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忠义林家源流简介

招远将军合浦太守林禄公,于东晋泰宁三年奉敕守晋安郡,遂由徐州下邳迁家居晋安,是为林氏入闽始祖。

七世遁民公生七子,其中玉琦公传廷寿派;玉象公传柴林派;玉珍公传阙下、九牧、游洋三大派,而玉器公则传下长乐忠义派。

玉器字元表,官补功曹,生四子:声、类、桤、槎。声字孝辙,为梁别驾,生六子:翮、翔、翻、翱、哲、礼。哲字威德,梁承圣三年为散骑常侍,生五子:智达、智通、智遍、智逞、智迥,兄弟五人并居长乐。

智通字宗显,隋大业七年补祭酒,唐武德初居长乐,生二子:仲尉、仲济。仲尉字世美,官东明县教授,居邑东。仲济字世英,官洛州刺史,安抚广州、洛州等处,移居长乐北乡鸿山,生二子:仁、善。仁字允厚,生有纪。有纪生直,世居钦平里鸿山。直字通玄,入鸿山寺持斋修行,卒后为神,宋咸平间敕封:“威武兴福金吾尊王”(事载《长乐县志》及《沙堤北林族谱》)。今大宏鸿山金吾王祖庙犹藏。善字允举,为唐建安郡常侍参军,夫人郑氏,生二子:凝、景。景官德化令,移居福州

凝字夫道,为禄公十四世孙,居长乐崇贤乡钦平里鸿山,唐开元七年以词学举,授秘书正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任睦州录事参军,除水部郎中,迁秀州知府、左卫将军,赐紫金鱼袋。夫人刘氏,合葬于昌化乡弦歌里洪山西湾。后人称“将军墓”,今长乐渡桥洪山西侧将军墓古迹仍存。《长乐玉林世谱》自凝公始,谱牒之世系与墓葬等记录完备。凝生二子:萼、芷。萼字德芳,唐贞元三年授苏州长史,除晋江县令,赐绯鱼袋。公仪表堂堂,时人称之为“小将军”。萼生一子名升、字惟善、号坦斋,唐宝历丙午授大理寺评事,开成元年任秘书省丞,除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监察御史,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夫人游氏,合葬于弦歌里渡桥山,今人称之为“大墓山”。

升公与莆田韬、披、昌三公同为禄公十六世孙。升公生五子:进思、景思、勤思、普思、慎思。兄弟五人筑室读书于筹岩山中,并创坑湖草堂于筹峰山下。咸通中兄弟五人俱登进士,时称“五子登科”“五桂联芳”,为福建第一家兄弟五进士。唐懿宗皇帝赐“兰桂同芳”匾予以褒扬,并敕改其所居“崇贤乡钦平里”为“芳桂乡大宏里”。进思字尽中,授福建路盐铁使转册礼判官。景思字德中,授防御推官,调任节度推官。勤思字明中,授陇州建水令。普思字有中,景福二年官至工部尚书。

慎思字虔中,号伸蒙子。咸通十年(869年)登归仁绍榜进士,复中宏词拔萃科第一。初授秘书省校书郎,兴平县尉,迁水部郎中。乾符中,社会动荡,百姓流离,僖宗日与宦官嬉戏。慎思以国事为重,屡次上书谏君劝政,因触犯权贵贬为京兆万年令。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黄巢长安,公带兵迎战,力尽被执,不屈而死。著有《伸蒙子》三卷、《续孟子》两卷,载于《新唐书艺文志》《宋崇文总目》及《四库全书》《百子全书》等。为福建第一位哲学思想家。黄巢失败后,诸子奉其柩归葬长乐渡桥大墓山。唐天子旌其门曰:“儒英忠义”,诏立忠贤祠祀于筹岩山读书处。历代郡邑以公忠义首祀乡贤祠与忠义祠。《福州府志》载:宋朱熹避禁长乐,寓居筹岩山读书处,赞林慎思德成于此地,为题名曰“德成岩”,并题“德成精舍”四大字。德成岩忠贤祠及渡桥山大墓,历代多有钦赐重修。至今,读书处尚保留有《奉旨重修筹峰德成岩》石碑,墓陵后亦树有《钦赐两次重修》石碑。

.

慎思公妻刘氏生四子:徽、尧、征、遁,均以文章显仕朝廷。后裔子孙世称“忠义林家”,宗支遍布于长乐五十多个村。古称:“吴航甲姓”,今为长乐第一大族。后分派连江、福州、闽侯福清平潭、莆田、泉州漳浦宁德福安霞浦福鼎古田邵武沙县尤溪建宁,以及广东江西浙江江苏安徽河南山东北京等地。近代迁往全国各地与台湾香港澳门、东南亚及欧美国家者比比皆是。慎思公侧室王氏亦生四子,公殉难后,王氏带其所生四子,逃难遁迹海滨,躲入浙江天台县,子孙遂蕃衍于天台一带。因关山阻隔未曾会谱,故不知其详。本文只能依族谱所载按徽、峣、徵、遁四房分述。

长房

长房:徽字和义,唐光启四年(888年)应举,授建州户曹参军,转秘书丞。生二子:琼、瑊。琼于后周显德元年(954年)由秘书正字迁谏议大夫,生二子:仁赐、仁贞。仁贞官礼部郎中,生三子:孝先、孝友、孝资。孝先宋元佑进士,卜居凤井下洋,其后裔分布于坐珑、碧岭、下州、永南、文石、亭江、小沃、秦屿、福州等地。瑊字叔荆,官检校太保,开国伯,加授康邦治国崇德忠义功臣,生二子:仁宪、仁用。仁宪字文介,历节度推官,移居广州。仁用字文行,授秦州录事参军,转韶州知府,生三子:坦、垕、庆安。坦官福清令,京居。垕生甫,甫字仁甫,官韶州知府,卒葬大畲囝山“蜘蛛结纲”穴。甫子芳,由县东隅(兴贤坊)迁沙堤。其分支有:连江之丹阳曹溪、虎山、大沃、塘官、馆头等,长乐之桃坑、沟东、华阳、魁岭、塘下、南山沙洋、下店、石壁、后张、汉阳大溪、岱西、石马、厚福、厦楼、庄上、福星以及城关克沃里、聚宝里、金锋街、梅花镇、漳港打铁店、玉田老子洋、首占岱边、营前东屿,福州衣锦坊、朝仕坊、安民巷、仙塔街、中卫前、井楼门、后州、鳌峰州、前屿、后屿、浦东、远洋、浦头、馆前、东山、横屿、园中、吴屿、枕峰、杜桥裡、洋里等。

沙堤六世岊字仲山,宋淳熙丁未王容榜进士,官翰林院学士,太常少卿。六世冠英字伯实,宋庆元己未与伯父凳同登曾从龙榜进士。七世衡字平父,登阮登炳榜进士。八世鑑字时贡,登张渊微榜进士。八世镗字时大,登文天祥榜进士,官大理寺主簿。岊后裔称少卿房,宋末居福州城内后街三山乌石,分迁漳浦乌石。镗从弟懋,宋末任平江府山长,后迁居南京,传闻南京有九祠万户林。镗孙季孙入嗣连江大沃,衍为连江县著族。

次房

次房:峣字兴义,唐景福元年(892年)以三礼举,官至国子博士,生一子名遂,官国子博士。遂生仁荣,续草堂旧迹,居坑湖里。其分支有:邑东、岭口、华恩、紫墩涸、漳港园头、东林、西林、三溪、龙门、塘池及福清、顺昌杭州、广州等地。西林派永公字子用,宋咸淳甲子进士,官通直郎。长男元复字仁初,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官三省架阁。龙门派吴实公字仲美、号朴斋,明永乐九年(1411年)进士,官广西道按察司佥事,政绩卓著,人称“铁面御史”。实玄孙镆,韩应龙榜进士,官户部郎中。龙门派杰公迁闽县至德里青蓝墩,钦迁福城。漳港有一支迁洪塘。华恩之祖派出岭口,世多文人,明正德中有林坦、林均、林塘、林章等同立文化坊,故又称“文化林”。

三房

三房:徵字存义,唐大顺元年(890年)进士,庐墓渡桥因居,祠前凿池,名曰“玉池” 。徵生三子:滨业、昌业、休业。滨业字叔行,唐干宁三年登三礼科,生一子仁广。仁广,官端州刺史,迁居广州。昌业字叔功,光化三年(900年)省元,授长史,京居,生子舒,官郎中,归居福州棣华坊。支分怀安、坝头、吉山、东乾等地。休业宇叔华,官松州判官,生四子:仁嗣、仁矩、茂泽、处瑰。仁嗣官福清主簿,生五子:长男元振为屿南派祖。次男元载,官秘书正字,县居。茂泽于宋太平兴国八年应贤良举,官至大理寺评事,生二子:知道、知古。知道居东峰,孙蜜字伯通,宋章衡榜进士,官至潮州知府,移居闽县大义。蜜九世孙和迁泉州,明迁青圃岭头,坚居大义西岗。知古居渡桥,支分池边、店上、桥头、院前、前厅、雁塘、郑屯、坑田、六林大亨、仙山街、联开、联增等地。茂泽裔孙林恕,明嘉靖八年登罗洪先榜进士,官云南按察使,晋阶布政使,有司建《玉池大方伯祠》专祀。仙山派有林公甫,明正德丁丑科进士,授大理寺评事,因冒死谏武宗南巡,被杖死阙下,福王时追谧“忠恪”,建《忠谏祠》。清有林天龄,咸丰十年进士,历侍读学士、国子祭酒、江苏学政等。天龄子开謩光绪二十一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江西布政使。处瑰字文佩,官宏文馆校书郎,子季宁居福清东瀚山东,后裔迁入平潭衍成林氏巨族,有大福、美楼、斗门头、前边澳、青峰顶、东限洋、南澳、江斗门、苍霞垅、南头、北头、南社、乌石、青岐、昌裕楼、上楼、西楼等乡村。

屿南派始祖元振,生七子:贻孙、叔孙、武孙、孝孙、懿孙、乃孙、礼孙。贻孙居福城。武孙迁连江。乃孙生谊,谊生睦,官银青光禄大夫,赐御葬胜台山。睦五世孙:应龙,宋宝庆二年进士,官中书承旨,出使交趾未回,子孙居交趾。京龙官雷州知府,居雷州。一龙官揭阳令,遂居潮州。礼孙生诰,诰生代工、代言。代工官朝奉大夫,生安行,父子皆进士。代言赠朝议大夫,生安上,宋徽宗大观四释褐,官龙图阁学士,迁福建路安抚使,因劾丞相汪伯彦、黄潜善误国,不纳,遂致仕。公首倡开凿莲柄港,引水利民。后人立祠于青山建林寺。屿南分支有:三溪厚坂、东山、平坑、阜巷、大屿、沙京、洞湖、岱边、郑屯、壶井、万沙、沙尾、凉棚下、鹤岭、漳港南厝、汶尾等。安上四世孙安公迁漳浦浯江衍为巨族;八世孙采又迁居漳浦乌石。十二世孙聪迁居洪塘。

四房

四房:遁字知义,唐天复元年(901年)授秘书省校书郎,生二子:向、玮。向字季琮,天福二年应举,官贝州司马,生三子:问、达、放。达字余庆,官至建州刺史,由玉池迁连江;生二子:渭夫、浬夫。泾夫赠宣德郎,生子白。白生宗卫、宗衍、宗衎。宗衍因官居潮州,宗衎因官居京师。渭夫宋咸平九年进士,官至太子中允,生甫。甫乃陈尧咨榜进士,官至监丞,生二子:宗言、宗衖。宗言宋大中祥符张师德榜进士,官至宣德郎。宗衖始迁大澳生四子:玫、寿、珣、玏。玫迁连江江南;寿任县丞,居大澳中宅;珣官至长史,迁连江邑中;玏居大澳西宅。寿八世孙耸无子,立长乐沙堤明房淼公次子季孙为后。大澳后裔人丁兴旺,衍派长官、马鼻、透堡、馆头、门边等三十多村。珣迁邑中,即今县城上林街,此支人才荟萃,宋有王佐榜进士林錞,梁克家榜进士林撝,傅行简榜进士林晋之,姚勉榜进士林坤载等。近代亦名人辈出。《连江林氏联谱》载:《忠义林氏四房》慎思公四子遁公,“迁连江大澳居”,“为连江邑祖”,其后裔播迁连江县内主要有江南、邑中、田乾、花坞、门边等共二十九个祠、点。又载:《忠义四房上林凤鸣林氏世系》慎思公曾孙达公字余庆,由长乐玉池迁入连江居(即今连江县凤城镇上林街)。其后裔播迁连江县各地有:奇达、官岭、筱埕、东岸、杉塘、仁坂、东川、透堡田乾等共三十四支。说明无论大澳派与上林派,都确认是忠义林氏四房派。

当今,长乐忠义林家后裔,遍布海内外及世界各地,枝党繁荣,人丁昌盛,在福州地区可算是最大的旺族。在中华林氏大家族中,长乐忠义林家是可以与莆田九牧林家、阙下林家相互媲美的名门望族。唐天子旌“忠义”,宋朱熹题“德成”,《闽中记》称忠义林氏始祖林慎思公为“吾闽千古不朽之高士”,《重编红雨楼题跋》赞长乐忠义林家曰:“闽郡世家,必首乐邑林氏。”现代北京大学出版的《中国儒学史》,台湾出版的《中国政治思想史》,都给忠义林氏始祖林慎思公极高的评价。

主要参考资料

1、唐黄璞撰《唐宏词进士水部郎中伸蒙公行状》

2、宋林永撰《唐水部郎中伸蒙子家传》

3、明万历三年林一龙修《长乐玉林世谱》

4、清乾隆壬辰梯云斋藏版《德成岩志》

5、《八闽通志》《福州府志》《长乐县志》《诸子百家大辞典》《福建通史》

6、《沙堤北林族谱》《凤林世谱》《屿南安抚林氏家谱》

文/林玉琰

编辑/林倩

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的赞

免责声明

我们重在分享,音频和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Hash:d88ff6bd4153bf7488b6ad2b4c48b13c40aa291d

声明:此文由 掌上长乐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