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生活着百名犹太人后裔,保留着遗迹和文化习俗,他们热爱中国

河南开封顺河区有个教经胡同,但正是这个不起眼的胡同,却引来了国内外关注的目光。据开封文史专家考证,历史上这里是开封犹太人最著名的一个聚集地。以前被开封人称为“挑筋胡同”,冯玉祥主政河南时期,觉得这个名字不太好听,遂改成了如今的“教经胡同”。

现在的南北教经胡同,和开封其它年久失修的胡同一样,逼仄的小巷,坑坑洼洼的路面。原来,开封犹太后代都聚集在教经胡同附近。1958年后陆续迁出,目前只剩下一家住在这里。

1947年,张兴旺就出生在教经胡同。他曾担任开封市政协委员。他家里到处是和犹太人有关的东西,客厅悬挂着犹太教哭墙的大幅照片。1987年初的统计数字显示,开封市共居住有犹太人后裔159人。在开封犹太人的七姓八家中,张姓和李姓只与回族通婚,而其他六家则与汉族通婚。

在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内,有一个“古代开封犹太历史文化馆”。里边陈列的照片、示意图、仿制器物以及与古犹太人有关的专著、文章及刊物等,展示了开封古犹太人的历史文化。

开封博物馆“古代开封犹太人历史文化陈列”展室的“重修清真寺碑”,是犹太人定居开封最有力的佐证。从这通刻于明弘治二年(1489年)的碑文可知,开封犹太人至少自北宋年间就开始在这里繁衍生息了。

展室里陈列的还有“尊崇道经寺记碑”和“祠堂述古记碑”两通石碑。这是开封犹太人修建的一座清真寺中的三块石碑。碑文内容不但记录了开封犹太人宗教活动的遗存,还包含有中国古代犹太人当时的政治地位、社会职业和生活情况等方面的记录。

2005年5月22日,美国纽约时报刊登的《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文章提到,当时的开封“人口上百万,富丽甲天下”。“开封的地位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包括成百的犹太人,在今天的开封还可以看到一些犹太后裔。”

2011年8月16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在《中国犹太人面临身份认定难题》的文章中说:“开封的确有一个犹太社群,尽管已分化并缩小,约有500到1000人自称开封犹太人后裔并保留了某些犹太传统 …… ”

开封犹太人是怎么被发现的呢?这与一个叫艾田的开封犹太人有关。1605年6月,艾田赴京参加会考,在京期间,他慕名拜访了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两人深谈之后,利玛窦惊奇地发现眼前这个认识希伯来文的男子竟是古犹太教的信徒。后来,利玛窦几次派人去开封实地调查。

利玛窦神父把中国开封犹太社团存在的消息及有关资料传给梵蒂冈之后,立刻引起了西方社会的极大兴趣,被舆论界称为“耶稣会士的一大发现”。从此,许多耶稣会士来开封访问调查。1613年,意大利籍传教士艾儒略奉罗马之命访问开封,见到了开封犹太人的“礼拜寺”。1704年,葡萄牙籍传教士骆保禄访问开封,受到七姓犹太人的欢迎。

1912年民国政府给开封犹太人的7个家族发了地契,1913年,犹太后裔又把会堂原址的近10亩地一并卖给了基督教会,得了1300大洋。开封犹太后裔于是流向各地。如今,开封第四人民医院就是开封犹太人清真寺遗址所在地,而教经胡同就紧靠在第四人民医院的周围。

司徒一凡在《以色列邮票上的中国古建筑》一文中写道: “日前,笔者在阅读一本有关犹太世界的邮票书时,不经意中发现一枚以色列于1988年发行的邮票,其图案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古建筑。从邮票上标注的文字获知,此建筑乃建于中国开封府的犹太教堂。”

据学者走访调查,石姓开封犹太人是保存犹太人文化习俗最多的一支。张兴旺说,开封犹太人被媒体报道后,一些海外的犹太人团体来到开封,动员他们重回以色列定居,被他们拒绝了。张兴旺认为,虽然自己身上里流着犹太人的血液,但是自己生长在中国,对自己的祖国已经怀有深厚的感情。

Hash:cf1d60e85a49813fdd19dd2b887385c879b2c73a

声明:此文由 阳婷的青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