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档案之乡村记忆·敔山村》:僻壤变新城 感受新老敔山魅力

▲《江阴档案之乡村记忆 ·敔山村》,建议WiFi状态下观看

敔山村位于定山北麓,所以村民自称“ 北山人”。俯瞰敔山村,会发现它被羊头山、定山、敔山三山环抱,村落西边则是 村里人俗称“大河里”的白屈港河,这使得敔山村成为一个交通闭塞的山湾,地处偏僻,处于半封闭的状态。

相对闭塞的地理环境,使得敔山村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舒适宜人,敔山村的稻米远近闻名,江阴的民间有一种说法,来到敔山湾要吃白米饭。敔山村出产的白米,又香又糯。

敔山村三面环山、树木葱郁、莺歌燕舞、流水潺潺。过去的敔山人就生活在这青山环抱、绿水萦回之中,其中就有著名地理学家、探险家、旅行家文学徐霞客的儿子——李寄。李寄母亲嫡嫁于云亭敔山湾旺湾小李家村一李姓家,后李家败落,养父又死,母子二人遂寄居敔川湾双林庵内。在著名的江阴抗清守城八十一天中,李寄在敔山村一带募集组织乡勇,袭击骚扰抢掠东乡的清兵,有力的配合了守城斗争。战后,李寄游历全国,著书立说,晚年开始整理父亲徐霞客的游记手稿,最终的成书是《徐霞客游记》最重要的版本之一。

由于河道狭窄,每逢大雨,敔山村都会因排雨不畅而遭遇水涝,严重影响了粮食的产量。上世纪70年代末,在政府的号召下,敔山村大力开拓北横河。从村内的“暗泾兜河头”开始向东,一直经过“白家坟”高地,再穿过头甲里村中间高地,最终接通千泾丼河。开河挖泥,全靠着敔山人一担一担将淤泥挑到河岸边,经历了数月的艰苦奋战,北横河顺利竣工,敔山村山洪水涝的难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另外对于外出交通不便的问题,敔山村人意识到,要想过上富裕的生活,把经济搞上去,必须要修路造桥,最终于1995年开始建设安利公路和千泾丼大桥。安利公路西接澄鹿公路,穿过村庄中心,东连千泾丼大桥。自此,敔山村被彻底的打开,曾经“半封闭”的小山村,开始张开双臂拥抱外面精彩纷呈的世界。

渐渐地,曾经寂静的小山村,变得车水马龙,乡村经济也有了质的飞跃。进入新世纪,敔山村工业产值连续翻番,2004年,全村产值高达2亿元。

2006年,随着江阴城市的东拓,敔山村这块风水宝地迎来了全新的规划和定义,政府要把她打造成为一座“宜工、宜商、宜居、宜游”的新城。2006年5月,敔山湾新城开发建设工程启动,敔山行政村16个自然村村民全数拆迁。拆迁后的敔山村,也迎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个全新的敔山新城崛然而起。

曾经的乡村生活似乎无法从脑海中褪去。那是敔山人难以忘却的集体记忆。新兴崛起的敔山新城也会在敔山人的祝福下,浸润着改革和发展的春风,凝聚着智慧与力量编制着下一个美丽的梦。

Hash:d67a4539c33ec99ffde3157919d7a044edb1bd14

声明:此文由 江阴纪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