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记忆 | 王庸华谈东阳民居:一方人文的物化标识(上)

富沙枣木新雕文,

傅刻疏漏不失真。

--杨万里

《谢福建茶使吴德华送东坡新集》

文:王庸华

编辑:金华之声

文史记忆|王庸华谈东阳民居:一方人文的物化标识(上)

东阳,以“建筑之乡”和传统民居闻名遐迩。

东阳民居是超越时空界限,屹立于世界民居建筑之林的一个品牌。

放到地域社会和特定人文环境的历史背景中去考察,就可发现东阳民居是东阳人文极具特色的物化标识,它几乎承载了东阳人文历史的全部现实。

从古越文明说起,东阳民居经干阑式、穿斗立帖式、抬梁式、抬梁与干阑混合式,发展为粉墙黛瓦,大木构架,前厅后堂为特色,以东阳木雕为主融石雕砖雕、堆雕等装饰艺术为一体,实用与审美完美结合,人文内涵丰富,地方特色鲜明的民居建筑体系。

明清以降,百工工艺之乡的泥木工匠世称“东阳帮”,他们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特别是省内“上八府”的金、严、衢、处,“下三府”杭、嘉、湖及相邻的皖、赣、闽地区。他们将东阳民居的建筑风格和技艺融入当地文化习俗,为东阳民居系列的空间拓展和形制建构的灵活性作出诸多贡献,并涌现出如杜云松、黄紫金、楼水明、叶振海、陈声远、卢保火、楼发桂、金水锦、杜承训等名艺人名匠师。

东阳民居从文化和美学上说,每一座单体建筑在建筑美学,人文内涵,特别是以东阳木雕为主的装饰美都极具社会价值和文物价值。由单体组成的民居群体,则更体现出古越文明和儒家文化交融,艺术美与自然美结合的整体美。许多保存完好的民居聚落,其古朴、静谧、节奏、和谐的意境及人文遗韵,往往引发出人们许多遐思。

东阳,是东阳民居建筑体系的祖庭,东阳民居的代表作在东阳大量存在是必然的。应该承认,如厦程里、李宅、夏厉墅、马上桥、紫薇山、白坦、卢宅等人文内涵丰富,民居群落极具特色的聚落,在人文失忆的历史背景中,这些聚落的完整性和“天人合一”的意韵已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然而,就八十年代以来,引起人民政府和有识之士重视并得以保存下来的数百处东阳木雕厅堂民居,就可以说,在东阳民居的祖庭,就有一座足以让世人叹为观止的东阳民居博物馆。东阳境内,南宋以来,就有“三大宅”“四名家”“五府”之说。三大宅,即路西陈宅、长衢郭宅、横城贾宅;四名家,即城内的东李、西乔、南俞、北杜;五府,即乔行简、葛洪、李大同、何梦然、马祖光府第。而后又有卢宅、马宅巍山、李宅、蔡宅、白坦、西宅、泉府、厦里程、托塘、陆宅、画溪等名村崛起。这些望族村落,其宅居规划和建造“有皇家住宅的规模,有官宦府第的气势”。凡大姓望族,往住是单姓卜宅聚住,在聚落的总体格局上形成以姓氏为核心的社会共体。在这个共同体里,庙宇、宗祠、学堂、街道巷弄、池塘水井、水碓磨房等等都配套成龙,形成一个完整的功能系统。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卢宅,聚族而居历800余年,卢宅明清建筑群占地2200余亩。全村以卢氏大宗祠为核心,以复荆堂、肃雍堂、树德堂三大宗支为主脉,各宗支聚落围绕中心厅堂布置宅院,同时在雅溪边和周边山丘营建园林、坊表、寺庵、书院,构成了功能齐全,规模宏大的民居建筑群落。巍山村落布置一如城池,四周有门,有庚楼,“城”内厅堂有40余座,街道纵横,井然有序,还有俗称“三百田”的市基广场。

以氏族为核心的村落社会共体,显然具有强烈的封建色彩,但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为族人的安居乐业、人才培养起到了保障作用。也为地域的生产发展、文化繁荣起到了引领作用。如卢宅卢氏自明永乐辛丑卢睿登进士以来的五百余年间,出贡生52人,乡试中举29人,其中解元2人,殿试进士8人,且在科场中,有过“同胞三凤”“一跃双龙”“祖孙父子兄弟科甲”的史迹。而巍山赵氏,自宋乾道二年赵师尹金榜题名后,到清末就有13人登科及第,占东阳同时进士数的一成有余。名人造就了村落,村落孕育了人才。这包涵了传家理念、道德规范、生产观念、生活方式等等优化积累过程的良性循环。村落越建越好,人才越育越多。这就是东阳望族村落文化建树的共性。

东阳民居砖雕门楼

东阳民居在域内显争奇斗艳的态势。各氏族村落,“堪天道,舆地道”,按各自的顿悟和对生产、生活、礼仪功能的构想,创造出各具特色的民居建筑。怀鲁史家庄的叶氏花厅,形态俊秀,结构缜密,气势宏大,饰雕和谐得体,堪称三合院的典范。城内东街梓城巷的韦宅,以别出心裁的构思独创了三合院的变化模式。横店夏厉墅瑞霭堂和湖头陆瑞芝堂,同是由前后两个三合院套成的“廿四间头”,却在内部结构、装饰技法和题材上自成一工。城东李氏花厅是四合院的典型模式。湖溪马上桥的“一经堂”纵向四进长贯,五十余间屋连体结构,其规模设置与雕镂都独显一格。白坦务本堂建筑群,则以主堂居中,侧安副堂,布局上呈横向发展,形成合中有分,分中有合的多轴线多院落形态。六石陈落畈(下石塘)的“德润堂”则一反中国古建筑单一发展的传统,以五纵三横设轴,组成双向扩展的棋盘格局,形成“千柱落地”的独特家园。其布局紧凑,利于家族的聚合;内部有天井院落十八个,有隔有通;大面积的外墙,使宅内自成与外界隔绝的空间,形成外实内静的神韵。“千柱落地”雨天在宅内不走湿一脚,极感安全方便。如此等等,东阳民居的人文价值,确是值得探究的。

卢宅存艺堂砖雕格窗

明清以降,东阳成了闻名遐迩的建筑工匠仓库,东阳建筑业走向省际乃至国际市场。在大江南北的宫殿、寺观、园林建设中到处有东阳工匠的身影。明永乐初东阳木雕艺人进京雕制宫灯,清中叶,400多东阳细木工匠和木雕艺人进京参与故宫装修。民居建筑则由领班师傅(俗称把作师)组织泥、木、石、雕配套的包工队外出承揽建筑工程。东阳工匠外出承揽工程叫出门,二十世纪中叶前,公路、铁路未通,东阳人“出门”主要走水路,北乡一带到义乌苏溪上船,沿浦阳江——钱塘江——运河走;南乡一带到义乌佛堂上船,分三条路线:(1)婺江——兰江——富春江——钱塘江——运河,(2)婺江——兰江——新安江,(3)婺江——衢江——开化江。东阳人乘船,上船叫“落船”,下船叫“上船”,因此“出门”叫“落去”,回乡叫“上来”。经数百年的相沿成习,这些都成为东阳风俗和语言等人文积淀的重要内容,也成了东阳工匠浪迹天涯的历史佐证。东阳工匠头脑活络,极富创意和适应性,把作师都有融设计、预算、管理、匠作施工于一身的绝活。他们将东阳民居体系的基本风格和技法融入所到之处的文化习俗,创造出既属东阳民居体系,又具地域特色的民居。如义乌黄山八面厅诸暨边氏宗祠,浦江郑宅“江南第一家”,兰溪诸葛村,武义履坦花厅,富阳龙头慎修堂杭州胡庆余堂,皖南黟县振衣堂等等都是东阳民居体系的杰作。皖南民居,具有小天井,小门楼,小宅院的个性,但在选址定基,平面布置,整体造型,内部构架和装修的技艺,题材等均属于东阳民居建筑体系。

来源:无限金华客户端

监制:吴远龙、越华

金华市政协文史委与金华之声 联合推出

Hash:698bb32e0c4b0c4f8673070aa3148f868203e2b8

声明:此文由 金华之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