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墓号称天下第一陵,朱元璋曾在此避难,朱镕基曾破例为其题字
中华历史文明源远流长,在全国各地留下了许多昭示中华文明的文化遗迹。其中,有着“中华第一陵”之称的太昊陵,在国人心目中有着无可替代的精神要义,就连平时很少题词的朱镕基,在其任内考察太昊陵时,也欣然为太昊陵题词——“羲皇故都”。
太昊陵,就是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的陵墓。小时候读史,有句通俗的话叫做“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所谓“三皇”,指的就是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早在东汉山东武梁祠就有“伏羲仓精,初造王业,画卦结绳,以理海内”的赞词,说明伏羲对华夏文明贡献最大。所以,才会有人把伏羲氏的太昊陵称为“中华第一陵”。
太昊陵,位于河南省淮阳县。淮阳古称“宛丘”和“陈”,位于豫东偏南,距河南省会郑州220公里。因其居淮水之阳,故称淮阳。太昊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十八大名陵之一。
据《陈州府志》记载,太昊陵在春秋时已有陵,汉以前有祠,唐宋以来,不断扩建,陵与庙祀,日见崇隆,到元代又多毁于战火,现存建筑多建于明代,至清乾隆年间始定格局。陵庙南北长750米,占地875亩,分内城、外城、紫禁城三道皇城。
太昊陵庙以伏羲先天八卦数理兴建,是中国帝王陵庙大规模宫殿式古建筑群之孤例,分外城、内城、紫禁城三道皇城,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中轴线上的一系列建筑——午朝门、道仪门、先天门、太极门、统天殿、显仁殿、太始门、八卦坛、太昊伏羲陵墓。
其中与与太极门相对的“统天殿”,建于明代,通高15.7米,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龙凤大脊,屋面覆以黄色琉璃瓦,是陵庙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重点建筑。殿内有“丈八木龛”,龛内塑有伏羲像,头生双角,腰着虎皮,肩披树叶,手托八卦,赤脚袒腹,造型庄重。
太昊陵的主体裁建筑为什么叫统天殿?这个名称来源于《易传》:“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意思是说:盛大无比的乾阳元始之气啊,万物都依此为发端。在古代的哲理思维中,阳刚之气是人和万事万物的功能性,是活力,否则,就死气沉沉,就不能生发与运转。这个名称也是对伏羲精神的高度概括。
据史料记载,朱元璋与太昊陵还有一段故事。相传,朱元璋率领一支队伍在陈州与元军展开激战,由于寡不敌众,败下阵来,最后只剩下他孤身一人,追兵又穷追不舍。在走投无路之时,他逃进了太昊陵前一座他曾经栖身的破庙里,祈祷说:“人祖爷若能保佑我平安无事,今后一旦得天下,一定依照我的宫殿,替你重修庙宇,再塑金身!”话音刚落,一只蜘蛛很快在庙门口织起网来。元兵追到庙前,见蜘蛛网封门,以为里面肯定没有进人,便追向别处。朱元璋这才躲过一劫。
太昊陵具有6500多年的丰厚文化积淀,早于炎黄1000多年,伏羲结网罟、养牺牲、兴庖厨、造干戈等初步形成了网捕式的渔业、畜牧业、建筑业等物质文化;画八卦、刻书契、造琴瑟、正姓氏、制嫁娶等形成了精神文化以及以龙纪官的社会文化。伏羲文化虽起源于以绳记事的原始时代,但其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昊陵每年农历仲春二月有盛会,俗称“二月会”,也称“人祖会”(从农历二月二日起至三月三日止)。太昊陵人文始祖祭祀活动绵延千年历久不衰,太昊陵庙会也是中国日前规模最大最古老的民间庙会之一。太昊陵人祖祭典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Hash:eaf19f5bb2f7572ee7b6bfb0772c676959dc6e1b
声明:此文由 老黄说史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