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准格尔十二连城遗址,民间传说是佘太君率十二寡妇征西所筑

文图 若愚

在滚滚黄河即将调头南转之段,即在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准格尔旗北端十二连城乡,至今遗存着一座古城旧迹,古城的名字就叫十二连城,始建于公元583年。顾名思义,十二连城是由十二座城连接而成。 考古学家们还从这座古城遗址上发掘出不少珍贵文物。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明清时代都各有一些代表性器物。其中晚唐时期的绿釉陶质小狗和白釉瓷质小山羊,被专家们称为“举世稀有的艺术珍品”。现已陈列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中。

民间传说,此城为北宋时期杨家将佘太君率十二寡妇征西所筑,但据《元和郡县》记载,十二连城原为隋唐胜州榆林城,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三年,即公元583年,当时该城地处战略要点,可北凭黄河天险,控蒙古草原,南临中原大地,进退两易。至今,这座古城虽已只剩残垣断壁,但从那依稀可辩的轮廓之中,仍可想象出,当年这座城堡的不凡气势。与此相映的还有城西侧的秦长城。有关史料载:“蒙恬为秦侵胡,辟地数千里,以河为界垒石为城,树榆为塞”。由此,便更使人回想起那烽火相连、号角连营的远古战争场景与氛围了。

为什么叫“十二连城”呢?按民国十九年《长葛县志》的说法是:“十二连城在县(老城西北五里,形势弯环,连绵不绝,故曰连城。”这弯环连绵的十二连城,是怎样形成的呢?民间曾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春秋时代的郑国执政子产,为官清正,作风民主,他积极鼓励群众提建议,想办法,发展生产,富国强兵。达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境地。他还十分关心人民疾苦,把自己的轿子拿出来,让老弱妇孺过河用。他生不占民利,死不占民地,死后让儿子把他葬在陉山顶上的石头堆里。老百姓对于子产的死非常悲恸,于是在今高庙郭村东,男女老少含泪捧土为子产建台立祠,要让他四时享祭,常留人间。老百姓的这种虔诚精神,感动了天神黎山老母,老母用黄布袋,背了一袋子土,送到子产台上,然后沿着金鱼河慢慢离去,她边走边抖她的袋子,把残留的土撒在她走过的路上。谁知次日天一亮子产台竟长成了一座巍峨的土山,撒落的残土便成了逶迤十余里的“十二连城”。这样的传说,自然是不可信的。

经考古学家实地勘察鉴定:现存在的城墙上,仍可清晰地看到厚约18~20厘米的夯层,说明完全是由人工夯筑而成的。同时在夯层中,还发现直径10厘米左右的棒夯或捆扎棒夯的夯窝。在城墙的表层和墙体附近,曾出土过青铜戈、剑、箭簇等兵器文物,墙体深层内涵,没有发现秦汉及其以后的遗存物。因此可以断定十二连城是春秋战国时期人工修建的。以“十二连城”蜿蜒曲折的走向,连绵10余里的长度判断,它不像是一座城邑的城墙,而可能是用于防御的边墙——即长城。从历史记载和地理位置去考察,十二连城可能是战国时代的魏国长城。但后人们见到是断断续续的十二段墙体,所以当地群众便把它叫作“十二连城”了。

据《元和郡县》记载,十二连城原为隋唐胜州榆林城,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三年,即公元583年,当时该城地处战略要点,可北凭黄河天险,控蒙古草原,南临中原大地,进退两易。至今,这座古城虽已只剩残垣断壁,但从那依稀可辩的轮廓之中,仍可想象出,当年这座城堡的不凡气势。

Hash:b922040e918d56e4d239cfae5d0cc165c2d92ae7

声明:此文由 捞史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