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川府、大谷寺、王皮庙……大周35个行政村的村名都是咋来的?有啥历史传说?哪个村的故事最传奇?咱来投投票!

大周镇位于河南长葛市北部郑州许昌开封三市交界处,距离长葛市区9公里,辖35个行政村,64.28平方公里,6.05万亩耕地,7.8万口人(2015年统计数据),镇区面积7.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8万人。大周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西邻107国道、京珠高速和徐庶大道。大周镇是国家级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河南省50强镇之一、许昌市综合实力第一镇、中州名镇。

沧海变迁,建国后,大墙周曾先后设区、人民公社、乡,1995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乡建镇,易名为大周镇。

岚川府、大谷寺、王皮庙……大周35个行政村的村名都是咋来的?有啥历史传说?哪个村的故事最传奇?咱来投投票!

大周35个村村名由来

1.大墙周

明代,周姓兄弟八人居此,围宅筑墙,墙高且厚,以显富有,故名大墙周,今为大周。

2.老庄尚

明洪武年间,尚姓兄弟二人由山西洪洞迁入河南,尚君卿定居太康高郎集,其弟尚君相居此建村,始名老窝尚,后称老庄尚。清同治年间建寨,曾名福同寨。

3.大尚庄

清初,尚姓由老庄尚迁岚川府北建村,始名府后尚,后称今名。

4.岚川府

明代建村,村名来自封号。据1930年《长葛县志·岚川府朱氏祠堂记》所载:“……考其谱谍,则固明祖之裔,其出自周王……由王棣传若干世,有曾封岚川府者迁至长社(葛)之东北,遂以其封号名村……”。村周原有寨,今寨墙已毁,寨濠尚存。村中有古树1株。村东有“胭脂岭”,因岭上有胭脂冢得名。今冢尚存,传为曹操之女胭脂葬身处。

5.老冀庄

明初,冀姓兄弟二人由山西洪洞迁居顺天府,其中一人身为郡马,走漏移民机密,触犯刑律,遂改冀姓为确姓逃往冀州(今冀县),后又迁此落户,复冀姓,以姓名村。至清朝中期,有冀姓兄弟四人迁大墙周村南头,其中三人又迁岗东建村,名小冀庄,该村被称为老冀庄至今。

6.和尚杨

据传,明末杨十二和杨十三兄弟二人由外地迁葛。其兄十二居县西,杨十三于此建村。因村东古坟地内有一颗大杨树,始名杨坟。后坟中杨树自然着火,又称火烧杨。年久讹传为今名。

7.双庙李

明末,李姓牵牤牛一头迁此建村,始名牤牛李。后在村西建庙两座,改称今名。

8.小连府

明洪武年间,朱小连一家迁此,按明代朱姓建村加府之例,故取村名小连府。村东有1古冢。

9.大辛庄

清初,辛姓在此建村,原名辛庄;1988年因重名改称今名。村西双洎河滩上遍植芦苇

10.罗庄

据传,在明代以前杜姓迁此建村,始名杜庄。至明代,罗姓迁入,后罗姓人多且富,于明末改称今名。原村周有寨,今已不存。村西梅河上有便桥。

11.路庄

清初,路姓迁此定居,故名。

12.东朱庄

清初,朱姓由新郑县迁此定居,故名朱庄。因在柳庄寺之东,亦称寺东朱庄,简称东朱庄。村西岗上有柳庄寺。现为小学校址。

13.大谷寺

据传,明代以前王姓迁此建村,名东王庄。明初,谷姓由山西洪洞迁入,因村西北有“兴国寺”,改名谷寺。又因寺西有小郭寺,为区别两村,改称今名。村西有白果树1株,村北有周宣王庙遗址,相传为周宣王东狩驻跸处。

14.葛庄

据传,最初汪姓在此建村,原名苟庄。继而朱、张二姓分别由东朱庄和下张迁来。后两姓各出一个秀才,认为村名不雅,经二人商议改苟庄为葛庄。

15.庞庄

清初,庞姓迁此建村,故名。

16.赵明寰

清初,有名赵明寰者从冀王赵迁此建村,村以人名,沿用至今。

17.柳庄营

据传,明末李闯王曾在此驻兵扎营,因距柳庄寺较近,故取名柳庄营。

18.老梅庄

明初建村,梅姓在此定居最早,故名老梅庄。马陵岗上有高庙遗址,今尚存石碑1通,高约丈余。

19.韩庄

清初,韩姓兄弟三人迁此建村,故名。

20.后吴

清初,吴姓迁此建村,始名吴家村。后在村上修白衣奶奶庙一座,改称白庙吴。又因村处庙后改称后吴。村内现存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重修白衣奶奶庙石碑1通。

21.前吴

清初,吴姓迁此建村,始名吴家村。后修白衣奶奶庙一座,改称白庙吴。因村居庙前,又称前吴。

22.席庄

明初,席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定居,故名。

23.小谢庄

清代,谢姓由老谢庄迁此建村,因当时村小,故名。

24.邢庄

明崇祯年间,进士邢国玺迁居此地,因他在朝居官,名声显赫,遂以其姓名村。

25.赵庄

明代,赵姓由原洧川县刘合集北迁此定居,到清初弟兄三人析居,长门分得打油工具,居此打油,取名油坊赵,后简称赵庄。

26.新尚庄

清雍正年间,尚姓由老尚庄(今大尚庄)迁此,始名尚庄;1982年因大队重名,且位居大尚庄之南,更名为南尚庄,今为新尚庄。

27.石桥

清初,路姓迁此建村,且在村东梅河上修一石桥,故取村名石桥路。村西南隅大路南侧原有石牌坊1座,今已不存。

28.小河董

明初,董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定居,因村南临小梅河,故名小河董。村南小河沟原为梅河故道,梅河改道后,小梅河由此汇入双洎河。今小梅河亦已改道北移,仅存故道。

29.夏张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张英、张雄兄弟二人由山西洪洞迁来始建村,取名张庄(即今中张)。后因该村地势较高,俗称上张。约在清初,部分张姓从上张南移至此建村,因村地势较上张低洼,取名下张,今为夏张。

30.新魏庄

明初,魏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故名。1982年因大队重名,更名为新魏庄。

31.付桥

清初,傅姓迁此建村,并在双洎河上架桥一座,故取名傅桥,今为付桥。军级高干谷德荣是该村人。

32.黄庄

明初,黄姓兄弟三人由山西洪洞迁来河南,其中一人在此定居,始名黄家村,后因黄家建了座庄园,改称黄庄。

33.陈庄

清初,陈玉聚、陈玉吉兄弟二人迁此定居,故名。

34.打鱼李

明初,李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定居,并以打鱼为生,故名打鱼李。1947年8月,因解放长葛城而牺牲的解放军某部张连长葬于村南。

35.王皮庙

明代即有该村,原名柳庄。村西有一关帝庙,清代有一王姓皮匠住居庙内,并在大道旁摆摊舍茶,日久人称庙为王皮匠庙,后简称王皮庙,村以庙名。

Hash:fab4ae655a9275c63881c6e5149f508cec360f46

声明:此文由 长葛大周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