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曾被“遗忘”的空间,如今却让龙游人赞不绝口!

城市中、农村里,我们会见到很多“被遗忘”的桥下空间,它们有的杂草丛生,有的一派荒芜,有的被“无处安放”的水泥、垃圾占据,其实,桥下空间有很多被利用的可能,经过整治和设计,也能“摇身一变”实现“华丽转身”。

“走,去桥下坐一坐歇一歇。”近日,龙洲街道龙灵线渡贤头村的高架桥“火”了:每天傍晚,不少年轻人都会结伴到桥下散步,附近农田里忙完农活的农民累了就到桥下歇脚,更多的村民兴致勃勃地去桥下跳广场舞,而吸引他们的,正是前不久刚完工的桥下“休闲广场”。

走进广场,豁然开朗。桥下一溜排几块场地,有儿童嬉戏区,山水小品区,健身休闲区……单调的桥墩有的安装了棕褐色的木质围栏,有的绘上了传统墙绘,破旧路面铺设了仿古石砖,闲置空地摆上了石桌石凳,再伴着溪水流淌、小桥卧波、田园风光,桥下的这个空间俨然不一样了。

(整治前)

然而不久前,这里也和许多地方的桥下空间一样,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以前这里杂草丛生,垃圾遍地,想避个雨都没地方站脚。”作为土生土长的渡贤村人,70多岁的村民张福祥回忆过去,连连摇头。因为无人管理,桥下空间常被人用来偷倒垃圾和渣土,久而久之环境“脏乱差”,也就更无人问津了。

但作为村庄入口,高架桥地理位置优越,灵山江缓缓流过,景观条件极佳,且桥下空间开阔,绿植茂密葱茏,如何将这块“荒地”开发利用?“借着全县桥下空间利用改造项目的东风,这块‘荒地’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村党支部书记张弦雄介绍,为了将桥下空间改造好,村里专门邀请了设计公司精心做规划,并结合乡村功能配套,将桥下空间的利用与环境整治实施同步推进,力求打造一个新天地。

“你看,这些墙绘都是围绕渡贤头村的历史文化设计的。”随着张弦雄的目光看去,渡头留贤、孔子授课、五子登科等主题画面与小桥流水、农耕文化相得益彰,煞是好看。“今年,我们还将继续推进桥下空间周边扩建工程,完善基础配套,拓展活动空间,以后老百姓来这里跳跳舞,聊聊天,生活将更加有滋有味。”望着眼前的场景,张弦雄也忍不住憧憬一番。

“乱点”变“亮点”,“荒地”变“宝地”,桥下空间的利用改造其实也是渡贤头村环境整治和改善民生的一个缩影。建文化礼堂,开展亮化工程,推进“厕所革命”……去年,村里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极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和生产条件。“现在好了,环境变得清清爽爽,不管是桥下还是村里,歇个脚谈个天都不用怕日晒雨淋,方便着呢。”说起村里的变化,张福祥赞不绝口。

“今年,我们还将继续推进官潭至石角示范带建设,让村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龙洲街道官潭工作站站长赖振邦表示,桥下空间是龙洲街道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带建设的重要景观节点,下一步将以此为契机,结合整体规划、灵山江绿道全域旅游等方面,持续抓好乡村旅游发展工作,真正将农村打造成一道靓丽风景

图文/姚 菲 叶 俊

编辑/金 妮

监制/章承月

Hash:67325527889b3d8bff49fadf49369ec9e1e0ea51

声明:此文由 微龙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