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台商投资区杨厝村:依托浓厚文化底蕴 打造乡村休闲旅游

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杨厝村位于角美镇西北部,它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村庄,是福建省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近来,杨厝村在漳州台商投资区和角美镇的统一部署下,该村吹响乡村发展号角,以实现“三年大变样,五年翻一番”为奋斗目标,加快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掀开杨厝村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帷幕。

杨厝村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将依托浓厚的历史文化遗韵,规划建设精品旅游线路。把这些历史“名片”和优良传统,纳入这次乡村发展规划中。主打“慈善和孝廉”牌,将古厝改建成“家风家训”馆,规划历史文化乡村旅游路线,让发展在“历史”中寻找机遇,努力争当发展新农村的践行者。

通往林氏义庄的村道

推进规划建设 打造乡村旅游线路

杨厝村以“三年大变样,五年翻一番”为奋斗目标,认真发展乡村产业,大力提升乡村环境治理,把农村打造成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的美丽家园,目前一幅生态宜居的秀美画面已经展现出来。

来到杨厝村,以前横流的污水、乱搭盖难以看到,村中蘑菇房也少见了。小路干净整洁,路灯夹道而立,道路两旁百花争艳,闽南风格古大厝矗立,如观赏一幅幅美丽画图。今年来,已投资1500万元,建成角江南路直通林氏义庄的约一公里村道,建了面积25亩的林氏义庄公园,公园设施还在完善中,整治杨氏家庙面积约15亩。

为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杨厝村十分注重村庄保护与文脉传承,持续推进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提升它的“颜值”“价值”“气质”,使它再次焕发出强劲生命力。

规划旅游线路长约400米,据杨厝村主任杨智辉介绍,这条旅游线路图长约400米,宽约7米,“从林氏义庄开始,一直到杨氏家庙,途中将养真楼、碧山楼、碧山公园、余庆园、新厝、棋盘大厝、旧厝、旅菲同乡会等景点串联在一起(白石学院仍在规划中)。此外,在这条旅游线路中,还增设了一条商业步行街”。杨智辉说,目前这条旅游线路已经在着手施工了,“等建成后,我们村就真的把‘历史’和未来串联在一起了”。

杨厝村用这些美丽的古居景致,精心打造乡村生态宜游路线,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重要支撑,推动农村全面进步。继续着力建设生态宜居环境,打造乡村旅游路线,走出一条符合乡村发展新路线,展示出农村发展的美好前景。

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有关领导表示,杨厝是角美镇文化底蕴相对丰厚的一个村,其中林氏义庄等慈善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文化引领和凝聚作用。下一步,将在漳州台商投资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引导杨厝村建设“富裕、生态、幸福”大善杨厝,全面加快乡村休闲旅游线路规划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主动对接发展特色文旅产业,积极实现农旅结合的高质量乡村生态。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林氏义庄

文化底蕴深厚 村内文物古迹众多

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杨厝村,是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村,有丰厚的文化遗韵,村中文物古迹遍布。国家级点文物保护单位“林氏义庄”就在这里,百年“红黑”楼也在这里。村内保存众多的文物古迹实属罕见,吸引了不少专家学者前往考查,各地游客也慕名前往。

林氏义庄位处杨厝村过井社,是国家级点文物保护单。始建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台湾林本源家族创建,它集家庙、义庄、民居于一体,又是知名海商林维源的故居。这座百年闽南古厝保存完整,风韵依然的原貌还清晰透露其昔日辉煌。

林氏义庄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15亩多,三座并排两进大厝,配左右六列对称护厝,中座之后建一座二层楼房(俗称后楼),左座之后建一列仓廩,房、厅、亭共99间,建筑面积3730平方米。庄前有一片砖埕,埕前有双半月形鱼池,庄后有花园。庄门侧开,埕前护栏和三面护庄矮墙拱护全庄。庄园中座,前进为会客之处,后进为本源家族在祖地家庙永泽堂。堂内屏风、祖龛等雕刻精巧。前后进中间右过水墙嵌10块黛黑石镌刻清代书法名家吕世宜书写、道光元年立《永泽堂林氏义庄》碑文,小楷字纤细秀美。结构整齐大方,飞檐画角,燕尾圆枋,是典型闽南风格的庄园。

碧山楼别名“黑楼”

“黑楼”“红楼”是杨厝村村民引以为豪的两座老建筑,坐落于杨厝村碧湖社,两座欧式建筑都建于1921年。虽历经岁月沧桑,但这两座欧式建筑依旧完好耸立,把闽南文化与南洋文化汇融一起,显示其独特的多样性,成为当地的地标建筑。

“黑楼”是一座两层挑高式的建筑,坐北向南,砖木结构,别具南洋风格。二层半,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右侧附楼房一列,总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建筑四周,布满了长条形的窗户。顶楼的角落上,还写着“碧山楼”。当地村民说,这座楼的外墙,原来全部是黑色的水泥墙面,因而叫“黑楼”。

距离“黑楼”约百米处,有一座建筑风格相似的建筑。由于外墙全部用红砖砌成,当地人称之为“红楼”,门楼上书“余庆园”。坐北向南,砖木结构,红砖砌筑,因俗称“红楼”。这座楼共二层、上下房18间附厢房9间、马寮3间,总建筑面积近1000平方米,保护基本完好。余庆园总占地面积约5亩左右,花园是多层次,梯形美观大方,有一座六角凉亭、二个金鱼池、并种上各种果树和花草,人称小鼓浪屿之美。

古民居群

建立主题展馆 助推文化旅游产业

杨厝村在漳州台商投资区和角美镇的统一部署下,将充分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保护并合理盘活现有的古厝建筑,在古建筑上布置主题展馆。投资1000万元建立三馆一室,“家风家训馆、侨乡文化馆、农耕文化馆、图书文化室”,营造大气文化广场,有效发挥助力乡风文明的积极作用,助推乡村文化旅游产业。

“家风家训馆”在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公元1524年)的杨氏家庙“庆衍堂”布置,保留原本建筑结构和风格基础,对每个空间进行主题布展。在空间布局上提取当地元素,内容上深刻挖掘杨厝村独有的历史文化融入进每个主题展馆中。以弘扬“爱国爱乡、大善大爱”家风文化为核心,营造社会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思想教育基地,也将成为杨厝村的主要人文景观亮点和形象名片。

“侨乡文化馆”是展示该区侨界人物专题馆和侨社主题馆,展示了海外乡贤的创业、奋斗、成就的业绩和风貌,彰显了他们的爱国爱乡支持家乡建设的奉献精神和高尚品德。规划分为3个专题厅,“漂洋过海、根在杨厝”“风雨飘摇,屹立不倒”“ 根植于心,叶落归根” 三个部分。既展示了侨乡俊彦在南洋艰难谋生的经历、南洋创业的艰苦历程,也展示了工商巨擘苦尽甘来的成果、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寻亲探访;也有爱国实业家和慈善家的风采英姿,充分体现了,出洋华侨南下历尽千帆,归来不忘乡梓之情。

“农耕文化馆”展示耕种满田传千秋,农风兴杨厝。通过展示传统闽南农耕器具,将实物直观的展示在参观者面前,让参观者了解农耕器具的用法、特点等,间接感受杨厝先民耕作的智慧。还运用场景还原的方式,将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农耕风貌,比如闽南土地、闽南农作物耕种收成等,还原成具有真实感的场景展示出来,采用悬挂在顶部的投影设备将影像效果投射到地面,参观者走到指定区域可以用双脚跟地面的影像进行交互。在这里会将杨厝村种植的菌类农业收成成果做成生动形象的影像画面投射到地面,让参观者置身其中会带来全新的互动体验感。

为让观众有临场逼真的体验,展览馆还将利用“真实再现”的手段,有根据地还原、重构展品的使用环境和背景,如实物造景、让文字记载影像化等,给观众“进入历史事件的感觉”,从而有身临其境般的震撼和感动。以杨厝华侨“下南洋”这一走出国门、海外谋生的背景为题材,表现他们以海为路、告别亲人、闯荡他乡、艰苦创业的坚强毅力和精神风貌。这些牵动爱乡之情的动人场景,将于国庆期间展示。(作者:陈福升)

Hash:0225b54288f0937b6f963c3588e8b539621af386

声明:此文由 中国苏南视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