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不该被遗忘的古村 章渡十五姓-蓼花里陈家
本文作者: 吴小元
蓼花陈,距县城35华里,
原属章渡镇,今属云岭镇。
村上有陈、左二姓。
蓼花陈由来
该地属青弋江冲积平原地带,东西约一华里,南北宽约半华里。明以前为洲,四面环水,无人居住。
据史籍记载:明洪武年间(1368-1398)陈氏始祖陈万钟见其地塘水澄清,蓼花夹岸,土地肥沃,遂由县城附近的西坑迁人,紧衍生息,渐成村落。
蓼花里陈家 风光
自陈万钟于明代初年迁蓼花陈定居后,从第三代开始就繁衍成三户,即后来的长房二房三房三个分派。
村前有一溪水叫蓼溪,发源于镇内西部山地,自西南向东北流经肖村、龙泉汪、新洲陈、董家墈、九狮汪、湖塘马、村里马与云岭河汇合,至省潭湾入青弋江。在新洲境内一段为蓼花塘,后来逐演成蓼花陈这个村名。
蓼溪景色
蓼花陈村八景
“
百尺蓼溪一水涯,龙泉遥接曲溪斜。千层碧浪涵星斗,十里香风霭野花。别拓云林供岁月,另开天地种桑麻。游人若问斯何处,正是颖川隐士家。
这是后人对蓼花陈村庄清新自然如水墨画般景色的赞誉。
蓼溪景色
据《新洲陈氏宗谱》载,学人卜汉英汇集蓼花陈自然之胜,标为蓼花陈八景:
“
猷州怀古、万家园小步、廖花塘垂钓、新洲看月、高风桥观云、绿野书屋写怀、绵远夜渡宿水月禅林、蓼溪寻源
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蓼花陈地情资料。
蓼花陈,古名新洲,横倚猷州古城之东。武德三年(620)六月,杜伏威降唐,设南徐州,不久,改为猷州(今泾县章渡大宁山南)。领泾县、安吴、南阳三个县。武德八年(625),废猷州,并入泾县。作为兵家争战的要地,《猷州怀古》一诗中有如此感叹:不少英雄成碧血,几多名士卧斜阳。缅怀汪左勋犹在,嬴得千秋信史香。
廖花陈古村图
村东市一座石板古桥横跨溪河上,这座古桥名叫“高凤桥”,始建年代不详。桥曾经断裂过,阅尽沧桑现在依然挺立在河上。
蓼花里陈家 民居
过了高凤桥便是绵远村,沿青弋江河埂一路南上也就到章家渡。高凤桥是人们往返于章家渡与村庄的主要路道。高凤桥的北首原有一座抚殿式屋顶的廊亭,亭东边有一排坐椅式木槛。过去,木槛上经常是座无虛席,体息闲聊的村民,进城的山民也喜欢在这里歇歇脚,小商小贩也爱把一些土产摆在这里招揽顾客。
北濠河波光潋滟,两三艘小船悠然荡漾在水影波光里,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田园野趣。
蓼花里陈家 风光
绿野书屋
蓼溪边上的陈氏私名为“绿野书屋”。书读今古,起天下兴亡之叹。
“春来正好乐天游”,莺飞草长的日子,抛下书本,携三二友人到郊外踏青。读书人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地交织在一起,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蓼花里陈家 风光
明、清民国时期,蓼花陈村庄办过私塾。总大门西侧有学堂屋一座,惜已早废。
宗谱记载陈氏业儒者有14人,民国时期曾在支祠、左家办了私塾,聘请本村陈享琪,左代生,外村欧阳鉴等先后担任私塾先生,私塾学校设备简陋,学生自带桌凳,交纳学费,时称“学俸”。
端午,中秋两节,须向先生馈赠糕点等礼物。
蓼花里陈家 民居
蓼花陈左氏
清咸丰年间,县城遭受太平天国军与清军战争的罹难,世居泾城的左姓迁至蓼花陈。
其族人左骏章(1814—1873),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张之万榜三甲进士,与沈桂芬、李鸿章、沈葆桢等同年,历任河南新蔡县、鲁山县知县,信阳州知州。著有《荫斋诗文稿》《破戒吟诗集》。光绪年间纂修《泾川左氏家谱》。
蓼花里陈家 民居
水月禅林
在村北境内的蓼溪遂远桥边,离村庄两里的一片松树林中还隐藏着处水月禅林,听晨钟暮鼓,聆梵音缭绕,食清粥素食,月下花如笑靥,禅里鸟来问津,敲窗竹语,傍岸松参,红剔佛灯,篙声和罄,是乡野参禅的好去处。
蓼花里陈家 柿子树
在蓼溪寻源,别有洞天,人人怡然自乐;在万家园漫步,禾黍青青,云烟袅袅,春风香径,秋月寒林;还可以在寥花塘垂钓,一念澄清,如幽幽湖水;
岸头鸥曳长竿,月下风摇短笛;蓼花陈的月夜也是分外惹人情思;烟树排空,渔歌唱晚,虫鸣芳径,还有家家柴门犬吠,此情此景有如王维笔下的山水诗,意境空远,禅味十足。
蓼花里陈家 风光
热情好客蓼花陈村
蓼花陈是一个小村,这个村不扎龙灯、竹马,但作兴大张旗鼓地接邻村龙灯,竹马灯来村表演,已是传统。
蓼花里陈家村民
每年早早准备好糕点、炮竹、蜡烛、欢团,香烟,红包后,打着陈氏或左氏灯笼去至村口鸣炮迎接。
村民在做香菜
蓼花里陈家村民腌的酸菜
龙灯竹马灯所到之处,举行祭祖仪式,赠送礼品,然后表演一番,最后高兴兴礼仪相送,该村除接龙灯之外,村人还历有划龙船传统。
蓼花里陈家村民
每年端午节青年人都争相参加,装饰龙舟,五彩缤纷,桨手穿着化装,鼓足劲头,竞相比赛,村里老幼妇孺沿岸观看,鼓气加油,热闹非凡。
点击
Hash:1ff64888f0f4f13820c8a6c0f58debbe6e221bfc
声明:此文由 真太狼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