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乘风破浪到黯然落幕,饭店之王希尔顿家族,为何
超过百年 历史 的希尔顿是全球最大连锁饭店之一,1919年由康瑞希尔顿(Conrad Hilton)创立,但家族经历遗产官司重创,后人无力接班,富不过三代,最终在2007年将事业出售给私募基金。
奠定家业的康瑞(Conrad)生于1887年,他本来希望成为一位银行家,但数次创业未果,1919年,德州有家旅馆老板想将资产套现、转进油田事业,康瑞见到机会,便与朋友募资了3万5千美元买下,开设了第一家希尔顿饭店(Mobley Hotel)。1925年,康瑞在达拉斯开了第一家以自己姓氏为名的饭店,此后越开越多,于是在1929年,他进一步将所有旅店改名、成为连锁饭店体系。
早期创业路崎岖。康瑞虽然拥有8家饭店,但版图扩张来自大幅举债,事业外表亮丽,实则负债累累;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一开始,他立刻濒临破产边缘,其间经历多次买卖官司及资本重组,到1934年才官司和解,此时公司股权极为分散,外部股东众多。
二战后经济复苏,并购速度加快,且有鉴于旅馆数众多,康瑞整并旗下所有旅馆、成立希尔顿公司(Hilton Corporation)。1945年,希尔顿公司历经多次协商后,买下世界上最大的饭店―芝加哥史蒂文斯大饭店,1947年,希尔顿公司在纽约证交所上市。此时海外商机快速成长,康瑞亦想拓展海外,为了避开公司董事会成员的掣肘,1948年成立希尔顿国际(Hilton international)以便发展国际市场,隔年分拆希尔顿国际为独立公司,专心发展海外业务,并成功买下纽约号称“世界旅馆皇后”的华尔道夫大饭店。
1954年,康瑞发动了美国旅馆业最大的并购交易:以1.1亿美元买下Statler Hotel Company。这桩成功的并购案,隔年让希尔顿公司的每股盈余,较1953年增加两倍以上,一举将整个集团推升为全美龙头。至1964年,希尔顿国际也在纽约证交所上市。
康瑞共有三次婚姻,育有三男一女。他的首次婚姻在38岁,与原配生下3个儿子:尼克逊(Nicholson,1926-1969), 拜伦(Barron ,1927-) 以及艾瑞克(Eric,1933-2016)。康瑞55岁时结了第二次婚,生下一个女儿法兰西丝卡(Francesca)。89岁时,他又结了第三次婚,这次直到过世,并无小孩。
二代长子尼克逊长期有赌博,酗酒和暴力虐待行为,42岁就因酗酒引发心脏病去世。小儿子艾瑞克则性情温顺,16岁就进入希尔顿任职,从行李员,厨师,电话接线员等基层做起。至于次子拜伦,从小展现不一样的特质,对航空飞行充满兴趣,17岁便开始学习飞行,此外,拜伦早年也在外独自创业闯荡,包含与别人合资创立MacDonald Oil company以及创立美国最早的航空租赁公司之一。
1954年,拜伦进入家族企业任职后,很快地向父亲展现了成本控管与房产规划的长才,当时他是希尔顿酒店公司的副总裁,运营“全权委托信用卡”公司。这家公司在6年后被花旗银行收购,使希尔顿酒店信用卡并入全球通用的授权信用卡系统。
高龄79岁的康瑞于1966年退位。39岁的拜伦也在公司董事邀请下担任集团主席,拜伦正式接班后一年,基于对航空业的热衷,以及战后的国际 旅游 旺潮
,说服父亲将希尔顿国际持股,与环球航空(TWA)换股。
然而这桩交易完成后,接下来便发生第一次石油危机、油价暴涨数倍,导致环球航空股价大跌,一路从83美元跌到每股5美元,环球航空也陷入财务危机。1967年至1987年中,希尔顿国际3次被并购,最终股权落到英国博彩集团Ladbroke手上。希尔顿集团不但没有获得“机加酒”的宝贵综效,反而失去对希尔顿国际的控制权,无法在国际市场大展伸手,堪称得不偿失。
首先,集团开始经营赌场酒店,期望藉由国内的高利润业务,来弥补失去的海外商机。1970年,集团以1.1亿美元买下拉斯的博奕酒店the International 及the Flamingo;两年后,这两家博奕酒店赚进的获利,合计多达集团45%,贡献度几乎与其他160多家饭店一样,同时仍以每年20%的高速成长。因此到了1982年,希尔顿集团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连锁饭店业者。
然而,博奕事业多与黑道有关,1985年,集团在亚特兰大斥资3.2亿美元、重金打造的赌场,就因为得罪了当地有力人士,迟迟无法取得营运执照,几经斡旋,最后整个产权仅能以成本价卖给地产大亨川普,即当今美国总统。
拜伦的第二招,是加快创新商业模式,并补足品牌地图。1973年起,希尔顿集团大力发展特许加盟业务和饭店物业管理业务,他们领先业界、引进了电脑预约系统(Hiltron),供旗下所有品牌饭店使用。失去希尔顿国际经营权后,集团吸取教训、转而并购其他饭店品牌,满足不同定位客群,同时还建立康瑞洲际(Conrad International)等副品牌,不放弃海外发展的可能性。
拜伦的第三招,是利用资本操作,大幅提升股东价值。亲身创业的经验,让拜伦十分熟悉租赁业运作模式,因此1975年时,希尔顿以8300万美元代价,将六间大型饭店的5成产权卖给保德信保险集团,同时售后回租,以资本租赁方式来管理物业,可收取丰厚的管理费以及一定比例的利润。
这笔交易大大活化旗下资产,更重要的是让大家看到,集团的土地资产价值,远比股票总市值高两倍,连带让股市投资人更有信心。这笔现金进帐,拜伦先用它来偿还早期利率较高的贷款,然后买回流通在外的2成股权,这次复杂的资产、负债与股权综合重组,使整体市值攀升、股价大涨约7倍。
康瑞很早就开始思考接班事宜。基于遗产规划及上市前股权规划,康瑞在1944年、股票上市前,即以慈善为名,设立了基金会(Conrad N. foundation),主要支持对象为弱势族群,并将名下99%遗产移转至家族基金会,董事会成员多数皆是家族后代。
不过拜伦不同意这项安排,他认为,个人对父亲赠与基金会的27%股权,应该有收购之权利,因为他认为天下是自己个人打下来的,父亲只是“铺好一些基础”;因此拜伦主张,父亲遗嘱中表示的,是给予自己购买全部27%股权的选择权,只有这样,才能维持希尔顿集团的决策运作,及家族对集团的控制权。
然而,基金会董事们对这个遗嘱意思表达皆有疑义,认为拜伦过度扩大解释了老爸的意旨,当时拜伦个人仅持有上市公司3.6%股权。基金会与拜伦双方闹上法庭、缠讼十年,遗产股权归属,演变成为家族二代董事长,与一代建构基金会之间的争夺战。
1988年,法院裁定,拜伦可获得1,350万股之中的4百万股、基金会可获得350万股,其余6百万股须交由信托管理,但拜伦为信托执行者,且可获得6百万股所分配股利收入的6成,其余股利收入则为基金会所有。这个判决,让拜伦拥有希尔顿公司超过25%之投票权利及股息收入,直至2008年为止。这场判决也影响了未来接班人的选择,及最终的出售决策。
拜伦与父亲不同,一生只有1个妻子,他们生下了8个孩子,有15个孙子。然而,其中只有儿子大卫(David)曾负责营运,其余子孙对于家族事业都不感兴趣。拜伦曾想过让大卫接班,或是交班给自己的弟弟艾瑞克。但他们的经营能力及年纪问题,在在让他难以放心;希尔顿家族中,很多人都是媒体 娱乐 版的常客:第四代的尼基(Nicky Hilton)长年混迹 娱乐 圈,小康瑞(Conrad Hilton III)以生活放荡、性格暴躁出名,频频在公开场合惹事,甚至被媒体拍到公开吸食大麻,至于孙女芭莉丝(Paris Hilton)私生活不检,更是声名狼藉。
最终,拜伦虽然不让后代接手家族的饭店生意,但他还是安排儿子史蒂芬(Steven)为基金会董事长。2005年,希尔顿基金会决议:家族成员将永远在基金会董事席次占多数。
拜伦心底,对家族成员接班可能性越来越低,其实颇感失望。面对股息收益及投票权将在2008年到期的现实,拜伦心中拟定了一个长期策略。1996年,当拜伦年届70岁,他选定了一位专业经理人、史蒂芬(Stephen F. Bollenbach)为执行长接班人。此前史蒂芬曾任迪士尼财务长,他曾负责川普集团债务重组,和迪士尼以190亿美元并购ABC等大型交易,专长是策略交易及资本重组。他上任后,集团便开始一连串买卖,为十年后整体出售希尔团集团埋下伏笔。
首先,史蒂芬设立目标,宣示要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博奕业者,目的其实是把利润最佳的博弈业务,规模做大、以便拉抬其估值。史蒂芬上任5个月内,就以股权交换20亿美元,买下Bally Entertainment,一举达到这个目标;此后又在1997年,发动敌意并购ITT corporation,突袭未果后,又转向买下Promus Hotel Corporation,以37亿美元纳入6个中阶饭店品牌,成为在美国拥有1,800间饭店的巨头。
同时,史蒂芬也着手与失落在外的品牌合作。1997年,史蒂芬开始与当年吃下希尔顿国际的英国股东Ladbroke合作,透过投资3%股权,双方开启共同行销及共同发展饭店两大合作,先试水温。有鉴于博弈业务的经营关系复杂,希尔顿集团自行分割饭店与博奕两项业务,后者改名为Park Place Entertainment,且成功收购了Grand Casino、Caesars World等同业,2003年,Park Place Entertainment改名为Caesars Entertainment,并在2005年以逾50亿美元价格出售给Harrah's Entertainment。
大笔现金入袋后,同年的2005年12月29日,希尔顿集团再以约62亿美元价格,向Ladbroke收购其希尔顿饭店海外业务。这笔交易,使这两家被迫在1964年分离的“兄弟”重新合体,希尔顿公司集中火力在美国业务,而希尔顿国际主要经营国际市场。Hilton这个名字,再次成为一个完整的品牌。
此时,距离拜伦当年获判收取投票权及股息的期限,已很接近。2007年,年高80岁的拜伦表示,自己过世后,97%财产都将移转至父亲当年的基金会(Conrad H. foundation);事实上,这些钱大部分也都是当初自基金会遗产官司争夺而来。
2007年7月3日,私募基金黑石(Blackstone)公告以约260亿美元、溢价37%收
希尔顿集团,并将其股票下市。以交易完成后规模看,希尔顿集团旗下拥有 10 个酒店品牌、遍布全球的 2,800 家酒店、近 50 万个房间,是该年度全球饭店业最大宗的并购交易。
出售希尔顿集团后,拜伦继续担任基金会董事长至2012年。2010年时,他也签署当时由“股神”巴菲特与微软创办人比尔盖兹夫妇发起的“捐助承诺”(The Giving Pledge),坦言将捐出大部分身家做慈善。2019年,拜伦以高龄92岁过世,基金会表示,拜伦的慈善捐款承诺实际捐出约34亿美元,将增加基金会资产至63亿美元。
希尔顿家族是一个富不过三代的典型个案。一代创业基础,二代放大规模,但终究因为家族后代后继无力,在第三代期间转手私募基金,让企业进入另一个发展年代。
其中特别有趣的是一代的遗嘱含糊,造成了以家族成员及外部人士为主的基金会杠上经营的二代,虽然都是家族利益,但是立场不同。这个官司的结果,某个程度导致了后来出售的决策。
果断的创二代,早期在外历练,培养了自信心,战功跟视野,造就了后来宏观操盘的能力。也让他在首次接班重大交易滑铁卢时,还可以运用跨业知识,创新商业模式来提升企业成长,并善用重大交易重组资本结构来提升股东价值。
最重要的是,面对不可逆的判决,他心中设定蓝图与长期计划,挑选适合的专业经理人并授权执行,以始为终,逐一补足不足的板块,依照策略脚本持续推进,最终见好出售。
面对家族没有能力接班,整体出售给私募基金,可能也是个选项。除了保持企业的完整性,还保留家族名字,并卸下经营重担。不论最终作出什么决定,掌门人面对重大决策,要勇敢做出决策,及早规划。
基金会也是财富规划的一种重要工具,不仅大幅提升税务效能,更能有效的提升家族形象。但是重点在于如何掌握基金会,董事会的董事席次安排与决策运作,才是能够维持创始人初衷的重要关键。这个个案告诉我们,基金会运作更需小心安排,不要让自己人变成外人,甚至成为吃里扒外的外敌。
Hash:183ba38ec120d710235a705931effafe9f6aecb7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