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嬉子湖畔边红花草连片盛开
四月下旬的桐城嬉子湖畔边,红花草连片盛开,绿草红花,灿若云霞。再过一个多月,随着插秧季的到来,这些红花草就要翻耕入地,变成绿肥。红花草,又名紫云英,曾被作为绿肥普遍种植,是农民最熟悉的“肥田宝”。后来随着化肥的广泛使用,红花草面积锐减。不过近几年,已逐渐被冷落的红花草又重新盛行了起来。
在肥西县牛角大圩,也是红花草的种植试验区。 4月23日,不少来游玩的市民在姹紫嫣红的红花草田里踏青、拍照,那一层细碎的花朵配上一地绿叶,紫色、白色、绿色相间,美不胜收。
“三十年前,红花草在水稻产区种植的可多了。后来慢慢的都不种,但是现在都讲究生态环境,慢慢的又有了。”当地村民回忆说。
安徽省农科院研究院王允青告诉记者,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红花草在安徽省年种植面积曾高达1500万亩。但之后随着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制,化肥广泛使用,红花草种植面积大幅萎缩。如今,随着土地产出降低倒逼和生态意识的提升,红草花再次引起农民的重视。从2007年安徽省在桐城建立第一个红花草种植试验区开始,当前该省红花草试验区数量已有四五个,均分布在沿江地区,总面积约200万亩。
农谚云:“花草种三年,瘦田变肥田”。究竟红花草有多神奇?
“不少农户反应,种地时即使加大化肥使用量,产量也不见增长,这就是化肥使用过多后、土壤肥力降低的表现。而种红花草就是用来改良土壤的,它通过植株吸收空气中的氮,通过根瘤菌把氮素固定在土壤里。”王允青介绍,每年9月,红花草与水稻套种。来年4月而下旬,红花草盛花期后,即被翻耕入地。农户随后灌水沤田,7—10天后栽秧。
据了解,在安徽省种植一亩红花草,一般鲜草产量可达3000—4000斤,其中含有10%的有机质,相当于为土壤里面提供200公斤的有机质,同时每百公斤鲜草又可为土壤提供0.5公斤左右氮素。经测算,种植红花草后,化肥施用量能减少30%,种后两至三年土壤肥力便能显著提升。
红花草具有肥田和观赏价值。其花期长达30—40天,连片绽放时,美不胜收。另外,红花草蜂蜜是一种高档蜂蜜,营养价值也非常高。“说是紫云英蜂蜜大家可能就熟悉了,每亩红花草可产蜂蜜10—20斤。”王允青说。
王允青说,红花草是个“宝”,可是目前在推广方面仍有不少阻力。一是农业生产对化肥依赖性太强,忽视了红花草的生态效益;二是红花草品种混杂退化,鲜草产量下降。另外,安徽省也暂未出台相关扶持政策。
据安徽省土肥总站副总农艺师钱国平介绍,红花草的生态效益明显,但经济效益不高。一般来说,一般鲜草产量可达3000—4000斤,也就相当于10—15公斤尿素。近年来,安徽省土肥总站一直在大力推广红花草种植,今年有9个县试点,推广面积总计20万亩。
王允青认为,推广,一方面需要政府引导,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加大对红花草等绿肥种植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对冬闲田种植给予一定补贴,在种子、技术指导方面做好服务;二是市场引路,依托合作社、企业打造成片红花草种植基地,发展生态农业和观光旅游。
Hash:aae42c6732595634a016e87cbfbb5af0718015f2
声明:此文由 中阳园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
相关推荐
-
吴桥杂技人皆知,这些景点未必见
吴桥县的杂技历史久远,早在1500多年前,南北朝东魏时期的墓葬中就有杂技壁画;吴桥县的杂技是大众的娱乐活动,俗称“耍玩艺儿”,有“上至九十九,下至才会走,吴桥耍玩艺儿,人人有一手”之说。吴桥县的杂技享誉天下,有资料记载,仅上世纪20年代初,吴桥杂技艺人就到过5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在异国它乡从事杂技事业的老艺人四百多人。建国后,吴桥向全国各地输送了数以千计的杂技人才。杂技界有“没有吴桥人,不成杂技
-
夜读|桐城,何以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年“申名”之路,只为做这一件事……
桐城市区俯瞰图11月12日桐城市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闻回顾点这里)刷爆朋友圈二十年“申名”桐城成功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背后有哪些故事?一起跟随小编来看!11月12日,桐城市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之时,桐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徐彬的手机也被打爆了。在桐城的、不在桐城的桐城人都欢呼雀跃。从2001年到2021年,走了
-
安徽重要考古新发现:桐城魏庄遗址
2018年秋,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引江济淮”工程,在桐城市开展了一系列文物调查工作,并最终于桐城市北部的孔城镇晴岚村魏庄自然村发现了一处遗址,该遗址因而得名魏庄遗址。魏庄遗址周边呈冲击台地地貌,北侧有低矮的山丘,孔城河流经其南侧。2019年春,中国人民大学、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桐城市博物馆等单位,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魏庄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获得了一批非常重要的考古资料。
-
桐城,山谷里的那些石刻(上)
这两年,我与一些文友以及户外人,走了一些桐城的山谷,看了一些原生态的风景,也看了山谷里的一些崖壁上或者大石上的石刻。这些有的以前就已经看过,有的还是第一次看见。它们有些风化得严重,几乎不能辨别;有些字迹遒劲,不失原先的风味;有些字迹模糊,但还能大致辨认。这些石刻,虽比不上名山大川的一些名人之字或者名人之刻,但它们都有独自的风物,自是被人光顾,被人欣赏,也就多少沾了文气,有了文味。因而,它们也是有价
-
桐城历史上的这个农民,因奇遇成为少将
说起“将帅”,你第一个想到的会是什么?也许是一幅横刀立马的将军指挥千军万马的铁血画面,或是危难时刻将领与士兵共进退的感人场景,或是拔山盖世的霸王死别虞姬的柔情一幕……是的,所有的书籍和影视作品,都将我们的思维指向了诸如此类的浴血搏杀的画面。可是我不得不承认,我们家族的这个“陆军少将”,居然不是军人,其军衔更不是靠战场军功换来的。北洋军队陆军少将袁文卿,是我妈妈的曾祖父的四弟,用家乡话说,是
-
桐城南阳叶氏进士述略
01著名学者吴大琨教授指出:“在中国的历史上,家族一直在社会的发展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要弄清楚某一地区的文化发展情况,就必须弄清楚这一地区的一些代表性家族的情况,两者是分不开的。”(吴大琨《笔谈吴文化》,《文史知识》,1990年第11期)吴教授所说的“代表性家族”,应是指名门望族。此言确实不虚,如果要深层次了解明清时期的桐城文化,那么就不能绕开当时的代表性家族。明清时期,桐城境内张、姚
-
乡土桐城 | 去吕亭鲁谼倪氏宗祠
去吕亭鲁谼倪氏宗祠文|汪向军几个朋友说是去吕亭镇鲁谼的倪氏宗祠,我欣然前往。对于宗祠,之前我一点概念也没有,后来枞阳县官桥镇的汪氏宗祠修谱,邀请我去了几次,渐渐的对宗祠有了初步的认识。宗祠即是祠堂,是汉民族供奉祖先和祭祀场所,是宗族的象征。祠堂是族权与神权交织中心。宗祠体现宗法制家国一体的特征,是凝聚民族团结的场所,它往往是城乡中规模最宏伟、装饰最华丽的建筑群体,不但巍峨壮观,而且
-
国庆在老桐城,穿越千年的时空旅行
国庆七天长假已至,我只想走遍老桐城(含今桐城市、枞阳县全部及宜秀区、迎江区各一部)的东西南北,流连在这片354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观赏这千年的山山水水、触摸这千年的人文气息、感受这千年的岁月变迁、领悟这千年的老桐城精神。0110月1日,范岗:其民爱我,必葬我桐乡朱邑是西汉人,年轻时任桐城啬夫,后因政绩突出升迁至大司农,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这么长时间里,主政桐城的官员可谓成百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