶叶种植历史悠久,据《西乡县志》记载,西乡产茶始于秦汉,盛于唐宋。

历史上曾有:"男废耕,女废织,其民昼夜不制茶不休之举"的记载。据《明史食货志》记载,西乡在明初是朝廷"以茶易马"的主要集散地之一。

古镇坐落在午子山脚下,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民居和街道,泥墙、泥瓦、木柱、木门、木窗,地道的老古式"口袋房",虽然略显破败,但不失古朴。

午子山三峰峭立,二水环流,素有"陕南小华山"之美誉。山势险峻,林密,二水环流,奇峰独秀,是道教的早期发源地之一。

山上古建午子观始建于西汉时期,是戚姬夫人为其皇子刘如意进香祈福之地,因而午子山又称"母子山",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由下而上,底观、腰观、顶观依次座落在午子山上。

这里古韵甚多,据碑碣记载和民间传说,虞舜同他好友善卷和明代建文帝曾来山上隐居,古迹犹存,道教传人张道陵、张鲁、张三丰到午子山讲经传道,三国蜀将西乡候张飞亦在绝壁上镌有"飞凤山"等摩崖。

除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午子山还保存着原始生态的世界珍稀纯白皮松林近3000亩,白皮松有着"松中皇后"的美誉,大片的白皮松成为该地奇特而亮丽的风景

走完如画的美景,再来尝尝这些当地特色

西乡牛肉干

△酸辣子

△西乡粉皮

浆水拌汤

红豆腐

佛能洗心,茶能涤性。周末来此品茗问道,仿古寻迹,感受这千年茶乡的前世今生。

出行路线

自驾:西安--京昆高速--210国道--316国道--十天高速--210国道--堰口镇,全程约266公里,三个半小时左右车程。

乘车:西安城南客运站乘坐至西乡大巴,到西乡后转乘至堰口班车

地址陕西汉中市西乡县。

欢迎关乡村悠悠游(ID:xcyyy888)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村游资讯。微信搜索“乡村悠悠游”或xcyyy888就能找到我们啦。乡村悠悠游,致力打造乡村度假慢生活

合作QQ:3433797195

陕西秦巴山巅有座小庙,推门就能望见汉江,还有古洞可以直通四川

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陕西

蜀河古镇位于陕西安旬阳县,是一座藏于秦巴山区腹地、汉水之滨的原生态的古镇。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港口,古镇曾经是一座繁华的商贸中心,因为也留下了诸多人文古迹。其中,位于古镇最高处的杨泗庙,便是一处不能错过的景点

杨泗庙坐落在蜀河古镇的最高点,位于老渡口的上崖,是居高临下俯瞰汉江的绝佳之地。因为临着山崖峭壁而建,所以杨泗庙门前的空间很小,想要拍一张高大山门的全景图并不容易。这也说明了这座背山面江的老建筑高大恢弘。

杨泗庙的名字听起来是“庙”,实际上它是一座船帮会馆,在清朝乾隆年间船帮成员集资修建而成,主要作为议事和来往聚会、休息的场所。会馆内供奉着船工始祖杨四爷,因为汉江滩多险急,各类船只到此停驻,至杨泗庙祭拜杨四爷以求来往平安,一帆风顺。

根据史籍记载,明末清初的时候蜀河古镇便成了陕南最大的物资集散中心之一。南货至此北上柞水直至西安,北货至此装船南下至老河口武汉等地。水运极为兴盛,“船楫连接数里,日泊大小船只百余艘”,因此船帮家大业大,修建的会馆的也格外的恢宏壮丽。

编辑

杨泗庙的规格布局和蜀河古镇黄州会馆一样,分为门楼、乐楼、拜殿和上殿。(PS.关于黄州会馆的具体内容,大家可以看看我上一篇游记:藏在陕西深山里的老建筑,200年前湖北人所建,恢弘华丽让人惊艳)不同之处在于,杨泗庙内放置了很多船工拉纤的雕塑,让游人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船工的艰辛。

除了会馆老建筑外,杨泗庙内还有一个神奇的古洞——朝阳古洞。关于这个洞的传说很多,据说其修建于清乾隆年间,道光元年(1821)有位叫汪海峤的名医曾在此隐居,编纂成《唱医雅言》一书。当然最神奇的说法是,这个洞通入江底后可以直达四川,绵延千余里,因为也被称为“东南第一”。如今洞口还镶嵌着一块“东南第一”的匾额。

或许是古洞太过神奇,如今朝阳古洞内已经被供奉了很多神像,看到出来香火还是很旺盛的。洞口墙壁上镶嵌着两块石碑,不过字迹比较模糊,也查不到相关信息。

杨泗庙位于山巅峭壁之上,成为古镇里远眺汉水的最佳地点。来到这里,游客大都会在门前对着汉江拍下一张照片,原因无他,只因景色太漂亮了。我们如今只见汉江上平静如镜,一派恬静悠闲的模样,遥想数百年间白帆林立、百舸争流的场面,那该又是何等的壮观场景呢?或许对于坐于杨泗庙内短暂休息的船工而言,那绝对是最惬意的时光了吧。

杨泗庙不仅见证了船帮的兴衰,同样见证了蜀河古镇的历史。因为地势高的缘故,蜀河古镇历经了数次特大洪水,唯有杨泗庙可能“躲过一劫”。从杨泗庙向北走上100多米,一面高崖之上满满当当刻着十多次洪水水位线。远一点的有明朝弘治十一年、明万历十一年的水纹线,近有点的还有上世纪八十年代的。

游览完杨泗庙后,我坐在山门外的石头上和古镇的几位晒太阳的老奶奶们聊了很久。奶奶们告诉我,解放后杨泗庙还做过粮库和电影院,很多老人都在这里买过粮油、看过电影。言谈之间,都是慢慢的时光的味道。

幸运的是,杨泗庙让然能够保存至今。幸运的是,当水运衰落后,曾经繁华一时的蜀河古镇归于沉寂,却仍能以如此原生态的模样和我们相见。

蜀河古镇没有门票,镇上所有的景点都是免费开放。关于蜀河古镇的更多内容,大家可以看看我上一篇游记:陕西最值得一去的秘境古镇,繁华过后的原始之美,时光为它凝固

想了解更多冷门、好玩的旅游地,欢迎大家关注“小渔的行旅日记”。和小渔一起发现世界更多美景吧!

秦巴大山深处的的幸福家园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盛夏时节,走进群山环绕的四川广元朝天区两河口镇,目之所及,满眼翠绿。千亩高原蔬菜,遥看共长天一色;万顷花海,近观与莽林同秀;蔬菜瓜果,点缀于青山之间;生态养殖,似花园别有洞天。一幅生机盎然的乡村振兴画卷以山为轴,徐徐铺展。脱贫攻坚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令人啧啧称赞。

是什么令一个地处秦巴大山深处的乡镇发生如此美丽嬗变?

“紧扣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条主线,做特色产业、生态宜居、农业休闲文章,不断推进两河口镇的农旅融合发展。”两河口镇党委书记王健告诉笔者,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打造“高原蔬菜之乡、商贸旅游重镇”目标,紧扣“脱贫攻坚”主线,全镇上下同心,精准发力,攻坚克难,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描绘绿色发展蓝图,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高山蔬菜之巅百姓致富之梦

两河口镇平均海拔1580米,是曾家山高山露地蔬菜重点基地之一。这里生产的甘蓝、土豆、莴笋、尖椒等高山蔬菜,以纯天然、无污染、口感好等特点深受市民青睐。

在吉庆社区2组的蔬菜产业园里,约2公顷莴笋地一望无际。眼下正值莴笋成熟的季节,一棵棵叶大根壮的莴笋整齐排开,长势喜人。

“以前主要是种玉米和高山甘蓝,现在引进了土豆、莴笋、四季豆辣椒番茄等多个新品种。”吉庆社区党委书记马强中一边察看莴笋长势一边告诉记者,由于高山地区独有的气候条件造就了高山蔬菜的优质化,目前两河口镇已形成集大众菜和精细菜于一体的多元化结构蔬菜种植模式。

该镇坚持以“政策带动扩面、干群结对提质、双线联动促销”的发展思路,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等战略机遇,筹集资金660万元,在吉庆社区打造33.3公顷蔬菜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在永平村、农华村、成龙村等村建设标准化蔬菜种植产业园共计206公顷。截至目前,两河口镇蔬菜种植面积达1333公顷。

每天清晨6点多,两河村53岁的彭安清就已经开始了劳作,打理菜园、除虫施肥、喂鸡喂猪……他每天需要干的活多且繁重,但他却乐在其中。

彭安清笑呵呵地告诉记者:“只有自己勤快才能改变生活现状,种了甘蓝、辣椒和土豆等蔬菜,还养有3头母猪,通过努力,我于2017年顺利脱贫,2019年的蔬菜收入有3万元。”

数据显示,通过实施发放蔬菜种植补助、购买受灾保险等政策鼓励农户发展蔬菜产业,两河口镇建设蔬菜种植产业园10个,种植面积达800公顷,其中越冬蔬菜33.3公顷,销售蔬菜4.8万吨,实现产值2400万元,带动1300余户农户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

“美丽生态”变“美丽经济”走出农旅融合特色之路

阳高照,各色花儿竞相绽放。位于两河口镇的特色休闲农业观光园内一派忙碌,花千谷项目负责人介绍说:“园区种植了进口荷兰百合、花叶落石、美女樱等10余种名贵花卉,完善了配套设施,提升了‘喊泉’等景点的体验度,今年的花千谷会比以前更美。”

2019年刷爆朋友圈的花千谷仅仅是两河口镇走农旅融合特色之路的一个缩影。为全面实现“农民就地就业、产业就地转型、农产品就地增值”,该镇依托位于曾家山片区的地理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全面推进产景相融、农旅互兴。

做精做细特色采摘。对全镇现有日光温室进行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改造,通过硬化村组道路、树立各类标志牌等,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方便外来游客采摘新鲜果蔬。

做响做活乡村旅游。大力引进和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开发闲置林地、盘活闲置房屋发展文化旅游,开办农家乐,推动形成“乡村旅游+”集群发展模式,吸纳农村劳动力500余人就业,带动农户60余户增收致富。

做优做深农业服务。围绕市场需求,打造线上线下销售平台,推广两河口镇各式农副产品、特色民宿,让农民获得双重收益。

“两河口走的是农旅融合发展路子,不仅能助农增收,还能带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去年以来,很多村民开起了农家乐,靠着乡村旅游富起来了。”王健说,该镇已成为朝天农旅文融合发展的又一典范。

“搬得出”到“住得稳”“三养”模式让群众搬得有底气

“要不是当初从山上搬出来,我们全家人的收入只能指望着山坡上那几亩地。”刚刚巡山回来的护林员罗大国告诉笔者。

2018年,罗大国从山上搬到了场镇所在地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居住,从此生活完全变了样。以前家住在山上,出行、饮水都很困难。现在的新房子是小楼房,水、电、气、网全通。更让他感到欣慰的是,搬下来后,他不仅选择到公益岗位上班,还获得政策性扶持贷款5万元,购买了搅拌机,去年收入就达到了7万元。这“一揽子”扶持措施让他尝到了“搬得出”到“住得稳”的幸福滋味。

两河口镇地处高寒山区,近年来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31户753人。该镇始终把谋划培育后续产业作为促进搬迁脱贫的重要手段,探索出“易地扶贫搬迁+特色种养”“易地扶贫搬迁+旅游康养”“易地扶贫搬迁+劳技培养”的“三养”后续发展模式,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

在永平村,搬迁贫困户刘汉福在另一贫困户刘汉良的带领下,共同种植中药材300亩,年均纯收入20万元,2017年都被评为“市脱贫示范户”,在乡里传为佳话。

立足高海拔资源禀赋优势,打好生态康养旅游牌,鼓励引导吉庆、黄柏等4个村10余户搬迁贫困户发展民宿经济,将闲置住房短租给重庆成都上海等地前来避暑养生的游客,户均收入达1.5万元至2万元。

同时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及护林员岗位,积极为因家庭或身体原因不能外出务工、能胜任相应岗位的搬迁人口提供了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全镇产业示范园为易地扶贫搬迁户提供就业岗位80余个,实现人均务工收入3000元。作为劳务输出大乡,该乡积极加强与朝天区就业培训中心和朝天职中的合作力度,邀请专业教师免费为具有就业意愿和劳动能力的搬迁户进行电工、焊工、家政、餐饮、农艺、种植业、养殖业等技能培训,确保所有有劳动能力的搬迁人口至少掌握一门劳动技能。

以文化人塑造乡村文明新风尚

时针回拨到一年前。

2019年7月,老林村人来人往,颇为热闹。73岁的何文明站在自家老宅院落前,望着刚挂牌的“老林村家风家训馆”,不由咧嘴笑了。展馆内悬挂着何家的家风故事展板,这些家风故事被当成典范,供过往的人们学习。

经过4个月的打造建设,我市首个村级家风家训馆——老林村家风家训馆诞生了。该馆布展面积500余平方米,以“传承家风家训,践行核心价值”为主题,让一些尘封的档案和逸散的故事以雅集方式进入群众视野。

在两河村村史馆,游客可通过实物和宣传墙等多形式全方位了解村情村史、风俗民情、地方名人、村规民约等本村文化。

近年来,两河口镇以乡村文化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文化下乡、“七进村社”等活动,反映时代精神,讲述百姓故事,凝聚发展动能,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以评先树优为载体,广泛开展“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和五好家庭、文明户、致富能人、好媳妇、好公婆等评先树优活动,激发广大农村群众内生动力,有力地推动了乡风文明,广大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大幅提升。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如今,两河口镇处处都是风景,家家都有产业。村民积极提供各种农家乐服务,通过农旅融合的方式走上了致富道路。截至目前,全镇1634人脱贫,4个贫困村退出的既定目标已陆续进入验收阶段。带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承诺,带着1万余两河口父老实现共同富裕的期许,两河口镇脱贫攻坚战还在继续,干群合力,久久为功,这场硬仗定会赢得全面彻底,赢得振奋人心!(刘百慷 冯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