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庄台的辽河水运

导 读

田庄台的被记录,缘起于辽河水运。到乾隆年间,辽河水运的商业性质已是如此浓厚,以至于彻底掩盖了它原初的军政色彩。

盘锦最美声音 邂逅最美盘锦

在世间难以计数的小城镇里,田庄台在史册上留下了名字,且是以中文、英文和日文等多种语言书写的,迄今仍被尘封在各个国家的图书馆或档案馆里。人们在做这种记录的时候,运用的大多是陈述句,字里行间既无波澜,情绪的律动也都十分微弱。尽管他们叙述的事情,桩桩件件,都曾给田庄台带来无法逆转的改变,且由此决定了它于世间的运际曲线;尽管田庄台曾在这条轻浅的曲线里,那么真切地感受过生命的滋味。

田庄台的被记录,缘起于辽河水运。

若说被记录乃是一种荣誉的话,田庄台显然得济于辽河水运,非辽河。后来的事情表明,当水运不再,辽河对田庄台也爱莫能助,无论它心怀多少不忍。

辽河之水被用于运输,先秦时期就应有所发生,不过那至多是刳木为舟的小打小闹。史上对大规模辽河水运的确切记载,最早出现于公元238年。彼时司马懿奉曹操之命,率军4万征讨反复无常的辽东太守公孙渊,于农历七月“借水之利”,将部分军队“运船至辽口(辽河入海口)径至(辽阳)城下”,并将公孙渊杀于太子河(时称梁水)上。

也还有研究者指出,以司马懿的行事风格,不大可能将浩浩军队带入未知的辽河水域,而他果真这么做了,且成功了,那就存有一种可能:他掌握辽河水道的航行资料,至少手头会有一个熟悉该水道的领航员。遂言:辽河及其支流成规模的实际航运,还要早于238年。这当然是个无法断然否定的推测,一如对它的不好断然肯定。

然而仍可从此事件中拎出这样一个概念:辽河大规模水运之始,与政治相关,与军事挂钩。史上亦不乏多项相关记载,足以印证此概念的诚实性。其实这也是东北最初发展的一个共性,就像这片沃土上最早出现的城镇与铁路一样,都是出于政治或军事的需要或目的。

至明初,辽河水运已发展为关涉到国家根本的一项重大事件,从而使辽河水道上的航事开始频繁起来。这也仍是出于政治与军事的需要:为辽东驻军输送粮饷、军需及生活用品,以保障朱明政权在东北的不被颠覆。

不过也仅是较为频繁而已,辽河航运彻底变得热闹且显然已无法遏制,还是在清朝。之所以如此,根源于此间发生了一件史无前例的事情:清朝之前,往来辽河之船只,绝大多数是为着救济东北军民而来,且往往是受着政府之命的不得不救济之举;自清以后,东北移民逐渐增多,东北大地得到渐深渐广地持续开发,东北地区始才有能力做了一个相当漂亮的转身——由仰食于内地,转而成为互补于内地;由单向输入,转而成为双向交流,使辽河航道上的往来船只更密更频更穿梭不止,且有大部分是出于自发性的趋附,更有绝大部分是出于营利的愿望。商业性质的航运,无论何时都要较军政目的的航运更受人青睐,毕竟它所带来的利益是广泛的。

源自民间的,纯粹出于商业目的而进行的辽河航事,史上各朝均有发生,却从未像在清朝这样受到过客观条件的积极支持与鼓励,从而使它得到了亘古未有的长足进展。到乾隆年间,辽河水运的商业性质已是如此浓厚,以至于彻底掩盖了它原初的军政色彩。

古镇田庄台,即繁荣于此间,似是专为商业而生的。

杨春风,职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盘锦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创作出版了《红海滩》《闯关东纪事》《田庄台事情——辽河水道文明纪实》《辽宁地理文化》《情系大地肖作福》《印象盘锦》《辽宁地域文化通览•盘锦卷》《盘锦文化丛书之一:湿地风》《盘锦事情——辽河口湿地的城市印象》等十余部著作,其中《闯关东纪事》《田庄台事情》连续获评第七届、第八届辽宁文学奖。

征集

★“夜读盘锦”征集以反映盘锦地域特色文化或经济社会发展等内容为主的散文、札记等,2000字以内。

★投稿邮箱:pjfbcg@163.com

详 询:0427—2283513

联合出品:盘锦发布

新媒体编辑 张骁

Hash:6ff5432bdab1ad4e09778c8243a9d6f339a69eba

声明:此文由 掌上看盘锦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