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墨“之笔 勾勒乡村美景
粉墙黛瓦、桃林竹桥、木船水车……错落有致,又妙趣横生。这是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吴房村,被誉为”中国黄桃之乡”,坐落在上海南郊,犹如一片”世外桃源”。清明时节,桃花绽放、河水潺潺,不少游客慕名前来踏青赏花。
一年多前,这里是另一番景象。电线密布、河道黑臭、土地板结贫瘠、房屋大量空置……乡村寄托着乡愁,却留不下足迹,青村最缺的是”青春”。
如今,小村庄变身”田园综合体”,”黄桃+”实现农业、加工业、服务业”跨界”经营,租金、股金、薪金”三金模式”增加农民收入。焕然一新的乡野引来资金、产业、人才流入,推动城乡融合。小小乡村踏上振兴路,青村的”青春”恰自来。
从小村庄到“田园综合体”
这个变身很“跨界”
清明时节,吴房村的桃花迎来最美花期。花树重叠交错,一眼望去犹如一片桃粉色花海,在粉墙黛瓦的映衬下更显明艳。漫步在乡间小径会发现,这里有乡村美食部落、创意农夫市集、皮划艇俱乐部、自然教育课堂、乡村青年双创中心……小乡村已经大不同。
变身不是”涂脂抹粉”,简单地美化路桥、墙面,在保护好乡野肌理的前提下,”跨界”产业发展才是”田园综合体”的内核。
以黄桃闻名的吴房村,依靠传统农业难以延续昔日的辉煌。基础设施差、就业机会少,让这个小村落留不住年轻人。老人打理不动老桃树,因缺乏科学治理,连桃林边的小河水都快流不动了。
小乡村的变身不做表面文章,从提高经济”密度”提升产业品质上下功夫。
2018年6月,吴房村的都市田园改造启动了。村民将承包地和林地、宅基地流转到村集体,进行整体规划建设。
桃林逐步”纳新”,开展产业化种植,品种优化、管理规范的桃林产量提升。黄桃身上全是宝,不仅桃子又大又甜,桃肉还可以做果酱、酿桃酒,桃核可以做雕刻。”黄桃+”产业链不断向深加工延伸,还带动文创产业发展,引入名人文创工作室,村居变成文创、农科园地。
一只桃子串起了一二三产,也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以前房子老化长年空关,现在不仅房子建得比以前好,还能够每年拿到几万元租金。桃林种植有收入,将来新产业发展还会有分红。”吴房村村民吴达均说。
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乡村改造实现全面升级。
“农、林、水、田、路、桥、房全新布局,既保留了田间作物、水系河道和古树,又新建道路和桥梁,疏浚河道,并配套公共设施。过去很多村民家不通煤气,用煤气罐不方便又危险,改造后的村民家里都通了水电煤,管线入地,再不会像过去那样电网密布了。”施工方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吴房村项目负责人曹峥说。
画中乡村“3D版”
城乡融合离不开文化纽带
手绘花墙、悠闲泊船、竹编小桥以及散落而不凌乱的各色小花,每一景都恰到好处。没有城市绿化的整齐划一,处处充满乡间野趣。吴房村的赏心悦目不只来自于大自然的馈赠,更有细微之处的妙笔点缀。
“吴房村的改造设计蓝本源自一幅画。”中国美术学院设计总院第一综合院副院长方春辉说,”国画大师吴山明走访吴房村后,提议创作水墨长卷‘桃源吴房十景图’,在他指导下由长子吴扬主笔,同设计师团队协同创作完成。我们就是要和中交上海航道局把这幅画变成现实。”
将一幅独具艺术魅力的水墨画变成现实”3D版”,不仅需要建筑、景观、桥梁通盘设计,站在风景园林的角度斟酌每一个空间和节点,更需要保护并传承好传统文化。为此,不少工程反复修正完善,施工方与设计方不断磨合也不厌其烦。
村里的水泥小路铺上了青石板,围栏矮墙上穿插着黛瓦片,许多设计就来自于江南独有的风貌。”之所以进行这样的修改,是因为下过雨后,雨水浸润过的青石板会长出青苔,这是水泥地上看不到的。”方春辉说。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只有0.24平方公里的吴房村改造示范区让国画中的江南水乡、都市田园”活”起来。
“无论你来自都市还是乡村,都向往大自然的滋养、文化的浸润,文化传承本身就是城乡融合的纽带。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一村一景,每个村落都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和自然风貌,我们少砍一棵树,少拆一幢房,尽可还原乡村自然隽永的本来面貌。”曹峥说。
村民的瓶瓶罐罐、磨盘等农耕用具,被布置成了景观小品;一处洛书九宫图引来游览者驻足算一算;村里的一座百年老宅修旧如旧成为村史馆;村民议事厅、乡贤议事厅、党员议事厅、道德讲堂是村民自治共治的好去处。
人在画中,诗在眼前。跳跃的鲤鱼、田间的蛙声与月下的灯笼,带来都市田园的独有静谧。
踏上振兴路
“青春”恰自来
在进村的入口处黛瓦堆拼的造型墙上写着一句话:”青春,是人生最美的时光。”踏上振兴路的青村迎来了”青春”。
尽管吴房村一期改造工程3月下旬交付物业,但一半的房子早就有”主”了,这里有中国美院乡村工作站、国画家吴山明工作室、越剧表演艺术家吴群工作室、上海市农科院的黄桃工作站等。
吴群就是吴房村人,早已离开小乡村在外工作的她如今又将工作室搬回来,在这里不仅有她创作的源泉,还吸引来更多小伙伴到自己的家乡寻找灵感;
上海市农科院乡村振兴科技服务团奉贤黄桃工作站也”落户”在村里,在桃林进行黄桃新品培育,条件得天独厚;
工作站里的一面墙上刚刚画好一幅黄桃图,这是中国美院的绘画老师通宵创作的,灯光的映衬下,饱满的桃子令人垂涎欲滴;
村子中心位置有一座”人”字桥,是中交上海航道局工程师将原来的堤坝改造而来,不仅将河道疏通,死水变活水,还成为一座游客打卡的”网红”地标;
村民们散养的虾塘、鱼塘,被统一改造成整齐划一的鱼塘,还成为大型钓鱼比赛举办地。平日里也有不少远近游客来体验乡村的垂钓生活……
你若芬芳,蝴蝶自来。城乡间的产业联动、文化融合最终带来的是人才流动。
产业发展让”家门口”就业成为现实,也有越来越多的”村外人”在关心”村里事”,愿意在都市的喧嚣中寻找一份宁静,也在这里安放了自己的梦想。
让乡村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亮点和美丽上海的底色。2019年是上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攻坚之年,吴房村是上海第一批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
“已经有其他村慕名而来,希望能够成为下一个吴房村。”曹峥说,”保有独特风貌,促进城乡融合,每个村都能够成为最美乡村,走上振兴之路。”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Hash:bfcb828e71527060a4773697af619b69552df75c
声明:此文由 南方农村报社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