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著名的学者隐居在贵州的余庆县,创造了摩崖石刻景观
明清之交的时代,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代之一。在这个时代,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明朝的腐败和灭亡,大规模的战乱和屠杀等让中国士人的精神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个时代,就有大量的学者隐居山林,著书立说,所谓“天下有道则见,天下无道则隐”。著名的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等学者就出现于这个时代。而在西南的贵州省,也有一些学者选择避难于此,隐居在此。
明朝灭亡后,明朝在南方的残余势力建立了弘光、隆武、永历等南明政权,其中永历政权经历的时间最为长久。1646年,南明的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等拥戴桂王朱由榔于肇庆称帝,建立了永历政权。随后,由于李自成和张献忠的残余势力先后加入永历阵营,使得永历政权掀起了两次反清的高潮。
张献忠被消灭的之后,他的部队由孙可望和李定国带领。1652年,永历政权和孙可望、李定国达成了联合抗清的建议,于是永历皇帝迁徙到了贵州安龙府。此后,在大西军和南明军队的配合之下,出现了第二次反清高潮,收复了湖南,广西,江西等地,表面上形势一片大好。
可是就在此时,孙可望和李定国的矛盾爆发,最终孙可望在安龙制造了“十八先生狱”,企图称帝。李定国则带领永历皇帝逃到了云南。从此,南明更加衰落,一蹶不振。后来孙可望也投降了清军。这件事情,史称“孙可望之乱”。
在孙可望之乱之时,当时永历政权的将领钱邦芑选择隐居到了贵州的余庆县。钱邦芑(1600——1673),字开少,江苏丹徒人。1645年,清军进攻江南,钱邦芑为了抗清把家财捐散,离家到浙江、福建参加抗清军事,后来被隆武帝授官御史。隆武政权失败后,他转移到广东,被永历帝,仍用为御史,后来巡按四川,平定了朱容藩的叛乱,招抚了王祥部队,又建议招抚张献忠的旧部孙可望等,为南明的第二次反清高潮立下了汗马功劳。1652年,受任抚黔。
1653年,孙可望进入贵州后,钱邦芑不想和他合作,于是选择在在贵州修文潮水寺削发为僧,隐居在余庆蒲村,纵情山水之间,潜心以诗文自娱,长 7年。孙可望派出13次使者来请他,均被赶走了。1657年,孙可望被李定国击败,之后钱邦芑才重新出山。永历政权灭亡后,清兵搜捕钱邦芑,他又到云南鸡足山重新为僧。1662年,钱邦芑在贵州路上遇到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因“出语不逊”被抓。吴三桂知道他是故意辱骂自己以求死成名,便叫儿子赶快把他放了。后来,他隐居衡山著书立传,成为当时小有名气的学者。
钱邦芑隐居的地方为烟松镇蒲村。隐居期间,他购地建房,筑堤植柳为湖,名叫柳湖。他在此潜心做学,研读《周易》,访村邻、走阡陌,写下《他山易诗》及大量诗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义,将柳湖旁边的山取名为"他山"。
他山之上,有着一片石林景观,掩映在树林藤蔓之中。钱邦芑于是在这些石林、石壁上进行了镌刻。他镌刻的地方大约有18处,计有"石帆峰"、 "翠屏"、 "洞天"、 "云房"、"九面峰"、 "梅包"、 "梅囷"、 "梅舟"、 "藏书峡"、 "霹雳崖"、 "留云峡"、 "米丈"、 "断烟"、 回岚穴"、 "流云"、 "应接不 暇"等。此外, 钱邦芑曾于峭石丛中筑一六角茅亭,称"拜石亭", 人坐亭内, 环望四周, 怪石峭壁, 尽收眼底。
岁月流逝, 斗转星移, 现"岩崖剥落诗歌残", 惟"峭石卧寒烟"的他山摩崖独放异彩。 1982 年 12 月 10 日, 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 年 11 月 2 日, 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本文所有图片来自于坝上客的博客)
欢迎大家关注我,我是一位贵州旅游通,热爱宣传贵州的文化、历史、风景、民宿。我为大家推荐贵州最值得旅游的景区,写最好的风景介绍文章,做最有干货的攻略。我保证,看了我文章,绝对让你有所收获。
Hash:7b2239196659e2d4a98c0975e67289acb7222a30
声明:此文由 摘南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