镌墨楼第69期┃重塑经典•《瘗鹤铭》

◤ 编者按◢

《瘗鹤铭》是书法经典,但和其他经典相比,它是一个不完整的经典。正因其不完整,反而给我们带来了想像和创造。镌墨楼以此为课,给学员设定一个目标:写出你自已的《瘗鹤铭》。这才是重塑经典的意义。

关于《瘗鹤铭》的故事

《瘗鹤铭》原刻在镇江焦山西麓石壁上。据称刻于梁天监十三年(公元514年)。中唐以后始有著录。北宋时遭雷击崩落长江中。南宋淳熙间挽出一石二十余字,康熙五十二年又挽出五石七十余字。清康熙五十二年从水中捞出置于焦山西观音庵。自宋代《瘗鹤铭》残石被发现以来,历代书法家均给予其高度评价,对它的时代、作者、思想艺术性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一直没有停止过,且至今未有定论,成为千古之谜。经历代专家考证,《瘗鹤铭》原文应在一百六十字左右,尚有很多缺失。自此,《瘗鹤铭》残石的打捞成为萦绕在学术界的一种“情结”。

《瘗鹤铭》发现以后,无署名,书法萧疏淡逸,飘然有仙风。此铭究竟是何人所书?历来就有争议。宋人李石《续博物志》即认为系陶弘景书,后附和此说者最多。宋人黄长睿亦考证它为梁代陶弘景所书。陶弘景隶书、行书均佳,当时他已解官归隐道教圣地镇江茅山华阳洞,故认为属于他的墨迹。另一说,唐人孙处元《润州经》认为系王羲之书,宋黄庭坚、苏舜钦等亦持此看法。相传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是因他生平极爱养鹤,在家门口有“鹅池”。他常以池水洗笔,以鹤的优美舞姿来丰富他的书法。传说此铭是王羲之悼念他死去的两只仙鹤而作。欧阳修认为华阳真逸是顾况的道号;还有人认为是唐人王瓒所书;也有人觉其字同颜真卿《宋广平碑》接近,认为是颜真卿书。总之,各持己见,至今仍无定论。

宝墨轩有《重立瘗鹤铭碑记》,碑记云:“盖兹铭在焦山著称,殆千有余年,没于江者又七百年。”叙述了这段经过。碑文存字虽少而气势宏逸,神态飞动,读之令人回味无穷。北宋黄庭坚认为“大字无过《瘗鹤铭》”、“其胜乃不可貌”,誉之为“大字之祖”。宋曹士冕则推崇其“笔法之妙,书家冠冕”。《东洲草堂金石跋》云:“自来书律,意合篆分,派兼南北,未有如贞白《瘗鹤铭》者。” 其书法意态雍容,格调高雅,堪称逸品。康有为将其列为妙品下。

此碑之所以被推崇,因其为南朝时代书法气韵,特别是篆书的中锋用笔的渗入;加之风雨剥蚀的效果,还增强了线条的雄健凝重及深沉的韵味。它既是成熟的楷书,而又可从中领会楷书发展过程中之篆、隶笔势遗踪发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对于经典的态度

学习书法,临帖是必经之路。字帖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所谓经典之作,是指这些经世流传,经历史考验筛选保存下来的书法碑帖。对于经典法帖,我们现在可能写的不好。但先要端正学习态度:

面对古典要有敬畏之心。流传千百年的经典,是我们先贤圣哲思想之结晶,是中华文明之传承。面对法帖如对圣贤,面对法帖如对至尊。要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怠慢。更不能恣意妄为,随意改变。惟有这样,我们才能真实无误的表现经典。或者说,虽然我们目前技法能力不够,但我知道他是经典,他里面有丰富的内涵,有精湛的技法值的我们去学习、去探索。对此而不敢有半点松懈。

以古为师要有虔诚之心。陈振濂教授说:字帖是最好的老师。每一个书法家,临帖是学习的必经之路。要成为一个名家大师,不仅仅只是将其作为每天的功课,而且要有发自内心的虔诚。我们每一次的临写不是抄书,而是和遥远的“恩师”作一次真心的“对话”。“古今阻绝”,但完全可以通过面前的字帖进行“质问”。只要怀有一颗虔诚之心,冥冥中的“师尊”会把其中的秘法要诀告诉与你。

重塑经典要有好奇之心。临摹经典不是简单的重复,不是漫不经心的誊写。而是一次重塑艺术的过程。把重塑经典作为我们每一次解读法帖的目标。临摹看似是一个不断重复,但每一次重复的品质在提升。对于经典的敬畏并不是绝对的泥古,虔诚并不是盲从。艺术的精神在于出奇,故每一次的临摹都认是一个重塑的过程,好奇心能让我们对于经典的每次表现更具价值和意义。

经典的重塑

重塑经典是因为经典是可以被学习,可以被汲取,可以被复制,甚至可以被改变。每一次重塑是积累的喷发,每一个人的重塑是个性的张扬。重塑可以不成功,但不会失败。

林光进(导师)

孙宁(助教)

陈节(助教)

李荣(助教)

陈孝绿(瑞安学员)

朱海青(温州学员)

叶体亮(宁波学员)

金文珍(瑞安学员)

林智武(瑞安学员)

王省(瑞安学员)

叶丛(瑞安学员)

陈文雅(泉州学员)

END

Hash:b622a99ec332982cd4d02b611c1a12cc9672991f

声明:此文由 镌墨楼魏碑书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