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宅”与“辜宅”?揭开千年古村名字背后的传奇故事...

千年古村

古宅与“辜宅”

厦门有众多的古村落,

它们的村名也蕴藏着历史文脉

厦门市民政局多年来致力于

古地名文化保护传承

推出千年古村落宣传保护活动、

最美地名搜寻等系列项目

今天,我们来到市民政局推荐的

安新圩镇古宅村

这里为什么叫“ 古宅 ”呢?

原来还藏着一个传奇故事呢~

古宅村简介

古宅村位于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新圩镇北部东至大帽山农场,西连后亭村,南接后埔村,北毗南安市,面积14.55平方千米,下辖古宅、涵头、宫仔边、宫央、后地、下铺、大路、芹内8个自然村。

古宅溪:见证古村千年历史

厦门东北部的新圩镇古宅村,山青水润,古朴宁静, 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村民口里,都有这样的传说,古宅是厦门古代文明的源头之一。3千年前,这里就出现了人类生活的痕迹,2千年前,厦门史上的第一条道路,就是从这条盈盈小溪走出大山的。

这条小溪就是厦门最古老的母亲河

同安东西溪源头之一的古宅溪

西汉建元6年的时候

闽越王(郢)就是从这条溪的上游

开辟了一条65公里的古道 进攻南粤

数千年来,古宅溪顺延着地势,从罗田蜿蜒行进大半个古同安县境后奔流入海。也早早吸引到了古宅先人傍水而居,古宅村落也由此而来。

古宅名字从何而来

这座村子叫做古宅

但是这里居住的大都是黄姓人家

古宅名字从何而来?

辜鸿铭

出生地:马来西亚槟城

贡献:翻译了《论语》《中庸》《大学

清朝初期,黄氏进驻古宅之前

早有“辜”氏家族聚居

清末民初

“文化怪杰 ” 辜鸿铭的曾祖父

辜礼欢也曾在此居住

而这间老厝

就是古宅唯一留存的“ 辜家祖厝”

古宅村民 黄长春

以前的姓辜的族人都全部住在那边,基本上全村都有辜姓人家在住。

根据黄氏族谱记载

清朝初期,辜氏举家外迁落地南洋

把房屋家产转卖给了黄氏

为了感恩辜氏

黄氏一直沿用“辜宅”本名

当地人的发音当中

古宅叫作“辜宅”

直到第二次简化汉字运动当中

才简“辜”为“古”

黄氏为何来到古宅?

在辜氏开枝散叶的栖息之所

当时为何会有黄氏入驻?

答案就在 黄氏宗祠之中

据说黄氏之所以来这里

是给辜氏办学堂办教育

这座宗祠就是当年

他们办学校的地方

古宅村民 黄炳禄

这个是我们祖先原来是在这边教书育人的一个场所,然后就在这边建了一个草寮,后来就扎根在古宅了。

据传,清朝初,黄氏先祖

从金柄迁入古宅

建学堂 授学识

崇文重商 代代传承

因此让古宅有“小官商”的美誉

如今,这里保留有数栋旧时学堂

风雅精美,甚至超越民居豪宅

古宅十八弯

“古宅十八弯”

更是是见证着古宅“小官商”

荣光的辉煌所在

厦门史志记载 从宋朝到清朝

北同安的科举士子

走这条道路到泉州府赶考

古宅村文化古迹和特产

古宅十八弯

位于福建省厦门翔安新圩镇古宅村北的后壁山上。现存遗迹长约800米,宽约0.8米,以不规则的块石、卵石铺成,蜿蜒盘旋而上,因有18个弯而得名,是古代同安通往泉州的一段道路。

古宅黄氏宗祠

古宅大祖厝使建于明中叶,清光绪重建,二十世纪50年代再修。此建筑堪称翔安于明代保存下来最经典、最完整的宗祠之一,是厦门市第三批涉台文物古迹。

龙涎桥

新加坡华侨黄希盘在1927年建起一座石桥,取名“龙涎桥”,并在旁边立碑上书“龙涎桥,民国丁卯年立,仲秋日造”。

大夫第

110多年前,黄添福的曾祖父希鳖公在越南经商致富,垄断当地大米和白布市场,借清廷捐纳制度获取“大夫”功名(官衔为五品以上),并回乡建了“大夫第。府邸落成于清朝光绪三十一年,是一座具有闽南建筑特色的三落双护厝“大六路”红砖民居。

古宅村特产

古宅村落耕地面积2690亩,地处丘陵,隆冬风大,湿度较低,土壤疏松深厚,很适合大蒜生长, “古宅大蒜”以其色香、味辣而饮誉海内外,远销东南亚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鸿铭故里,崇文古宅”

古宅人民欢迎您~

记者 | 杨弘 林育

编辑 | 王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经允许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特区新闻广场

点 个 和

Hash:c6c589b79c7c7d094fbc738404906fa0c63fae5a

声明:此文由 特区新闻广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