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故里踞楚塞
仓颉故里字始地,楚塞盘锯护英魂;千古文章有三苏,莲花山上话传奇;飘然出尘大悲寺,“王乔飞凫”今犹在……为什么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也许正是因为这片土地上的人,这片土地上的故事。
从一片砖瓦,提取镌刻的记忆;从一个故事,述说历史的沧桑;从一支人烟,找寻宗族的传承。本报今起推出乡镇史话栏目,带你走进一个个蕴藏着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的古镇,了解古镇的变迁,领略文化的风景。
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鲁山已成为中华民族活动的中心地域之一,仓头境内人类活动已很频繁。5000多年前,仓头已成为有一定规模的村落,属黄河流域黄帝部落。
仓颉故里踞楚塞
风景宜人的仓头乡
在仓头乡,仓颉文化遗迹遗存十分丰厚,拥有全国唯一的集造字台、祠堂和墓室于一体的古建筑;60多年前,国家级珍品青铜兕觥从仓头乡境内的西周古墓群中出土;仓头境内 ,距今2600多年的楚长城被考古界认为是“中国最早的长城”,抗日爱国将领任应岐的英雄事迹家喻户晓。
国画《字圣仓颉》
仓颉祠内话沧桑
关于文字的起源,当属仓颉造字最传奇。仓颉创造的象形字、古苏美尔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并称世界三大象形文字,后两者早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只有仓颉造 的象形字是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字,成为古老中华文明的象征。
仓颉是鲁山人,原姓侯冈,名颉。史料上的仓颉长相奇特,聪明睿智,出任黄帝的左史官。唐朝大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这样形容:“颉有四目,仰观天象 。因俪乌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仓颉死后,葬于鲁山苍头,黄帝赐名仓子头,故苍头改为仓头。仓颉冢位于现鲁山县仓头乡政府院内,冢上有仓颉祠,已有1300年历史。
“文字始创地,史官肇任处”。仓颉祠内的这副楹联,相传为黄帝所赐。仓颉雕像立于祠前一棵千年皂荚树下,四目灵光,让人肃然起敬。
曾经的仓颉祠古碑林立,1958年仓头乡修建水库时被用作溢洪道顶板。如今,仓颉祠内显示“仓子头”字样的古碑仅剩元代至正九年、清乾隆元年、乾隆四十一年所立的三通石 碑,由此可知仓头之名由来已久。立足仓颉祠,脚踏青砖,目光凝视仓颉雕像,仿佛看到仓颉挥笔创字的情景。
从甲骨文到今天的简体汉字,对汉字的起源尽管说法不一,但有一点能达成共识,即文字最初应由史官所创。对此,中国文字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黄德宽在《人文 清华·了不起的汉字》讲坛中亦有提到。
2017年4月24日,世界首届汉字节在仓头乡开幕。开幕式上,“世界汉字节发源地”正式揭牌。有关仓颉的故事更是随着世界汉字节在仓头乡的兴起,烙印在更多人心上。2018 年4月,在仓颉祠前施工时又挖出雕有龙凤图案以及疑为“仓颉造字台”的残碑,再次凸显了当地仓颉文化之悠久。
其实,无论仓颉造字是神话还是史实,都反映出人们对仓颉和汉字文化的敬仰。
仓颉故里
国宝出处古迹多
在仓颉祠西南边约一公里处,是颇有盛名的西周古墓群遗址。该遗址虽然现在看起来是庄稼地,但早在60多年前出土的商代青铜兕觥、父庚尊、父乙提梁卣等,均被视为国家级 珍品、国家一级文物,现均保存于河南省博物院。尤其是在此处出土的青铜兕觥,被称为稀世珍宝,全国仅存3.5件,其中一件出自仓头乡。兕觥是古代一种酒器,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前期。
在仓头乡李窑村紧临207国道处,有一上下长约50米、宽约30米,形如坟茔的山坡。山坡上古柏葱郁,每棵柏树上缠绕着七彩布条,有新的,也有旧的。此处是传说中的禹王冢 ,传说冢内埋葬着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冢前禹王河畔,有禹王祠,祠内有禹王像。
禹王祠在禹王冢旁边,86岁的孙敬臣是禹王祠负责人。传说禹王曾在此治水,死后埋葬在了这里,每至清明节村民便前往祭奠。
除了禹王冢和西周古墓群,仓头乡楚长城遗址也颇有盛名。仓头乡境内的楚长城发掘于20年前,距今已有2600多年历史。楚长城始建于楚成王时期,是楚国的北部边境长城,处 于河南境内的楚长城遗存,横跨平顶山市的鲁山县、叶县和南阳市的方城县、南召县等地,总长度约800公里,其中鲁山县境内约60公里,被考古界认为是“中国最早的长城”。楚长城曾是防御韩赵魏秦重地,虽没秦长城那般雄伟,但整齐码列的红色基石,似乎在讲述着几千年前这里曾发生的边塞往事。
楚长城遗址位于白窑村对面山上。距离楚长城遗址百米远的崖边处,有两个石础,石础在红石上凿刻,相互间距3米。站在石础旁,可看到山下村子,也可看到20多公里外的鲁 山县城。
任应岐的后代精心守护着将军的故居
青山有幸埋忠骨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任应岐便是英雄之一。
任应岐1892年生于仓头乡刘河村一个农民家庭,18岁就读于淮阳师范学校,后报名参军,从一个普通士兵做到建国豫军总指挥、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军长、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 会委员及军事参议院参议等。
任应岐嫉恶如仇,坚决主张抗日,得罪了蒋介石。后来他捐出家中所有积蓄四万五千元与吉鸿昌、南汉宸、宣侠父等在天津组织成立“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准备在中原 地区发动十万人的武装暴动进行反蒋抗日,结果被国民党反动派察觉。1934年11月9日,任应岐与吉鸿昌在天津国民饭店与李宗仁代表刘少南等商议合作抗日反蒋事宜时,遭军统特务袭击。任应岐和吉鸿昌受伤被捕。11月24日,两人被国民党以“扰乱治安、加入共党、危害民国”罪枪杀。临刑前,任应岐挥笔写下了“大丈夫有志不能伸,有国不能报,痛哉!”的壮志豪言。1939年6月,毛泽东在《反投降提纲》一文中称任应岐为“坚持革命”的抗战人士。
任应岐当年在罗山县驻军时,深受百姓爱戴,专门为其立功德碑一通。去年10月,该碑被鲁山任应岐研究中心运回至任应岐故里。功德碑长2.7米,宽65厘米,厚14厘米,碑上 方的“中流砥柱”四个大字十分显眼。碑上刻有“陆军第十师师长兼豫军西路总指挥任公瑞周大人德政”字样。
1931年,为保护家乡免受匪患,任应岐捐出5000块银元修筑了寨墙,并在寨内建设了小学堂。1980年,小学堂因成危房被拆除,但任应岐当初捐建的寨墙残垣至今仍然可见,有 关任应岐爱国亲民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
任应岐牺牲后被埋葬在了故居后边不远处。墓前一人多高的墓碑上,镌刻着“爱国将领任应岐之墓”九个大字,墓碑背面长达千言的墓志铭,记载着英雄的生平事迹。墓前不远 处,禹王河水缓缓流淌,滋润着一方热土,也颂扬着英雄不朽的传奇。
仓头,以她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散发着璀璨的光芒。
掩映在绿树之中的仓颉祠
马不跳河传说
鲁山县仓头乡西北方有一小河,名为马不跳河。相传刘秀兵败,王莽紧追不舍。当刘秀逃至今天的小寺沟村时,因骑的是一头即将临产的骡子,面前的河要涨水,刘秀情急之下抽打骡子,并大喊:“你不会不产驹?”话音刚落,骡子飞速越河。也就从那时起,凡是骡子再也不会产驹了。当王莽追至河边时,河水咆哮,战马死活不下水,致使眼睁睁看着刘秀逃走。马不跳河的名字便由此而来。
来源:平顶山晚报
编辑:毕榕霞
Hash:549dd61e508656c08312082590e6e5eed43c8ad5
声明:此文由 文化平顶山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