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烈士陵园里有一个英雄墓,三位英雄为什么要合葬?他们究竟是谁?

1944年至1945年八路军在胶东地区抗击日寇中,先后牺牲了三位战斗英雄,他们是任常伦、王克山、王彩春,于1945年8月,胶东行政公署将王克山的遗体移葬英灵山烈士陵园,与战斗英雄任常伦、胶东军区特等劳动模范王彩春合冢为“三英墓”。那么,这三位战斗英雄为什么要合葬在一起呢?

任常伦铜像

1944年7月,任常伦被评选为战斗英雄。8月,他连续出席了胶东军区和山东军区战斗英雄代表大会,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并荣获军区一等战斗英雄光荣称号。会后,已任副排长的任常伦得知敌情紧急,日夜兼程七百里,赶回胶东。那时,他身上已经负过八次伤,肩膀还留着敌人的弹片,体力还没有完全恢复。但是他坚决请求参加战斗,此前参加过120多场战斗。

胶东长沙堡阻击战打响,已经负伤八次、肩膀还残留着弹片的任常伦,带领着战士参加了这场战斗。战斗打响了,任常伦和全排32名战士奉命抢占制高点。他带领战士发起冲锋,成功抢在日军前头占领了制高点。然后又带领一个班的战士,成功夺取了制高点旁边被日军占据的小高地。在坚守小高地的战斗中,战士们的手榴弹用完了,子弹打光了,增援部队还没有赶到。

在连续击退了敌人四次冲锋之后,他们的子弹、手榴弹全部都用完了,他坚定地对战士们说:“我们没有子弹有刺刀,人在阵地在!”他带头冲向日军,与敌人展开激烈的白刃战的殊死搏斗,他一人连续刺死5名日军,终于带领战友们守住了阵地。此时,不幸被敌人的一颗子弹给击中了头部,壮烈牺牲,献出了自己23岁的年轻生命。为了纪念英雄,一九四五年二月,黄县人民政府决定,改英雄的家乡孙胡庄为“常伦庄”,任常伦所在连队被命名为“常伦连”。胶东国防剧团为英雄谱写了一曲颂歌《战斗英雄任常伦》,以永远纪念这位人民的战斗英雄。

王克山画像

王克山是八路军胶东军区第5旅13团2营4连2班副班长,山东寿光人。

1941年3月16日,王克山所在的13团参加奇袭栖霞牙山的战斗,他主动请战,担任爆破手,用炸药包炸毁敌人一个坚固工事,为部队清除进攻道路上的主要障碍。这次战斗,全团共歼灭伪军一个营。

1944年2月18日,战斗打响,王克山所在的4连仅用15分钟,就突破敌人两道壕沟、两道围墙,并率先将村北的一座大碉堡爆破。他头部虽负伤,但仍然坚持战斗,连续炸毁敌人3个大碉堡,全连共炸掉敌人5个大碉堡。王克山用他的神勇和智慧,为13团创造白天连续爆破成功的战例。河源西沟攻坚战的胜利,得到胶东军区和山东军区首长高度评价,13团得到通令嘉奖,4连获得“河源西沟第一连”的称号,王克山被评为胶东军区“爆炸大王”。

4月,王克山所在4连驻防地王家夼突遭日、伪军袭击,王克山率2班勇猛出击,将敌人截为两段,吸引敌人兵力,为主力迂回敌后赢得时间,最终将偷袭敌人击溃。战斗中,王克山中弹牺牲。1944年7月,胶东军区召开首届战斗英雄代表大会,追认他为“胶东军区战斗英雄”。

王彩春,山东烟台海阳人,1942年6月参加八路军。在史家疃战斗中, 全排被敌包围,他临险不惊,沉着应战,弹无虚发,毙敌6名;又将敌营长击毙, 全排杀出重围。1945年2月21日晚,讨伐国民党顽军赵保原战斗打响,激战中,王彩春不幸中弹牺牲。战后,胶东区行政主任公署决定,将他的故乡-村改名为彩春泊,胶东军区司令部追认王彩春为“特等劳动模范”。

英雄墓

1945年8月,胶东行政公署将王克山的遗体移葬英灵山烈士陵园,与战斗英雄任常伦、胶东军区特等劳动模范王彩春合冢为“三英墓”。英雄墓为任常伦居中,王克山居左,王彩春居右。墓用花岗石砌成,高3.4米,前面宽5米,成长方形状。墓前上方正中处雕刻一颗五角星,下面刻着“英雄墓”三个大字,令人肃然起敬。

Hash:d91fae5ae3320312dc86276bbafcb1ce927cada0

声明:此文由 高嘉说史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