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咸宁|“府”拾古居的“田”美
传统村落名片通山县大路乡吴田村畈上王位于通山以西,距县城3公里。畈上王俗称畈上王湾,古时这里为一片田畈,畈上聚居着姓王的,故名“畈上王”湾,后居住在这里的清末知县王明璠家族从五里外吴田洞引水至田畈,称吴田村。
2014年,吴田村畈上王入选全国历史文化名村,位于畈上王的王明璠府第“大夫第”(又称“芋园”)获评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末知县王明璠育有六子四女,紧邻其父老屋旁西边新建房子。繁衍至今,王明璠子孙已有第五代直系传人,至今,仍有200多户族人居住于此。地名简介据王家族谱记载,王明璠在清咸丰年间中举,曾任江西武宁、瑞昌、上饶等地知县,为官30年。他任瑞昌知县时,外江内湖,公倡筑长堤,以捍水患,人称为王公堤。任萍乡知县时,他兴建了“福惠仓”以赈济灾民,“萍民歌颂,建生祠百余处。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71岁的王明璠跋涉数千里,面奏皇上,朝廷褒其忠义,1901年,王明璠授受封四品“朝议大夫”,其大门额书有“大夫第”的门匾。
据资料记载,“大夫第”建于清咸丰年间,占地6600平方米,古宅一进五重,有28个天井,48间正房,16间厢房,拥有家祠、家学,马厩、碾房、织房、柴房、厨房和杂役间等多达三十余间,还有“怡济药房”、家庭戏楼、牢房、主体宗祠、宅院、学校、花园及各式手工作坊等,衣食住行一应俱全,是湖北省现存的明清建筑中规模最大的民宅,被称为“江南第一宅”、“楚天第一大夫第”。
整座古民居的建筑风格融合南北,连贯东西,而又自成一体;建筑技艺上独特精湛,三雕(木雕、砖雕、石雕)艺术题材广泛,构图新颖,堪称明清民居建筑奇葩。府第功能设施齐全,文化内涵丰富,是传统民居建筑中巧妙运用自然水系,与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生活和谐共存的成功范例。
守护者:传承历史阳光穿过幕阜山的余脉,照射在吴田村畈上王200多户农民的水田里,一条玉带河清澈见底,环绕村庄而过,绿色山峦的映衬下,一座修建于咸丰至同治年间的清末庄园浮现眼前。7月3日,步入吴田村畈上王湾子里,一位光脚的孩童领着记者穿行于村巷中,来到了王德风老人的家里。
今年82岁的王德风老人,是王明璠第五代直系后代,也是现在村子里的族长,自小便与长辈们居住在大夫第古民居内,是这座传统村落、也是这座古民居的守护者之一,2008年搬离古民居。老人领着记者走向王明璠大夫第遗址,路上听老人说,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王姓居民是在明朝初时从江西迁徙而来,他们用泥土堆起最初的聚居村落。
驻足在府第前,映入眼帘的是两个门额上写有“大夫第”的三个字,字体苍劲有力、铁骨松风。屋脊樨头翘角,有点像徽派建筑的马头墙,显出一种动态的美感,颇具风格。步入大夫第古民居,跨过石坎,穿过木门、厢阁、廊道、雕窗、栋檐、青砖、灰墙,大门进去,有一处天井,上承阳光、下接暗河,构造别致,寻常难见。府第建筑以砖木混构为主,布局以宗祠为中轴,两侧对称布置五进住宅,均为青布瓦屋面,青石板天井,三合土地面。
宗祠前端设木雕戏楼,各个天井之间互相联通,前院保持着青石墁铺地面,两侧及后院为花园的基址,院内古井保存完好,学校尚存院落和教室,讲台仅剩基址。整个建筑高大庄重,虽经百年风雨,但往日繁华仍然可见。
大厅内一副对联:继先祖一脉真传克勤克俭,教儿孙两条正路惟读惟耕。王德风老人说,祖上王明璠不仅自己从政有道,还立下族规,子孙后世一定要勤俭持家,忠孝两全,拒奸邪走正道。
“这座宅院虽然特别大,但建得极为简朴,除了戏楼、宗祠稍有装饰之外,再无雕刻。这在当时来说极为少见,连与一般的富户都没法比。这充分反映了先祖王明璠是个崇尚朴实无华的人。”老人介绍,祖祖輩輩的王氏后人们都谨遵祖训,勤勤恳恳。修缮者:复原村落大夫第经过了百余年的岁月侵蚀,墙体、门窗、梁柱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环顾一圈下来,多处都是半壁残垣,精美的飞檐斗拱、雕梁画栋、亭台院落都不复可见。“被破坏的主要部分是木结构与墙面,府第的地基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沉降。”村干部说,这里除了岁月的摧残自腐,还同“文革”时期的破坏与居住者随意改造相关。如,门上“大夫第”与“宗祠”都曾被石灰抹上覆盖,后来修缮时才抠出来,东路第五进的正堂曾被改造成水泥墙面的现代建筑,东门一半的“猫拱墙”被拆掉,房屋倒塌最严重的是府第东西外墙的偏屋,曾作为手工作坊,后来大部分被改造成猪圈。
除了人为改造,民间文物贩子也很早就盯上了这处老宅。戏楼、宗祠不少雕龙、雕狮、窗花等传统木雕构建大多被盗贼盗走,让人唏嘘不已,仅剩的几件文物,也都是王氏族人们带头捐出来的。随行的村干部介绍道,好在近年来政府加大保护力度,新的重修计划已经开始,到处都可以看到被重新修缮的迹象。项目部先后用了近1年时间,完成的古民居里39户的搬迁工作。还请了北京一家建工公司,设计施工图纸。按照图纸,项目部又先后完成了古民居的白蚂防治工程、安保工程、消防工程等。
在大夫第内,记者看到,每走一处,便有一个安全出口的标志,消防灭火器设置到位,古民居周围和里面都安有摄像头,对整座古民居进行保护。王明璠府第修缮工程项目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拨付1700万元修缮王明璠府第,自2015年9月份开始,政府招投标引进企业,对王明璠府第进行最大程度的复原修缮工程。
大路乡党委副书记徐建萍介绍,市委、市政府牵头筹资,先后投入近2000万元,整修加固古民居,拆迁古民居周边建筑,落实配套工程用地75亩,建设仿古风格住房65套,修建咸通路与民俗步行街水泥公路,完成畈上王湾整体和预留地规划,仿古风格的古宅群围大夫第而建,流经村里的小河也复堤整坡……“后期还会对大夫第进行布展,目前正在申报国家项目资金。”
开发者:挖掘文化近年来,通山县政府非常重视传统村落吴田村的文化开发。徐建萍介绍,县政府将投资2亿元,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明璠古民居为依托,深入挖掘王明璠家族文化,建设一个大型的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古民居民俗文化景区。建成后,有王明璠古民居景观园、古民居风情商业街、玉带河花溪景观带、休闲农业园等,总面积达1000亩。将全县古民居建筑和文物、民俗文化资源集中起来。
传统村落吴田村的建设将以乡村振兴项目为起点,先后在玉带河以北兴建商业步行一条街,展示本地的特色文化、民俗、小吃等;由县城建建立两座跨河石桥,完善人文景区环境;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完善大夫第文化广场,完成芋园周边整治拆除工作,打通大夫第后花园的通道;在大夫第附近兴建戏台,对接当地的山鼓、山歌等乡土文化……
村的后背山由5座山脉组成,到时候要打造花卉大世界,与大夫第遥相呼应。”徐建萍介绍,目前花卉大世界项目正在签订协议,将于明年6月份正式对接,等打通这个通道后,也会带动村里的林木业、蔬菜业发展。
遥想当年,王明璠从这里走出,一代英才的故事从此传颂不息。
后人有诗作:
峰回路转绕炊烟,几线新渠入老泉
洗墨池边璞公卷,立牌堂上大夫篇
白墙青瓦蒙时雨,古朴精诚绎祖弦
桂酿樽前人已醉,酣然一队酒诗仙。
好风水养一方人,流水潺潺如玉带环绕,这座“楚天第一大夫第”芋园,在岁月长河中,依然生动而鲜活。乡镇振兴的号角吹响,吴田,古老的传统村落将焕发出新的活力!
咸宁旅游资讯网——香城泉都,温馨咸宁欢迎您!http://www.txianning.com
Hash:7e4a2464f96d34e953f726cd510382f8f1158c53
声明:此文由 江湖旅客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