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桐乡这里走出了一个绵延千年的中医名世家

“野棠花放日初曛,司马桥南水势分。为蓺头香萧阮庙,路人又指范山坟。”这是清朝诗人胡漟在其《语溪棹歌》里写的一首关于范山坟的诗。这“范山坟”就在高桥九曲港与南沙渚塘的交汇处,也称“梵山坟”,老底子在杭嘉湖一带是很有名气的。

这范山坟就是一代高僧太虚的家乡,太虚就说自己是范山坟人。他在《自传》开头说:“听外婆说,我的父亲吕骏发是石门县民国改崇德)乡下土名范山坟村内的农家子。”而确切地说,太虚的家是在离范山坟约有三、四里远的一个叫斗富兜的小村坊上。

然而,太虚是出生在长安的。因为他的父亲吕骏发到长安镇张家学泥水匠手艺,后来与张家的女儿结婚,1890年生下太虚。不幸的是,太虚一岁那年,父亲吕骏发就去世了。他5岁那年,母亲又改嫁了。

太虚只能与外婆相依为命,来到寺庙生活,并最终成为了中国近代佛教的泰斗,也是新佛教运动的巨擘。上个世纪末,我国编写一套代表中国二十世纪学术成果的《中国现代学术经典》书系,共选入44家,太虚大师被单独编成一卷,可见其学术成就之高。

坐落在高桥龙南村的这座“范山坟”,之所以叫“范山坟”,是因为这是一个范氏大家族墓地。据说,范氏大家族的祖先是宋代名相范仲淹,范仲淹的后人中有一位因是方孝孺的学生而避难入到了这里。

而若要追溯高桥有记载的最古老大家族,那就非李氏大家族莫属,第一个被地方志记载的高桥人名叫李益之,万历《崇德县志》和光绪《石门县志》都有记载,为后晋时的银青光禄大夫,著名文化学者郁震宏先生称其为高桥文化开山第一人。

而且李氏家族厉害的是,其绵延千年,一直到清朝,成为地方名门望族,在光绪《石门县志》里,还记载高桥南北阳桥有“李家祠堂”。而在明清两代,桐乡造祠堂的人家并不多。凡建祠堂的家族,无一不是大家族!

高桥人古时朝廷为官的不少,比如那位“直塘改成九弯斗”,为百姓抵御倭寇,保护崇德城的吕希周,就是高桥人。他出生在高桥镇南面落晚村一个叫北阳桥的小村庄,当然,现在他的祖居地上早已经是一片桑树林

那说高桥,还有一样是不能不说的,那便是它的中医文化。老底子的高桥一带,那可真的是名医辈出,其中大名鼎鼎的“陈木扇”家族最早可追溯到后唐时期,而且陈氏家族医术代代相传,也是一直延绵千年,直到如今。至于为什么叫“陈木扇”,关注我们节目哦。

还有创建于清末民初,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的丰氏儿科,民国时不要说桐乡本地的,连海宁嘉兴,甚至杭州上海都有慕名而来的,现在的高桥儿科出名,就是得丰先生的真传,还有我们桐乡一些儿科医生也是得丰先生的真传。”

想当年,这些名医几乎都是在三条沙渚塘孕育出来的几个小镇上悬壶济世的,而那一个个小镇又是高桥的特色,虽然这些小镇如今都有些落寞了,却成了人们记忆中永远挥不去的那一份美好。

亲,我们971大型系列专题——走读大运河,今天我们推出“走读大运河”的第四站——高桥的第三篇:延绵千年总不绝。我们一起去领略高桥人的风采,听听高桥人的故事。下周四我们继续高桥行,我们不见不散哦。

Hash:7453018f1d3d7fe1b2ec16262cc82422feddf3ff

声明:此文由 FM971桐乡旅游之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