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审旗:文旅融合提升草原“含金量”
近年来,乌审旗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立足资源禀赋,深入实施“旅游+”“文化+”战略,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推出文化旅游精品,全面推行“全民共建+全民营销+全民共享”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加快独具草原民族文化特色的全域旅游目的地和文旅融合示范地建设,打造具有乌审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增强文化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逐步实现文化旅游发展功能综合化、文化旅游发展方式集约化、文化旅游服务质量优质化和文化旅游生产消费低碳化,构建以文化提升旅游内涵、以旅游促进文化繁荣的良好局面,不断提高乌审草原的“含金量”,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他们的做法可圈可点。
规划先行,体制创新,开启全域旅游征程
强化顶层设计。基于乌审旗深厚的人文精神和鲜明的时代特点,旗委、政府坚持顶层谋划、高位推动,深化“认识—实践—再认识”发展过程,丰富绿色乌审理念内涵,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去年以来,乌审旗大力推行“全景+全业+全时+全民”模式发展全域旅游,加快推动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纵深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这标志着乌审旗全面开启“文化+”“旅游+”战略的新征程。
创新体制机制。从2004年开始,乌审旗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提升旅游综合管理水平,成立乌审旗旅游局,这标志着全旗旅游现代治理机制又向前迈进了一步;2014年11月,创新文化旅游发展机制体制,成立乌审旗文化旅游产业委员会,强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2017年5月,成立乌审旗文化旅游综合执法局,全面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综合执法,促进文化旅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先后成立萨拉乌苏文化旅游开发区管委会、乌审旗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乌审旗独贵龙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进一步整合文化旅游资源,统筹旗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全旗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激发活力、增添动力。
加强规划引领。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增强规划科学性、指导性,完善规划体系,狠抓规划实施,强化规划管理,增强规划引领发展的作用。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注重谱好规划超前的“三部曲”——总规、控规、修建性详规及专业规划,强化全域旅游规划、文化发展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构建多层面、全方位规划体系。统筹做好重大文化旅游项目、精品旅游线路、重点旅游景区、核心旅游产品、重要接待设施规划设计,组织编制《乌审旗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乌审旗全域旅游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建设规划》《乌审旗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乌审旗红色旅游发展规划》《“一河三园”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等,推进景区景点标准化和改造提升建设,逐步形成结构合理、要素健全、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特别是在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着力构建“一心三区,一轴贯通”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一心”即“一个核心”:以旗政府所在地嘎鲁图镇为全旗综合性旅游核心;“三区”即“三大片区”:北部乌审召—图克全域旅游示范片区、中部嘎鲁图—乌兰陶勒盖全域旅游示范片区、南部苏力德—无定河—萨拉乌苏全域旅游示范片区;“一轴贯通”:北部以S313为主线、南部以S215为主线把南北中三大全域旅游示范片区联结贯通,实现与周边成吉思汗陵、城川红色旅游等景区景点衔接联动,主动融入蒙陕宁旅游发展大局。
生态为基,文化铸魂,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以资源为根本,彰显自然风光更加美丽。深入挖掘萨拉乌苏文化、草原文化、红色文化底蕴,科学利用自然景观、生态景观、历史人文景观等开发旅游项目,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有机融合。坚持保护与发展相结合,培育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市场主体,大力实施“乌审手工”裂变计划和“乡村创客”行动计划,鼓励各类人才返乡创业,构建文创产业链,发展一批传统特色手工产业,培育一批具有匠人精神的乌审工匠,打造一批具有乌审特色的百年老店,促进文化资源向文化品牌的整合转化,为全旗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保护与扶持相结合,出台产业发展扶持政策,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力量介入等方式,推进以金银器加工、民族刺绣、奶食品制作、鼻烟壶工艺等为代表的乌审传统手工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坚持保护与管理相结合,组织开展文化旅游资源普查、评价和确认工作,坚决制止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文物古迹、传统村落、窑洞民居等百年以上民俗建筑的盲目开发、低水平开发和破坏性开发,提升统筹发展能力。坚持保护与创新相结合,大胆利用文化创意,发挥旅游资源品质较高的优势,利用自然旅游资源打造沙漠峡谷和湿地草原风光旅游产品,利用文化旅游资源打造草原民族特色人文的草原文化旅游精品。
以生态为基础,彰显民族特色更加鲜明。注重保持绿色草原生态风貌,依托丰富多样的生态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围绕“一心三区一轴贯通”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全力打造乌审旗全域旅游目的地和文旅融合示范地。深度发掘特色旅游资源,积极融入现代元素,突出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标准化、规模化、特色化的旅游综合体建设。加大重点区域招商引资力度,开展萨拉乌苏遗址、巴音淖尔草原、文贡芒哈沙漠等乡村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工作,推进文贡芒哈国家沙漠公园、赛车基地及萨拉乌苏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特色体验项目开发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发展优质旅游为方向,全力塑造“绿色乌审,漠中草原”旅游形象。
以文化为核心,彰显草原文化更加突出。始终将文化作为主线,贯穿到旅游产品开发建设中,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增强旅游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参与性。突出抓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突出高标准、高定位,建成全旗首个集聚优质文化创意产业的高位平台——乌审旗文化创意产业园,集文化展示、产品展销、创作培训、民俗体验、文博会展、游客服务于一体,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拓展培育新兴文化旅游业态,以文化创业产业引领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潮流,在弘扬文化创意产业“工匠精神”的同时,将文化创意、设计、智能等产业链植入生态文化旅游体验基地建设,加快推动“文化+”“创意+”提档升级。
以市场为导向,彰显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落地实施,启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完善重点景区设施建设,开展乌审召旅游区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工作,建设全域旅游自驾车旅居车营地、驿站,集中打造民族工艺品展销基地,建设嘎鲁图镇核心区游客集散中心,完成席尼喇嘛故居、海流图庙等红色旅游点修缮工程,推进布日都沙漠、巴音淖尔草原原生态旅游等旅游项目开发,全面实施增绿提质和园林提升工程,打造“三季见花、四季常绿”花园城市,促进“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着力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全旗创新创业的优势产业、转型发展的引领产业和富民强旗的支柱产业。
绿色草原,全域发展,文旅融合提档升级
注重项目建设,做大做强文化旅游市场。立足文化旅游市场需求,以“文化草原、民族乡情、历史文化”等优质资源为依托,深度挖掘开发具有乌审旗文化内涵和浓郁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提升全旗文化旅游发展品质。高质量开发利用萨拉乌苏河、巴音淖尔草原、布日都沙漠、文贡芒哈等优质旅游资源,推进文化旅游资源品牌化、市场化和可持续发展。完善重点景区功能和旅游厕所、旅游交通标识牌等设施,充实农牧家乐、自驾车营地等文化旅游体验项目,重点打造、串点成线,提升文化旅游品位。鼓励各类资本以转让、承包、租赁等方式,参与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支持个人和组织利用沙漠、河湾、坡谷地、废弃厂(矿)区等开发旅游项目。培育新一代休闲度假产品的相关业态,以乡村旅游产业为引领带动农业生产加工、特色餐饮住宿、蒙医养生、文化创意、民俗体验等系列产业链的延伸复合发展,实现乡村旅游提档升级。
注重特色兴旅,培育打造文化旅游精品。突出草原民族文化特色,加大人文历史、民族风情、度假休闲、科普探秘、康体养生、生态体验等旅游产品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发力度,避免同质化竞争,推动旅游供给侧改革。有效整合旅游资源,集聚产业发展,凭借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依托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生态园区,突出民族民俗体验、休闲观光、康体养生等三大特色,融入市场,多元发展,以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重点建设布寨马头琴特色小镇、沙地神水特色小镇、陶尔庙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9个特色小镇和查汗庙嘎查、布日都嘎查、巴音陶勒盖嘎查等12个美丽乡村,促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利用村庄整合点和农村牧区闲置房屋,鼓励发展乡村民宿、休闲短租等文化旅游新业态。以特色服务拓展休闲游、亲子游、观光游等客户市场,深度开发田园农业园、草原牧业游、民俗风情游、农牧家乐游、特色村落游、休闲度假游、回归自然游等旅游新模式。
注重示范带动,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立足发展现代旅游业,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富民工程,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和主题文化为主导,以节庆活动为重要补充,着力发展休闲养生度假村、家庭农牧场、生态型庄园等乡村旅游产品,形成观光旅游产品、休闲度假产品、文化体验产品、节庆活动产品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以厕所革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乡村绿化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深入开展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加快补齐农村牧区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短板,健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运营长效机制,大力发展嘎查村集体经济,教育引导广大农牧民通过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注重打好观光旅游牌、休闲度假牌、文化体验牌、节庆活动牌等乡村旅游“四张牌”,鼓励引导企业和农牧民资金注入乡村旅游发展,大力打造星级农牧家乐,引导申报休闲农牧业与乡村牧区旅游示范点,开展无定河村、巴音淖尔嘎查等嘎查村整村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工作,在绿色旅游长廊沿线大力打造乡村体验、城郊休闲、特色农牧业、民俗文化、草原观光等复合型、体验型乡村旅游产品,全面提升乌审旗乡村旅游产业内涵,构建适合多样化市场需求的具有冲击力和市场吸引力的乡村旅游产品组合。
创新发展,培育典范,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强化以节促旅。深入挖掘培育“三乡”品牌文化内涵和产业价值,迅速形成“以大带小、以点带面”的链条效应,由国家民委、中国民协批准的中国·萨拉乌苏民间艺术节,成为全国重点的民俗风情节庆活动之一,成吉思汗察罕苏力德游牧生态旅游区入选“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十大品牌”,中国·乌审旗蒙陕宁美食文化节、鄂尔多斯民风民俗旅游风情节、察罕苏力德那达慕、敖伦胡日呼文学集会、查木旅游文化节等一批区域性品牌节庆活动也随之强势崛起,品牌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迅速凸现。
强化宣传营销。创新开展“旅游+互联网”发展模式,在谷歌、百度地图360度全景展示乌审重点旅游资源,结合数字乌审推进旅游信息系统、智能景区建设,着力构建跨区域、跨平台、跨网络、跨终端的网络营销体系;积极与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一体化包装营销推广红色革命旅游线路;举办萨拉乌苏民间艺术节、鄂尔多斯民风民俗旅游风情节、察罕苏力德那达慕、蒙陕宁美食文化旅游节、乡村旅游节等精品节庆活动吸纳游客;有效拓展西安、榆林、靖边、银川等客源地旅游市场,推出民族文化主题游、城郊休闲体验游、乡村休闲度假游3条精品旅线游线路,打造精品线路旅游联盟,广泛吸引游客;推出最美毛乌素沙地自驾路、最美湿地草原自驾路、最美乡村自驾路、最美城郊旅游自驾路、最美沙地柏景观自驾路、最美沙漠峡谷自驾路6条最美自驾游旅游线路,制作发放乌审旗自驾车旅游攻略手册和自驾光碟等宣传品,构建“驾临乌审·顺旗自然”“驾临乌审·乐在旗中”等全域自驾旅游体验品牌。
强化品牌打造。主动融入全市旅游大联盟,深入挖掘萨拉乌苏文化品牌优势,积极申报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将无定河流域内的萨拉乌苏古人类文化遗址、统万城文化遗址及沙漠大峡谷等文化旅游资源整合打造目的地景区,提升乌审旗文化旅游知名度和市场认知度,形成具有乌审特色的世界级文化旅游品牌。
共建共兴,共振共赢,文旅产业开新路
乌审旗借助良好生态基础,保持草原生态风貌,充分挖掘文化和旅游内涵,产生“1+1>2”叠加放大效应,实现文化旅游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资源利用的“最优化”,走出了一条文化与旅游共建、共兴、共赢的新路。
景色变美。通过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绿色乌审这片沉睡的草原变得更为美丽迷人。无论农村牧区,无论景区景点,处处干净整洁,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美景随处可见。目前,乌审旗拥有2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旗23个对外开放景区景点,分散在乌审草原各个地方,为绿水青山增光添色;全旗3条精品旅游路线和6条最美自驾游线路“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形成覆盖乌审草原的文化旅游景观带,全面构建“一心三区一轴贯通”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乌审旗先后获评“中国苏力德文化之乡”“中国蒙古族敖包文化之乡”“中国鄂尔多斯歌舞之乡”“中国马头琴文化之都”“全国先进文化旗”“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国首批低碳旅游示范地”“中国精品文化旅游城市”“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自驾旅游目的地”等荣誉。
产业相融。文旅经济的快速发展,深深地带动和影响了乌审旗其他产业的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工业围绕文化旅游促转型、农牧业围绕文化旅游调结构、城镇围绕文化旅游强功能”,在这一产业发展目标的引领下,乌审旗创新推出“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农牧业”“旅游+工业”“旅游+信息化”等“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取得可喜成就。“旅游+农牧业”让单一种植业变田园综合体,传统养殖业变家庭生态牧场,萨拉乌苏河道变国家级景区,农特产品变旅游产品;“旅游+工业”,工业园区向园林化发展,逐步成为新兴旅游项目;“旅游+体育”,成功举办“穿越本色鄂尔多斯”、汽车越野、自行车嘉年华等多次国际国内赛事活动。通过支持开展文化节、旅游节等系列“文化+旅游+”品牌活动,充分发挥公共文化资源作用,将厚重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游客喜闻乐见的旅游产品,变过去单一的旅游为融参观、欣赏、互动、娱乐、演艺、体验、游艺、餐饮、购物于一体的全方位多角度文化旅游,延长文化旅游产业链条,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打造了具有乌审特色的文化旅游精品,既促进文化旅游发展,又增加农牧民收入,为全旗经济社会发展增加了强劲推动力。
百姓变富。绿水青山是百姓的绿水青山,也是百姓的金山银山。文旅搭桥打通绿色乌审生态文明发展之路,生态为基础,文化和旅游为桥墩,项目、景点和产业相互联结成梁,共同构筑了全民共同富裕的绿色乌审发展模式。据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60亿元,增长9%;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3亿元,同口径增长24.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2亿元,增长12.1%;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亿元,增长7.2%;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582元和16709元,分别增长8.2%和8%。乌审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乌审旗文化旅游产业功不可没。特别重要的是,乌审旗发展旅游经济,不仅是景点、景区、公司、企业在获益,而是实现了更多农牧民获益,朝着“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生态富民目标前进。据统计,2017年,乌审旗旅游行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全年接待游客92.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2%和12.2%,旅游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其中:乡村旅游累计接待游客42.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9%和15.2%。当前,乌审经济发展已进入“富民强旗,走进前列”的快车道,文化旅游的竞争力、影响力不断提升,这些都为奋力谱写新时代乌审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李彦军
Hash:b4f0b58ec30ca0c8dd0a3f908776dc9bc5a31f39
声明:此文由 乌审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