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滦河源头风景区攻略 滦河源头景区介绍
导读:塞罕坝滦河源头风景区攻略 滦河源头景区介绍 1. 滦河源头景区介绍 2. 滦河水源头在哪里 3. 滦河景点介绍 4. 滦河发源地在哪 5. 滦河之源在哪 6. 滦河源头景区介绍作文 7. 滦河起源在哪里 8. 沽源滦河神韵风景区 9. 滦河源头在哪里
1. 滦河源头景区介绍
1、将军泡子2、乌兰布统古战场3、五彩山4、欧式风光区 5、滦河源头6、夹皮 7、公主湖 8、盘龙峡谷9、十二座连营 10、蛤蟆坝11、佟国纲墓12、百草敖包
乌兰布统东沟景区位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乌兰布统园区内,南距乌兰布统苏木18.5公里,蛤蟆坝西侧,南为小红山村,西为盘龙峡谷。东沟夏秋季节牧群较为集中,景区树木品种繁多,秋季色彩非常的丰富,东沟风景区位于乌兰布统园区东北部,为东西走向,东沟最宽处约1公里,长约1.5公里。沟南坡主要生长桦树,沟中点缀着柞树、山槐、五角枫、山丁子等乔木,每逢秋季,层林尽染,颜色非常丰富。这里的地形起伏有利于取景拍摄,是摄影家秋季必到之处,同时也是夏季观光的好去处。
2. 滦河水源头在哪里
滦河(源头河流:武烈河、青龙河、小滦河、柳河、瀑河、兴洲河、伊逊河、蚁蚂吐河、闪电河、牤牛河、洒河、牦牛河、老牛河、汪家庄河、喇嘛沟河、金扇子河、暖儿河、兴隆黑河、横河、上都河武烈河);
武烈河源头河流:固都尔呼河、鹦鹉河、茅沟河、避暑山庄热河、玉带河、石河川
辽河
3. 滦河景点介绍
景忠山皇家寺庙 青山关 唯一水门 潘家口水下长城 五虎山滦河
4. 滦河发源地在哪
迁西县地处燕山南麓地区、长城脚下,是燕赵文化、滦河文化的发祥地。现存最完整的明长城砖窑和保存最完好的榆木岭长城就位于县域的北部地区。其区位优势明显,处在唐山市、承德市、秦皇岛市、北京市、天津市等大中城市的辐射中心,与各大城市来往密切。
5. 滦河之源在哪
赤峰市境内水系分别为内 水系、滦河水系、大凌河水系、乌力吉木伦河水系、西拉木伦河水系、老哈河水系、教来河水系。
一、内陆水系
分布于大兴安岭南段山脉的西西北地区,共有大小河流11条,是顺自然地势呈西西北流向,注入湖泊渗漏于沙滩、洼地。其中较大的河流有公格尔河、锡林郭勒河。二、滦河水系
境内有两源,其一,土力根河(又名四道河),源出克旗境内漠海恩都尔山西麓,属赤峰市与河北省承德地区的界河,全长60公里,年均径流量0.337亿立米,平均流量0.9立米/秒;其二,赵古堆河(赵格都尔河),源出克旗乌兰布统乡东河头,属克旗与多伦县的界河。全长17公里。上述二河在克旗西部汇流出境入滦河。
三、大凌河水系
境内属大凌河支流源头部分,主要分部于宁城县南部及敖汉旗南南东部,共有5条支流,即:宁城县驿马吐河、五化河;敖汉旗老虎山河、黑城子河、玉春河。总流域面积1624.2平方公里。源于敖汉旗境内的河流,均发源于努鲁儿虎山南侧,流经地域统属低山丘陵区。黑城子河支流五营子河土壤侵蚀模数达8000吨~15000吨/年/平方公里,为全市之冠。
四、乌力吉木伦河水系
乌力吉木伦河(亦作乌尔吉木伦河、乌日吉木仁河,均系汉译写之异,意同)。辽称狼河,金称粟河,元称火儿赤纳河(呼和赤纳)、(青狼河),清称乌尔图绰农河,后来喇嘛教认为狼河名称不利,祸及人畜,故改称乌力吉木伦河,即吉祥之江。
6. 滦河源头景区介绍作文
内容1(知识): 一、全球10大环境问题 1、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荒漠化 7、大气污染 8、水体污染 9、海洋污染 10、固体废物污染 二、我国环境状况 1、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危害最大,污染程度在加剧。 2、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华中地区酸雨污染最重。 3、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内陆河流和大型水库外,污染成加重趋势,工业发达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尤为突出。 4、七大水系(珠江、长江、黄河、淮河、海滦河、辽河、松花江)中,黄河流域、松花江、辽河流域水污染严重。 5、大淡水湖泊总磷、总氮污染面广,富营养化严重。 6、四大海区以渤海和东海污染较重,南海较轻。 7、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并呈加重趋势。 8、城市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 9、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呈恶化趋势。绝大多数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10、全国2/3的河流和1000多万公顷农田被污染。 三、历年环境日主题 1974年:只有一个 地球 1975年:人类居住 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资源 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 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 1979年: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0年:新的10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1年:保护地下水和人类和人类食物链;防止有毒化学品污染 1982年: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年,提高环境意识 1983年:管理和处理有害废弃物,防止酸雨 1996年:我们的地球、家园、居住地 1997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内容2(作文): 走进大森林,我们可以体验到树木苍翠、飞禽走兽的生机勃勃。 走进溪流河川,我们可以分享到鱼翔浅底、水流湍急的乐趣。 走入大山,我们可以领略到高山青翠、奇石嶙峋的壮美。 溶入大自然,我们感悟到的是清新,是流畅,是平静,还有“自然”。 我热爱大自然,因为它带给我自然的感觉。它没有城市的矫揉造作,“天然去雕饰”的一切带给人的都是脱俗的自然感觉。 自然的感觉往往可以消除人们的勾心斗角、互相猜疑、互相算计等“文明弊病”。惟有在自然中我们才能完全敞开胸怀,还一个真我,因为“水往低处流”的永恒不变给予我们安全感。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需要一股自然之风,拂去社会“机器”的油污和人们心灵上积淀的尘灰。走进大自然,你就可以抛开一切烦恼、卸去所有的“压力”,自然的感受会使你完全放松,享受一顿心灵的美餐。 曾经见过多少世俗污浊的双眼,里面又隐藏了多少深不可测的内容。我喜欢动物的眼睛,一双清澈可爱的眼珠让人无比轻松畅快。然而我只能从小孩的眼睛中得到同样的感觉。其实我们不必刻意去掩饰些什么,因为我们也只不过是一种高等动物而已。或许是城市的喧嚣使我们迷失了自己在自然中的位置。有一条真理——人类、大自然,大自然、人类。或许只有在投身于大自然之后,我们才能领悟到——我们并非大自然的主宰。 我们都应该将大自然的“自然”之气贮存在心中,这样才不会迷失,不会仅为了自身的利益去破坏与我们共处的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和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大自然。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感悟大自然,我得到了许多。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多地改造自身以适应自然呢? 面临将要到来的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我们人类应当反思一下,15%的哺乳动物和12%的鸟类的即将灭绝是否与我们肆意改造大自然有关呢?感悟大自然的“自然”,我们应当知道答案。 环保是现代生活中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要解决 一问题必须从基础做起. 首先,要大量宣传,提高人们的觉悟与认识,加强环保意识. 其次,要进行废物回收利用,减少对森林树木的砍伐.还要加强对白色污染的处理,少使用塑料制品. 最后,要对清洁方面作改进.使市容更整洁. 为了地球的明天,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努力,要好好地保护环境.于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实行垃圾分类袋装化.这样不仅能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量,还能更好地起到废物利用,减少污染,节约资源. 买菜时,少用塑料袋,尽量用竹篮子. 用笔尽量用可换芯的,减少圆珠笔外壳的浪费与垃圾量. 外出吃饭尽量不用一次性饭盒. 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 垃圾过剩与环境问题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下)海浴室中的科学 从喝纯水想起 时下,饮用水正成为一种潮流.尽管媒介不只一次地介绍过饮用水的种种弊端,但"饮用水"族仍然日益扩大. 饮用水不单单指纯水,还包括矿泉水,蒸馏水甚至太空水等等. 而我们喝着长大的自来水则成了相对的"非饮用水". 我们并不排除目前饮用水风靡,炒作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它反映了当前水体污染的严重已经到了难以下口的程度. 有报道说:"据报道979年对全国798座城镇的调查, 全国日污水排放量为国为民258万吨, 其中工业废水占用819,生活污水占据199. 1989年对全国代表大会854个城镇进行调查,每天的排放量达365.3亿吨.其中工业废水达成协议5.5亿吨. 这些废水绝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污染了江河湖海. 此外, 更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每个上海人面前.上海的母亲河黄埔江,50年代中期(1958年)之前是一条水质清澈,鱼虾成群的河道,1962年水质开始受到污染, 1963年开始出现为期22天的黑臭期,1988年上升到场29天,占全年约2/3, 水质不合格江段占64.5km,占全长113.5km的56.99%. 水污染的危害是不是不言而喻的.水体污染,水质恶化对人体健康和人类生活,生产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洁净的人能给人们带来葱茏花木,鸟语花香,恬静舒适,美丽如画的优美环境,给人们带来宁静,愉悦和和平.但是今天污染了的水给人们带来的是痛苦,恐怖和灾难.为了使生活更美好,让秀丽的山水永驻人间,让清水长流不断,人们已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性. 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 垃圾过剩与环境问题 从喝纯水想起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浴室中的科学 2.2005年,一场“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正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 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目前 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已达267.4万多平方公里;全国18个省区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40%。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宁波市,地处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口,却因水质污染,最缺水时需要靠运水车日夜不停地奔跑,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 中国平均1万元的工业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并产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28.8万吨废水。还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进河道,要不了10年,中国就会出现无水可用的局面。 全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经济发达的浙江省,酸雨覆盖率已达到100%。酸雨发生的频率,上海达11%,江苏大概为12%。华中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宾、怀化、绍兴、遵义、宁波、温州等,酸雨频率超过了90%。 在中国,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许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00万~1400万吨。而2003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就达到2158.7万吨,比2002年增长12%,其中工业排放量增加了14.7%。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国仅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将达2100万吨以上,全部排放量将超过大气环境容量1倍以上,这对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将是一场严重灾难。 1月27日,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有人预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类历史上突发性环境危机对经济、社会体系的最大摧毁,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中国。 治理污染陷于两难有一种说法,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控制好环境,在环保方面的投入须达到GDP的1.5%以上。但这是在环境保护本来就非常良好的情况下,在中国,根据上海的经验,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环境,环保投入须占到GDP的3%以上。而在过去20年里,中国每年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0.5%,最近几年也只有1%多一点。环保是一种“奢侈性消费”,投入大,对GDP贡献小,因此,一些本应用于环保方面的专项资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国在环境问题上进退两难:再不治理,未来无法保障;真要治理,则需大规模投入,眼前的经济又难以承受。 有人算过,云南滇池周边的企业在过去20年间,总共只创造了几十亿元产值,但要初步恢复滇池水质,至少得花几百亿元,这是全云南省一年的财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纸厂,20年累计产值不过500亿元。但要治理其带来的污染,即使是干流达到起码的灌溉用水标准也需要投入3000亿元。要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的三类水质,不仅花费是个可怕的数字,时间也至少需要100年。 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就微观角度说,在过去20年里,国内制造业在无法依靠技术进步降低能 、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只能朝两个方面挖潜:一是工资,二是环保。最简单的事,例如水泥生产,要达到起码的环保要求,每吨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厂价的5%。纺织业每年排放的废水超过10亿立方米,如要处理,则每吨需花费1.2~1.8元。提高生产成本5%。而绝大多数企业根本就没有这么高的利润率。因此只能在环保问题上打游击:或是不建任何废水处理设施:或是建立以后就当摆设,白天把污水放到处理池里,晚上没人时就排放到河里,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大笔成本。在市场的无序化竞争中,这5%的成本。往往就决定了企业的盈与亏、生与死。 而中国在环保执法上的两高一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也助长了这种倾向。通常的情况是,环保部门为取证一件违法偷排事件,需耗费50万元,而最终落到违法企业头上的罚款,则只有区区5万元,包括正在劲刮的所谓“环保风暴”。 一些投资数十亿元的特大电站项目,违反环境评价擅自开工建设,最后的罚款也不过20万元。区区20万元罚款,对于一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这样的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谈何震慑力?因此《环保法》历来被人称为“豆腐法”。 一场环保风暴将涉及数十万家企业,由此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大批企业的破产倒闭,大量人员失业,企业成本大幅提高,国内物价指数迅速地突破两位数。因此,无论是宏观成本,还是微观成本,实际上都无法承受。 四个因素阻碍环境治理对环保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总结出了四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地方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不到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冶炼、小铁合金、小化工等被明令禁止的项目,在一些地方竟然呈现蔓延的趋势。 其次,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片面强调简化审批,限期办理相关手续。而不管项目是否会存在污染情况,只要来投资就批准,个别地方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中存在“首长意志”、“先上车,后买票”等违法现象。 再次,环评质量亟待提高。有些环评单位不坚持科学评价,不敢以客观的事实和科学的数据说话,评价结论含糊,模棱两可,将项目的环境可行性与否的结论推给审批部门,甚至极个别的环评单位弄虚作假,编造、伪造数据,或者隐瞒事实,严重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落实,使环境影响评价流于形式,丧失了第三方咨询机构起码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最后,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工作开展不足。我国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政府主导型,以有限的政府力量去监管数量庞大的建设项目,显然力不从心。 其实,环评法遇到的阻力更有背后的经济利益在驱使。 掀起真正的“环保风暴” 中国是一个在环境上回旋余地极小的大国,又是一个在全球资源、市场基本被瓜分完毕后崛起的一个后起国家。中国没有任何可能像某些先行国家那样,等到环境恶劣到极点后再来治理。 但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别人走过的先发展经济、再治理污染的道路,中国不可避免的也会走一遭。 世界各国的历史已经表明,在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之间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会有一个环境污染随国内生产总值同步高速增长的时期,尤其是重化工业时代:但当GDP增长到一定程度,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居民环境支付意愿的增强。污染水平 到达转折点后就会随着GDP的增长反而戛然向下,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到环境容量之下,此即所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当年日本的发展过程就是这一规律。 毫无疑问,中国没有可能跨越这样一个重化工业时代。因为中国的人口太多,国家太大,无法像芬兰那样,在本国制造业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借助于全球化分工,直接进入高科技时代。 上世纪90年代末,笔者曾回过苏南老家,小时候那种清清河水,坐着船就可到达四乡八镇的情景已一去不复返了。而令笔者吃惊的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竟然是最普通的生活垃圾。在中国,即使不发展工业,由人口增长带来的污染物,也足以使环境恶化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即便是治理这样的污染,也需要大笔投资,需要有经济基础。 中国在治理污染问题上,任重道远,需要依法办事,制止恶性环保事件的发生,延缓环境恶化的速度。
7. 滦河起源在哪里
滦州母亲河是指滦河
滦河古名沽水、渜水、濡江,因发源地有众多温泉而得名。“滦”即水木多变之意,暗合着这里特殊的自然环境,渜后讹为濡。濡、滦音相近,后唐朝演化为滦,元朝又称“御河”或“上都河”。
滦河既是“母亲河”,又是“国际河”,其主体以文化长城和自然燕山为其屏障,因而有专家发言称:“滦河流域地球上现在一切生命和任何事物的发祥地和最早起源点滦河精粹,实至名归!
历史上,滦河属于一个单一的独立水系,河流狭小,只流入渤海。后来,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在滦河流域开凿出沟通南北的大运河,至隋唐,滦河就已经成为中国唯一集自然与人工于一体的南北向大型重要河流,是我国唯一有可能从北方流到南方,从渤海流到东海的大河。是我国首都北京及“大燕山”广义区域地带的共有“母亲河”,是中国唯一同时接纳黄河、长江、淮河三条“母亲河”,与黑龙江、内流河、大珠江“遥相呼应”(前者隔山相望,后者连接赣鄱)的大型河流。
8. 沽源滦河神韵风景区
闪电湖又称坝上草原闪电湖,河北沽源闪电湖地处河北沽源,是滦河上游最大的湖,因入湖前的河流为闪电河而得名。
闪电湖面积100万亩,湖水不深,清澈见底,水草飘摇,偶尔能看见小小的虾子自由游戈,黑色和洁白的水鸟在面积上敏捷地起落,把这黄昏里的湖泊点缀了生动、阳光是金色的,把草原也涂抹成了金色地毯,只身湖边,感受微风习习,心在这样的夕阳里飘摇成了水底那株柔软的水草。在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上闪现出这样敞亮清澈美丽的湖水。据说在高高的天空上她看上去就像一道银色的闪电,当地人叫它闪电湖或闪电河。
虽然这个名字的来历已无从考证,但是在这在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上能有如此美丽的风景,怎能不让你感叹大自然的伟大。策马狂奔在美丽的草原上,也会为了这闪电 样的美景而止步,流连忘返。
9. 滦河源头在哪里
滦河源头是河北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的分界处,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与河北省围场县的界河,也是闪电河和黑风河的交汇处,两河泾渭分明,闪电河水呈黑色,黑风河水呈银色,两河相会形成滦河,是锡林郭勒草原唯一一条入海的河流,同时也是引滦入津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
Hash:75fad8d86d6bdec561ed5c77d3ef8d6a717b6c81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