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丰塘旅游景点介绍(安丰塘游玩攻略)

导读:安丰塘旅游景点介绍(安丰塘游玩攻略) 寿县旅游景点大全 安丰塘的民间经典传说故事 天下第一塘在哪里?

寿县旅游景点大全

寿县旅游景点如下:

1、寿县古城。寿县古城坐落于八公山之阳、淮淝之滨。历史上这里是中原通往江南的咽喉,兵家必争之地。城墙为宋代重筑,周长7147米。城开四门,东为"宾阳"、南为"通淝"、西为"定湖"、北为"靖淮"。寿县古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寿县博物馆。寿县博物馆筹建于1958年10月,1962年11月正式设编成立,是安徽省建馆较早的博物馆之一,隶属县文化广播电视局主管的副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3、寿县孔庙。古城西大街中段,有一座北向南的宏伟古建筑群,这就是俗称“黉学”的孔庙,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饱经沧桑的孔庙,虽占地面积有所减少,但主要建筑物如大成殿明伦堂等至今基本保存完好。

4、寿县清真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寿县城内西南隅,有“华东第一清真寺”之称。院内古银杏参天蔽日,肃穆幽雅。

5、寿县报恩寺。报恩寺坐落于寿县城内东北角,旧名崇教禅院,或名东禅寺。其规模之大,建筑之雄伟,在江淮大地上可谓首屈一指。

6、安丰塘。古名芍陂,为2600年前楚相孙叔敖所建,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丰塘的民间经典传说故事

安丰塘,是中国淮河流域古今重要的水利工程,古时候被誉为“天下第一塘”。下面是我整理的有关安丰塘的民间经典 传说 故事 ,一起来看看吧。

安丰塘传说故事

很久以前,安丰塘原来是一座城池,叫安丰城

一次东海龙王的一条幼龙乘大风大雨出海游玩,不幸摔落在安丰城外,身受重伤动弹不得。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上驴肉”,城里的百姓看到无法动弹的幼龙,高兴的了不得。一人动手,众人跟上,不到一天就把龙肉抢光,只剩下一条龙骨放在城外。龙宫里少了一条幼龙,龙王非常焦急,派出虾兵蟹将私处寻找,最后发现一条白花花的龙骨躺在安丰城外。龙王大怒,随即上告玉皇。玉皇立即派出天兵数人,扮作乞丐模样来到安丰城内调查真相。他们分头挨家挨户乞讨,发觉家家都有很浓的荤腥味,知道是吃了龙肉的缘故。只发现一家没有这种荤腥味,这家家主叫李直。“乞丐”问起吃龙肉的事情,李直说:前几天看到幼龙躺在城门外,两眼望着天空,实在可怜。又看到城门一对石头狮子四目圆瞪,威风凛凛,好像在说:不许吃龙肉。因此,我全家没敢动这条龙。“乞丐”心中有数,对李直说:一旦看到那对狮子眼睛泛红,立即搬家到远处。说完无影无踪。李直会意这些“乞丐”不是凡人,天天去看石头狮子。七七四十九天,狮子的眼睛红起来,李直立即搬家。刚走出三十里开始上山,天上突然电闪雷鸣,倾盆大雨下得睁不开眼睛,电闪雷鸣好像将出城的人往回赶一样,安丰城立即陷入一片汪洋之中。 那么多人顷刻之间遭灭顶之灾,玉皇产生悔疚之意,叫龙王停止杀戮,并使安丰塘丰产鱼类。但是安丰塘周围的渔民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凡下塘打渔,从头一天开始,不能说要打什么样的鱼。如说了,第二天肯定捕捉不到一条鱼,空船而归。下塘打渔,这一天只能打到同样的鱼,不会有一条杂鱼。以后再打渔,又是另外一种鱼。岸边的一位渔民认真地对我说:“直到现在还是这样。”

传说归传说,其实安丰塘是春秋时期楚国宰相孙叔敖建造的。

孙叔敖经过很长时间的调查,对当地山川平原了如指掌,才选定了这块所谓“安丰城”的低凹处作为聚水成塘的地址。多少年过去了,古代留存下来的引水渠、塘堤、口门(控制水流,类似闸)以及水闸已经不多,原堤约30公里,口门28座,闸门3座,仍然在发挥水利作用。我站在安丰塘岸边,远望这浩淼的水面,看到岸柳成行,烟波迷障,天水一色,渔船穿行,鸥鹭点点,鱼戏水中,陶醉在这一派泽国景象中。想象中,水渠成网,良田万倾,金浪翻滚,又是一派丰收景象,我不禁“啊”了一声。我没有诗才,再加上中午还没有吃饭,肚子空了,所以“啊”一声后就没有词了,只好转身走去,走向之隔一条公路的“孙公祠”。

孙叔敖出身在一个平穷家庭,自幼勤奋好学。一次外出遇到一条双头蛇,当时人们传说遇到双头蛇会给自己带来厄运,甚至危及 命,孙叔敖用锄头打死了这条蛇,并将它深埋。他回家后伤心地告诉母亲自己恐怕不久人世,他母亲安慰说:你打死了那条蛇,不让别人再受到伤害,做得对。好人会得到好报的。孙叔敖不但没死,后来还做了楚国的宰相,辅佐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这是一个很有名的 典故 。孙叔敖所以能成功地建造安丰塘水利工程,与他克己奉公,廉洁勤政的作风是分不开的。孙叔敖是古代为官清正廉洁的典范。孙叔敖在任令尹期间,三上三下,升迁和恢复职位时不沾沾自喜;失去权势时不悔恨不叹息。孙叔敖作为宰相,权力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他轻车简从,吃穿简朴,妻儿不衣帛,连马都不食粟。司马迁在《循吏列传》中说他在楚为相期间,政绩斐然,“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而他个人生活也极为俭朴,经常是“粝(粗)饼菜羹”,“面有饥色”,为相12年,一贫如洗。《吕氏春秋》、《苟子·非相》中称他为圣人。楚庄王二十年前后(约公元前594年),孙叔敖患疽病去世。作为一位令尹,家里竟穷得徒有四壁,连棺木也未准备。他死后两袖清风,儿子穷得穿粗布破衣,靠打柴度日。

安丰塘的主要景点

碑刻亭

现在该塘堤坝约长24000米,面积达40余平方公里左右,蓄水库容近一亿立方米,可灌溉农田面积达45万亩左右,成为皖西北淠史杭灌区的一个重要调节水库。北堤外侧的孙公祠(孙叔敖祠),是古人为纪念创建芍陂的楚相孙叔敖而建。历代文人多有诗文赞誉孙公修塘之益。现存殿宇、碑库各3间,石刻19块,碑文记述芍陂地理位置、水源、灌区分布、用水规划及历代整修情况,是研究安丰塘水利史的珍贵资料,其中许多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和鉴赏价值。

孙公祠

又名楚相祠、芍陂祠、安丰塘祠等。位于今安丰塘北岸,为祀孙叔敖造芍陂而建,始于何时尚未能详。安丰塘,素有“天下第一塘”之称。古名芍陂,为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后人为纪念孙叔敖,在陂北建有一祠,故名孙公祠。

孙公祠位于安丰塘北堤的外侧,是古人为纪念创建芍陂的楚国丞相孙叔敖而建的。孙公祠占地面积三千多平方米。清代康熙时,寿州同知颜伯珣《孙公庙记》谈到当时孙公祠已有“殿庑门阁凡九所二十八间,僧舍三所就间,户牖五十有七户”。并还逐渐形成了一套祠宇制度。据《芍陂纪事》载,祠堂正殿祀奉楚国令尹孙叔敖像,东西配立汉至清代致力于兴修芍陂水利的官吏48人。

孙公祠内藏有古碑二十余方。有历代重修安丰塘记碑、禁侵塘为田之积水界碑、安丰塘灌区图示碑、孙公叔敖像赞碑等。这些碑刻都是研究安丰塘水利史的珍贵资料。其中许多碑刻还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和鉴赏价值。清代书法家梁梁书丹的行书《重修安丰塘碑记》等尤为书家称道。

其他遗存

邓艾庙塔、利泽门赏月、罩口观夕阳、孙公纪念祠、古城墙遗址石马观古塘、五里迷雾、凤凰日出、洪井晚霞、沙涧荷露。

安丰塘现已形成了许多景观。孙公祠是书法艺术鉴赏处;安丰塘塘中有岛岛中有塘,已成为 垂钓乐园。

安丰塘的文物价值

安丰塘位于寿县县城以南约三十公里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水利工程(安丰塘、漳河渠、都江堰郑国渠)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塘”,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塘堤周长约二十五公里,面积约三十四平方公里,蓄水近一亿立方。放水涵闸19座,灌溉面积七万公顷。

安丰塘是我国水利史上最早的大型陂塘灌溉工程。素“淮河流域水利之冠”、“江北第一水利”之称。千百年来,在灌溉、航运、屯田、济军等方面,起过重大作用。古人的《芍陂》诗曾描绘了安丰塘灌区的升平景象,“因川成利费经营,遥望江南尽稻粳,支渠派引千畦润,陇亩村连百宝盈。流泽于今还未艾,试听放闸鼓歌声”。

安丰塘(芍陂)选址科学,工程布局合理,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智慧。它的修建对当时楚国经济繁荣和屯田济军发挥了极其重大作用,为楚庄王称霸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更流惠万民,造福了后代子子孙孙。它进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我们感到非常自豪。”同寿县县长程俊华一起从法国领取证书归来的寿县县委常委许支禄感慨万千。

芍陂(安丰塘),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灌溉蓄水工程,它比都江堰郑国渠还早300多年,她闻名于世并非只在当今。《水经注》记载:“淝水流经白芍亭,积水成湖,所以叫作芍陂。”隋朝在此设置安丰县,芍陂又称安丰塘。2600多年前,孙叔敖选择该地比较低洼的地方,筑堤拦蓄源自江淮分水岭北侧的山源河水,兴建起“陂周百十许里”的芍陂(安丰塘),下控1300多平方公里的淠东平原,其工程及治水理念和治水水平之超前,民间用“芍陂归来不看塘”赞誉。清嘉庆年间的《芍陂纪事》,系统地记述了芍陂工程及其 文化 历史。2600多年来,芍陂(安丰塘)一直支撑着区域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工程水利为核心,形成了包括区域水系、农业生态、田园观光、水神祭祀、灌溉管理等内涵丰富的陂塘文化。

安丰塘作为中国著名古代水利工程之一,世界著名平原水库,其作用及在水利工程史上的思维和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曾先后由联合国大坝委员会名誉主席托兰以及美国德国罗马尼亚等一些国内外专家学者到此参观。他们对安丰塘水利工程历史之长久,设计建设之科学而且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深为推崇,评价极高。著名文物古建专家单士元、罗哲文等参观后还挥笔题辞:楚相千秋绩,芍陂富万家。丰功同大禹,伟业冠中华。安丰塘选址科学,工程布局合理。《芍陂纪事》说,“芍陂之源,出自六安龙穴山,首受淠水。西自驺石,东自龙池,其水胥注入陂中”。安丰塘水源充沛,塘身居高临下,衔控一千三百多平方公里的淠东平原。三国时,开小陂五十来处,蓄纳分吐,与安丰塘形 了一个科学的水利调节网络。隋代时设计闸门36座,使塘水蓄放转调更加方便自如,灌溉关系考虑十分周密。安丰塘的创造,对后世的大型陂塘水利工程,提供了宝贵的 经验 。

1957年蓄水量36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31万亩。经修筑护坡、防浪墙,1977年以后,蓄水能力达到8200万立方米,年复蓄3—4次,受益4个区,2998个生产队,灌溉面积63万亩,是1949年的8倍。灌区由于有了水的保障,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1979年产量3.85亿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灌区人民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1983年粮食产量达5.73亿(市)斤,商品棉500万斤,商品油料1500万斤,商品麻810万斤。1983—1987年,水旱灾害频仍,粮、棉、油、麻的产量仍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粮食年产量在6亿斤左右。

在灌溉的同时,安丰塘5万多亩水面的综合开发利用,也有了较大发展:

水产品。水面养鱼,建立了水产养殖场。安丰塘鲜鱼最高年产量达100万斤左右,繁殖鱼苗3830万尾,并从1982年开始蛤蚌育珠。

航运。水位的抬高,沟通了安丰塘、淠东干渠上段和迎河分干渠的航运,航程60多公里,解决了10余个乡镇的水运交通,年吞吐量在2万吨左右。

发电。利用戈店节制闸的水位差,1973年兴建小型发电站1座,装机58千瓦,年发电4.3万千瓦,供机关单位照明、粮食加工。

安丰塘环塘涵闸工程情况表

二水库。如今的安丰塘水域面积达5万亩,灌溉着江淮大地63万亩良田,堤坝内坡由石块铺砌,塘内烟波浩渺,堤岸绿柳成荫,不少国内外水利专家和国际友人来这里参观考察过。

猜你喜欢:

1. 白族的传说故事

2. 神话传说的故事

3. 苗族传说故事

4. 世界神话故事

5. 林王节的历史来历

天下第一塘在哪里?

安丰塘古名芍陂,位于寿县城南30公里处,为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主持兴修,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人工水库。芍陂“周百二十里”、 “纳川吐流,灌田万顷”,被誉为“天下第一塘”,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东晋时,在芍陂所在地置安丰县,故改名安丰塘。今安丰塘为古芍陂一部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塘堤周长为25公里,面积约34平方公里,蓄水量近亿立方米,灌溉面积7万余公顷。历史上还在水路运输、屯田济军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王安石曾用“鲂鱼鲅鲅归城市,粳稻纷纷载酒船”赞誉芍陂之益。联合国大坝委员会名誉主席、荷兰大坝专家托兰曾赞叹说:“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塘,世界上最大的塘”。安丰塘现建有塘中岛、岛中塘、孙公祠、孙叔敖石雕像、凉亭等景点,开发了多项水上娱乐项目。

Hash:9f12e7549b864c8d9a8a89ff6efa0de887575f8e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