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略者拍摄的一组卫辉老照片,让人唏嘘,原来卫辉这么有味道

近日,外地一朋友发来一组侵华日军拍摄的汲县城照片让我鉴定。这一组照片拍摄于1938年12月,有城墙,有城垛,有城河,有卫河,有船坞,有纱厂,有烟囱,有水塔,每张照片的背面都有文字说明。

照片一正面。前面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后面是高大的建筑。第一排的大胡子看起来有点像是外国传教士。还可以看到几个带礼帽的,或后背手,或前揣手。

照片一背面。有“昭和十三年十二月八日于汲县”字样。昭和十三年就是1938年。据了解,侵华日军是1938年2月占领汲县城的。

照片二正面。前方石桥西门桥,后面高大城墙有外墙剥落、内土外露、部分坍塌现象。此处为卫辉府西门城墙。

照片二背面。有“汲县西门”字样。

照片三正面。波澜壮阔的护城河,雄伟高大的城墙,昂首挺立的城垛,光秃秃的树丫。

照片三背面。有“汲县西门外城”字样。由此推断,上图拍摄机位在南马市街、下街、延寿宫环护城河一线。

照片四正面。有石桥,有瓦房,有高楼。

照片四背面。有“汲县西门外”字样。由此推断,上图拍摄机位在西门上方,前方是西门桥,后面是马市街,民房成片,二层高楼突兀护城河畔。

照片五正面。街道弯曲,民房连片。

照片五背面。有“汲县西门城内”字样。由此推断,上图拍摄机位在西门城墙,上图街道应是县前街。

桅杆处五六十年代是汽船码头,每天都有可直达天津(新乡一天津航运客运),那时河里鱼虾成群,小孩子在河边两手抄水都能弄上大虾,汲县人称之为蚂虾

60年代左右,汲县人有一部分都吃卫河水,当时有以卖水为生的三四家人,他们提水处就在吊桥上方几米的地方。

附近几道街的孩子夏天基本是在卫河里渡过的,卫河大桥有七洞桥眼,大桥眼是木石架构,又高又宽,是来往船只必经的,六桥眼只有少量的水流,七桥眼已被河沙淤满,一桥眼无水,是纤道,四桥眼下是潭窝,水很深,我们就是在桥上四桥眼处跳下河玩水的。

照片六背面。有“汲县渭河”字样。此处“渭河”应为“卫河”。

照片七正面。有河流,有船坞,有民居。

照片七背面。有“汲县城外渭河”字样。此处“渭河”应为“卫河”。由此推断,上图拍摄机位在德胜桥上,后面民居应为官驿街、板楼街一线。卫河开阔,船坞众多,成群结队。

照片八正面。前景是宽阔的护城河,中景是高大的城墙和城垛,远景是被日军侵占的华新纱厂,有水塔,有烟囱。两条冒着黑烟的烟囱格外显眼,纱厂开工用的焦作煤消耗量大。

照片八背面。有“汲县防绩工场”字样。绩在古语里就是纺织的意思。宋代范成大的《夏日田园杂兴》诗里有“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句。日本文化源于汉唐,”纺绩”二字更符合日本特征。。

来源:墨泉影像

本期责编:看妹

郑重声明:原创文章非经许可,一律不得转载!

END

Hash:fdfb0f26082a8cd19f2b431044ca0e5b49676cd7

声明:此文由 看卫辉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