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塱头古村——一个黄姓家族600年的家风传承

塱头古村位于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塱头古村立村于元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村内380座至今仍保存完整、具有岭南建筑风格的明清古屋;将廉洁文化元素与园林景观艺术相结合塱头廉洁文化主题公园;几十间公祠、书院首尾相接;古树环村,塘水相拥

据介绍,全村及第秀才15名、举人10名、进士15名,是名闻遐迩的“进士村”。“七子五登科”、“公孙八科甲”、“父子两乡贤”的故事广为流传。

黄姓家族一直恪守“耕读传家”的古训,信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传统价值观。因此,他们有了钱,除了修祠堂,就是盖书院、书屋。顺着大路走,每隔几间古屋,必有一间书室或是私塾,所谓“办学风气浓,书香有传承”。

塱头村最具名气的先贤,当属有“铁汉公”之称的黄皞,他不仅为官清廉,官至从二品,而且留下了“七子五登科”的佳话。

他为官刚正不阿一心为民。时任云南左参政时,正值云南大饥,民不聊生。黄皞奏请朝廷开仓赈灾,放粮救民,后因奸臣诬告被朝廷黜职遣返,放归故里。若干年后,当黄皞得到平反官复云南左参政时,明朝正德皇帝为嘉奖其为官廉洁,赐封黄皞为“铁汉公”,并将一件檀香炉国宝赐给他。正德皇帝有意将其家乡的巴江河沿岸一带田地封赠给黄皞,特恩赐他金木鹅1只带回家乡,准他将木鹅放在河中漂流3天,木鹅流经之地,两岸5里以内的田地便归他所有。

黄皞奉旨到巴江河放木鹅,但又不忍心占百姓太多土地,于是暗中找了个小孩潜水把木鹅引入到一口池塘中停下。据说这只木鹅曾被供奉在黄氏祖祠内,1951年土改时上缴给了广东省土地改革委员会。除了为官勤勉,黄皞也是教子有方的父亲。七位儿子中有五位考取功名,被民间誉为“七子五登科”。因为良好的家学传统,黄皞的孙子们读书也极其刻苦,他的两个孙子黄晋和黄浦也考中举人,被乡里称为“公孙八科甲”。

弘扬敬老爱老护老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文明村,塱头村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百善孝为先,为了弘扬中国优良传统,塱头村因地制宜建设了孝道文化主题公园,期间精心制作了100种不同书法字体的百孝图以及新编二十四图。图文并茂的新二十四孝标牌随处可见,地上书写的100种书法“孝”字十分显眼,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Hash:3e21e9385ced2a3abf3a1abd7160317bfa1429b5

声明:此文由 黄氏大家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