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记者见过最老旧的望京楼图片!

△1901年的望京楼、看花楼、煤山

民国卫辉游记是民国时期人们在观光游览卫辉的基础上,对卫辉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城容市貌、风俗人情等方面的文字性记述。这些记述,在时过境迁之后,就都成为我们研究过去的地理面貌、复原昔日地理景观以及了解卫辉旧时风情的最佳资料。特别是这些记述,往往都是逐时逐地,次序井然,史料价值尤为突出。

近来,笔者通过广泛搜集资料,爬梳文献,将散布于各处的民国时期撰著的卫辉游记辑录到一起,为卫辉文化研究提供了些许内涵丰富、质量可靠的文献资料。今笔者再配以相关历史影像公布于众,力求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使读者触摸历史细节,感知民国卫辉的历史风貌,进而对民国时期的卫辉获得一个新的认知。

本期为您介绍望京楼、看花楼、煤山。只可惜看花楼、煤山已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中,只留下几幅老照片和文字记述给我们无尽的探索。

△1931年的望京楼

望京楼,在县城内东北隅,明万历间潞王所建。高三丈余,连址高十余丈,方广六丈余,四周砌以白石,上辟四门,以资登眺。绝顶建石坊一,颜曰如意,雕刻極精。清顺治时拆毁宫殿,独存此楼,今仅剩石坊而已。楼址右偏旧有看花楼,前以煤石砌成煤山,山下有洞,洞分三楹,向东八十余步有潞王妃梳妆之楼,今均圮废。清苏文楷及许作梅均有诗。”

——摘自魏青铓《汲县今志》(1935年11月刊行)

△1985年的望京楼

望京楼,距站四里,在北门内。原名崇本书楼,又曰望京楼,为潞王公余远眺之所,故于潞王宫后。楼高三丈余,周围砌以白石。楼顶竖一石坊,颜曰如意。清顺治间拆毁宫殿,独存此楼。明苏文楷诗:“石榭连云白,椒墙倚夕红。一登万井杳,环眺远山空,人在同明月,歌沉负大风。西邻更漏切,廿载咽秋风。”细读此诗,即知该楼之巍峨气概耳。煤山、看花楼在望京楼右偏,楼高僅及望京楼之半。楼前以煤石砌成煤山,山下有洞,洞分三盈。向东八十余步有潞妃梳妆楼,今已圮废。

——摘自《道清铁路旅行指南》(1933年6月重编)

△望京楼(拍摄时间不详)

晨步马市桥,入眺行门,往览明潞王所建望京楼。高约十余丈,广约五六丈。上有十字通廊。再上作坪。南起石坊。东为看花楼,状同望京,从下层石门升巷磴至顶坪,列八卦石,四望山川,了然眼底;北倚城堞,下作窟室,南启疏棂,东连煤山。砌石玲珑,高可二丈。东侧铺长方石三块,斜接为溜下形。相传潞王尝将强迫弗从美妇女裸缚,自高流落,使冲下体于石锋,示旁覩者以慑服。今看石斑间犹隐呈爪迹,含有血痕。予呫诗二首而志哀感。

——摘自张肇崧《游卫辉古迹记》,见《新游记汇刊》第3册(1920年中华书局印行)

△1901年的望京楼

崇本书楼,俗名叫着望京楼,是城内最高的地方,在城內北门裏旧潞王府宫后边。高十余丈,完全用石砌成,是潞简王建。上边旧有宮殿,顺治间倒坍拆毀。现在上边尚有石坊一,高丈余。宫殿的旧迹尚存,惟年久失修,圮毁多处,若能加以修葺,既可保存古迹,又頗為以壮观瞻也。

——摘自《左右山河之汲县》,见《河南政治》(1932年第2卷第10期)

△1915年的望京楼

城北西南行,数十武,有望京楼故址,为明潞王藩所建。王有昏德,建楼名虽望京,而用意实系登窥民间妇女。专制时代之淫威盖可畏已。楼基以石筑成,共三层,高可六七丈,均为城拱式之建筑,尚可登临。惟内中石级多残缺,有少至六七级者,余登人肩上,始可越过。抵巅,则全城在望。西视太行,峦峯罗列,起伏蜿蜒。卫河如带,曲折而流,颇心旷神怡。基上楼已倾圮,仅余石坊一座,上有长联,已不能记忆其文。楼左右有看花楼及潞妃梳妆楼,均已颓废,祗剩楼基二座,瓦砾一堆。楼前数武有土阜,上迭以乱石,人呼曰煤山。拾级而上,发见其阜非以土堆积而成,而系以砖石,筑成城拱式暗洞,而上覆以岩石。顶有二孔,若盘大,俯视洞内,黑暗中见巨缸数十,尘封满盖;更有粗绳数十捆,杂置缸旁。究系何秘密,至今尚惑焉。楼之四围,悉属瓦砾广场,是为当年王邸。有明至今未远,而淫威之王则早成物化,且并其以平民血汗所成之住所,亦不能保其残壤无余,祗剩一片残墟供人凭吊,则视今世以贫民巨万血资所成之洋楼大厦,其为用盖亦不过供今后人之凭吊而已,哀哉!

——摘自陈川至《游孔子击磬处比干墓》,见《旅行杂志》(1932年第6卷第8号)

△望京楼(拍摄时间不详)

望京楼,即崇本书楼,乃明潞王所建,顺治间拆毁,今仅台基矗存,高可十三四丈,其下被居民挖成深坑,不能登,予笑曰,我登此行,可称为望京台矣!同仁均为之颤然!台东有石山,俗名煤山,山北为看花台,高约望京之半而弱,亦潞王所建。予等登其上,城外太行横亘,山脊积雪,隐隐有如白缄!南为梳妆楼,在省立五师内,玻窗整齐,已改充教室之用矣!

——摘自冯元材《观察日记》,见《河南政治》(1935年第5卷第12期)

△1920年的望京楼

北门内之潞王宫,早成废邱,惟宫后之望京楼,屹仍存在,楼高三丈,四周砌以白石,上竖有石坊,颜曰如意坊,明苏文楷先生诗云:“石榭连云白,椒墙倚夕红。一登万井杳,环眺远山空,人在同明月,歌沉负大风。西邻更漏切,廿载咽秋风。”细读此诗,可见该楼气势之雄伟。望京楼之右,有潞王妃之看花楼,倾颓不堪,昔人词云:“碎琉璃瓦片多,烂翡翠轩窗棂少,直入宫门一路蒿,住几个乞儿饿殍。”不啻为凭吊潞王宫之废址而作也。

——摘自邱砚芸《汲县游记》,见《保安半月刊》(1936年第1卷第5期)

△1931年的煤山

下午到城东北角看看古跡。由两个小朋友领导着登“望京楼”,楼台的基础高可十二丈,周围面积很大,四面都有小门。我们攀援木梯,脚踏着碎砖,跑到台顶,汲县城的四围景物都在眼底,城里櫛比的房屋看得很清楚,伟大的城墻现在也感到矮小了。台顶有石坊一座,北半面有柱石四个,是楼阁的遗址,台系明穆宗第四子朱翊鏐所建。当时是万历年,朱翊鏐被封為潞王,在卫辉的时候。建台的起因是潞王想念他在北京的母亲,遂向着北平的方向建筑起这座楼来,暇时登临北望,以慰思亲之念。

当地民间有这样的一种迷信传说,当时潞王心目中的楼高,以能看见北京為止。后来因為劳民伤财的缘故,感动了神灵,观音大士特化為潞王的母亲,坐在汲县城北五里的黄土岗上,作正在梳着头髮模样。潞王以為看着母亲了,遂停止了楼基的向上加高工作。楼的附近还有潞王所建筑的煤山、看花楼、梳粧楼的台址,同时还听到了许多的传说和关於潞王苛虐的故事。每样的事情,都可看到当时的民众对於敢怒而不敢言的压迫是无力反抗的。我们在望京楼上,虽然是看不到从前的北京——现在的北平,但是当着几对眼睛向北看看的时候,只觉得心痛。漳河岸上,隐约的抱声时时传来,大家觉得眼前景物有点模糊,接着每个人的眼角上都掛下来了泪水。

——摘自韩清涛《到汲县去》,见《战地通信》(1938年第11期)

▌特约记者:程永华

编辑|陈莎莎 编审|王世国

审核|张 峰 签发|岳清河

声明:原创文章版权属卫辉市融媒体中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微信号|WHTV_Wechat

抖音号|Weihuimedia

我市今年首推工程:新濮路东延项目!

让我们一起撸起袖子给春天一点“颜色”看看!

演练,现场直击!

给力!一周抓获11名嫌疑人!

Hash:7326022350193193c2c3e79617a679b81c7f90e7

声明:此文由 这里是卫辉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