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一村两座大冢!万古羊肉在此扬名!

一村一故事丨万古镇西双庄村

【村名来历】

“双庄”其实是“双冢”的谐音。因村东有二冢,人们习惯上称双冢,称双冢所在的村庄为双冢村。新中国成立后,群众觉得叫“双冢”不雅,就改作“双庄”。因双庄是两个自然村,便又分东双庄和西双庄。

地理位置】

西双庄村位于万古镇政府所在地北6公里处,于后谭公路西侧,与东双庄村相连,村西是穆营村。

【姓氏 人口 民族】

全村1800亩土地,980口人。村中大部分为申姓,另有一户姓张和一户来亲戚家落户的权姓,皆汉族。

土特产品】

“聚德发”万古羊肉卤

“聚德发”万古羊肉卤是西双庄著名的土特产。

万古羊肉卤始创于清朝顺治年间,至乾隆年间发扬光大,到了嘉庆年间达到鼎盛阶段,是著名的地方特产。该卤香味浓郁,味道鲜美,回味悠长,是制作羊肉汤羊肉面条的主要卤料。民谣云“五湖四海皆吃遍,不如万古羊肉面”,“喝了一碗羊肉汤,一年四季想得慌”。“万古羊肉卤”和“道口烧鸡”、“老庙牛肉”并称滑县三大地方特产。

1992年,万古供销社成立了万古镇牛羊肉制品加工厂,聘请申自忠为专业制卤技师。西双庄人申永广与申自忠系远房叔侄关系,便进厂学艺。由于申永广头脑灵活,手脚勤快,深得申自忠待见,申自忠便毫无保留地把制卤技艺悉数传给了申永广。

申永广为更好地传承弘扬万古羊肉卤这一传统食品文化,于1998年8月在本村创办了滑县万古永兴牛羊肉罐头食品厂,1999年注册的“泳广牌”商标,获得国家食品质量认证。2013年发展为万古聚德发羊肉食品有限公司。他在继承祖传工艺的基础上,科学配方,精细加工。产品采取真空包装,既能保质存放,又便于携带。

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滑县万古聚德发羊肉食品公司现已成为豫北小有名气的一家加工羊肉卤的民营企业,产品畅销周边各地。万古聚德发羊肉食品公司多次被滑县消费者协会评为“消费者信得过单位”。2010年“聚德发”万古羊肉卤以地方名优土特产品被录入《滑县志》;2013年3月1日中央电视台七套“每日农经”栏目以“逢节必火的羊肉卤”对其专题报道,同年被录入滑县粹编《风物滑州》;2014年被河南省文联认定为第二批“中原贡品”;2018年7月荣获第一届安阳市文联民间文艺鼎甲奖和民间技艺传承奖。

【村中故事】

雷击双冢

双庄原初叫陈草村,陈草村东边是今古营村,今古营村有个书生叫周文伦。周文伦在陈草村念书,因学习不刻苦,遭父亲责罚,一气之下离家出走。

周文伦到江南做了个小生意谋生,时间久了,又免不了思乡。这年年底,周文伦动了回家过年与亲人团聚之念。就在周文伦打点行装准备返乡的时候,有一对自称杨天祥、杨素姣的夫妇,言说和周文伦是同乡,要周回家时顺便也给他们家捎个平安信。周问其家庭住址,杨说:“过去你每天上下学都从俺门前过,你不认得俺,俺可认得你。”又说:“你回到家,去到陈草村东地,见你上学路过的那两个挨着的大土堆,土堆前有十八棵大杨树,从东往西查第七棵树,你绕着树左转三圈、右转三圈,然后往树上拍三巴掌,自然有门出现。”

周文伦回到家后,想起了杨天祥夫妇之托,便来到陈草村东地冢丘前,按照交代的方法去做。果然,刚拍完三巴掌,眼前便出现了豪华宅院,大门洞开。一个自称杨老七的人将周文伦迎进府内,热情款待,并解释说杨天祥是他大哥。二人正叙谈之间,忽然听到有少女啼哭声。周问其原因,杨老七告知,此乃为儿子选的媳妇,待她由阳归阴,就为儿子完婚。周文伦趋前仔细一瞧,不由大吃一惊,原来少女正是自己的表妹。他想,无论如何也要将其搭救,就连忙向杨老七施礼,说明原委。杨老七碍于情面,答应将女子放了。

周文伦告别杨老七出来,心里惦记着表妹,便一溜小跑儿到了舅家。一打听,方知表妹日前得了怪病,被折磨得死去活来,百医不治。刚刚一个时辰的光景,却奇迹般地好转了。

消息传开,人们都说树上住的是皮仙(即皮曹狐)。既然周文伦能与其相通,那文伦也自然是仙了。于是,谁家有个灾难什么的,都来找周文伦,他也乐意为乡亲们办事。

年节过后,周文伦牵挂着在江南的生意,走之前与杨老七告别,看给老大杨天祥捎啥口信。这次去,又见一女子啼哭,仔细看像是自己的表姐。周文伦心说:“怪不得上次去姑姑家,见表姐似有病态,原来如此。”周文伦又和上次一样求杨老七放生。可这一次,任凭好话说尽,杨老七就是不听。他说:“上次是你表妹,这次是你表姐,下次还不知是啥亲戚呢?如果都依了你,我儿啥时娶亲?”二人话不投机,周文伦愤然离去。

回家后,周文伦到处打听何方大神能降皮仙。听说张天师能行,他就下定决心,要找着张天师,降狐仙为民除害。

周文伦走呀走呀,风餐露宿,不知翻过多少山,涉过多少水。一天,因劳累风寒体力不支昏倒在了一山脚下,被一老者救起。那老者对其说道:“那张天师乃是一口仙气,无影无踪,你岂能找到?我给你五道符,能够降妖,你可速回。”在如此这般交代了一番后,老者让周文伦闭上眼睛,说送他回去。

周文伦一闭上眼睛,便飞了起来。不大一会儿,脚就落了地。他睁开双眼,见自己已经站在双冢前。他按前述方法进了杨府,在五门相照的庭院中,门门都贴上了符。之后,周文伦见了杨老七,又索要表姐,杨老七仍是不肯放人。周文伦按照那位老者传授的方法,将桌一拍,扭头就跑。跑出大门百步之外,听见“咔嚓”一声响雷,往后一看,见第七棵大杨树被劈为两半,随之熊熊大火燃起,其他树木和两冢蒿草也被烧着。

后来有人传说,杨老大夫妇长期在外,躲过了这一劫。乾隆下江南时,杨素姣惑主,被周文伦认出。周文伦也因此有功,享受朝廷俸禄。

高大的树木在空旷的野外遭到雷击是很正常的自然现象,但在科学知识尚不普及的时代,老百姓不能正确给以解释,便生发出了大树住仙、仙害民女、周文伦义寻张天师、雷击双冢之类的故事。

“曰”改“申”姓

万古镇西双庄绝大部分户姓申,汉族。可如果追其根问其祖来,他们的先人并非申姓,也非汉族。据考究,其“申”是由“曰”姓改为“申”姓的。

申姓族谱记载,“曰改申”的申姓祖先,是来自蒙古皇族后裔元朝末代潞王曰憬。曰憬,字迈公,丞相衔,系元顺帝同胞叔,身居爵王,配请氏封一品夫人。其初封晋王,改封潞王(后隐居之村称三王村)。当年明军北上势如破竹,元帝北逃,大都失陷。兵荒马乱中,曰憬脱去朝服,换上破衣旧衫,带领眷属混入难民中,先躲在屯留,后又藏到绛州。因明军搜捕盘查严紧,曰公考虑到自己膝下“九胎十八子”“三胎六枝花”这么一大家子人,目标太大,很容易暴露,一旦被捉,曰氏宗族将不复存在。为保留住后代根苗,便隐姓改名,将“曰”字加一竖,对外称“申”。他让十八个儿子带上妻儿各奔东西,分散逃命,以免被一网打尽。考虑到此次分别前途渺茫,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相见,于是含泪忍悲,折铜锅为十八块,分与各子,并再三叮咛好好收藏,以作为日后相认的凭证。这十八个儿子除了最小的儿子按蒙古风俗留在父亲身边外,各自出走,迁往山西各处。后明代建立,几次移民中,此支申姓后裔又随移民迁往各省,以晋、冀、豫、鲁、苏居多。他们在迁入地很快便融入到了当地居民之中。因有这段故事,“曰改申”又称“铜锅申”“打锅申”等多种称谓。这支申姓家族口口相传自己的来历,遇到申姓便问是否打锅。凡是打锅申者,盖血脉之亲也,故有“天下打锅申一家”之说。

申姓认祖归宗,按当年约定以铜锅片为证,但历史已过六百多年,仅西双庄村申姓自明代迁民以来就已繁衍到了二十二世,当年的铜锅片是否保留了下来,保留下来多少,我们都不得而知。所幸的是,曰改申的后人们没有忘记自己的来时路,并期盼着有朝一日能够再次相聚。这就是所谓的血脉相连吧。

现将洪洞家谱研究所的一段文字记载抄录如下,以佐证此说。“元朝末年皇室有曰姓,至正二十八年八月大都失陷时曰改申姓逃匿流散到东昌大名、彰德三府。申氏有蒙古少数民族改姓之说……”

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申彦勇

资料提供:申永广 申思问

撰稿人:肖随普

宾馆物品低价处理

滑县土产街世纪庄源休闲会馆重新装修,酒店所有床、凳子、沙发、桌子、床单,所有用品减价处理,有需求者赶快购买,数量有限。

招聘编辑:

Hash:9dc53ee7ee5a7d67711fc6f805d319b555f19aa2

声明:此文由 滑浚吧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