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神》中的天津地名的故事,你知道吗?

近日,一部网剧宛如一匹黑马,闯入了我们的视线,瞬间被朋友圈刷屏,这部剧就叫做《河神》。

《河神》是由天津为背景的一部文学作品《河神·鬼水怪谈》改编而来,小说主人公郭师傅是旧社会“五河捞尸队”成员,后为新中国公安水上警察。他捞过河尸无数,几十年间也破过无数奇案,生平极富传奇色彩,天津人称其为"河神"。

书中除了“河神”的传奇经历之外,对天津的风土人情、社会风貌描写的也是绘声绘色,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一看《河神·鬼水怪谈》中出现过的天津地名吧!

书中一开头就说到:“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南门外叫海光寺,北门外是北大关;南门里是教军场,鼓楼炮台造中间;三个垛子四尊炮,黄牌电车去海关。”这句诗中就出现了不少地名。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这个“南门外的海光寺”。

海光寺

旧时海光寺

海光寺位于今南京路与南门外大街交汇处东北侧,其地域为:南京路以北、多伦道以南,万全道以西、南门外大街以东的范围。

华北驻屯军海光寺兵营

“海光寺”可谓见证了中国抗战胜利,天津逐渐繁荣的过程。此地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1719年康熙帝巡幸天津,赐题匾额“海光寺”;之后咸丰八年(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进犯天津,胁迫清政府在海光寺正殿签订《天津条约》;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海光寺划归天津日租界。

海光寺夜景

如今,经过60多年的发展,海光寺已经成为了集金融、餐饮、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商业中心。

说完南,我们再来说说北。

“北门外的北大关”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北大关在哪里,但是说到东北角,大家肯定就不陌生了。

东北角

旧时东北角

东北角(北大关)曾是清明时期著名的运河七大钞关之一,是早年南运河上的一个重要渡口,随着运河漕运的衰微,大运河沿岸各运河钞关也在清廷一纸谕旨下废止。

东北角一景

直到今日,南运河畔的北大关至大胡同估衣街一带,历经长达几百年的商业繁茂,仍是享誉中国北方的著名商业区。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天津鼓楼和炮台。

鼓楼

鼓楼旧址

鼓楼,始建于明弘治年间,是在天津城土城改为砖城时同时修建的。高三层,底层有四座拱形门洞,通往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站在鼓楼上眺望远方,周围七十二沽尽收眼底。

此楼在八国联军时惨遭洗劫,在民国八年被拆除后于民国十年重建。解放后,鼓楼再一次经历了被拆除的厄运。

鼓楼新貌

直到2002年,在大规模的旧城改造中,作为津门的又一标志性建筑,一座巍峨壮观的新鼓楼落成了。

炮台

这里我们说一说“天津卫三宗宝”里的炮台,并不只是我们熟知的大沽炮台。

在明崇祯十二年,为了抵御满族势力的入侵和内部李自成的揭竿起义,明政府在海光寺、马家口、三岔河北、窑洼河南、西沽、邵公庄、双庙七处修建了环绕津城的七座炮台。

大沽炮台

到了清朝末年,七座炮台中只有三岔河口的炮台得以存留,这座炮台在抗击八国联军入侵战争时,终于发挥了巨大的威力,狠狠打击了侵略者。但最后,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在《辛丑条约》中强行被拆除,这座战功累累的炮台最终在1901年9月25日消失了。

AAAA级景区大沽炮台

如今我们熟知的大沽炮台,是《辛丑条约》中幸存下来的“功臣”,解放后,大沽口炮台遗址被国务院正式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以"海门古塞"之誉评为"津门十景"之一,在2013年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AAAA级景区称号。

当然,书中还有很多对于天津地名的描写,如魏家瓦房、人民公园、天津东站、陈塘庄、金汤桥、北宁公园......要说每个地点的历史,那真是七天七夜都说不完。

天津自古因漕运而兴起,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历经600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风貌。

现代天津风貌

这座蕴含丰富历史文化的城市,每个公园、每座桥梁、每个建筑,都是值得你来游览体验的,何不趁着夏秋交替之时,拿起“指针旅游”APP,寻找地地道道的“老天津卫”,看一看“河神郭德友” 所居住的美丽城市。

Hash:2a579010de65db39ed872441cd490232325d825d

声明:此文由 指针自由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