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豆腐卖出了比故宫还大的院子,这家人怎么做到的?
王家大院和李家大院、乔大家园合并称为“晋商三蒂莲”,素有“乔家看名,李家看善,王家看院”之说。王家以豆腐起家,重视教育,修文庙、办义学、建学馆,慷慨解囊,大力资助。王家士农工商全面发展,业绩显著,资产雄厚。士者,经史传家,英辈迭出;农者,沃产遗后,坐享年盈;工者,彻通诸艺,精巧相生;商者,逐利湖海,据资万千。
作为晋商独一无二的巨商豪宅,王家大院当年最鼎盛的时候,占地25万平方米,比故宫还要大10万平方米。清华大学教授王鲁湘感慨地说:“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一座城。”更有人说:“黄山归来不看岳,王家归来不看院”,或者更直接,“华夏第一民宅”。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大院建筑格局,继承了中国西周时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院内的建筑装饰,是清代“纤细繁密”的集大成者。院内外,屋上下,房表里,随处可见精雕细刻的建筑艺术品。
传统特色,璀璨明珠
行走在王家大院,建筑错落有致,门内有门、院内套院,一砖一瓦皆有讲究,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古民居艺术馆”。巧夺天工的三雕装饰品俯仰皆是,中国传统的吉祥花草、珍禽瑞兽、历史典故等在古代匠人的精雕细琢下,定格成一幅幅或抒发情怀、或寄托希望、或勉励自身、或训诫后辈的美丽画卷,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王氏家族独特的治家理念。
王家大院,分成两个院落中有桥梁连接,依山而建,从低到高分四层院落排列,左右对称,中间一条主干道,形成一个很规整的“王”字造型。
大院选址考究。建于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的北山坡上,身后是天然屏障,冬天迎纳阳光跟暖流,夏日息息凉风从水面吹向府邸。缓缓山坡泄洪便利,没了内涝水患。地理位置跟风水布局绝佳。
大院建筑规模宏大,拥有“五巷”、“五堡”、“五祠堂”。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别为“龙”、“凤”、“龟”、“麟”、“虎”五瑞兽造型。现开放的红门堡(龙)、高崖(凤)、崇宁堡(虎)三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有大小院落231座,房屋2078间,面积8万平方米。
王家大院的砖墙以青色和淡黄色为主,单个建筑的门窗通常是木制的,颜色一般采用深灰色或深棕色,这与浅色调的墙体形成了一定的对比。在院门的上部、斗拱、牌匾等一些建筑构件会采用红色、绿色、金色等鲜亮的色彩,这些的重点装饰部位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从大院的外观上看,封闭厚实的墙堡,给人感觉高大、浑厚、粗犷、封闭感强的整体风格。院门处的门洞、墙堡上的垛口、瞭望阁,和部分极小的开窗给严整、死板的院墙带来了灵动和跳跃的元素,黄土制成的砖石使大院很好的融入了黄土的地域风貌。
反观大院内部,丰富的空间层次,精美细致的建筑装饰,体现了晋中儒雅、细致、精美的建筑风格。当进入大院内时,仿佛走进雕刻艺术馆。
斗拱、雀替、挂落、栋梁、照壁、廊心、柱础石、匾额、帘架、门罩上装饰的雕刻分分钟抓住人的眼睛,图案既有明代手法粗狂古朴,更多是清代手笔纤细繁密。技艺手法包含了线刻、阴雕、浮雕、透雕、镂雕、圆雕、双面雕和镶嵌雕,装饰格调贵精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琴棋书画”的图案在诗礼传家的王家被广泛应用,每幅图画新颖奇巧,前所未见。石雕狮子在王家大院里更是数不清的多,体态迥异、面貌千姿。
院落中的一幅幅楹联,一块块牌匾、数不尽的精美雕刻作品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晋中商人人文思想意识。整个大院建筑是封闭与开放、霸气与内敛、粗犷与细致、严整与灵活的高度统一。
忠信诚实,善行天下
“凡语必忠信,凡行必笃敬。饮食必慎节,字画必楷正。容貌必端正,衣冠必肃整。步履必安详,居处必正静。作事必谋始,出言必顾行。常德必固持,然诺必重应。见善如己出,见恶如己病。凡此十四者,我皆来深省。书此当坐隅,朝夕视为警。”
这是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静升王氏十六世祖王廷璋创建王家大院五堡之一“和义堡”时借用北宋贤士张思叔的《座右铭》立下的家训。从怎样说话、如何行事,到怎样衣着、如何走路;从为人心态、谋事动议,到品性养成、对待善恶,等等,家训都作了细致的要求。
静升王家先祖早年从太原迁至灵石县沟营村(今沟峪滩村),始祖兄弟四人,分别叫王忠、王信、王诚、王实。老四王实,字诚斋,于元仁宗皇庆年间从沟营村迁入静升村,当初即耕地又做豆腐卖豆腐,然后由农及商,由商到官,家业渐大,家资渐厚,声名渐高。距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传承二十八世,现有后裔近万人,分布于全国十几个省市。
700年来,王家人一直把一世祖的名讳“忠信诚实”作为做人和做事的理念。王家之所以能凭借商贾兴家,靠的就是忠信为本,诚实创业。王家在北方经商,代代都信守契约,赢得了商家和百姓的认可、尊重,所以生意才能越做越大。
王家人深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道理。被世人广为流传的王家十五世王梦鹏开设的“四义”善举,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
义学。王家开设了四座义学,不仅王家的后代能在这里上学,外姓旁人同样可以免费上学,特别是贫穷人家的孩子,义学从不拒绝。
义店。旧时的灵沁古道,是打通晋阳盆地与上党盆地的一条交通要道,但必须路经一个叫“焉上”的高寒山区。王家人在寒地两头各开设一个义店,行人路经,有茶饭免费提供,并备有若干皮袄,供行人来往此地穿戴。值得一提的是,来往寒地的行人会在走完寒地后,不约而同将皮袄放在另一个义店,方便以后过往寒地的人穿。
义冢。“不忍亡魂悲暴露,聊输隙壤慰孤灵”,王家出资购买墓地,设立义冢,妥善安葬无主亡魂。
义仓。每遇旱涝灾荒年月,王家就花钱买回粮食,放入义仓,免费给受灾百姓发放。据史料记载,王氏第十七世的王汝聪一年曾花出四千七百两白银购粮到义仓。
王家的积善行德,声名远播。第十四世的王谦受和第十六世的王中极曾参加皇帝主办的千叟宴,仅“康乾嘉”期间五品到二品实授官员就有42人,加上授封、赠封在内的各种大夫达101人,跻身儒林、名登仕籍者120多人,另有贡生、监生、生员365人。
如今,王家的“诚”,不仅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湮灭,反而被赋予了时代的新华章。王家大院承载着的大院文化、建设艺术、诚信文化历久弥新,它们被赋予新的使命,在中华复兴、社会发展的潮流中愈行愈远,熠熠生辉,光彩照人。
Hash:2d63fe6a2f1434cd827920de0bb25532c27bf2ef
声明:此文由 头号行者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