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家大院:廉俭家训彰显时代清风
梁霜
廉政瞭望 记者
吹灭读书灯 一身都是月
扫一扫看
更多文章
经过一簇郁郁葱葱的竹,翘角飞檐的范家大院映入眼帘。墙是新刷过的,白得簇新,屋顶的瓦片密如鱼鳞,门口的石柱却尚有斑驳之感。在苍色平整的院坝跟前,是一方散着三两荷叶的池塘。“荷花儿才开过,一入夏,这儿就热闹得很。”德阳市罗江区纪委监委宣传部部长许灵玲说。
不久前,中国罗江·范家大院—家风文化园正式开园,距今已有300年历史的范家大院,历经一年多的修葺之后,终于揭开了新的面貌。
修旧如旧,似新如故
修葺之后的范家大院。图/梁霜
说起范式家族和罗江结缘,还得追溯至清代雍正年间,北宋名臣范仲淹后裔二十世孙范养源在“湖广填四川”的大潮中携家眷从广东入蜀,在山清水秀的罗江御营镇响石村修建了范家老宅。随着岁月变迁,这里逐渐聚居形成自然村落,是德阳市境内至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集民居和祠堂为一体的清代民居和客家院落的典型代表,已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2017年3月29日和2019年6月19日,四川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委副主任郑东风两次到范家大院进行调研指导工作,提出要因地制宜,注重文化保护,争取把范家大院做成全省乃至全国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原德阳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辉多次深入范家大院,研究指导规划建设工作,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郭宏川担任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定期召开协调会,指挥、解决项目推进问题。
在罗江区纪委监委的牵头下,2018年6月17日,项目正式进场施工。历时数百年的范家大院因历史变迁、自然和人为等原因,难以避免破损、坏蚀。“一些土坯砖墙歪了、被雨蚀了、中厅原开裂,我们就得修,但怎么修整也是一门艺术。”许灵玲说,为保持院落的古朴之感,整修坚持了“修旧如旧”的原则,除非必要,不改变古建筑的原结构、原形式,而在细节处下功夫。工作人员不知“搜刮”了多少家具厂,拜访了多少手艺人,甚至还跑到深山老林的小作坊里多方询价,就为找到与古建筑风格最匹配的物件儿。“修葺其实比重建更麻烦,也更昂贵。”
“整修之后的大院,在新与旧之间找到了微妙的平衡,庄严,古朴,焕然一新。我们的共同努力,给了它新的生命力。”罗江区御营镇人大主席李坚感慨道。为敲定家风内容,区纪委监委反复研究了半年,内容囊括范氏家风家训、古代家风文化、当代家风家训文化建设陈列,每一处细节都经过了层层审核、严格把关。李坚说,大家的辛苦体现在了成果上。经过打造,范家大院从一座只具备居住功能的古建筑,成为了内容丰富的家风园,如果认真学习,得花上一到两小时。
传家风、扬家训
“人必有家,家必有训”。在范家大院的石柱上镌刻着一副楹联:“自喜奂轮光世泽,还崇廉俭绍家风”。这是范氏后人根据家风家规而写成,意在警示子孙后代,记住廉洁节俭的家训。
每一年的农历春分,成百上千名范仲淹后裔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范氏家族春分祭祖活动。新面孔,老面孔,相认了,辈分确认了,就是一家人,杀猪杀鸡炖膀,做“九大碗”。
坝坝宴也是文化宴。范仲淹后裔联谊会会长范荣明表示,春分祭祖是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习俗,也是为了将范氏家族的廉俭家风传承下去。
近十年来,罗江政府与文物部门对范家大院保护工作持续推进,传廉俭家风始终是不变的主题。德阳市纪委副书记张启兵认为,范家大院——家风文化园的打造,要以家风、家训的弘扬为主题,要抓住文化内涵,着力提升范家大院的影响力,发挥出范家大院应有的时代教育作用。
如今,整修之后的家风文化园吸引了全市乃至全省群众的密切关注。“最多的时候,一天接待了二十拨人。”家风文化园的一名解说员说。
“人吸引过来,我们还得留住。”区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陈宁平告诉记者,目前,区纪委监委正在和旅游局对接当中,期望利用现有资源打造旅游线路,同时充分挖掘家风文化园的教育功能,打造适应各种需求的场景基地,研发水拓年画、廉政剪纸等文创产品。
“我们计划以范氏族人祭祖活动为突破,策划与家风传承相关的活动,通过家风廉洁文化的活态传承带动党风廉政建设。”陈宁平说。范家大院—家风文化园已被罗江县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家风家训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兼具“社会、教育、旅游”功能于一身的“范家大院——家风文化园”,未来必将焕发出新的光彩。
编辑 / 史珮瑾
视觉 / 曾丽
审核 / 刘兰
© 廉政瞭望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后台
▼下滑到留言区发表你的看法
Hash:03bfa71870407beaf8ec6e9f5bac12470253bf12
声明:此文由 廉政瞭望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